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形势分析与预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市场论文,形势分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中国市场的现实容量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产的迅速发展,我国市场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尽管我们的日子过得还很紧,仅仅是基本解决了12亿人口的温饱问题,但是,市场上各类商品严重短缺的现象已经基本消除,80%左右的商品处于基本供求平衡的状态,部分商品出现供大于求。在与国际市场的关系上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由过去基本上的闭关自守,每年进出口贸易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不到10%,上升到占40.6%。现在我国每年进口商品近万亿元,每年约有五分之一以上的国内商品需求和产品销售是通过国际交换完成的。实际利用外资累计已超过2000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已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近五分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也许会提出疑问:中国市场的前景如何?是否会出现相对静止或销售不畅?
无论从长远观点看,还是从现实观点看,中国都是一个极为广阔的巨大市场,不仅潜力大,而且现实需求并没有满足。这一点,西方的一些有识之士看得很清楚。例如,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前不久写道:“中国这条巨龙开始舒展其政治和经济的筋骨。不论现在还是将来,中国被看作亚洲最主要的市场。”[①]日本前驻中国大使中江要介说得更加直接了当:“中国,对日本来说无疑是个令人垂诞的市场。社会上经常这样说,即使以鞋来计算,也能卖掉五六亿双。这是迄今想也没有想到的巨大市场,决不能放弃它。”“真正的全球性企业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进入中国市场。”[②]
中国市场广阔,容量巨大,是由以下几个主要因素决定的。
第一,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有了很大发展,整体实力明显提高,但社会生产力仍然落后,从城市到农村,从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从经济领域到文化科学领域,很多方面都是空白,都有待于开发发展。彻底改变落后面貌,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花费几十年的时间,需要付出极大的投入和艰苦的劳动。而巨大的发展自然会有巨大的需求。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国土面积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7%,但国内生产总值仅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1.6%。每平方公里的产出,美国是58.9万美元,日本是795.8万美元,欧洲各国平均为149万美元,我国仅为7.14万美元,我国分别占这些国家的12.1%、0.9%和4.8%。人均产值更低,是22个高收入国家和地区的1.8%,47个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的16.6%,世界平均水平的8.8%。人均消费水平同样低下,如我国人均用钢量和用电量,分别只有美国的16.2%、4.5%,日本的6.4%、7.8%,世界平均水平的44%、25.7%。我国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等物质生产部门,都有待于扩大规模,改善结构,提高素质。我国城市化水平低,中西部地区的建设只是刚刚展开。总之,我国的生产和消费都存在巨大的潜力。发展生产需要巨大的物质投入,增加消费要以生产发展为前提。这都意味着扩大市场。马克思指出:“生产直接是消费,消费直接是生产,每一方直接是它的对方。”“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而消费则把需要再生产出来。”[③]生产和消费的空白和潜力有多大,意味着市场的潜力和容量有多大。生产和消费增长,市场的总容量也随之增长。
第二,从生产力水平和产业结构来说,我国正处在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过渡的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经济持续较高速度增长和整体素质提高。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一个比较完整齐全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物质生产的总规模已达五六万亿元。但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素质低的问题仍很突出,经济增长仍没有走出以单纯扩大产量为主的外延型粗放式扩大再生产阶段。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的整体素质,使我国的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等物质生产部门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整体素质,不单纯是生产要素的重组,而是要求在经济结构和经营方式上有一个从粗放到集约、从落后到先进、从低水平到高水平的根本性的转变,它要求淘汰落后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带动、制约和领导整个国民经济的骨干支柱产业,改造已经落后了的大量的中小企业;淘汰落后装备和工艺,大量采用先进装备和工艺;提高原材料、能源利用深度、产品加工深度和产品附加值深度,并大幅度降低物化劳动消耗和活劳动消耗。所有这些,都意味着市场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结构调整是生产发展的巨大动力,经济结构上升一个等级,市场的容量和结构就扩大和提高一个等级。一种新的设备和技术的普遍应用,将带动一大批新产业的发展,从而带来相应市场的扩大;结构全面调整和技术全面进步,又将会带动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巨大进步、多种现实需求的迅速增长和市场容量全社会范围的扩大。
生产逐步进入一个新层次,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也将进入一个新层次,即进入实现小康和部分地区较为富裕的阶段。1978~1995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由184元提高到2185元,每年平均实际增长7.63%,同时消费品零售额从1265亿元提高到20598亿元,消费品零售额从而消费品市场容量扩大了15.2倍。假定今后居民消费水平仍以7%的速度增长,2000年居民平均消费水平将提高到3064.5元,2010年将提高到6028.2元,消费品零售额从而市场容量也将相应地分别提高到28889.6亿元和58140.9亿元(这是一个极为保守的计算,1979~1995年我国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平均实际增长率是17.8%,“八五”期间是23.2%),即将比1995年分别增长40%和1.8倍,消费结构也将出现从基本温饱型到小康型的变化。消费量的扩大和消费结构的升级,首先将推动轻工业生产的发展和轻工产品市场的扩大;轻工业的发展和轻工产品市场的扩大,又会带动重工业的发展和生产资料市场的扩大及整个经济的发展。这是一个互为市场、相互促进的过程。生产发展是前提,消费增长是结果和目的。结果和目的又成为生产和市场发展的前提和推动力。生产结构和生产水平有阶段性,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也有阶段性。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以后,市场容量和市场结构将会有新的更大的发展变化。
第三,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发展中大国。我国的社会制度和幅员决定了我国不能像有些幅员小国那样,仅依靠发展几种产业或主要依靠出口来发展国民经济;我国必须建立自己的经济体系,经济必须全面发展。我们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要始终不渝地长期坚持对外开放的方针,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但要以国内市场为主。自力更生是我国建设的基点。中国的市场好了,对世界有好处;中国的市场出了问题。谁也救不了我们。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丰富的经济资源及广阔的市场,也为我们独立自主地建设好我们国家创造了条件。
我国的市场到底有多大?这里作二种大致的匡算:一种是今后4年及今后15年的市场总容量。据“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发展纲要,“九五”时期,我国将全面完成第二步战略目标,2000年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再比2000年翻一番,使小康更加宽裕。1980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是4470亿元,1995年是32592亿元(1990年价格),2000年翻两番将达到45000亿元左右,2010年达到92500亿元左右。以国民生产总值作为市场总容量,那么,2000年我国市场总容量将比1980年大9倍,比1995年大38%;2010年将比1980年大19倍,比1995年大1.84倍,比2000年大1.05倍。这是个偏于严谨的数字,因为按当年价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值已达到57733亿元,也即扣除价格上涨因素比2000年的预计值还高不少。以1995年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值(1990年不变价)为基数,以年平均增长8%计算,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47888亿元,2010年将达到103372亿元。依此计算,2000年的市场容量将比1995年大46.9%,2010年将比1995年大2.17倍。另一种是按人均产值和每单位国土平均产值计算。由于目前47个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的人均产值比我国高83.4%,22个高收入国家和地区的人均产值比我国高98.2%,假定人口比例不变,达到目前47个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的人均产值水平,我国的市场容量将比目前扩大5倍,达到22个高收入国家和地区的水平,将扩大54.5倍。而达到目前美国每平方公里产出水平,市场容量将扩大14.3倍;达到日本目前的水平,将扩大205.7倍!应该看到,这只是一个有限的目标,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决不能仅限于目前工业发达国家水平。即使如此,也可以看出我国的市场是多么广阔博大。
当然,长远市场与现实市场是有区别的。长远市场代表着长远需要,有购买能力的需求才是现实的需求和现实的市场容量。超越现实购买力,任何商品在市场上都是不能实现的。但是,2000年和2010年目标是一个现实的可行的目标,它代表着可开发的和可行的市场容量和结构,预示着下一步生产发展的方向和规模,表明我国市场的需求。应该说,人均产值和每单位土地面积创造的产值达到目前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的水平及高收入国家和地区的水平也不是什么遥远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事。邓小平同志说过:“我们第一个翻一番的目标已经完成了,第二个翻一翻的目标计划用十二年完成,再往后五十年,达到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这就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对此,我想我们做出的不是一个‘左’的判断,制定的也不是一个过急的目标。”“实现这样一个目标,应该是能够做到的。”[④]
二 十大市场,三个层次
我国国民经济有几十个部门,几百个行业,几十万个企业,它们相互分工,互为供求,共同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和商品供求关系体系。每一个部门、行业和企业,都代表着一定的供求关系和市场容量。供求结构和市场容量是有很大差别的,并经常发生变化,但在一定阶段,其供求结构和整体需求趋势是相对稳定的。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总体需求结构,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需求数量和质量。当前阶段,需要特别注意满足的是以下十大市场及其三个层次:
1、农村市场。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些年来,这个基础有很大发展,但并不巩固,尚很脆弱。脆弱的主要表现是现代化程度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商品率低,基本上仍是靠天吃饭和靠手工吃饭。大力加强和发展农业,全面发展和振兴农村经济,实现农业现代化,包括实现从主要依靠传统技术向大量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化劳动手段的转变,实现单一经营向因地制宜、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转变,实现脱离市场、封闭生产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是现阶段我国农村的中心任务。实现这个任务,需要大量投资、大量现代化农业生产资料、大量科学技术。这是个巨大的市场,其容量之大,现在还难以作出确切的计算。以农业生产资料零售额来说,1995年是1800亿元,为1978年的4倍,平均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就是这样,还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农民反映强烈:小拖买不到,农用汽车买不到,尿素买不到,塑料薄膜不是缺货,就是规格不全;良种、良畜、良苗以及适合乡镇企业需要的各种设备和原材料,更是缺乏。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的物质消耗系数不到40%,如提高10%,至少需要增加上千亿元的农业生产资料。农业的全面发展、农业向工业的转让、村镇建设以及农村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均需要大量的生产资料。
我国农村市场目前还属于初级市场。它的需求量大,但购买能力低,现实需求与有购买能力的需求存在矛盾。但是现实状况是,有购买能力的需求并没有得到满足。目前农户储蓄总额达到4000多亿元,许多农民有钱买不到适合自己需要的东西就是证明。近10多年来,我国第一产业年平均增长4~5%,乡镇企业年平均增长30~40%,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8.1%,农村购买力显然在不断提高。另外,潜在需求与有购买能力的需求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开拓市场,满足需求,潜在需求可以转化为有购买力的现实需求;反之,有购买力的需求也可转化为潜在的、不能实现的需求。因此,开拓农村市场,满足农业需要,任务艰巨而复杂,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2、消费品市场。
今后10年,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将由温饱型逐步向小康方向过渡,这不仅意味着消费市场的扩大,而且预示消费需求结构将发生较大的变化:吃的比重将相对下降,穿、住、行、用、文化娱乐的比重将逐步上升,生活用品特别是以家电为主的耐用消费品支出将有较大增加;以家庭消费为主体的趋向日益明显,消费行为更加个性化、多样化、多层次性,商品品种更新周期缩短;一些传统的低层次消费将逐步退出,另一些新的消费领域如住房、室内装饰、机动交通工具、美化健身器材和用品、微电脑及通讯装置等正在形成。从城乡消费来看,农村消费将逐步出现城市化的倾向,自给性消费比重下降,对工业品需求的比重上升,农民消费将上升到城市80~90年代的水平;城镇消费由结构平缓变动积蓄期逐步转入消费结构急剧变动的“消费革命期”。一个新的代表着小康要求的消费时代即将到来。
消费市场是产品的最终市场。一切生产尤其是社会主义生产最终都是为消费服务的。消费水平和结构反映着生产水平和结构,反过来又创造出新的生产需要和动力,推动生产向新的阶段上升。在我国,12亿人口消费量和消费结构的每一变化,哪怕是局部性的变化,都会引起生产规模和生产结构的巨大变化。这些变化都会通过市场反映出来。一切物质部门首先是消费资料生产企业和部门,只有适应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的城乡消费品市场的要求,调整生产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这才能使自己在不断转化的市场中站稳脚跟,求得发展。
3、工业生产资料市场。
我国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在变化,生产资料生产的水平和结构也在变化。后者的变化是前者变化的前提,也是前者发展变化的必然反映。必须看到,我国工业虽然有巨大发展,不少工业品总量已跃居世界前列,但是人均占有水平还很低,劳动生产率还很低,整体素质也低,而且结构不合理,国民经济许多急需的先进设备和原材料还生产严重不足或生产不出来,远不能满足技术改造和扩大再生产的要求。人均占有工业品数量低,说明社会对工业品的需求有很大潜力,这是市场;劳动生产率、整体素质和经济效益低,是工业生产整体水平低的反映,从生产能力和生产结果上,说明整个工业需要加强改造,这也是市场;对不合理的结构进行调整,需要巨大的物质和技术投入,这也是市场。这几个方面的市场有多大?从远期看,是无限的;从近期看,也是十分巨大的。算一笔大帐:我国近年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每年近2万亿元,技术改造投资四、五千亿元,年平均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其中工业是大头。按投入工业的部分占60%、每年增长20%计算,到2000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和技术改造投资共需13.4万亿元,每年平均需要2.5~3万亿元,几乎相当于目前工业总产值的一半。
需要引起重视的是:第一,加强工业技术改造,调整工业结构,是近期工业发展的重要任务,是现实的重要市场,必须尽快完成和实现。我国工业整体素质低、经济效益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技术装备水平低和构成不合理。目前我国工业技术装备为二三十年前出厂的仍占三分之二,80年代后出厂的仅占三分之一,就是近年购置的新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也只占13%。大部分中小型企业和乡镇企业的装备水平更低。已形成的生产能力,平均规模小,分散重复。因此,用先进劳动手段和工艺武装国民经济各部门,调整工业结构,是摆在机械工业及其相关工业面前的迫切任务。另外,目前我国每年新投入装备的约20%、钢材品种的30%、化工产品品种的35%,都是从国外进口的,每年这些产品的进口额达上千亿美元,就是说,每年至少有上千亿美元的市场让给了人家。这些产品一部分进口是必需的,今后也不可缺少,但相当部分是自己应该完成、必须完成而没有完成的。第二,我国工业正处于成长期,年平均增长速度不低于8%,工业平时持续地扩大再生产,就需要以年扩大8%的物质资料才能满足需要。1995年我国工业总产值是68697亿元,年增长8%,为5495.7亿元,其中中间消耗按70%计算,为3874亿元,加上生产基数的中间消耗,为51935亿元。这是对工业生产资料的现实需求,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大,质量和结构要求不断提高的巨大市场。
4、高新技术市场。
现代科学技术不只是在个别的科学理论上、个别的生产技术上获得了迅速发展,也不只是有了一般意义上的进步,而是几乎所有科学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飞跃,并迅速地商品化、产业化,形成为第一生产力,影响和带动整个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经济繁荣。我国科学技术总体上说还较为落后,但迅速发展是必然趋势。邓小平同志指出:“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⑤]今后,我国将重点开发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海洋等方面的技术,在一些重要领域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积极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这将从科技研究、科技发展和科技应用三个方面提供和创造市场。这三个市场,一个比一个规模大,一个比一个需求高,并且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带动整个市场容量迅速扩大和整个国民经济向更高水平纵深发展。例如,1992年世界各国电子信息业销售额已达7600亿美元,预计到2000年将达到2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目前工业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65%都与微电子技术有关,这一产业正在日益明显地推动整个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质的变化,它本身也在日益进步。而我国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年产值只有2000来亿元,仅占工业总产值的4.6%,其产品数量、质量和结构都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及人民生活日益提高的需要。应该看到,像微电子技术、通讯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这些当代高科技的开发与应用,在我国还是一块待开垦的处女地。
5、交通市场。
我国的交通运输业,不论是铁路、公路、水运、民航,还是管道运输,都发展很快,但仍远不能满足需要,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我国铁路覆盖率低,装备陈旧,复线率只有26.5%,电气化率仅16.6%。公路不足,每百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仅有公路11.25公里,且一、二级公路少,三四级公路占70%,还有一部分等外公路。水运线路短,航道质量差,船舶老化。“要想富、先修路”,“交通运输先行”,这是个规律,这个规律将扩大交通运输市场,带动交通运输及相关产业发展。
6、建筑市场。
建筑业既是生产资料的生产,又是消费资料的生产,必然随着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逐步发展。它的规模将扩大,结构将变化,对质量的要求也将日益提高。如目前我国城市人均住房不过7.5m[2],如发展到人均10m[2],就需要增建1000万m[2]。建筑业的发展必然又将带动建筑材料工业、设计业、装修业的发展。
7、环境治理市场。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我们不应该走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而必须处理好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尽力保护环境,美化环境,防治污染。目前我国污染严重,生态环境逐步恶化。治理污染,保护环境,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子孙后代造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在这方面各行各业是大有可为的,因为防治污染涉及国民经济各部门,必将促进科学研究、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化工技术、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带动众多领域市场的扩大。
8、教育市场。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最终取决于人的素质的提高。提高人的素质需要大量投入,从教材、教具、教学设备,到书报杂志、视听媒介的制作等等,缺一不可。精神产品需要以物质产品为基础,物质转化为精神需要物质产品来支持。教育越发展,对教育投入的需求越大。文化教育涉及一系列物质生产部门,将带动一系列物质生产部门的发展。
9、老人和儿童用品市场。
我国有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1亿多人,有14岁以下的儿童、幼儿3亿多人,他们各有自己的需求。老人需要保健用品、医疗用品;儿童需要娱乐、学习、医疗用品。各个年龄段、不同收入的家庭的需要又不一样,因此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一种玩具、一顶帽子、一套服装,都可以打开市场。
10、国外市场。
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经济实力的增强,我国对外经济交往必然扩大,进出口额必将提高,因而我国对外投资和出口商品都有很大潜力。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生产出更多更好的高附加值产品打入国际市场,不仅可以相对扩大国内市场,而且可以通过吸收资金、引进技术,绝对扩大国内市场。
以上这些市场,又有高级、中级和初级,当前、长远和未来不同层次之分。不同层次代表着不同的需求,因而需要以不同的产品来满足。
注释:
[①]《亚洲大趋势》,第5页。
[②]《中国的走向》,第10页。
[③]《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④][⑤]《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05、27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