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思想之“五论”探析论文

习近平关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思想之“五论”探析论文

习近平关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思想之“五论”探析

杨孝青,陈宝国,殷海涛

摘要: 习近平关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思想是其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科技理论成果,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从习近平关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思想的形成背景和理论基础出发,概括分析了“全球论”“攻坚论”“供给论”“改革论”和“人才论”五大科学内涵。认为“五论”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习近平关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思想体系。

关键词: 习近平;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思想;“五论”;时代价值

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简称“科技三会”)上向全国科技工作者发出了“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的号召。这是习近平立足全球视野,统揽全局、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科学地观察、分析、判断和把握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和客观规律,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潮流的理论应答。同时,也是习近平在深刻分析国内科技发展现状、趋势和规律的基础上,顺应国内发展大势而提出的指引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指南。习近平提出的一系列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构成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思想的主要内容。深入学习、研究、贯彻和落实习近平关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思想,对于全国科技工作者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努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习近平关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思想形成的现实背景和理论基础

习近平关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思想扎根于其治国理政实践,其形成具有深刻的现实背景和深厚的理论基础。

(一)现实背景

首先,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大机遇。纵观世界历史,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是世界强国中心转移的前奏,而每次科技中心的转移都与是否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息息相关。新一轮科技革命即将来临已成为全球共识,习近平预见“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是更加激烈的科技竞争”[1]。他指出:“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变革的机遇,不能等待、不能观望、不能懈怠。 ”[2]78

反思:在不同条件(如不同的浓度、温度等)下,同种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也有差异。由于稀盐酸的还原性不如浓盐酸强,故稀盐酸不能和MnO2反应。在实验室中若用浓盐酸制备氯气则一看加热条件,二看盐酸浓度。

其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这是我们提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出发点。”[3]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台位变化主要指的是在表演过程中步伐的移动。[3]一个演员在演唱的整个过程中,如果只是站在一个位置演唱,就会让观众觉得枯燥,不会引起与观众的互动。而适当进行台位变化,与观众进行交流,就会激发观众的积极主动性,对其整体的表演产生积极作用。台位变化很有讲究,不是随便在台上移动,要考虑何时起步,何时转身,一共要走几步。迈步的时候也要注意步伐的节奏最好和音乐的节奏吻合,还要保持步伐的优美,脚下的重心要稳。在走动的时候,最好搭配相应的手势,或者与观众进行互动,要注意音乐的节奏,转身、起步等要配合音乐。

此时,城市蔓延已不再适应城市发展,城市发展必须转向精明增长,如若一再坚持城市无序蔓延,城市周边的农田、生态保护区等将消失殆尽,城市自然生态系统被彻底破坏,城市环境污染将更为严重,英国“雾都”伦敦就是个典型案例。[5]

(二)理论基础

一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科技强国思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来重视科技对国家发展、社会变革的历史作用。习近平根据当下实践提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论断,他指出:“重视科技的历史作用,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恩格斯说:‘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邓小平同志对科技作用的著名论断大家都很熟悉,就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23毋庸置疑,习近平关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思想是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吸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科技强国思想的精华而逐步形成的。

未来研究方向有二:(1)探讨中央或省级层面的制度对地方政府人才政策扩散和创新的影响,展开跨层次或中介作用分析,探索人才政策的垂直扩散和创新机制。(2)探讨人才政策扩散和创新各种渠道之间的交互作用,深化对人才政策横向扩散和创新机制的认识。〔本文受到江苏高校“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和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建设项目(项目号:2015ZSTD010)的资助〕

二、习近平关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思想之“五论”探析

这一声“姐”,道出了学生对我的教育满满的信任,只因为作为一名政治教师,我把“使学生正直和聪慧”作为我努力追求的目标。所谓聪慧,即有知识、有智慧、有能力;所谓正直,是指有德行、有正气、有正义。相较于聪慧,我认为正直对一个人的人生更为重要。所以,走上讲坛后,我一直不遗余力地挖掘教学中的育人因素,努力为学生成为一个正直之人点燃指引的明灯。我教过的很多学生,他们或许已经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政治知识,但依然记得上课时的激情与快乐,依然记得在我的课堂里学会的“梨本无主,我心有主”的价值坚守,记得“态度决定高度”的人生格言。

二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一方面,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思想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作为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习近平关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思想必然与其他治国理政思想相得益彰,共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服务。

(一)全球论:夯实科技基础,在重要科技领域取得突破

“供给论”是对经济新常态下发展动力急需转变的回应。习近平指出:“我国发展正面临着动力转换、方式转变、结构调整的繁重任务……科技创新是核心,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我国发展全局的牛鼻子。”[3]在当前形势下,我国面临人口老龄化、消除贫困等民生挑战,面临环境污染、土地荒漠化等生态危机,面临网络安全、粮食安全等安全风险,旧的发展动力已无法支持可持续发展。然而,科技是经济社会的内生变量,增加科技供给恰逢其时。

纵观科技发展史,科技革命成果集中的区域往往是世界科技竞争的重要领域。习近平以敏锐的眼光对新一轮科技革命的爆发领域作出了科学判断,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坚定自信,做出成绩。他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命起源、意识本质等基础科学领域正在或有望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2]83此外,不同的区域也要结合自身实际参与新一轮科技革命。2013年8月28日,习近平在辽宁省考察时强调,老工业基地要敢打市场牌、改革牌、创新牌,抓住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

(二)攻坚论:强化战略导向,破解重大战略中的科研难题

世界性科技难题的突破往往会引起经济社会的突飞猛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必须强化战略导向,必须攻坚克难,破解创新发展中的科技难题。

(3)一次水洗中锌的含量可以富集到60 g/L再排入系统,约循环洗涤3次,可减少水用量,有效控制系统体积。

1.2.3 PCR扩增。采用10 μL的PCR反应体系:1 μL样品DNA,1 μL 10×buffer,0.6 μL 25 mmol/L MgCl2,0.4 μL 5.0 mmol/L dNTP,0.1 μL 5 U Taq酶,上下游引物各0.5 μL,最后加5.9 μL的超纯水补足到10 μL。反应程序为94 ℃预变性4 min;95 ℃45 s,57 ℃45 s,72 ℃1 min,36个循环;72 ℃延伸8 min,最后4 ℃冷却10 min。

政府在科技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中扮演重要角色。国家重大战略中的科研难题往往是系统工程,需要中央政府牵头组织。习近平指出:“党中央已经确定了我国科技面向2030年的长远战略,决定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着力攻破关键核心技术,抢占事关长远和全局的科技战略制高点。”[3]科研共同体是科技战略工程的科研主体,科研共同体的队伍结构和硬件状况极大地影响着攻坚克难的效果,习近平指出:“要以国家实验室建设为抓手,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这样的国家实验室,应该成为攻坚克难、引领发展的战略科技力量,同其他各类科研机构、大学、企业研发机构形成功能互补、良性互动的协同创新新格局”[3]

(三)供给论:加强科技供给,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

习近平关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思想之“供给论”是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人民主体性的外在反映。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必须以全球视野进行科技创新。习近平指出:“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把握时代脉搏。”[3]习近平以全球视野瞄准世界科技强国目标,对我国的科技状况具有清晰的认识。他指出:“必须认识到,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相比,我国发展还面临重大科技瓶颈,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科技基础仍然薄弱,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创能力还有很大差距。”[3]因此,我们要夯实科技基础,在重要科技领域上下功夫。习近平强调指出:“我国科技界要坚定创新自信……力争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跟上甚至引领世界科技发展新方向,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3]

习近平关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科技理论成果,为我国在世界科技竞争中把握先机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其包括五大科学内涵。

“供给论”是由科技的人民主体性所决定的。习近平指出:“人民的需要和呼唤,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时代声音。”[3]人民群众是科技创新的动力主体,主要表现在人民群众科学素质的普及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动力。习近平指出:“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的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3]科技创新源于人民群众也反哺人民群众,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就是服务广大人民群众。习近平指出:“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国13亿多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日益上升,提高社会发展水平、改善人民生活、增强人民健康素质等,都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聚焦重大疾病防控、食品药品安全、人口老龄化等重大民生问题,大幅增加公共科技供给,让人民享有更宜居的生活环境、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更放心的食品药品。”[3]

(四)改革论:深化改革创新,完善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它对经济社会的作用,需要一定的运行机制与运行环境[5]。习近平关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思想之“改革论”紧紧抓住了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问题,为下一步深化科技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

深化科技改革创新,必须对科技运行状况有清醒的认识。习近平结合科技史,对我国科技运行状况进行了反思:“一七〇八年,清朝政府组织传教士们绘制中国地图……这样一个重要成果长期被作为密件收藏内府……反倒是参加测绘的西方传教士把资料带回了西方整理发表……科学技术必须同社会发展相结合,学得再多,束之高阁,只是一种猎奇,只是一种雅兴,甚至当作奇技淫巧,那就不可能对现实社会产生作用。 ”[2]61

科技创新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中的科研难题。近年来,我国核心技术的对外依存度高达50%[4],习近平关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思想之“攻坚论”可谓对症下药。在2016年“科技三会”上,习近平以勘探开采、关键高端材料、专利药物、高端医疗设备、脑连接图谱、深海探测等领域为例,鼓励科研工作者以战略为导向,为解决国家重大战略中的科研难题再做贡献。

深化科技改革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协同推进。习近平以科技体制改革为中心,对科技决策机制、科技资源配置、科技评价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周密的部署。他指出:“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必须全面部署,并坚定不移推进。”[3]科技创新能否成为经济社会的内生变量,关键取决于科技创新的主体是谁。习近平指出:“要注重突破制约产学研用有机结合的体制机制障碍……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人财物各种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使创新成果更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3]科研机构是创新共同体的社会载体。习近平指出:“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学是我国科技发展的主要基础所在……要加强科研院所和高校合作,使目标导向研究和自由探索相互衔接、优势互补,形成教研相长、协同育人新模式。”[3]科技创新中心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习近平指出:“要因地制宜探索差异化的创新发展路径,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若干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3]

(五)人才论:弘扬创新精神,建设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加强人才培养尤其是加强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是提升科技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基础,习近平关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思想之“人才论”具有丰富的意蕴。

人是科技实践的主体,是科技创新中最具有革命性的力量。习近平指出:“一切科技创新活动都是人做出来的。我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3]目前,我国的科技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需要。习近平指出,我们在科技队伍上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就是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的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世界级科技大师缺乏,领军人才、尖子人才不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与生产和创新实践脱节[2]117。他多次强调,要采用培养科技人才的科学方法,改革人才引进使用机制,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让建设科技人才队伍的举措落地生根。习近平对科学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颇有研究,他指出:“在基础研究领域,包括一些应用科技领域,要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允许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3],“要坚持竞争激励和崇尚合作相结合,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有序流动”[2]118

建设符合创新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还要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坚定科技创新自信。习近平指出,科研人员要带头弘扬科技创新精神,“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己任,把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3]。习近平强调指出,科研工作者要发扬淡泊名利的美德和爱国奉献的优良品质,把科学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鼓励广大科研工作者要坚持科技创新自信。科技创新自信根源于什么?习近平的回答是:“我们在世界尖端水平上一定要有自信,这也源于我们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 ”[2]45

三、习近平关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思想的时代价值

综上所述,“全球论”“攻坚论”“供给论”“改革论”“人才论”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习近平关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思想体系。其中,“全球论”是灵魂,是习近平关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思想的战略视野;“攻坚论”是中心,是解决前沿性科技难题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主题;“供给论”是关键,加大科技尤其是前沿科技的有效供给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保障;“改革论”是重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运行机制是提高科技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人才论”是基础,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是推动科技持续进步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条件。由此可见,习近平关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思想体系完整、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关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思想对于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任重而道远。2016年颁布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指出,到2020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习近平指出:“没有强大的科技,‘两个翻番’‘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难以顺利达成,中国梦这篇大文章难以顺利写下去,我们也难以从大国走向强国。”[6]伟大的征程呼唤伟大的思想,习近平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形成的关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思想,集科学性、系统性、战略性、执行性于一体,是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思想利器。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习近平关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思想是大智慧、大谋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科技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定要以习近平关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努力践行,争取早日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节选)[J].求是,2016(1).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3]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6-05-30(02).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家:我国核心关键技术对外依存度高达 50%[EB/OL].(2015-12-22).[2018-11-15].http://www.sipo.gov.cn/wqyz/dsj/201512/t20151224_1221320.html.

[5]刘大春.科学技术哲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472.

[6]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6-10(02).

中图分类号: A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999(2019)03-0006-04

作者简介: 杨孝青(1976—),男,博士,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财金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习近平关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思想;陈宝国(1966—),男,博士,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财金学院教授,福州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为科技文化与社会;殷海涛(1991—),男,硕士,福州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助教,研究方向为科技文化。

收稿日期: 2018-11-15

基金项目: 2018年度福建省软科学计划项目“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与福建实践研究”(2018R060);2018年度福建省高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基础理论研究创新团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创新团队(闽委教思[2018]48号)阶段性成果。

(编辑:文汝)

标签:;  ;  ;  ;  ;  ;  

习近平关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思想之“五论”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