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外部审计简介_外部审计论文

联合国外部审计简介_外部审计论文

联合国外部审计简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联合国论文,简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8年,作者参与了对联合国外部审计的一个项目(联合国后勤基地(注:联合国后勤基地成立于1994年,位于意大利布林迪西市,主要负责物资储备,管理已结束特派团和(或)已缩编特派团的剩余资产,并维持特派团开办配套装备和战略部署储备。该基地是联合国快速部署维和行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还是各特派团多余物资二次调配的平台。之所以将后勤基地建在意大利布林迪西,主要是因为从该地向联合国部署在世界各地的维和特派团配进物资,综合运输里程最短,符合快速部署的要求。)审计项目)的审计。下面,就联合国外部审计的有关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一、联合国外部审计的机构

联合国外部审计主要指由审计委员会负责的外部审计。审计委员会成立于1946年,是联合国主管财经事务的第五委员会(行政和预算委员会)的下属专家机构,主要负责对联合国组织的账户、基金和项目(如维和行动、基金、国际开发项目和伊拉克账户等)的外部审计,并通过第五委员会向联合国大会报告审计结果及建议。

审计委员会由三名审计委员组成。审计委员在联合国成员国最高审计机关的负责人中选举产生,任期六年,不连任。每两年通过选举更换一名审计委员。我国审计长在联大六十二次会议上顺利当选为审计委员,任期从2008年7月1日起计算。除我国审计长外,其他两名审计委员是法国审计法院的院长和南非审计长。

审计委员会在纽约的办事机构是审计执行委员会和秘书处。审计执行委员会由三名全职的外部审计主任和一名由联合国任命的执行秘书组成。每位外部审计主任代表一名审计委员。执行秘书负责秘书处的工作,为审计委员会提供技术、行政和秘书支持,并就联合国组织内部的行政和财务操作程序向审计委员会和审计执行委员会的成员提供建议。

另一个联合国外部审计的相关机构是外部审计师小组。为了加强对联合国专门机构的外部审计,联合国在1959年设立联合国、(联合国)专门机构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外部审计师小组,其成员由八个国家的最高审计机关的负责人组成。目前,外部审计师小组的成员除三名审计委员外,还包括加拿大、英国、瑞士、印度和德国等五国最高审计机关的领导。外部审计师小组其他五名成员主要负责对联合国的十三个专门机构(如国际原子能机构、国际劳工组织、国际电讯联盟等)的外部审计。这五名成员由联合国各专门机构选举产生,联合国各专门机构会员国最高审计机关都可以申请,一旦当选,任期六年,审计的费用由联合国专门机构承担。为了协调联合国的外部审计工作,外部审计师小组的八名成员每年的六月和十二月需要参加在纽约、在其他国家分别举行的会议,就审计计划、审计结果和出现的技术问题等交换意见。

二、审计委员会工作的安排

(一)审计工作的分配

审计委员会委员负责对联合国组织的二十五个(其中两个为子项目)账户、基金和项目(如维和行动、基金、国际开发项目和伊拉克账户等)的外部审计。三名委员国最高审计机关各自按规定负责其中一部分项目的审计,审计的项目每年都会因实际情况变化而略有变更。

审计委员会每个财政年度(两年)的审计工作总量大致合2400人周,需完成总共约为2000页审计报告的审查,这些工作由三名委员平均承担。每位委员每年工作量约400人周。审计委员会在为审计委员轮流布置工作时,需获得第五委员会的同意。审计工作按照平等的原则在审计委员之间进行分配,以均衡每个委员的工作量。同时,在向某个委员分配审计工作时,要结合其专长,并考虑地理和后勤因素。审计工作实行定期轮换,并给予承担审计工作的委员足够的时间熟悉被审计单位情况。审计工作完成后,审计委员会向联大提交独立审计报告,审计委员共同分摊审计责任。

(二)审计准则和依据

审计委员会在执行审计任务时,必须遵循外部审计师小组制定的审计准则,其核心是最高审计机关世界审计组织制定的准则,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制定的国际审计准则可作为参考。审计依据是联合国大会的指示和联合国的财政财务规定。

(三)审计内容的构成

联合国外部审计的内容包括财务审计、管理审计和跟踪审计三部分。

财务审计。根据《联合国财务条例和细则》,联合国、各专门机构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外部审计师小组的共同审计准则和国际审计准则,对账目和财务事项进行审计。通过对财务制度和内部控制进行一般性审查,抽查会计记录和其他有关凭据,审查财务报表中的支出是否用于批准的目的;收入和支出是否按规定适当分类、记录;资产、负债和结余是否按规定核算和披露。

管理审计。对采购、人力资源、资产管理等事项落实相关管理政策和执行效果情况进行审查。包括按照联合国大会及行政和预算问题咨询委员会提出的具体要求提供审查结果和分析。例如,关于综合特派团横向检查的审查结果、有关支助账户管理和员额及非员额经费问题的分析等。

跟踪审计。对以前年度审计报告提出的各项建议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在审计报告中专门反映,对以往审计建议执行滞后情况进行评价,并附上截至所审财年年末各项建议执行情况简表。

(四)审计报告的提交

审计任务结束时,审计组要把审计结果和意见汇总,以“管理意见书”的形式送被审计单位,待对方反馈后再报各自的委员审核,然后翻译成英文交审计执行委员会进行同行审核(三方会审),最后形成长篇审计报告(含被审计单位的意见),经三名委员签字认可后,通过第五委员会向联合国大会和秘书长报告。审计报告的采用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治因素。

审计委员会的审计报告,由审计委员负责翻译,费用自理。但法语是联合国审计委员会的工作语言之一,因此每年的法语审计报告在翻译成英语时所需的6万美元费用由联合国单独负担。

审计委员会每两年出具31份审计报告。其中的21份可以通过登录联合国的网站进行浏览阅读。

(五)审计经费的筹措

为了完成审计任务,联合国每个财政年度(两年)拨给每位委员600万美元工作经费。这笔经费由联合国以分期(每三个月)付款的方式拨入委员国最高审计机关的指定账户。年底以书面说明形式报销,不需提交票据。这笔经费主要用于与联合国外部审计任务有关的各项活动,如审计期间发生的国际旅费、住宿费、审计人员补贴等。其中国际旅费占总开支的一半左右。

委员国最高审计机关驻纽约工作人员(主任、副主任、助手)的工资、津贴、医疗、保险、住房、用车、出差(每年三至四次)、休假等费用开支也从上述600万美元审计经费中支出。(在纽约的)办公场地及设备由审计委员会提供,但纽约办事处发生的通讯和办公耗材等费用由委员国最高审计机关自理。委员出席有关活动(如参加审计委员会会议)的费用及国内审计班子的费用原则上也从上述拨款中支付。如果联合国审计委员会增加额外的工作,可另申请增加经费。

出现新老委员更替时,根据联合国审计委员会议事规则第六十二条规定,“如前后两任委员会委员在年中交接工作,卸任委员一、二两个季度将得到60%的年费;继任委员得到40%的年费。”按此规定,我国审计长2008年7月1日上任,接替菲律宾审计委员会主席的审计委员职务后,当年将得到120万美元的审计经费,这笔经费于7月1日后拨付。

为了保证工作的独立性,审计委员一般不向本国政府申请经费。但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个别委员国最高审计机关还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了适当的补贴,我国也是如此。

(六)我国审计长的职责

我国审计长负责审计的对象包括联合国维和行动、联合国儿童基金、联合国大学、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法庭、国际犯罪(卢旺达)特别法庭、联合国训练研究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联合国防治沙漠化公约秘书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联合国(伊拉克)Escrow账户等10个大项的审计。其中,除维和行动和Escrow账户的审计周期为一年外,其余项目的审计周期均为两年。

这10个大项中,重头戏是儿童基金审计和维和行动审计。儿童基金审计包括基金会纽约总部及其所属机构的审计、8个地区性办公室的审计和126个国家办事处的审计。

维和行动审计也包括维和总部的审计与维和特派团(注:秘书长领导下的特派团有由政治事务部(DPA) 分管的政治和调停特派团和由维持和平行动部(DPKO)分管的维和特派团。传统的政治和调停特派团不编设军事职能部门,排除使用武力,致力于通过外交、援助等手段,帮助驻在国建设和平,规模小,如联合国驻中非共和国建设和平支助办事处等。而传统的维和特派团编设军事职能部门,使用军事手段,通常以维持和重建和平为目的,规模相对较大,如驻印巴军事观察团。 目前,新设立的维和特派团往往融合了政治特派团的任务特点,称为综合特派团。综合特派团重建和维持和平的手段更加多样化,既可使用军事手段,又可应用外交,人道主义、技术、法律援助,合作发展等于段。综合特派团的规模远大于传统维和特派团,约为后者的两倍以上。非洲联盟—联合国达尔富尔混合行动就是一个综合特派团。)的审计。对维和总部,主要是审计维和准备基金和维和行动支助账户,已结束特派团的账目,维和汇总报表等。对维和特派团,按审计委员会分工,中国将对意大利布林迪西后勤基地、停战监督组织、苏丹维和行动、布隆迪维和行动、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维和行动、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西撒哈拉维和行动、塞浦路斯维和行动、停战观察行动、格鲁吉亚观察行动、联合国驻东帝汶综合特派团、联合国驻印巴军事观察团等12个项目进行审计。而目前世界各地正在执行的维和行动有17个,其中:非洲8个,美洲1个,亚太地区2个,欧洲3个,中东地区3个,加上意大利布林迪西后勤基地共计18个。

三、联合国外部审计的流程

工作的思路决定工作的成败,联合国外部审计工作亦是如此。联合国外部审计更多地借鉴了民间审计的工作思路: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找到审计重点,通过审计抽样来作出审计评价。联合国外部审计的流程围绕着上述工作思路展开,包括审前准备、现场审计和审计终结三个环节。

(一)审前准备

实施现场审计前,需要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审前准备的主要工作是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编写审计方案,设计审计程序。这些工作在国内完成。

国家审计署层面的准备。在我国审计长当选联合国审计委员会委员后,为更好地履行审计长承担的联合国外部审计职责,国家审计署成立了联合国审计委员办公室,在审计长的领导下,由一名办公厅副主任分管,全面负责联合国外部审计工作。

审前培训是一项重要的审前准备工作。培训以联合国外部审计业务培训为主,并有计划性地加强英语听说写训练。在培训的同时,通常针对即将实施的审计项目,将全体受训人员分成若干研究小组,开展项目前期研究工作。通过培训和分组研究,了解各审计项目的背景,熟悉联合国外部审计的流程,掌握联合国系统会计准则、联合国财务条例和细则、现场财务程序指南、联合国系统采购手册和信息系统环境等内容,为下一步开展现场审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项目组成员选配是另一项重要的审前准备工作。为优化审计组成员配置,联合国审计委员办公室明确了在审计长六年任期中,按照“轮换原则”确定审计项目组的人选。具体地,审计委员办公室负责在全国审计机关范围内,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统一协调安排审计力量,除各项目组组长人选相对固定外,各组组员实行轮换,适当补充新鲜血液,保障尽可能多的审计干部在我国审计长有限的六年任期内得到锻炼的机会。一个审计项目组包括组长在内,依项目大小,通常有三至七名审计人员。出任审计组长的条件是能用流利的英语进行无障碍沟通和写作,并有较强的审计业务能力。出任审计组员的条件是具有较强的审计业务能力,能用英语进行沟通和写作。

项目组层面的准备。任务明确后,审计组长需进一步细化组员的分工,各组员按照分工着手进行前期准备。每一个组员在三至四个月时间内,紧紧围绕任务,搜集相关资料,详细规划审计程序,预先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在出国赴被审计单位实施现场审计前,各项准备工作应基本就绪。出发前,审计组长要通过电子邮件通知被审计单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包括确定进点会议程和出点会时间,向被审计单位发出资料清单表和问卷调查表。

(二)现场审计

现场审计工作在被审计单位现场完成,通常需要三周左右的时间。现场审计的主要任务是执行审计方案,收集审计证据,并就所发现的管理问题,编写审计观察备忘录。现场审计结束时,一个审计项目组通常会向被审计单位发出十多份审计观察备忘录,一个审计人员平均发出三份以上。从内容上看,审计观察备忘录类似于军队审计报告中的审计建议部分,专门针对被审计单位的管理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所不同的是,审计观察备忘录需要详细抄录作出审计判断依据的法规条款。每发现一个管理问题,就需要编写一份审计观察备忘录。审计人员需要就自己编写的审计观察备忘录与被审计单位的相关人员沟通,并取得相关部门的书面反馈意见。最后,在出点会上,组长还要系统地就审计观察备忘录反映的重要管理问题,与被审计单位高管层交换意见。出点会结束后,现场审计随之结束。

(三)审计终结

审计终结环节的主要工作是编写审计报告、整理审计档案。这些工作在回国后完成。组长根据组员提交的审计观察备忘录和相关证据资料,编写管理建议书和项目审计报告。其他组员则整理各自承担工作的审计档案,并交联合国审计委员办公室统一归档。

标签:;  ;  ;  ;  ;  ;  ;  ;  ;  

联合国外部审计简介_外部审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