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学生在英国经历的文化冲击现象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留学生论文,现象论文,文化论文,在英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65(2001)03-0083-04
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使各国间的教育文化交流日益广泛。海外留学,是国际教育文化交流中最普遍、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并导致了不同文化的接触及文化冲突的产生。本文重点讨论中国留学生在英国所经历的文化冲击现象及其形成原因,并就如何减少和缓解文化冲击提出几点建议和对策。
一、中国留学生在英国所经历的文化冲击的主要表现形式
文化冲击,是指一个人从自己国家移居到另一个国家学习、工作和生活时,面对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氛围,所产生的一种迷茫、沮丧和孤独无助的心理感受和体验。
笔者在英国德比大学外事处工作期间,曾就中国留学生在英国学习生活时所经历的文化冲击这一课题,通过电话采访、面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在英国诺丁汉大学、伯明翰大学、伦敦南岸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爱丁堡大学、格拉斯哥大学和德比大学学习的200名中国留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留学生在英国学习生活期间,对英国文化的磨合与适应大都经历了U型曲线模式,其中包括三个较为明显的阶段:
第一阶段为新奇乐观阶段:留学生刚到英国时,大多数都异常兴奋,对一切新鲜事物感到好奇与有趣,对未来充满信心,十分乐观,心境也很高,这个阶段历时大约一个月。第二阶段为挫折沮丧阶段:经历了最初的兴奋,留学生要面对和解决各种生活和学业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中国文化与英国文化的差异日益显现,文化冲突也愈演愈烈,在国内所遵循的价值观、道德观及办事程序在此往往行不通,留学生在这一阶段经受了极大的挫折,沮丧自卑,烦躁不安,缺乏安全感,想家和思念亲人。这种情形大约要延续3~4个月。第三阶段为适应和重获自信阶段:经过几个月的磨合与调整,留学生们逐渐适应、理解并认同英国文化,对于其中不能接受的部分,也能采取一种宽容的态度和平和的心境,取舍自如,在此期间大部分留学生都能重建自信,情绪也趋于平稳。
中国留学生在英国所经历的文化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日常生活困难所带来的情绪低落及“思乡情结”
留学海外,初抵异国他乡,进入一个全新的、陌生的环境,留学生们首先要面对并必须解决的便是日常生活困难。如何租房子,寻找栖身之处?到什么地方、怎样购买生活必需品?这些都是留学生们到达英国后的当务之急。在英国,无论是租私房还是住学生公寓,锅碗瓢盆,床上用品,都得学生自己购置。因此,留学生们一到英国,就面临“没有吃,没有住”的困境,孤独无助。还有,如何在银行开户存钱?如何乘车过街(因为英国车辆左行)?如何付小费、付多少等等问题,留学生们都需颇费周折方可了解掌握。此外,英国气候阴晦多雨,也使留学们心情沮丧,孤独寂寞,思乡成疾,有90%的留学生不喜欢英国的天气,100%的留学生想家。
(二)学业困难,导致留学生丧失自信
造成留学生学业困难的主要原因是语言障碍。由于近几年来英国国内教育市场疲软,大多数英国大学把目标瞄准中国市场。因此,很多大学降低了对中国留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要求。留学生英语不过关,又和英国学生同堂上课,课堂上对老师授课内容的理解、回答问题、参与讨论以及课后与老师同学的交流和作业的顺利完成等,与英国学生相比,都有不小的差距。在被调查的200名中国留学生中,约一半的学生均有不同程度的学业困难。学业受阻,大大挫伤了留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少人因此情绪低落,忧心忡忡,甚至失眠,使得他们的留学生活雪上加霜。
(三)社会生活与人际交往的困难,造成留学生孤独寂寞与自我封闭
留学生在国外学习期间,远离亲人朋友,远离自己所熟悉的本国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似乎连如何与人交往,什么情况下发出、接受或拒绝邀请,如何赠送和接受礼品,怎样表达感激和不满,都成了全新的课题。在国内时当家作主的自豪感荡然无存,总觉得自己是英国的一个匆匆过客。英国人彬彬有礼,乐于助人,具有绅士风度,但英国人也清高、冷漠,永远与人保持距离,外国人很难与之交友。在问卷调查中,其中有一个关于中国留学生的人际关系网的问题,要求留学生指出在英国的好朋友的国籍,有54%选择本国同胞,38%选择别国留学生,仅8%选择了英国人。留学生与英国人的交往大多限于正式关系,如与学校老师、与房东或宿舍管理人员的关系;私人的、非正式的朋友关系极少。很多中国留学生感到,与英国人交谈,除了语言障碍,更主要的还是缺乏共同的价值观和话题,这就导致了留学生自我封闭及与英国文化的隔膜。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大多数都体验到了与英国人、英国文化的相互排斥和格格不入,以及自己在英国社会生活中社交能力的低下,感到很难融入英国的主流文化。
二、中国留学生在英国所经历的文化冲击的成因分析
几乎每一个中国留学生都经历和体验到了文化冲击,但文化冲击对每一个留学生个体的影响程度,却又因其个体特征如年龄、性别、性格、文化、知识背景等方面的差异而不同。
(一)文化差异是造成文化冲击的最主要的原因
如何界定文化差异,西方学者引入了“文化距离”的概念。文化距离是指移居者本国文化与移居国文化的差异程度。本国文化与移居国文化愈相似,其文化距离越小,移居者经历的文化冲击也越小;反之,本国文化与移居国文化差异愈大,其文化距离越大,移居者遭遇的文化冲击也越大,文化距离与文化冲击之间存在着很强的正比例关系。笔者对英国德比大学100名留学生(其中欧洲学生50名,中国学生30名,日本学生10名,韩国学生10名)问卷调查结果的整理和分析,也论证了这一观点和理论。调查结果表明,来自欧洲国家的留学生,由于他们的国家与英国的地理距离小,其在语言、宗教、文化、社会制度及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共同性较多,与英国的文化距离也较小,他们对英国文化的认同感较大,体验的文化冲击也较小。而来自东方国家特别是中国的留学生,由于与英国的文化差异较大,他们经历的文化冲击也较大。
(二)留学生知识储备不够,对出国留学的困难缺乏充分的估计和心理准备,是造成文化冲击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在被调查的200名中国留学生中,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出国前对英国的自然条件、地理概况、风俗文化、法律知识、宗教等缺乏基本了解,来到英国后,突然面对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没有足够的精神和思想准备,茫然失措,焦虑不安,心态失衡,遭受了极大的心灵震撼,也就是这部分学生,他们所遭遇的文化冲击比那些对英国各方面情况有基本了解的学生要大得多。
(三)个体差异对留学生受到的文化冲击的程度有直接影响
每个留学生的年龄、性别、性格、经历等个体特征的差异,直接关系到文化冲击对留学生影响程度的大小。作者前面提到的对中国留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1.与年龄大的留学生相比,年龄小的学生易于适应环境,接受新鲜事物和英国文化,在社会交往中遭受的挫折较小,但由于缺乏生活自理能力,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较大,但总的来说,他们受到的文化冲击较小。2.由于对配偶和孩子的无限思念和牵挂,已婚生子的且亲人没有随行的留学生比未婚留学生更难适应新的文化和环境,他们遭遇的文化冲击也较大。3.性格外向型且交有英国朋友的留学生较内向型留学生易于开放自己,排遣孤寂,并且,在英国朋友的帮助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他们更容易接受英国文化,他们受到的文化冲击也较小。
(四)英国政府的一些政策法规带有某种程度的种族歧视和种族不平等倾向
英国政府要求在英国学习半年以上的部分国家的留学生到当地警察局登记,办理临时居住手续。笔者在德比大学外事处查阅到的有关文件,所谓的这部分国家,均为亚、非、拉美的一些他们认为的第三世界国家(包括中国),大部分中国留学生对这一规定十分不解,认为受到歧视和不信任,使他们从一开始便对英国产生了不满情绪。英国大学对学生学费的收取也分几类。一类是英国籍学生,他们每年的学费为2000英镑左右,如父母没有工作,还可全免学费;第二类是欧洲及英联邦国家学生,学费为3000英镑;中国和其余国家的学生属第三类,学费约7000英镑。这一规定,不仅给中国留学生平添了巨大的经济负担,还使他们感受到了明显的不公平待遇。此外,在留学生课余打工政策上,英国政府虽然没有明文规定歧视中国留学生,但实际上,许多工种较好的用人单位更愿意录用英国或欧洲学生,这当然有语言因素,但种族歧视的原因也是不能排除的。
三、缓解和减少文化冲击的几点建议和思考
虽然文化冲击是留学生们都要经历的一种普遍现象,但我们可以遵循其可预测的模式,通过对有关知识和素质的强化培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和减少文化冲击的影响。
(一)语言能力的强化学习
语言是人与人交往的桥梁,对于到英国求学的中国留学生来说,掌握好英语,则是留学英国的必备条件,也是他们能否顺利完成学业、愉快生活的关键。因此,留学生在出国前,应集中时间进行英语强化学习和训练,提高英语水平和技能。一是听力和领悟能力的训练。到了英国,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学习,与人交往,首先要听懂并理解别人说的什么;要了解英国文化,最直接方便的办法就是收听收看电台和电视节目,这些都要求有一定的听力基础,同时又是提高听力水平的行之有效的途径。二是口头表达能力的培训。交流是双向的,听懂了别人的说话,如何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也至关重要。三是阅读和书写能力的培训。这主要是学业的需要。在英国大学学习,每门课的老师都会指定大量的阅读书籍,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每门课结束后都要撰写学习报告或论文,对学生的阅读和书面表达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因此,中国留学生如果没有较好的英语功底,是很难完成学业的。笔者认为,留学生在出国前应通过某种方式的英语强化训练,提高听说读写能力,使其在到达英国后,能尽快克服语言障碍,适应英国的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减少文化冲击。
(二)跨文化知识的培训
国内外不少专家学者提倡对到异国从事经贸、教育文化及其他性质交流活动的人员进行跨文化培训,即帮助他们了解和掌握前往国的基本情况。美国著名跨文化和比较文化研究专家阿德勒(N.J.Adler)的研究发现,地理条件、社会制度、文化习俗、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方式,是影响人的态度和行为差异的主要因素。笔者认为,中国留学生在出国前,除了接受英语的强化训练以外,还应进行跨文化的培训,包括:1.了解英国的地理环境、气候特征、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生活环境等自然状况。2.对英国的历史、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及文化习俗等方面进行学习,了解当地的传统习俗,等级划分,人们的信仰、观念、态度和价值观以及他们的娱乐和交往方式。3.对中国文化的系统学习也是十分重要。并非每个中国人都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留学生不仅要知彼,还应知己,才能做到胸有成竹,能对两种文化中的主导性价值观进行比较,找出其共性和差异,并预测可能产生的矛盾和冲突。了解并掌握上述知识,十分有利于留学生在出国前做好一定的心理和精神准备,增强他们对英国文化的适应力和调节力,使他们既能承认文化多元性的事实,又能维护本国文化的尊严,提高适应能力,从而缓解文化冲击。
(三)开放自我,广交朋友
中国留学生在国外受到的文化冲击的一个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孤独寂寞,极少或没有朋友,使留学生涯异常艰辛。留学生在国外留学期间,应将自己从自我隔离、自我封闭的状况中解脱出来,广泛结交各国留学生朋友,特别是结交英国留学生和当地人做朋友,了解并尊重各国文化习俗,取长补短。广交各国朋友,对留学生开阔心胸和眼界,拓展知识面,消除文化偏见与隔膜,减少文化冲击,无疑大有裨益。
(四)充分发挥中国留学生联谊会的纽带作用,加强与国内的联系
几乎英国的每一所大学都有中国留学生联谊会,简称“学联”,负责联络在该校学习、访问和工作的中国留学生,传递国内信息,并在中国的各种节假日组织文体联欢活动和旅游。在前面提到的几所英国大学,笔者发现,凡是“学联”工作开展得好、组织活动频繁的学校,如曼彻斯特大学、爱丁堡大学等,那里的中国留学生经历的文化冲击较小,而那些“学联”很少开展活动的大学,中国留学生经历的文化冲击较大。因此,充分发挥中国留学生联谊会的纽带作用,将中国留学生团结在一起,加强与国内的联系,让每一个中国留学生时时听到国内的声音,了解国内的情况,感到自己与祖国是密切相连的,这对减少和缓解中国留学生在国外遭遇的文化冲击,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