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开发区”理论在“材料量”教学中的应用初探_最近发展区论文

“最近发展区”理论在“物质的量”教学中的应用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区论文,物质论文,理论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30年代,维果斯基在从事教学与发展问题研究时,提出了反映教学与发展内部联系的重要概念——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他指出,我们至少应该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第一种水平称为现有发展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机能的发展水平,如儿童已经掌握了某些要领和规则。第二种水平称为将要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由此维果斯基认为,教育不应以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为方向。只有这样,教育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激发起那些目前尚处于最近发展区内的发展过程。他同时还强调,弄清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将会大大促进教学对发展的作用。

一、“最近发展区”理论在“物质的量”教学中的

“物质的量”作为中学化学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是学生升入高中后的第一个抽象概念,学习并领会这个概念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内在动机。然而,由于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的有关概念本身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又由于学生个体的认知发展状况不同,因此,物质的量的教学必须注重层次性和针对性,充分利用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开展教学,从而提高教学的时效性。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本文尝试将“最近发展区”理论应用到“物质的量”教学过程中。

1.基于学生感性经验,找准最近发展区

任何学生都存在一个适合其自身的最近发展区。教师能否准确地找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教师能否充分利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如何在物质的量的教学中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主要是通过课前提问来发现学生目前的认知水平,进而发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实际教学中,可从以下设问开始:①生活中如何购买大米?②大象是陆地上最重的动物,体重较大,如何称其质量呢?(学生回答完毕。教师可继续追问)③为什么大米不用粒,而用袋来计量呢?④请学生回忆“三国”时曹冲是如何称象的?

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情况,教师及时引导,力求使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在记数时,有时要采取“集合”的思想;有时要采取“分解”的思想。也就是说,研究对象的个体越小,对它们进行集体计量的必要性越大,意义越深远。研究对象的个体越大,对它们进行分解计量的必要性越大,意义越深远。此时,可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

肉眼看不见的微观粒子(原子、分子、离子等)是极其微小的粒子,若以个体计量肯定毫无意义,那么,如何来计量呢?

学生经过认真思考、讨论后,其认识达到了新的发展水平。此时,教师可以引出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的概念,科学家科学的规定:所含碳原子数,称为这类研究对象的一个集体单元,即为1 mol。

当然,找准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过程关键是教师要善于用心去接触、观察和了解学生,用心去思考和分析学生的学习心向。

2.适时指导,充分利用最近发展区

教师正确的、恰到好处的引导,是学生步入最近发展区的台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引导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只有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才能由现有发展水平顺利进入最近发展区。

学生已经对物质的量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1 mol、1 kg、1盒都具有相近的意义,只不过其包含个体的数日各有其符合实际的规定。另外,还有一点应让学生认识到的是,就像丈量布匹和称量小麦那样,一把尺子和一个秤是必要的,那么,计量微观粒子的多少,摩尔基准显然是十分必要的。

当学生真正认识到微观粒子确实需要从集体的角度,用一定的计量方法来衡量时,学生才能建立起微观到宏观的心理联系,学习物质的量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存在的疑惑和问题才会逐步得到解决。伴随着问题的逐步解决,学生获得了知识,达到了新的最近发展区,从而体验了成功。

维果斯基在“最近发展区”理论中也指出,最近发展区还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的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才能够完成任务。”因此,在学生进入最近发展区展开学习实践过程中,教师的适时的指导也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在学生建立“基准量”的概念之后,借助于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可以把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分别看成为从粒子数、物质质量、气体体积出发求物质的量的“基准量”,并让学生认识到,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集体的质量,气体摩尔体积在数值上等于阿伏加德罗常数个气体分子所占的体积(标准状况下)。

3.跟踪练习,突破最近发展区

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不断地探索和学习,不断地跨越最近发展区,以向新的更高层次迈进。在学生对物质的量等相关概念深入了解之后,为了能让学生准确使用,应做一些跟踪练习,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与把握。

一般来说,跟踪练习多种多样。由于概念本身较为抽象、难点多,则跟踪练习应以正误判断为主,通过辨误深刻领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设“误”常有以下途径:

①利用概念内涵与外延设误。如,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物质所占的体积都为22.4 L;1 mol碳酸根离子带2mol负电荷。

④利用语言叙述设误。如,5 mol原子碳;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气体体积都为22.4L。

⑤利用思维的发散设误。如,28 g CO的物质的量为2 mol,则标准状况下,22.4 L CO的质量为14 g。

当然,这并不是完全否定其他形式的跟踪练习,选择、填空、计算、简答等与辨误相互补充,有利于学生突破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效果。

二、结论与思考

“最近发展区”理论在物质的量教学中的应用,既体现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结合实际情况,循循善诱指导学生去尝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教学效率,逐步实现物质的量这一教学重难点的转化。“最近发展区”理论不仅可以用于物质的量的教学中,还可以迁移到化学其他内容的教学上。下面结合“最近发展区”理论的特点,将“最近发展区”理论运用到化学教学中的情况图1来表示。

图1

通过以上研究和图示可以发现,要在化学教学中很好地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应仔细分析学生,确定其最近发展区。再经过适当的设问、引导、释疑,进而使学生突破最近发展区。同时,新的最近发展区也随即建立。教师又可根据学生的新的现有发展水平,来确定其新的最近发展区。如此往复,学生最终会解决化学问题,提高教学质量。此研究仍处于初始阶段,如何更有效地将该理论运用到化学教学中去,还有待进一步地实践和探索。

标签:;  ;  

“近期开发区”理论在“材料量”教学中的应用初探_最近发展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