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界首市师范附属小学,236500)
摘要:良好的阅读是学习知识的前提,朗读是阅读的开端,特别是在小学年段,进行朗读指导,有助于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文字的独特魅力,感悟作者潜藏于字里行间的思想情感,进而强化阅读教学的效率,本文主要从朗读指导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入手,进一步探究了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具体策略,以期为强化朗读指导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作用的凸显,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出言献策。
关键词:朗读指导;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要作用
引言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掌握语言,而阅读是学好一门语言的主要方式,通过朗读、记忆,将书本上的文字内化吸收到学生自身的知识库中,方可以行之高效地强化学生感知、应用语言的技能,因此,阅读教学一定要注重朗读指导。
一、朗读指导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一)朗读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这一纯文字型的学科对于理解能力有限的小学生而言可能较为刻板,有时很难激起学习的踊跃性,没有兴趣,教学成效自然不高,而在朗读时,小学生们需要聚焦精力去看文字、读文字、思考文字,更容易被文字所吸引和感化,精力得以集中、兴趣得到激发,阅读的有效性自然也会提高。
(二)朗读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文章大意
理解文章的大意、思想是阅读的本质目标,对那些阅读水平不高的小学生来说,找出文章的重点段落、中心句有助于他们更有效地掌握文章,但是对大多数小学生而言,由于受自身能力的约束,难以及时找出所谓的重点段和中心句,绘声绘色的朗读可以使学生融入于语言所创设的情境中,灵活的情境可以深化他们对于文章的认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朗读,充分调动他们的眼、耳、嘴、脑,真正将学生的精力聚焦到阅读中,放声朗读课文,跟随教师的引导,注意语言的有条不絮,语气的抑扬顿挫,更深入地感悟字里行间的情感。
(三)朗读可以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学校教育的意义不只局限于教授给学生足够的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培养优良的品德修养,伴随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小学语文课本越来越注重综合品质,将大量涉及道德建设的文章收录其中,一般而言,小学生通常不喜欢这些过于哲理化的刻板文章,但经过朗读,学生可以在潜濡默转中明白许多事理,有助于学生品德修养的强化。小学语文课本中还包含许多精美的诗文,朗读、背诵这些精妙绝伦的诗文,就好像在同那些名家巨匠交流一般,在朗读的过程中倾听他们的谆谆劝诫,学生的思想层次和审美能力在无形中得到强化[1]。
(四)朗读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沟通交流能力是人的基本素养之一,顺畅良好的沟通是维系融洽关系的前提,小学生年纪小,语言交际水平有限,在同他人交流时,表述不清、语文伦次的状况时有出现,从小学开始便有意识地强化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使学生可以在日后的发展中同他人展开顺畅的交流,形成融洽的交互关系,一本万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小学时期是培育学生语言交际能力最关键的开端阶段,教师在带领学生品读文章时,可以先给出系统化的讲解,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在理解的前提上进行朗读,边朗读边思索,读思融合,熟读深思,然后研究字词语句,掌握文章情感和内容,此外,教师通过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引导学生开展朗读练习,让学生可以主动学习规范的普通话,长此以往,学生自然会具备优良的阅读习惯。
二、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具体策略
(一)带着问题去朗读、去探究
提问是阅读互动得以进行的先决前提,在进行朗读时,教师要注意尽量不要将整堂课的时间全部用来朗读文章和讲授理论,也不要偏执地让学生将关键字词、优美段落的强制背诵视为关键,教师可以在学生展开朗读前设置好一定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带着疑惑去朗读,授课时教师着重讲解一下这些内容,并留给学生更多的提问、互动空间,切实形成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互动式阅读课堂,使学生可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掌握更多知识。
(二)朗读训练要因材施教,注重方法
在开展朗读训练时,一定要多想办法引导所有学生将心思投入到朗读中,尤其是对于小学年段的孩子来说,年纪太小,精力聚集的时长有限,简单刻板的朗读方式会让他们觉得朗读费时费力,读一会儿便感觉唇焦舌敝,沉沉欲睡,教师要注意结合多媒体手段适时给学生营造一个灵活有趣的朗读情境,使学生主动朗读、乐意朗读、喜欢朗读,教师还可以组织五花八门的朗读活动,比如朗读比赛、课文演绎等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朗读的热情,踊跃参加比赛,展现自己的朗读能力。此外,还要注意班级里的学生阅读水平存在差异,在进行朗读训练时也要强调层次性,困难系数不同的段落应当因“材”而读,对标准差异的朗读训练也要量“材”而用,最后给出朗读评价则要因“材”而异,使学生收获朗读成功的喜悦[1]。
(三)教师要注意分层指导小学生朗读
小学语文课本中收编的课文大都包含丰富的情感,有的课文在表达技巧方面也独具特色,因而教师在进行朗读指导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课文内容展开分层指导,在朗读时注意语气、读速的变化,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验课文的情感变迁,比如说:在学习《丑小鸭》一文时,当读到丑小鸭由于外貌的缺陷被同伴讽刺、厌恶时,它的心情是伤心、悲痛的,此时要用压抑、低落的声音来朗读,并注意放慢读速,当读到丑小鸭不断努力,终于成为优雅的白天鹅时,不管是在声音、语速还是在情感上都要同前一段相对比,读出丑小鸭那种高兴、快乐、激动的情感,通过朗读变化来凸显丑小鸭心态的变化历程,由此可见,分层朗读指导有助于引导学生感悟先后两类心情、感受在朗读中的改变情况,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的文字所蕴含的情感是不同的[2]。
结束语
综上所述,阅读是语文这一学科知识运用的突出表现,朗读是阅读的主要方式之一,强化学生的朗读水平有助于强化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阅读不是一个一蹴即至的过程,需要日复一日的累积,教师要注意采取多样化的朗读指导方式,引导学生逐步强化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牛琼.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甘肃教育,2018(20):99.
[2]王淑荣.谈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亚太教育,2016(22).
[3]项晓晨.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探讨[J].未来英才,2017(12).
论文作者:曹卫东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3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
标签:学生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教师论文; 能力论文; 文章论文; 丑小鸭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3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