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信息化教学之我见论文_吴林峰

初中历史信息化教学之我见论文_吴林峰

(渠县龙凤乡中心学校 渠县 635200)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他的本意是学习者根据自己已有的学习信息,从不同角度,向不同方向对问题的思考,从多方面求得多样性的问题认识的过程。这种具有变通、灵活、展开、创造性的思维,若能在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得到良好的培养,初中历史教学必将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功效。但时代到了现代信息化时代,这种思维方式又赋予了新的教学内涵,其思维的丰富性又具有了信息化的新特点、新方法。为此,我在初中历史的现代信息化教学中开展了一些有益的实践探索。

一、依据历史教学特点 开展信息化历史教育

众所周知,历史是一门学习“过去知识”的学科,很多知识过去久远,学生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要想让学生良好地理解,仅靠教师的讲解、介绍是难于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的。实践告诉我们,最好的办法就是凭借信息化资源,依据历史教学特点,开展现代信息化历史教学。理由有连点:

第一,初中历史教学必须适应现代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当前,国家已对基础教育课程进行了改革,实施新课程标准,这就要求历史教学应转轨,即变知识灌输为智能开发,切实纠正那种重教轻学、重知轻智、重记轻思的旧观念,以现代信息化的教育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创造性的创新思维人才。

第二,初中历史教学必须适应现代中学生历史教学的特殊心理活动需要。它必须跳出“旧”观念、“旧”知识、“旧”的思维方式的束缚,根据“旧”历史提供的信息,利用现代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与方式,对历史问题得以再现与表象,还原历史史实,改变思维方向,从新的角度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想出新的办法,予以解决。这就给学生提供了寻幽探胜感性刺激和柳暗花明的历史意境,从而产生跃跃欲试的学习动力。

三、创设信息化资源环境 遵从历史思维原则

1、遵从“实事求是”的原则。学习中学历史,首先必须弄清历史事实,掌握基本历史知识和历史理论,扎扎实实打好历史学习基础。其次,必须以科学性为根本,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切不可误导误解,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再次必须尊重历史事实,一切从历史实际出发,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决不能脱离学生实际,一味提高思维难度。学生尝试失败过多,容易丧失自信心,这是特别需要注意的,所以我们必须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创设信息化学习环境,遵从信息化环境学生的思维原则。

2、严格“强化能力训练”的原则。中学历史教学最主要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不能漫无目的,也不能仅为课堂活跃调动学生“积极性”而随心所欲的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而必须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规定,依托历史新教材的内容,采用多种方法,多种途径开展教学活动。运用各种学习理论,提供多种学习资源,从多个角度,揭示历史发展规律,阐述历史问题。否则,不仅华而不实,达不到预期目的,还会扰乱正常的教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允许“学生思维犯错”的原则。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分析历史问题时,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冒险、敢于犯错。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正视自己的探索之误。无错无以自悟和更新,这些思维的“黑匣子”,正是撞开创造大门的金钥匙。所以,教师要善于以“错误案例”催开学生的思维之花,采取激励、暗示、提醒等方式,促使学生在矫正误点的同时,促进学生自悟,启动他们的创造潜能,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更好地思维创设良好的学习条件。

三、提供信息化学习资源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历史信息化教学资源能拓宽学生的历史认知渠道,引导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深入分析,突破文本教材的信息局限。从而改变教材造成的思维定势,及时有效地引进史学研究的新发现、新成果和新观点,帮助中学分析、评价和掌握历史问题。中学生心理学认为学生对新材料、新情境具有新奇的学习心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历史信息化教学资源,充实教学的新材料,抓住学生在新奇刺激下的思维活跃力,引导学生转到“发散—集中—再发散—再集中”的思维轨道上来。在教学实践中,我注意学则信息化辅助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如在讲义和团的“扶清灭洋”时,我充实了三则感性材料:A、“我皇即日复大柄,义和团是忠臣,待等逐尽洋人后,即当回转归山林”。B、“团民仇教,合门惨戮,虽妇婴亦纵横数十刀。”C、“拆电路、拔电杆、旋再破坏大轮船。”我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统摄伸缩,使他们在多维交叉思维中理出结论。结论一:义和团本身存在着许多缺陷,如富有浓厚的封建忠君气息,表明革命的不彻底性;结论二:他们灭洋的手段过于残忍,连无辜的洋妇婴儿也不放过,显然带有过份的民族复仇主义情绪;结论三:义和团排斥先进文明,夜郎自大,具有封闭落后的小农意识。通过思维角度的转换,推动学生进行创新思维,使学生的认识源于教材,却又高于教材。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逆向思维能力,我常常借助信息化历史教学资源,让学生变换一个角度来评价历史,认识历史。从“正”面入事,从“反”面进行思考,引导学生标新立异。如在教学西方列强对中国商品输出、资本输出等教学问题时,我让学生通过信息化学习,有效地了解了西方列强既有掠夺财富的一面,也有客观带来西方文明,促进先进生产方式发展的一面。又如在教学中国历史上的农民战争等内容时,包括太平天国运动在内,确有其正义性、进步性,但也要让学生明白也有一定的破坏性、落后性。由果而因,逆向思维。由结论推原因或条件的逆向思维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同时也有效地破除了传统思维的定势,避免了传统教学的消极影响。因为当思维处于受阻状态时,往往说明思维在这一时刻走到了穷尽的地步,必须给予思维的信息化帮助。所以要寻求答案,就必须把思维方向拨向另一端点,这就是变通,也就是克服思维惰性,灵活变换思路的有效举措。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已知历史知识的反面思考其隐含的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也算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例如,如何看待“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经验教训?教学时我借助大量的信息化图片资源,从四个方面引导了学生分析思考:a、从教材对总路线的分析可知它“忽视了客观规律”,让学生明白了“总路线”违背了“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b、从教材已知“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让学生明白了“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c、从“高指标”、“浮夸风”盛行的恶果,让学生反推出了“制定经济政策必须立足本国国情,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认识,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

论文作者:吴林峰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9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8

标签:;  ;  ;  ;  ;  ;  ;  ;  

初中历史信息化教学之我见论文_吴林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