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山市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529700
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人们日常生活质量和水平越来越高,对于建筑行业的整体要求也逐渐朝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而在建筑工程中,强电施工与设计是其中的重点内容,但是一直以来,由于我国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都没有对强电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引起足够重视,所以导致其在施工和设计中存在一系列问题,既影响了强电工程的施工质量,也影响了其投入使用之后的整体效果。为有效解决该方面存在问题,接下来本文就以加强强电工程施工与优化设计为主要目的,对其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建筑电气工程;强电;施工与优化
1建筑电气工程强电施工的基本概述
1.1高压配电系统
通常状况下,我们把配电大于1KV系统叫做高压配电系统。在运用建筑电器设备时,会消耗一定的电能,而电能源于发电厂,这些电能需要经历电厂之后运用高压线实现传输,之后传入到建筑中,当作能源进行供应。这传输电能的过程中,需要经历繁琐化的转换,在转换时,会实现电压的转变。高压配电系统在我们当前的生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该方面探究需要逐渐向前。
1.2低压配电系统
其主要指,把建筑领域中的供电设备的380V或者220V的电压,运用建筑线路的方式,将其传送给各个用户的配电系统中。各个建筑领域结合突然断电给建筑运营带来的影响程度,对低压负荷进行合理配置。在实际生活里,负电级别划分成多种,各个级别又配置各个标准,在实际运用时,可以实现有据可依。当前建筑该方面的设计逐渐增多,探究力度也逐渐加大,有关机制也朝着完备化的趋势发展。
1.3建筑防雷与接地系统
建筑在应用点能源时,需要注重用电安全,这就需要做好建筑防雷以及递阶系统安置工作,雷电给人们带来了危害众所周知,其主要是自然环境中形成的雷电给周围事物带来了损坏,这次过程中,会出现较为严重的损失。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做好防雷工作,采用高效的防雷措施。针对目前防雷措施来说,主要运用在高层建筑顶端安装避雷针的方式,根据各种级别,建筑物也具备多项内容来实现避雷级别的区分。当前,人们已经意识到防雷工作的重要性,同时当前的避雷设施也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存在的问题也很多,这就需要后期加大研究力度,对其进行创新和完善。
2建筑电气工程强电施工现存问题
2.1强电系统施工存在的问题
建筑强电系统应用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在很多方面都存在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强电系统的整体设计效果和水平,同时也会对建筑电气工程的整体质量产生影响。这些问题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1)在对强电系统进行设计时,仅仅为了满足规范而忽略了实际使用的可操作行和管理的高效性。因此要求提高电气工程中强电系统设计和应用的针对性。但是在实际设计中,很多设计人员并没有根据具体情况和要求对强电进行设计,更没有对设计结果进行进一步优化,通常都是在施工中发现问题之后再进行调整。这种方式不仅会影响整个工程的施工效率,还无法保证其施工质量,存在较大问题。
(2)变压器与其他设备之间会出现不匹配情况。如果按照设计的要求以及标准来进行匹配操作,整个强电的施工质量和效果便能够得到有效保障,但是在实际施工中,一旦某一方面或者是某一设备的施工和安装没有达到标准要求,就会对系统中各个设备之前的匹配性造成影响,而其中,以变压器与其他设备之间的不匹配问题最为严重。
2.2强电系统施工中的质量问题
强电系统在施工过程中,也会出现质量问题,主要包括材料质量、安装质量以及线路保护质量。①强电施工材料组成复杂,配件数量比较多,在整个强电的施工和设计中,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对这些配件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一旦某个配件自身的质量不过关,就会对整个强电系统的质量产生影响,最终导致强电系统无法稳定、高效运行。②存在安装质量问题,比如贵州省某地区在进行强电设备的安装过程中,由于安装人员缺乏技术、并且在安装施工中并没有按照相关流程和标准来进行操作,导致设备在安装完成之后,不能正常运行。③线路保护质量问题,主要体现在线路的设置和安装上,在某些工程的施工中,电气工程中的线路需要敷设在一些环境比较恶劣的地方,这不仅会导致线路的老化速度加快,而且还会受到其他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不仅对线路的整体运作状态会产生严重的影响,而且还会导致整个强电施工受到影响。
2.3电气工程现场施工单位的自身问题
很多现场施工单位对于工程进展中的生产问题没有做出足够的重视,对于生产的意识淡薄,这都导致现场施工现场的管理不能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对检查工作敷衍了事,流于形式。而且在管理工作的人员安排上也存在很大问题,往往安排一些不具备专业管理资质的闲散人员对现场施工现场的工作进行管理,仅仅通过个人的经验对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这都是存在隐患的地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且电气工程的款项结算也有非常严重的问题,经常出现拖欠,这就无法对工程现场施工人员形成有效的绩效考核管理,不利于现场施工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待工作容易出现懈怠、消极现象,最终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
3建筑电气施工中强电施工设计的优化策略
3.1针对用电负荷与变配电系统的设计优化
在绝大多数建筑中,变配电系统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一点在对建筑电气工程强电施工进行研究时便能够很轻易的发现,所以,建筑承建单位在对建筑整体电气工程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将着重设计建筑中的变配电室,并明确标明变配电室建造过程中的相关要求,而且,要在建筑电气工程的设计图纸中明显的表示出来,以保障建筑施工单位能够按照设计图纸顺利施工。
3.2针对建筑照明系统与供电系统的设计优化
在当前绿色环保理念的催化下,建筑领域中也越来越以绿色环保为设计时尚,当前很大一部分建筑在设计的过程中,都以绿色环保为营销策略,因此,在建筑的照明系统中,应该加大对节能灯的使用力度,减少白炽灯的使用。虽然从表面上看,使用节能灯的成本比白炽灯要高,但从长远的发展角度看,使用节能灯不仅仅提升了建筑绿色环保的宣传效应,还能够节约电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3.3针对建筑防雷系统与建筑电源的设计优化
施工过程需要严格按照电气工程施工图纸进行,并在施工过程中指派专人进行监管与控制,保证建筑中电源与插座的个数与位置能够满足建筑使用需求。另外,在建筑的施工过程中,需要设置防雷系统,并根据建筑形状与建筑周围地势环境,对防雷设施进行合理设计,以降低建筑中的电器在运行过程中遭受到电击的几率。
3.4强化建筑电气工程强电施工的整体管控
(1)做好前期工作
第一,从建筑设计图纸方面看,需要对建筑设计图纸进行反复的审查与会审,还要对建筑设计图纸进行反复确认,保证建筑设计图纸的合理性与可行性;第二,从施工计划方面看,需要在对建筑电气工程进行施工之前,对建筑施工组织进行合理的编制与设计,同时,也需要对整个施工计划进行合理的设计与编排;第三,从材料与人员方面看,需要将建筑所需的材料准备充分,还要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
(2)施工过程的管控
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以后,对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过程的管理与控制才是整个工程的重点工作,也是核心内容。首先,强化工程技术与安全方面的交底工作,以保障建筑工程能够高效有序进行;其次,对相关施工人员与设备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以提升施工效率;再次,对建筑中所涉及到的电线进行科学预埋,以减少重复施工所带来的损失与安全隐患;最后,强化建筑工程各部门之间的自检与互检,在最大程度上保障建筑的施工质量。
(3)做好施工相关准备
除上述两方面外,在建筑进行电气施工的过程中,还需要保证电气工程强电施工能够顺利进行,这便需要在进行建筑施工之前做好严格的准备工作,并在施工过程中,对建筑相关的施工材料与设备进行严格检查,保证施工各个环节与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以确保建筑施工能够顺利进行。
3.4做好现场施工监理工作的措施
建立良好的质量管理体系,由项目负责人负责现场施工质量和现场施工质量。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合同要求,实施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建立相应的组织,配备专业的支持不够,合格的监理人员,严格执行认证系统。二是要客观公正,认真做好现场监督,对业主负责。按照有关规定,建设监理、监理、检查、采取平行检查等形式,及时现场施工现场监理,做到独立、客观、公正。监督不能恶性 竞争,故意降低监督收费标准,低于监督成本,然后减少监督人员,甚至依靠或使用无证人员进行现场监督,疏于管理,使监督流于形式。既要提倡业主的经济利益,也不能接受电气企业的馈赠贿赂。放松对项目的监督,忽视工程质量隐患。三是要认真检查,及时监督记录。监理单位发现问题应及时书面通知要求和督促整改、材料、设备、工程和现场施工组织不符合设计和现场施工方案的要求应签署达到要求,根据报告及相关建设单位的主管部门的规定。
结语
为了能让建筑电气在建筑领域的发展中有所突破与创新,更好的顺应新时代的发展,很多相关研究人员对其强电施工技术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探讨,同时还对强电的优化设计方案进行了完善与补充,并在研究的过程中,将很多先进的技术手段应用其中,以此来提升建筑电气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但是建筑电气强电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细节问题,因此相关研究团队更加不能降低对建筑电气强电的研究力度,并在原有基础上,加大对其优化方式的研究力度。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建筑电气事业的发展一定能更上一层楼,为国家建筑领域带来更多有利条件,为人们生活质量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杜晋勇.电力系统中的强电施工探讨[J].时代农机,2017,44(01):28+31.
[2]李晓雷.强电施工和设计策略在建筑电气工程中的研究[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7,7(04):70-71.
[3]柴源.建筑电气安装中强电配电箱的常见通病分析及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3):11.
[4]王风宝.如何优化弱电控制系统管理与维护[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14):248.
论文作者:陈卫东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31
标签:建筑论文; 强电论文; 系统论文; 过程中论文; 电气工程论文; 现场论文; 防雷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