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宣汉职业中专学校 宣汉 636150)
中职教育是一种“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学生求学目的是为了明确地达到一个岗位的目标,今后能胜任岗位的需要。财会专业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财会专业教学一方面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的理论和知识,另一方面还要让学生掌握财会的各项操作技能。只有这两者有效地结合,学生才能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教学中如何增加实践性环节,加强实践性教学是中职学校财会专业面临的重要改革课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一、适应社会需求,重新定位人才的培养目标
中职学校财会专业应该以就业为导向,走实用性的道路,把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积累实践经验放在首位。以“强化实践模块教学,突出岗位技能训练”为重点,在校内实训方面,除了进行珠算操作技能、点钞操作技能、商务书写技能、计算机操作技能等基本技能之外,还要通过从会计兑证的填制、帐簿的登记、财务会计报表的编制等会计核算流程的模拟实训。实训中要求学生将手工会计与电算化有机结合,掌握以下核心技能,如 会计核算技能、会计分析技能、财务管理技能、会计电算化技能、纳税会计技能、通用财务软件应用技能等。
二、根据培养目标,大力改进理论教学内容
依据中职财会人才培养目标的特点与要求,本着理论知识“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大力削减现有理论教学课时,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性教学课时平分。教学中教学内容应突出实务操作,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然而纵观我们现实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时,生怕学生听不懂、自己讲不透,于是就形成讲得过多、过细、过深、过难,而对实践性技能则讲得过少、过粗、过浅、过易的局面。这样的结果是培养的学生毕业后根本就不符合企(事)业财会人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迅速扭转这种违背企(事)业对财会人员客观需要的不良局面,当然关键是学校要出台相应课改机制,促使教师想方设法积极尝试各种教法,促进课程教学内容的变革和优化。
首先要突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与综合操作能力的训练,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财会人才培养之路。其次是每当出现行业新政策、新法规、新细则和新要求时,我们应及时把它融入授课内容,避免新政落实中的脱节和滞后,及时为企(事)业单位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
三、全面提高财会专业教师的基本素质和业务水平
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业教师的基本素质和业务水平,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要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首先提高财会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当前中职学校财会专业教师实情是:多数专业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直接到学校任教的,实践性能力明显薄弱,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如果我们的专业教师都没有社会实践经验,那学生的经验又从哪来?如果教师不懂得社会(企事业)需要什么,那又怎么来教学生、怎么给学生就业添砖加瓦呢?因此,我们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长期存在的短板。
“走出去”就是教师必须参加社会实践,进入到企(事)业单位等实习基地,俗称“接地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让教师们亲身体会企(事)业单位的工作氛围,与基层财会人员面对面交流,手把手切磋,涨知识、增见识。只有我们教师通晓企(事)业会计流程,懂得企(事)业所需,那样才能确定教学内容,正确引导,培养出符合社会(企事业)要求的学生。“请进来”就是:我们可以把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师、出纳员等财会人员请到学校来给教师和学生办讲座、作指导;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引进项目,召开业界交流会和外界接口,掌握最前沿、最先进的财会理论和法律法规。只有这样我们的知识才不会落伍,才能在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切实加强实践性教学内容
在教师指导下促使学生充分利用校内实验条件和多媒体技术,形成以仿真教学和会计模拟实验为主、深入企(事)业实习为辅的财会实践性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必须形成财会技能意识,全面提高其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实践性教学要充分考虑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学生的实情,体现中职财会类专业教育的特点,重点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主要包括账务处理能力、计算机操作及会计软件应用能力、成本核算能力和编制会计报表能力。
培养学生财务分析能力、报税能力、财务管理能力、财务审计能力和法律运用能力等,增强实用性,努力使实践性教学内容更加科学、合理。实践性教学中可专门设置出纳、会计核算、审计、税务会计等会计职业岗位,让学生分别担任出纳、审计和企业办税,进行职业岗位模拟实践操作。实行岗位轮换制度,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应注意的各种问题,解决学生对这些工作岗位的模糊认识,促使学生熟练掌握这些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及其操作方法和技能技巧。进一步明确会计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和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注重操作规范性,同时让学生相互检查、监督,共同促进。
还要将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作为会计岗位的一项重要内容来实行,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操作会计软件,成为名符其实的现代财会专业人才。
最后应把“双证”培训带入常规教学之中,按照《会计法》的规定,中职学校的财会专业学生,除要取得财会专业的相应学历外,还要取得“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此前还必须取得“财会电算化合格”证书或者“珠算五级”证书)。这就意味着“双证”(“学历证书”和“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是财会专业学生毕业后走上财会工作岗位的必备条件之一。因此,从事财会专业的教学单位,必须自上而下高度重视“双证”教学与培训工作,加强对“双证”教学的思想认识,集中时间、人力、精力做好“双证”教学和培训。学生在毕业时既取得教育部门的学历证书同时又获得财政部门的“财会电算化合格”证书、“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为他们毕业即到企(事)业单位从事财会工作做好准备。
五、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现在的财经类中专生基本素质相对较低,不宜将他们作为管理人才来培养。因此,应当把突出实践性技能,培养学生岗位适应能力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来抓。教学方法上要改掉过去满堂灌的做法,而应将枯燥的课堂讲授变成学生看得见的经济活动过程。例如:支票的填写、材料采购的过程等内容,既可以用课件的形式进行展示,又可以用实物样本进行操作演示,把课堂教学变得活跃,引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讨论教学告一段落或一门课程讲授完毕时,立即进行实践操作,加强学生对单元知识的理解并训练其动手能力,待单元性实训结束,讲完全部财会专业课程后,再集中进行一次综合性实训,以利于财会实训的循序渐进,做到单元实训和综合实训的协调统一,全面提高运用技能能力,铸就就业本领。
单元知识的实践性教学应于教师讲完某一会计课程的章节内容或该课程全部内容时进行分为章、节内容实训和课程实训。章节内容实训是实践教学的开始,是财会实践性教学的关键一环,主要采取模拟形式,例如:教师在上完《基础会计》的材料采购业务知识时,可组织一次章节实训,从采购计划开始到由谁经办,经过哪些手续,会计上需要哪些凭证,如何记账等几个环节都进行模拟操作。课程实训则比章节实训的内容要集中一些,每结束一门课程的教学就组织一次阶段性实训,例如《基础会计》课程的实训在于突出从填制原始凭证到编制会计报表的全过程。加强学生对会计工作过程的感性认识,而《企业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课程的实训则在于对会计核算技能的提高,学会解决会计事务中出现的简单问题。通过集中的训练使学生达到熟练掌握该课程的专业技能,促进知识技能向能力的转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从而达到理论学习结束,实践技能就到位的目标。
市场经济的发展呼唤财会专业教学的改革,我们要不断改革和完善中职财会专业的教学,为社会(企事业)培养具有一定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财会工作人才,把中职学校财会专业教育事业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论文作者:何瑶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8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6
标签:财会论文; 学生论文; 实训论文; 会计论文; 技能论文; 教师论文; 专业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8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