摘要:目的:探讨运动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收集急性脑梗死入院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统计患者基础疾病、血管状况、肌力情况,两组间无明显差别;治疗组进行不少于每周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的运动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自行锻炼,治疗6个月,统计两组肌力恢复情况。结果:两组在肌力分级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有一定疗效,有利于肌力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运动康复训练;生活质量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病,往往由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共同导致。患病后往往遗留肢体活动障碍、言语障碍等症状,影响生活质量。本文就患者是否进行运动康复训练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及患者运动恢复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所有病例来自医院住院患者,入院第一诊断为脑梗死,且发病时间短于14天随机分为两组。按照患者入院时间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入院时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基础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肺部疾病、高脂血症等),患者入院时肌力、颈部血管狭窄(颈部血管超声,狭窄是否超过75%),出院时患者肢体肌力情况。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⑴门诊或急诊入院的肢体活动障碍或言语困难等情况的患者;影像学(包括颅脑CT、MRI)证据支持新发脑梗死;⑵多次脑梗死发作的患者。
排除标准:⑴诊断脑出血或梗死后出血的患者;⑵既往脑血管病变,现肢体活动明显受限,肌力II级以下的患者;⑶严重肝、肾、心脏、肿瘤等疾病,考虑脑梗死为其并发症的患者;⑷考虑TIA,且未找到脑梗死临床证据的患者;⑸考虑腔隙性脑梗死,或出院时未遗留明显肢体活动障碍的患者。
1.3 患者情况 所有患者均住院治疗,住院期间查颈部血管、统计基础疾病情况、入院及出院时进行神经内科检查,明确患者肌力情况及肢体活动灵活性。
1.4 康复训练情况 治疗组患者进行每周不少于3次的运动康复训练,训练内容主要包括肩、肘、腕、髋、膝、踝等关节的康复锻炼,从简单屈伸训练开始,至关节旋转、多关节联合运动为止。难度逐渐增加,训练时间不少于30分钟。对照组建议自行生活锻炼。
1.4 患者随访情况 所有患者均采用电话随访,随访时记录患者一般生活情况。半年时,建议患者回医院,进行详细问诊,进行神经查体,主要记录患者肌力及肢体活动性。
1.4 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观察,共收集病例120例,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患者年龄最大75岁,最小50岁;患者基础疾病中最多见疾病为高血压,其次为糖尿病,1/3患者均患高血压、糖尿病。颈部血管狭窄的统计情况方面,仅统计血管官腔狭窄率>75%,的患者人数。两组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肌力分级、颈部血管狭窄情况见表1。
由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数量、血管狭窄患者人数、肌力情况P>0.05,两组讲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2.2 治疗后患者肌力分级情况见表2.
两组患者通过肌力情况比较,P<0.05,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
3.讨论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疾病,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相关。在临床中有多种方法评价患者预后。例如多种评分量表等[1、2],在入院初期进行患者的评价,并估计患者的预后情况,其中包括: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欧洲卒中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等情况。此类评分方法多可以评价患者近期的生存状况。另有一些评价指标,例如半胱氨酸水平[3]、血浆脂素水平[4]等等评价方法。均有一定程度判断患者预后情况。脑梗死患者后期的治疗情况可以采用康复治疗[5],并且往往能够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
本次临床观察中,初期比较了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颈部血管情况、肌力情况,两组间无明显差别,具有可比性。通过半年的临床观察,患者往往能够在临床康复训练过程中较快恢复肢体活动情况。取得较好的后期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存治疗。本次观察中,另有多名患者,治疗组6例,对照组6例患者,在治疗一定阶段后,肌力达到V级,且患者肢体活动较为灵活,提前结束康复训练。所以在最后的临床统计中,完成训练患者少于入组患者。另有治疗组2例、对照组6例患者康复训练始终无明显临床疗效。
本次临床观察中,未考虑患者用药情况。临床报道急性期药物可以改善预后[6]。另有报道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很多,包括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7]、糖代谢异常[8]、房颤、肺感染、肾功能不全、脑梗死面积[9]等因素。本次观察中统计的基础影响因素较少,以后观察更多的临床指标,指导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
参考文献:
1.张江,et al.,7种评分与急性脑梗死近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山东医药,2011(36):p. 34-36.
2.赵晓晶,et al.,八种量表对急性脑梗死近期死亡的预测价值.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4(03):p. 172-175.
3.高云,et al.,心血管因素及血清高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与脑梗死患者死亡风险的相关分析. 临床检验杂志,2014(06):p. 426-428.
4.舒志刚 and 梅炳银,血浆脂联素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再次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3(05):p. 329-331.
5.张京,et al.,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不同强度康复训练对超早期溶栓及非溶栓远期功能改善的影响. 中国全科医学,2014(21):p. 2431-2436.
6.刘玲玉,et al.,神经节苷脂联合早期运动疗法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疗效.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08):p. 763-764.
7.袁远 and 高旭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关系研究. 中国全科医学,2012(23):p. 2616-2618.
8.吴硕琳,et al.,高龄脑卒中患者糖代谢异常对不良预后的影响.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02):p. 163-166.
9.洪亚军,夏辉,and 袁作文,影响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死亡率的有关因素分析.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3(03):p. 216-218.
论文作者:许晓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7
标签:患者论文; 情况论文; 脑梗死论文; 两组论文; 肌力论文; 肢体论文; 疾病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