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冬芳
湖南省永顺县人民医院 湖南永顺 416700
【摘 要】目的:对血清C-反应蛋白检查联合血常规检查对感染细菌和病毒患儿进行确诊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11月我院儿科门诊的感染性疾病患儿110例,其中细菌感染患者60例,病毒性感染患者50例,对所有的患儿均采用血清C-反应蛋白检查联合血常规检查(实验组),比较血清C-反应蛋白检查联合血常规检查法与单纯血常规检查法(对照A组)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检查(对照B组)检测细菌性感染结果的准确性和血清C-反应蛋白检查联合血常规检查细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的效果。结果:细菌性感染的患者有60例,对照A组确诊率为56.7%,对照B组确诊率为51.7%,实验组确诊率为81.7%,实验组明显高于两个对照组的确诊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感染的患者有50例,对照A组确诊率为52.0%,对照B组确诊率为54.0%,实验组确诊率为78 .0%,实验组明显高于两个对照组的确诊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血清C-反应蛋白检查联合血常规检查,细菌感染患者中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和白细胞水平分别为(89.61=16 35)Mg/L和(14.35±5.26)×109/L,病毒感染患者中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和白细胞水平分别为(17.34±5.23)mg/L和(5.61±1.52)×109/L.病毒感染组患者均高于细菌感染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检查联合血常规检查对感染细菌患儿进行确诊具有较高的确诊率,在临床诊断小儿细菌性感染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血清C-反应蛋白检查;血常规检查;细菌感染;病毒感染
儿童由于生体机能发育还不完全,所以很容易发生病毒性感染和细菌性感染[1],如果治疗不及时的话很可能会危及到儿童的生命安全,所以在临床上对细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的诊断是非常重要的[2]。为了寻找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我院以感染性疾病患儿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血清C-反应蛋白检查联合血常规检查,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具体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11月我院儿科门诊的感染性疾病患儿110例,其中细菌感染患者60例,病毒性感染患者50例。其中男孩76例,女孩34例,年龄3个月-12岁,平均年龄(4.36±1.26)岁。
1.2方法
让所有的患者在采血前12个小时之内空腹,在早上8点-9点之间采取静脉血进行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检查使用的方法为免疫比浊法,血常规检查的方法为流式血细胞计数法。
1.3阳性判定[3]
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大于10mg/L的为阳性,白细胞水平大于10×109/L的为阳性。
1.4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者的统计方法为: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方法细菌性感染确诊率情况比较
细菌性感染的患者有60例,对照A组检出细菌性感染阳性的有34例,确诊率为56.7%,对照B组检出细菌性感染阳性的有31例,确诊率为51.7%,实验组检出细菌性感染阳性的有49例,确诊率为81.7%,两个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明显高于两个对照组的确诊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下表1。
3.讨论
由于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检验技术也在不断进步,近年来,血清C-反应蛋白检查在临床上的运用越来越广泛[4]。血清C-反应蛋白是由人体肝脏合成的一种急性蛋白,在人体内具有提高人体白细胞吞噬能力的作用,如果人体被细菌感染了,肝脏就会合成大量的C-反应蛋白,那么人体血清中的C-反应蛋白水平也会大幅提升,所以通过血清中的C-反应蛋
白水平的检测可以准确判断患者是否发生感染。与血常规检查相比,血清C-反应蛋白检查具有更快的检测速度,操作起来也比较简单,同时也具有更高的可靠性。血清C-反应蛋白检查联合血常规检查具备两种检测方法的优势,可以更加准确的判断细菌感染的程度和原因,是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最佳检测方法[5]。
本研究结果显示,细菌性感染的患者有60例,对照A组确诊率为56.7%,对照B组确诊率为51.7%,实验组确诊率为81.7%,实验组明显高于两个对照组的确诊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感染的患者有50例,对照A组确诊率为52.0%,对照B组确诊率为54.0%,实验组确诊率为78.0%,实验组明显高于两个对照组的确诊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血清C-反应蛋白检查联合血常规检查,细菌感染患者中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和白细胞水平分别为(89.61±16.35)mg/L和(14.35±5.26)×109/L,病毒感染患者中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和白细胞水平分别为(17.34±5.23)mg/L和(5.61±1.52)×109/L,病毒感染组患者均高于细菌感染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与康志红关于血清C-反应蛋白检查联合血常规检查对感染细菌和病毒患儿进行确诊的研究报道的数据吻合。说明血清C-反应蛋白检查联合血常规检查对感染细菌患儿进行确诊具有较高的确诊率,在临床诊断小儿细菌性感染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综上所述,血清C-反应蛋白检查联合血常规检查对感染细菌患儿进行确诊具有较高的确诊率,在临床诊断小儿细菌性感染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沈国森,徐致远.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自细胞检测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6,51(9):157-158
[2]肖萍.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白细胞检测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9(12):1441-1442.
[3]郭熙英,徐佩茹.彭怡.等.高敏C反应蛋白在早产儿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J].现代预防医学,2015,37(21):4174-4178.
[4]高春彪.hs-CRP、血常规联合检验应用于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6,30(6):605-606.
[5]夏沫.夏静.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采用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测的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3):215-216.
论文作者:马冬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6
标签:血清论文; 蛋白论文; 细菌论文; 实验组论文; 患者论文; 率为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