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道路工程建设必不可少,为人们的正常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路基是道路工程建设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其施工质量会对道路工程整体质量产生直接影响。道路不仅会对一个区域的交通环境产生影响,而且也会应影响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因此,道路工程建设人员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提高道路路基质量。
关键词:市政道路;路基;施工技术
引言
就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我国道路路基建设随着我国道路总长度的增长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我国占地面积较广,所以在道路路基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施工团队首先要就目前的形势进行分析,将这些细小的问题一一解决。在施工前对施工工地进行实地考察,在挑选建设原料时一定要仔细严谨,根据道路周边环境做出判断。在施工时对施工工人一定要做好培训,避免施工期间发生意外。
1市政道路路基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1路基设计中的问题
市政道路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存在有高填方路段时,要严格执行设计方案与施工工艺,进行必要的高填方特殊设计,并且需要进行稳定性与沉降量的计算。但是此时需要确保地质条件、土工试验等参数的准确性,否则将会导致最终的数据出现偏差的问题。施工结束之后,高填方部分也会存在有一定程度的下沉或者塌陷等问题,此时会导致道路无法正常使用。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如果没有合理的处理软土路基,就会导致其承载性能难以达到使用的要求,但是因为车辆负荷过大,必然会造成结构的严重损坏,也会出现严重的塌陷问题。
1.2路基施工工艺不当
如果路堤填料的土质比较差,其中含有一定量的种植土、腐殖土或者泥沼土等劣质土,就会导致其有机物含量过高、强度过低以及抗水性较差等问题,此时路堤会存在有严重的沉陷危害。尤其是在施工中使用了过量的膨胀土,遇水之后其强度在持续的下降,稳定性持续的降低,造成了填料中的水分过快的挥发出去,极易出现收缩开裂的问题,给整个路基造成极为不良的影响。路基填料实施分层填筑施工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执行相应的技术规范来进行铺筑施工,如果随意更改厚度参数,即使在施工中增加了碾压遍数也会导致其压实度难以达到要求。
1.3施工工人缺少专门的培训
我国的劳动力可以说是相当充足的,但就目前的就业形势来看,我国劳动力整体的质量并不是很高,单独在道路路基建设方面的建设工人来看,有很多路基建设团队雇佣的工人都是临时雇佣的,并不是长期接触道路建设的专业工人,在道路路基建设方面几乎不具备专业知识,这样虽然会解决短期的劳动力缺失,但在后期进行施工时很容易会造成操作失误,如果发现不及时很容易对后期的建设造成麻烦。其次,对于已经招聘进来的道路建设工人而言,由于道路路基建设时间较长,在这期间路基建设工人很容易产生消极、懈怠的工作态度。
2市政道路路基施工技术
2.1实例概况
某市政道路工程全长3818.6km,其施工段周边存在稻田、河流等地质条件,说明该地区很可能为软土地质,所以需要重点进行勘察,与此同时,对该路段路基施工质量要求较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科学的路基施工技术。
2.2施工准备工作
路基施工前,首先,需要进行道路施工图纸的设计工作,并且对道路的施工流程进行合理的规划,确保施工过程中路基工程的质量控制。其次,应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查,清理施工过程中不需要的杂物,确保施工现场的石块和碎屑得到清理。为确保路基施工顺利完成,有必要根据图纸设计,合理采购路基施工过程所需的材料。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合理配置,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在施工前做好组织准备。由于参与施工过程的工人众多,有必要安排相应的负责人监督施工作业的进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地质处理
该施工段地质环境为软土地质,软土地质是一种高压缩性、低抗变性的地质环境,无法满足市政道路工程路基建设需求,因此需要对该地质进行处理。关于软土地质处理技术,在现代技术的背景下,常见的处理技术有换填土处理法、灌注桩法、夯实法、砂垫层法、挤密法,通过这些方法能够降低软土地基的压缩性、含水率,同时提高其抗变、抗剪等性能,但这些方法在本质上存在区别,需要施工单位根据实际情况来综合选择,确保技术实施有效。根据实例施工报告,其因为实地软土地质中含水率较大,所以选择了换填土处理法、砂垫层法来进行综合应用,文章对具体处理步骤进行分析。
2.3.1换填土处理法实施
实例地质处理当中,因为表面存在大量的淤泥,此类地质对于施工行动有一定的阻碍,所以选择了换填土处理法。在换填土处理法实施过程当中,先进行排水设施建设,即在路基基坑开挖点附近设立排水井,利用通道自然坡度实现排水。排水完成之后,将进行软土层开挖工作,此项工作主要需控制开挖的深度,实例施工当中介于淤泥层、湿陷性粘土的厚度,综合判断开挖深度为10m,开挖完成之后将预先制备好的土料填入其中,填入厚度为6.3~6.5m,填入过程中为了确保填层平整,必须采用分层填入的方法,每层填入厚度为1m左右,且在每层填入完成后需要对土体进行夯实,以保障填入层密实度达标,最终在填入层达到标高之后,采用卵石填入坑中厚度为2m左右。在换填土处理法应用下,结合换填土以及卵石的力学表现,可以使地质转换为弹塑性地质,此地质条件是市政道路施工的理想地质环境。
2.3.2砂垫层法
在换填土处理法条件下,其虽然改变了整体的地质条件,但是卵石层还存在较大的孔隙,其结构相对松散,因此需要与砂垫层法结合使用。在砂垫层法的应用当中,主要选择粒径适当的中砂与细砂,将其在卵石层铺垫时一同进行铺垫,此举主要是为了使两者融合紧密,待卵石层铺垫完成之后,剩余空间则可以直接采用沙料进行填充。在砂垫层法的应用下,沙料会填充卵石的孔隙,使卵石之间的密实度增加,因此有利于工程质量。
2.4实例路基施工技术
根据实例施工记录得知,其路基施工技术分为两个部分,即路基压实和路基防护,下文将对这两个部分进行分析。
2.4.1路基压实
在上述地质处理结果基础上,进行路基压实工作,此项工作主要有专业操作人员以及压实机来实现。压实机的应用需要注意压实次数以及压实结果,其中压实次数随压实结果而定,压实结果则需要满足国家规范,那么根据现行国家规范,一级道路路面底面以下80~150cm部分的上路堤其压实度必须≥95%,在此基础上围绕实例路基施工单位的施工结果,其通过了5~6次压实实现了规范要求。
2.4.2路基防护
实例路基防护分为两个部分,即冲刷防护、支挡防护,其中冲刷防护主要因为实例施工段周边存在水环境,如果没有相应防护措施会导致路基在一段时间之后变质,不利于工程质量,所以需要采用这种防护措施,实例施工单位主要采用了高强土工格栅、聚胺脂类土工织物、混凝土护坡模袋等材料,构筑了方冲刷护面板将路基与水体基本隔绝,避免路基受水体影响;支挡防护方面,主要通过C30混凝土构筑了挡土墙,挡土墙设立在冲刷防护后方,可确保冲刷防护结构稳定。
结语
我国道路路基施工技术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应该加强对于道路路基施工技术的探索,分析不同技术的革新方式和适应条件,建立和完善道路的施工流程体系,采取合理有效措施,提升我国的道路建设水平,建设能够促进中国基础设施进步的道路,以促进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史鹤鸣.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11):252-253+256.
[2]李涛.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的探究[J].南方农机,2018,49(15):220+222.
论文作者:邓千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3
标签:路基论文; 道路论文; 地质论文; 压实论文; 卵石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填入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