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派”会给中国带来什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会给论文,中国论文,海归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中国知识分子中,喝过洋墨水、吃过洋面包的人越来越多,据教育部统计,从1978年底至去年底为止,中国出国留学人数累计已超过38万人,分布在全球103个国家。 而美国中国留学生名副其实的大本营,历年来累计前往美国求学的人数达19万人。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各种优惠政策出台,鼓励留学生回国就业或创业,加上美国移民政策渐趋紧缩,中国留学生开始回潮,外交部统计数字显示,目前已经有14万名留学生返回中国。
因此,“海归派”(有人戏称海龟)成为中国各地的焦点话题。一时之间,传媒和民间有关“海龟”登陆中国硅谷、“海龟”抢滩中国股市、“海龟”占领中国互联网业的报道或传言甚嚣尘上。于是,有人称,“海归派”不仅在中国未来的产业界、科技界担任“领头羊”的角色,在未来的政府管理层也将是一支不容忽视的中坚力量,甚至有人预言,不久的将来中国政坛将会是“留美派”的天下。
其实,“海归派”一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层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例如建党之初的28个半布尔什维克(包括博古、张闻天、陈昌浩等人)是不折不扣的“海归派”;周恩来、陈毅、邓小平等,当年都曾到法国“勤工俭学”;现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全国人大委员长李鹏、国务院常务副总理李岚清、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等都曾在前苏联留学过。正是这些“海归派”,一直在支持着中国共产党政权的生命力。所以,有人乐观地预估,“十六大”后,中国省部级官员中应该就会出“海归派”,及至中共“十七大”,“海归派”将会出现在政治局委员、副总理及国务委员行列中。
平心而论,上述判断并非毫无道理,他们的依据是:一、中国政坛已出现“海归派”群体,十数
位副部级官员皆具留学背景;二、中国政府有意延揽财经、企业界人才进入国家管理层。于是,便有人认为,“海归派”不仅将改变中国的经济形态,也将为中国带来自由的空气、民主的思维。
但值得指出的是,将从海外归来的人士统称为“海归派”并不准确,因为许多人是公派出去的,或者只在海外短时间进修。
同时,“海归派”在带来西方的高科技知识、管理技能及创意的同时,也带来西方的个人主义、行为风格以及人文精神,于是便与中国的传统理念乃至政治现实发生了冲突。
上海有留学后回国工作的副局级干部常常在私下抱怨,他们在公开场合无论讲什么话,上司都会批评:“在不适当的场合讲了不适当的话。”从这个层面看,“海归派”是个特殊群体,他们带着国外的习惯、经验回来,对国内的情况已不熟悉,他们又有很高的期待,所以往往挑剔、并容易受伤受挫。这些优秀的人才在国外大多很难进入主流社会,要回来找感觉,但在文化撞击、水土不服等挑战面前,他们也须调整自己。
标签:海归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