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建设后评估分析方法及应用论文_李学峰,王星,杨义

(国网荆州供电公司 湖北荆州 434000)

摘要:当前人们对电量的需求逐渐增多,在此背景下配电网必须加大项目投入力度,优化配电网建设,如此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目前,我国配电网建设项目呈逐年增多趋势,但在配电网项目建设后,部分企业依然采用人工模式对项目建设效果进行评估不但无法准确评估出工程建设后的实际效果,还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人工成本,进而限制配电网的持续稳定发展。本文针对配电网建设后评估方法及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评估分析;配电网;方法

在电网中较为关键的部分即为配电网,随着我国人民对电量需求的增多,对于配电网要求也逐渐升高,配电网在此背景下迎来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导致电网出现配电压力增加最为主要的原因有两点,其一为城市建设不断扩张,配电网无法有效实现设备补点。其二为配电网供电水平相对较低,并未具备较强的可靠性,进而导致配电网在发展过程中受到阻碍。针对于此,相关人员在配电网建设期间即要对其进行有效评估,找到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如此才能实现供电能力的提升。

1.配电网后评估

1.1配电网后评估概念

在配电网项目建设完成后,相关人员需及时对项目执行过程、执行目的以及最终的项目进行有效分析,并保证最终的分析结果具备客观性及系统性[1]。针对项目进行总结以及检查,能够使相关企业充分明确该项目的具体收益,考察此项目的收益结果是否能与最初的建设目标相符合,由此可看出,在项目建设中,配电网评估环节尤为关键。

1.2配电网评估指标体系

配电网评估指标所涉及内容相对较多,因此其指标体系亦为多层次、多目标,其中多层次主要包含四点,首先即为电压整体质量,其次即为设备的实际利用效率,再次为供电整体的协调性及适应性,最后即为技术设备的经济性以及整体应用水平。配电网若想实现持续稳定发展,即要针对电压质量进行提升,保证电压能够具备可靠性,如此才能在满足人们对于电量需求的基础上,实现电量安全性的提升[2]。相关人员在电网项目建设期间,须保证电网内部各系统皆能实现相互协调、相互适应,如此才能保证系统稳定持续发展。技术装备水平与配电网项目建设存在直接关系,换言之项目建设成果是否成功,直接由技术装备水平所决定。因此在进行项目评价期间,必须及时针对技术装备水平进行细化,明确变电站实际比例,进而实现配电网技术设备水平的提升。

1.3配电网评估特点及方法

配电网建设项目具有较强特点,例如:企业及网络能够充分展现项目的实际收益,相比较其他企业,电网企业的技术及资金具有较强的紧密性等。因配电网项目建设本身存在特性,导致配电网项目评估也存在较强独特性,如项目评价具有较强依赖性,其实际评价指标及环保指标相对较多等。项目后评估方法相对较多,具体为成功度、对比以及逻辑框架分析法。电网项目后评估具备较强特点,因此一般情况下,相关人员多采用成功度法对项目进行评估[3]。就实际情况分析,成功度法主要通过项目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研究,而后通过项目目标以及系统标准对项目实际执行效果进行评价,从而得出该项目的总体成功程度。

2.配电网建设后评估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

随着我国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配电网项目建设也逐渐实现自动化,在此背景下,电网系统数据库已经开始大范围融入电网建设中,此现象较大程度上使设备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及完整性得到提升。就目前我国配电网的实际情况,相关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可将综合评价分析软件融入至配电网项目评估过程中,进而使配电网评估工作逐渐朝向规范化、精细化发展。现结合某地实际情况对配电网后评估应用进行分析。

2.1评估电网实际情况

在某地区总面积中,电网实际供电面积为2210平方公里,并且具备较为丰富的电力资源,259MW为电源总机容量,近几年,该地已经成为配电网项目试点城市,此背景下,该地的配电网建设也逐渐实现现代化,逐渐在项目建设中加入新型技术及设备,并在电网项目开展期间,使项目逐渐走向信息化,与此同时,该地已经建立电网系统数据库,数据库内部的各项基础数据皆具有较强准确性及完整性,通过对配电网项建设后评估,能够实现分析软件及数据库的有效连接,进而实现电网数据的导出及导入等功能。

2.2电源点分析

该地共有4个110V变电站,而220V变电站共有2个,同时该地供电网络已经形成放射状以及单回链式。相关人员在数据分析期间,可利用分析软件将电网数据进行导入处理,而后根据数据的实际情况对数据进行计算及分析等工作,而后将分析结果制作成表格,如此将能充分明确该地电网设备运行的实际情况。如表1:

表1 电源点情况

2.3线路分析

在配电网线路中,部分线路存在分段所带配容量升高的现象,针对此情况相关人员可适当增加分段开关及联络开关,如此将有效避免线路挂接期间出现负荷集中的现象。与此同时,相关人员还应及时明确线路分段规律,在分段数量处于较多的情况,停电范围相对较小,主要因为单段负荷的实际用户相对较小,相反若分段数量相对较少,而多带用户相对较多的情况下,则将导致停电范围呈扩大趋势[4]。影响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因素相对较多,其中较为主要的原因即为配电线路存在高负载率,针对此情况,相关人员应及时改造重载线路,及时对线路的线径进行更换,较粗的线径能够实现输送容量的提升,进而降低线路出现线损情况,使线路能够持续稳定运行。与此同时,相关人员还可采取新建线路的方式,在不同电源点适当增加线路,能够帮助线路进行负荷转移,进而避免线路出现负荷过高的情况。

2.4综合评分

相关人员在进行配电网建设项目评估期间,应及时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并在此期间利用评估服务器及评估模型等方式对项目实际效果进行评分,并根据不同指标给出的具体数据对项目整体进行更为系统的评分。据可靠数据分析,相比较人工方法,评估模型及评估指标体系能够较大程度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并实现人工成本的节约,因此相关人员在实际评估中可及时采取以上评估方法,进而使配电网建设后评估方法逐渐走向标准化、精细化。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配电网的不断发展,配电网网架也得到一定拓展,配电网设备数量也开始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随着配电网形态及功能的变化,人工分析方法已经无法满足配电网的发展,因此在配电网检测以及建设期间,各地电网应及时构建电网系统数据库,保证所检测的设备数据能够具备准确性及规范性,而后通过配电网的数据挖掘及模型评价等方式对配电网建设项目进行分析,进而实现配电网评估准确性的提高,使配电网能够实现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林长锥,王旭阳,张林垚,林波.基于差异化经济发展的新型城镇配电网评估方法研究[J].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2018(17):24-29+37.

[2]王文华,黄仁乐,邹保平,王存平,储建新,钟达.基于序关系分析法的配电网风险评估方法[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8,46(08):1516-1519+1552.

[3]顾明宏,孙为兵,李培培,金诚,周峰,王东涛.面对极端扰动事件的城市弹性配电网评估指标体系[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8,30(07):103-109.

[4]孔祥玉,吕鑫鹏,董旭柱,吴争荣,刘志文.基于负荷分类评估的配电网可靠性分析方法[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5(04):104-111.

论文作者:李学峰,王星,杨义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电力》2018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4

标签:;  ;  ;  ;  ;  ;  ;  ;  

配电网建设后评估分析方法及应用论文_李学峰,王星,杨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