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 100044
摘要:产业是推动小城镇发展的重要动力, 研究小城镇就应首先研究小城镇的产业发展。本文介绍了北京郊区小城镇产业的发展现状,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对北京市小城镇进行了分类。并以通州区西集镇为例,对北京郊区具有代表性小城镇产业发展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了北京郊区小城镇产业类型发展建议。
关键词:北京郊区 小城镇产业类型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北京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小城镇在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 背景及研究目的
1.1 京津冀一体化快速发展
2014年3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作政府报告时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首都作为中心,要将部分城市功能疏解。北京市小城镇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处于桥头堡位置,有能力成为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北京市周边近郊小城镇,要加强其与城市发展的统筹规划与功能配套,逐步发展成为卫星城。具有特色资源、区位优势的小城镇,要通过规划引导、市场运作,培育成为文化旅游、商贸物流、资源加工、交通枢纽等专业特色镇。
1.2 京郊小城镇产业发展诉求
目前北京正处于城市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总体规划也必须在思维方式、发展理念、本质属性和实施路径上实现转型。从愿景式规划转变为问题导向型规划,从外延扩张型规划转变为内生增长规划,从规定性技术文件转变为政策实施性规划,从静态蓝图式规划转变为动态全过程监管规划。
北京郊区小城镇是北京市发展的后备力量,是北京市产业发展的重要承接地。在国家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刻,北京市小城镇的产业发展诉求也达到了最高峰。在北京发展为世界城市的大背景下,如何定位京郊小城镇产业发展方向来配合北京市的总体发展,是否做好了承接北京市产业转移的准备以及能否准确定位自身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位置,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北京郊区小城镇产业发展
2.1 北京市小城镇概述
北京市2012年年鉴:北京市建制镇共144个,其中建制乡38个。共有乡镇182个。其中有42个被政府确定为重点小城镇。
资料来源:北京市民政局。(2012年北京市年鉴)
2.2 北京郊区小城镇产业发展动力
内因对京郊小城镇推动的作用:自然资源因素、 人口因素、产业因素。
外因对京郊小城镇拉动的作用:区位优势和政策拉动。
通过对影响北京郊区小城镇发展的资源、人口,产业、区位和政策的深入分析,得出北京郊区小城镇发展的动力因素有:小城镇自身的生态资源优势和北京所特有的软资源优势、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以及区位优势和政策拉动;
北京郊区小城镇发展的负因素有:生产力要素聚集程度不高、人口规模偏小、聚集程度低、总体产业层次不高等。
2.3 北京郊区小城镇产业发展方向
根据小城镇所处的地理位置、小城镇本身所具备的自然条件、离中心城市的距离、受中心城市的影响而进行了分类。从小城镇产业类型、主导产业,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分类。主要从城区的辐射范围对其产业进行了详细的归类(图1)。
2.3.1都市农业型
以第一产业为主导产业。这类小城镇主要分布在北京的平原地区,农牧业一条件较好的,林果业比较发达,并具有一定发展基础的城镇。例如房山区青龙湖特禽养殖专业镇、张坊磨盘柿专业镇、顺义区大孙各庄万亩红提专业镇、延庆县旧县奶牛专业镇等。
2.3.2 工业主导型
主要以工、矿业为主导,带动服务业等产业发展兴起的城镇。这类城镇本身具备良好的资源条件,并有一定的发展基础。较大型的有昌平区北七家镇白庙工业区、小汤山镇小汤山工业区、大兴区黄村镇埝坛工业区等。
2.3.3 金融服务型
作为商品交换场所和农副产品的集散地,随着集镇商品流通的发展而繁荣起来。例如房山区长沟镇,地处交通要道,自古就是商贾云集之地,“京南第一集”的美誉己有500多年的历史。
2.3.4 交通优势型
分布于北京市快速路(主要为五环、六环)沿线、机场附近的小城镇,其地理环境优势突出,交通便利,容易形成物流、人流、信息流,促进其商业、服务业等发展,带动城镇经济发展。比较著名的有顺义区沙峪镇首都国际机场、大兴区礼贤镇、榆垡镇在建首都第二机场、亦庄马驹桥镇物流基地、顺义区空港物流基地等。
2.3.5 旅游资源型
利用自身自然资源优势和民俗文化,坚持旅游富民政策,以旅游开发带动相关产业。目前旅游业是京郊山区经济中发展速度最快、消耗资源最少、最具活力的产业及经济增长点,主要包括观光、体闲、采摘、娱乐等项目,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增长。
2.3.6 综合型
指当地区、县政府所在地,是本地区或某一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主要是北京市发展的中心镇,并没有以上乡镇具有明显的特色产业的乡镇。如良乡镇、龙泉镇、太师屯镇。
3 通州区西集镇产业发展研究
北京市通州区西集镇位于北京市东南部,地处潮白河现代冲击平原,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并有京杭大运河环绕镇域,是“北京市郊区重点小城镇”之一。新批准的《通州新城规划》将西集镇定位在“通州新城重点发展的产业聚集区。”西集镇至今仍是工业主导型小城镇(图2)。
3.1 西集镇产业现状
在通州区2012年乡镇功能定位的专项研究中详尽的阐述了对通州区的功能划分以及定位的分析和依据,根据上位规划、区域统筹发展以及整体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将西集镇定位为“先进制造基地、生态休闲小镇”。
3.1.1 第一产业基础扎实
在西集经济总量低于全区乡镇平均水平的情况下,全镇产业结构中一产产值与比重历年来一直高于全区乡镇平均值,农业发展具有广阔的空间和良好的基础。第一产业的产值稳定,呈现稳步发展趋势,发展势头良好;一产从业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在通州区各乡镇中排名较高,达到39.67%。
3.1.3 第三产业发展缓慢
现状第三产业总体发展水平较低,主要以每日集市的形式为本镇居民提供日常消费服务,档次低,辐射面小,其中私营经济比重相对较高。
3.2 西集镇产业发展动力
3.2.1 区位优势明显
西集镇位于北京市域东南部,距市区天安门约44公里,距通州区政府约21公里,距北京市区东四环约25公里。地理位置紧邻津、冀,镇域境内有京沈高速公路,自西向北穿过西集中央,镇西部是103国道,规划七环路从镇域的东南部穿过。
3.2.2 水资源丰富 京杭大运河北运河:北运河全长186公里,流经通州区的水域长度为48.2公里,其中28.8公里长的水域流经西集镇,可见,通州区北运河约60%的河段均在西集镇;潮白河:北京市重要水系潮白河的流经水域长度12公里,运潮引水渠流经水域长度3.6公里。 3.2.3 林木覆盖率高,生态环境优良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显示,西集镇林木覆盖率高于通州区其他乡镇,居于首位;到2013年,西集镇林木覆盖率高达70%,居北京平原乡镇之首,为西集打造生态宜居城镇提供了良好的生态保障(图4)。
3.2.4 二产基础扎实,三产发展势头好
镇内至今已有“纺织工业园区”、“通州经济开发区东区”两大工业区。通州经济开发区东区属于北京市开发区,发展潜力巨大。在通州区2012年乡镇功能定位的专项研究中,根据区域统筹发展以及整体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将通州区划分为四个功能区,西集镇属区域经济发展支撑区。依靠西集镇良好的生态环境,旅游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将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3.2.5 土地资源丰富
在北京市土地资源紧张的大背景下,对比西集镇周边乡镇,西集镇仍然还存有大量的土地资源。为京津冀一体化中的北京市产业外移提供条件。
3.3 西集镇产业发展定位
遵循上位规划,依靠西集镇良好的生态环境与产业基础,结合北京市产业发展需求,打造集高端制造、观光旅游、创意体验、休闲度假功能为一体的高品质生态休闲小镇,形成以人为本、宜居、宜工、宜游于一体的新型京郊小城镇。使西集镇由工业主导,逐渐向以工业、旅游业、服务业综合发展的高品质精品小镇。
3.3.1 一、三产融合
1.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农业与旅游度假结合:借助林地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现有的林木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开展林、农等多种项目的主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从而扩大本镇的观光农业市场,为旅游业的发展夯实基础,建设集生态观光、农事体验、娱乐游憩、休闲度假为主导的旅游度假胜地。
2.利用大运河的文化、生态资源,打造养生休闲产业:以运河文化为背景,以养生疗养产业作为载体、联通多元化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以生态养生疗养产业为主线,开发高端度假、企业拓展培训基地等,打造集文化、旅游、度假、商务、绿色教育等与之相关的新型业态为主题的经济结构。
3.依托潮白河生态湿地,主打养老度假产业:依托潮白河畔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高端生态养老产业,明确定位,结合当地运河文化、采摘、垂钓、生态、温泉等特色,建设满足多元需求、无障碍设计、丰富文娱活动、使老人更有活力、设施齐全的慢节奏养老度假基地,形成品牌效应。
3.3.2 二、三产融合
1.着力打造嵌入式生产服务业和高端科研组织:针对西集镇现状工业园区,打造高端制造业集群。高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配套服务业结合,融入高端制造业集群。满足西集镇高品质的集约发展需求。
2.东部潮白河生态区依托产业园区与生活配套区发展养老、休闲度假、农事体验等产业,既服务于外来消费,又吸引本地居民和当地产业园区的工作人员,进一步提高西集镇整体生产生活品质。
3.3.3 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低密度工业转型,低端制造业向高端技术产业转型,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根据西集镇现状工业基础,参考周边类似产业园区建设,结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建议西集镇的从三个方向着手其产业发展方向定位。
1.以医药创新科技为主的生物医药业;
2.以高新技术为主的高端制造业;
3.以汽车零部件为主的汽车制造业。在保证其自身发展不受影响的基础上,拓展出不同于周边地区类似产业园区的产业方向,树立西集特有产业形象,吸引投资发展(图5)。
4 京郊小城镇产业发展建议
对产业化加速发展的北京小城镇,其产业类型是多样性的。在京津冀一体化生产网络构建的背景下,针对小城镇优势资源挖掘其发展潜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第三产业,满足现阶段京郊小城镇高品质集约发展的诉求与日益升级的社会消费需求。
4.1 发展建议
4.1.1 产业优化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
在北京市非首都核心功能外移的大背景下,小城镇产业尤其是第二产业,亟需从劳动密集型向高新技术、创新创意产业转变。现阶段北京郊区小城镇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产业水平较低。土地资源不集约、环境污染严重、产值较低等问题仍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4.1.2 迎合“北京需求”,拓展服务业
随着社会消费水平升级,北京市区很难满足市民现阶段的消费需求。而亲近大自然的京郊小城镇依靠与市区便利的交通,有条件成为市民休闲度假的首选地。设施农业、观光农业、文化创意产业等都市型现代产业都能为市民提供观光、体验、旅游、度假、养生、养老等服务。
4.1.3 产业融合,互利互助
小城镇产业基础薄弱,吸引力不足。因此,充分利用其先天生态环境资源,大力发展一、三产业融合。良好的第一产业为旅游业、服务业打下坚实基础,一方面服务于北京市民,另一方面服务于本地居民与本地工业区常驻工作人员。
二、三产融合,实现产城融合,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达到产业、城市、人之间有活力、持续向上发展的良性发展模式。产业互相融合,相互促进发展,提高城镇的综合实力。
4.1.4 强调协调管控,与周边地区协同发展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使小城镇的发展不再专一独立,与周边城镇的产业联系提高。同时协同发展,一方面避免重复浪费资源,另一方面协助政府部门对小城镇进行合理分类和科学的功能定位。
4.1.5 加强小城镇产业科技支撑与人才队伍建设
要提升小城镇产业水平,必须加强科技支撑,注重新装备、新工艺、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注重新产品的开发,用信息化促进小城镇产业现代化。
4.2 结语
在现代化建设中,小城镇是城乡发展的必要环节,小城镇发展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中国农村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研究小城镇的产业发展方向是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必要环节,也为小城镇今后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本文只是从总体发展方面提出了北京郊区小城镇产业发展模式,但由于具体情况不同,小城镇发展也各不相同。本文主要是针对通州区小城镇,如果对其他地区,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 刘巍.北京远郊区城镇化与小城镇产业发展关系研究[J].小城镇建设,2009,(08):43-47.
[2] 解锰 石 萌.都市农业型小城镇发展探析[J].小城镇建设,2013,(05):96-104.
[3] 葛海明.黄河三角洲地区工业型小城镇产业发展问题浅谈[J].小城镇建设,2011,(06):72-77.
[4] 刘 彬 杨忠伟.基于模块化生产理论的小城镇产业结构优化探讨[J].小城镇建设,2011,(10):90-93.
[5] 李 莹.内蒙古小城镇与产业协调发展研究[J].小城镇建设,2011,(10):81-89
[6] 李晓琴 金兆森.小城镇建设与第三产业的发展研究[J].小城镇建设,2010,(01):90-93.
[7] 张 毅 门 博.小城镇新型产业发展探索[J].小城镇建设,2013,(06):76-79.
[8] 陈 萍 徐秋实.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镇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实践探索[J].小城镇建设,2012,(05):101-104.
[9] 陈 更.以徐州柳泉镇为例浅谈小城镇产业发展规划[J].小城镇建设,2009,(11):64-67.
[10] 李汉飞.珠三角小城镇产业园区环境建设[J].小城镇建设,2005,(02):100-101.
[11] 张震宇 魏立华.转型期珠三角中小城镇产业发展态势及规划对策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11,(04)46-50.
论文作者:王存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2
标签:小城镇论文; 产业论文; 集镇论文; 北京市论文; 通州区论文; 产业发展论文; 京郊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