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权益保护: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新课题_企业工会论文

劳动者权益保护: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新课题_企业工会论文

劳动者的权利保障——我国转轨时期面临的新课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劳动者论文,新课题论文,权利论文,时期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位博士研究生在查阅了十几年的《人民日报》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报刊上极少出现“权利”这个词,而大量出现的,是与“权利”其实相对应的“义务”、“责任”这两个词。其实,这一文字现象并不足为怪,因为垄断性的行政权力对经济生活的全面控制就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计划经济根本不同的一种体制,它的主要特征就在于以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机制来配置资源和分配利益。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是我国近代史上又一次伟大的抉择。体制转轨并非轻而易举,不仅会遇到计划经济体制和“双轨”制的既得利益者的抗拒,还会遇到旧的思想观念和习惯势的阻碍。本文仅就我国转轨时期的劳动者权利保障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中国转轨阶段的劳动关系,具有过渡性的特点,这就是由行政化的劳动关系向市场化的劳动关系过渡,即具有“双轨”的特点。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国内各地区各部门的发展很不平衡,因此,在一定时期内存在“双轨”现象,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双轨”是市场混乱、官员腐败、法制失灵的体制性根源,长期存在,就有可能断送我国的改革开放大业。为了尽快实现劳动关系的市场化、法制化和现代化,政府和工会应发挥各自的优势,从不同的角度推进劳动关系和经济体制的转轨。

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者阶层是一个区别于企业经营者阶层的相对独立的利益群体。政府和工会必须正视这一事实,并使之得到法律的保障。工会应当理直气壮地代表劳动者阶层的权利,这是工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经济基础。

三、中国的劳动问题(亦称为劳工问题),实质上就是劳动者阶层的权利保障问题。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维护劳动者阶层的权利,既符合国家的当前利益,也符合国家的长远利益。在以行政权力垄断为主要特征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舆论宣传和政策实践所强调的,是劳动者的义务和责任,对劳动者的权利则很少关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维护劳动者的权利,是《劳动法》的基石。至于劳动者的义务,则是由劳动者的权利派生的。在劳动者的权利问题上,政府、工会和各界人士应取得共识,并从各自的角度尊重和维护这一权利。

四、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阶段,与资产所有者以及经营者的权利相比,劳动者的权利更容易受到损害。就是说,劳动者在与用人单位打交道的过程中,经常处于弱者的地位。因此,工会和政府应当对劳动者的权利进行全面的保护。当前在我国社会存在的种种不安定因素中,劳动者阶层是最大的不安定因素,因为他们当中相当一部分人(包括已退休的人员)的基本生活遇到困难。对此,工会和政府必须特别加以重视,决不可等闲视之。

五、对“劳动者的权利”这一概念应作全面的理解。要防止以下两种片面性:①以维护劳动者的长远利益为理由而忽视劳动者的当前利益,这是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流行的理论和常见的现象。随着改革的深化,广大群众正在抛弃这种似是而非的理论和做法。②无视国家经济实力的制约,以牺牲劳动者的长远利益为代价去满足一些少劳多得者的高福利要求。实践经验表明,这种做法难以持久,因而最终也会损害劳动者阶层的利益。

六、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政府和工会对劳动力市场的干预,客观上存在着一个合理的限度。这就是:如果这种干预所支付的边际成本小于市场交易的边际成本,那么,这种干预就是合理的;否则,就是不合理的。当今世界存在着两类国家(或地区):政府和工会对劳动力市场进行过度干预的,如北欧、西欧的某些国家;政府和工会对劳动力市场进行适度干预的,如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统计数据表明,后者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率明显高于前者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率。

七、在今后数十年之内,我国劳动力的供给远远大于劳动力的需求。这是我国面临的最大困难,它制约着我国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那么,如何缓解这一尖锐的矛盾呢?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充分发挥劳动力富余、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把减少失业、扩大就业作为第一位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这可能是最有利于稳定、改革、发展的战略选择。

标签:;  ;  

劳动者权益保护: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新课题_企业工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