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产业竞争力的国际比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竞争力论文,环境论文,产业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世界各国都迅速掀起了绿色革命的浪潮,以推动本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中国,“绿色GDP”的研究以及“以人为本”,“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观”都为中国环保型可持续发展式经济的全面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指引方向和强大的发展动力。
环境产业,是世界范围迅速增长的新兴产业,是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产业。环境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这里我们从市场规模、进出口方面,用环境产业的市场占有情况来对各国环境产业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
环境产业市场规模比较
从目前环境产业世界市场的格局来看,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拥有的市场份额高达90%以上,并拥有几乎同比例的世界环境专利,而发展中国家的环境产业则显得势单力薄。而且各国环境产业内部的竞争力水平也是不平衡的。
市场是环境产业赖以发展的基础,因此,环境产业的市场规模比较是环境产业竞争力研究的前提。从全球环境产业市场结构看,北美洲占有绝对优势;其次为西欧国家;再次为日本。总体而言,发达国家拥有更多份额的环境产业市场,其中经合组织(OECD)国家所有的环境产业市场约占全球环境产业市场的80%。在OECD国家中,美国居首,其次为日本和德国,而发展中国家则只占有很小的部分。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到末期,全球环境产业市场的总体格局没有根本性的变化,但随着东南亚的经济增长,其环境产业市场也随之扩大了10%左右。
具体而言,按照OECD的统计数据,美国拥有最大的环境市场,在2000 年约为1130亿美元,占全球环境市场37.67%的份额,并以5%的速度在增长。日本在全球环境市场份额中占到13%,属于第二大环境市场。德国占全球环境市场份额的7.67%,居第三位。在亚太地区,其他一些国家的环境产业竞争力也表现出较强的态势,按照OECD的统计数据,印度的环境市场在2000年达到420亿美元, 比日本环境产业的全球市场份额还高出1个百分点。但总体上看,环境市场仍然集中在发达国家。
环境产业进出口状况比较
随着国际贸易的迅速增长,环境产业也已经实现了全球市场一体化,环境产业进出口状况是体现环境产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侧面。
美国、德国和日本的环境产业瓜分了国际市场上最大份额的利益,在环境贸易方面有较大顺差。美国环境产业出口占总产出的10%,在环境监控系统生产、服务和开发技术方面很有优势。法国在污水处理方面很有影响力,有大规模的国际企业。近年来,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都致力于拓展环境产品服务的出口。英国环境产业贸易顺差2.89亿,主要在污水处理、环境监控、环境工程和服务等方面。意大利环境方面的革新和科技开发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国公司,因此,意大利环境公司在世界市场上所占份额有限,其用于出口的产品不到总产出的10%。
一些较小的国家如芬兰和挪威出口品均占总产出的50%, 但是在全球市场上所占份额不大。东亚、东南亚、拉美、中欧和东欧等环境市场都存在国际贸易的良机并将迅速发展。亚洲国家对水和废水处理的需求近几年将增长30—40%,对环境监控的需求也将提高30%,然而大部分相关设备却依赖进口,为出口国家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环境产业的竞争力目前较弱, 对环保产品的进口依赖程度较大,然而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其环境产业市场的国际竞争力将表现出很大的发展后劲,环境市场增长率在新的工业化国家将更高。
环境产业各部门竞争力状况比较
在同一国家环境产业内部,各部门的产业竞争力也差别很大。美国在服务部门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原因之一是美国经济是以服务为基础的,专业化的服务已经发展到海外。举例来说,环境咨询占美国环境市场的8%,而欧洲仅占6%,日本还不到2%。日本的优势是技术,在主要的工程/建筑业和制造业中,它的企业是联合在一起的,也是国际领先的;德国也具有技术优势,但它的企业是一些专业化的公司;法国和大不列颠的私有化水系统是很有名的,但每个部门的情况在不同国家是不同的。
中国环境产业起步较晚,在国际竞争中缺乏竞争力,诸如规模小、产业结构不合理、地区分布不平衡、技术水平比较低等劣势非常明显。同时, 随着中国加入WTO进程的深入推进和市场的逐步开放,中国的环境产业将面临更大的冲击。然而,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孕育着很大的发展潜力。因此,把握全球环境产业市场的竞争态势,研究环境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对促进中国环境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标签:经合组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