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车道干线公路事故多发路段成因分析论文_李雪垠1,韩洪泽2,陈贤策1

(1.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804)

(2.山西省公路局,太原,030000)

Analysis on the Causes of Black-spots in Two-lane Highway

LI Xueyin1 HAN Hongze2 CHEN Xiance1

(1.Key Laboratory of Road and Traffic Engineering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1804)(2. Highway Bureau of Shanxi Province.Taiyuan 030000)

【摘 要】针对双车道公路交通事故频发的现状,根据山西省2012年双车道干线公路交通事故资料,总结了事故多发路段的分布特征,主要分布于交叉口路段、线形不良路段和村镇路段,并分别对其事故多发路段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为双车道干线公路的改造工程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双车道干线公路;事故多发路段;成因;速度

【Abstract】The two-lane highway are accident-prone sections. According to the accidents data of Shan Xi province in 2012, summarize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ccident-prone sections. They mainly distribute in intersection sections, poor linear sections, and villages and towns. This paper also analyzes the factors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accident-prone section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two-lane highway.

【Key words】two-lane highway;accident prone sections;factors;speed

引言

图1 事故多发路段空间分布

(Figure 1 Distribution of Accident-prone Sections)

以二、三级公路为主的双车道干线公路只占全国公路通车里程总数的30%,但发生的交通事故数及造成的死伤人数却占全国公路的60%以上0,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事故多发路段一般指在较长的一个时间段内,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数量或特征与其他位置相比明显突出的某些位置,是道路安全研究的重要对象0。但目前国内对双车道干线公路的研究集中于线形设计、运行车速预测以及行车安全影响因素等方面000,对事故多发路段特征及成因的分析较少。针对双车道干线公路行车环境复杂的特点,通过对事故多发路段的勘查,按事故发生位置进行分类,总结分析双车道干线公路事故多发路段的特征及成因,可以为双车道干线公路的安全改造提供理论依据。

1 事故多发路段空间分布特征

根据2012年山西省双车道干线公路事故统计资料,对事故发生点所处的位置进行分类,可以分为线形不良路段、交叉口路段和村镇路段。具体分布如图1所示,发生在交叉口处的事故数量最多,占总量的50%。其次为线形不良路段,34%的交通事故与线形不良相关。交通环境复杂的村镇路段处,事故数量占总量的16%。

2 线形不良事故多发路段成因分析

事故多发路段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当道路的某些路段事故分布呈现集中分布的特点时可以认为这些事故与道路条件存在某种联系。除道路条件外,该路段的人、车等因素是事故多发的原因。从道路条件和车速两方面分析线形不良事故多发路段的成因。

2.1 不良的道路条件

对线形不良事故多发路段成因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包括线形指标不合理、视距不良和路侧险要,部分事故多发路段的形成是以下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

图3 线形不良路段分类

(Figure 3 Classification of poor linear sections)

由图2可以看出,线形指标不合理是线形不良路段事故多发最重要的因素。依据线形的不同对62处线形不良路段的交通事故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如图3所示。平曲线路段和竖曲线路段为单一线形路段。车辆在平曲线路段转弯过程中受到离心力的作用,曲线半径越小,车辆行驶速度越快,受到的离心力越大。当离心力等横向合力超出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横向附着力时,会发生滑移、倾覆等事故。竖曲线路段事故数量相对较少,驾驶员在半径过小的竖曲线路段行驶过程中,视线易被遮挡,道路通视性难以保证。平纵线形组合的弯道陡坡路段处事故数量最多。弯道陡坡路段多为陡坡的尽头接一小半径曲线,车辆在陡坡上不断加速,进入曲线路段时车速超过限制,易发生事故。

视线不良与路侧险要也是线形不良事故多发路段的主要成因。合理连续的道路线形能起到视觉诱导的作用。受地形条件及建设经费的限制,部分双车道干线公路线形指标选取不合理。加之路侧山体、植被的遮挡,线形不良路段的视距往往难以保证。险要的路侧环境也是影响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悬崖、深沟等险要的路侧环境易造成驾驶员心理紧张,为交通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图5 弯道陡坡路段

(Figure 5 Turning and steep section)

山西省境内国道G207某路段是典型的线形不良路段。如图4、5所示,该路段长大陡坡两端分别接小半径曲线,道路两侧分别为山体和深沟,沿线植被较多。车辆在下坡过程中不断加速,以较大的速度进入曲线路段,树木及山体的遮挡导致弯道处视距不足。此外,路侧深沟分散了驾驶员的注意力。这些原因都致使该路段成为事故多发路段。

2.2 车速与线形指标不协调

道路条件对车辆的影响直接表现在车辆运行速度上,统计资料显示,线形不良路段85%的事故都与车速过快有关。以山西省省道S303某路段为例,分析双车道干线公路车辆运行速度和道路线形的关系。

图8 车辆行驶轨迹示意图

(Figure 8 Diagram of Vehicle Trajectory)

该路段为双向两车道二级公路,设计速度为60km/h。调研中采用行车记录仪对该路段的车辆进行速度观测,图6为20个统计点的车辆运行速度V85变化曲线,车辆运行速度在不断波动且大部分情况下大于该路段的设计速度。统计点15~18所在路段的速度变化幅度较大,结合图8该路段上车辆实际行驶速度与行车轨迹,探究道路线形对车辆运行速度的影响。图7为车辆在统计点15~18所在路段实际运行速度。在该路段车辆由长直线路段进入小半径弯道,在直线部分车速逐渐增大。接近弯道的过程中车速开始减小,在弯道处达到最小值。驶出弯道的过程中,车辆不断加速。可以看出曲线路段对车速的限制比直线路段更为严格。当车辆在非受限路段实际行驶速度过快,以较大的速度进入受限路段时,驾驶员在受限路段来不及减速至安全行驶速度,易造成撞车或翻车事故。车速与道路线形指标不协调是线形不良路段成为事故多发路段的一个重要因素。

3 交叉口事故多发路段成因分析

双车道干线公路交叉口车流集中,交通环境复杂,已渐渐成为制约交通发展的瓶颈。在对交叉口路段的事故调查中发现,交叉口事故多发点成因主要包括设施设置不合理、交叉频繁、交叉角度过小和开口不当,统计结果如图9所示。设置不合理的交通安全设施导致交叉口处无法满足通视三角区与停车视距的要求。驾驶员在设施的缺失的交叉口得不到足够的信息,致使车辆在进入交叉口前不能充分减速。交叉口密度也会影响交通安全0。主线开口过多、交叉频繁(如图10)导致行人穿越、相交车辆过多,车速差异大,事故频发。过小的交叉角度不仅在行车上造成对向冲突,且驾驶员难以判断支线道路上车辆的距离和车速。当过境公路建设中有些支路的开口正对政府或学校、单位等人员集中场所时,该交叉口处横向干扰较大。

图10 交叉频繁

(Figure 10 Frequent Intersections)

图11、12为山西省省道S321某交叉口路段事故多发点。该路段主线与支线交叉角度小、高差大,主线开口位于弯道的出口处,且未设减速带、让行标志等安全设施,交叉口处树木遮挡视线。当车辆以较大车速进入交叉口时,无法应对以上道路因素造成的突发状况,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图12 交叉口路段

( Figure 12 Intersection)

4 村镇事故多发路段成因分析

村镇路段是指经过城镇及村庄的路段。此类路段险点多,安全设施匮乏,行车安全易受到威胁0。村镇路段事故多发原因统计如图13所示,双车道公路村镇路段交通事故的主要诱因包括视线不良、混合交通、横向干扰以及路面占用。图14为山西省省道S232某村镇事故段,该处人流密集,车辆混杂行驶,行人横穿马路及店铺占用路面的情况严重,这些因素均都对驾驶员造成了干扰。驾驶员需要在村镇路段频繁做出减速或制动决策,当车辆行驶速度过快时,驾驶员的判断时间会大大减少,遇突发情况难以及时反应甚至决策错误,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图14 村镇事故多发路段

(Figure 14 Accident-prone sections in Villages and Towns)

5 结语

双车道干线公路是我国公路干线的主体,针对事故多发路段成因对道路进行有效整治对提高双车道干线公路安全性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山区双车道干线公路事故易发路段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事故多发路段主要分布在以交叉口、村镇路段为代表的交通环境复杂处和道路线形不良路段。

(2)线形不良事故多发路段以弯道陡坡和平曲线为主。线形指标不合理是此类路段成为事故多发路段的道路因素。车速与线形指标的不协调是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3)交叉口路段交叉口开口、角度的设计不合理和安全设施的设置缺陷是交叉口事故多发路段的主要成因。

(4)村镇路段受混合交通及人、车干扰最为严重,容易成为交通事故多发段。

参考文献:

[1]蔡果. 二级公路成为事故之路的症结[D].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4

[2]方守恩, 郭忠印, 杨轸. 公路交通事故多发位置鉴别新方法[J].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01, 1(1): 90-94.

[3]张泽良. 基于运行速度的双车道公路线形设计方法研究[D]. 重庆交通大学, 2010.

[4]许金良, 叶亚丽, 苏英平, 等. 双车道二级公路纵坡段车辆运行速度预测模型[J]. 中国公路学报, 2008, 21(6): 31-36.

[5]钱勇生, 赵书学, 广晓平. 公路设计应考虑的交通安全因素研究[J].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05(2):130-134.

[6]李强, 王蓉蓉. 二级公路事故多发路段的安全性评价[J]. 华东公路, 2010 (5): 7-10.

[7]毛林锋, 陆键, 项乔君. 平面交叉口间距对道路交通的影响[J]. 交通科技, 2006 (5): 71-73.

[8]潘晓东,殷艳红,杨轸. 城镇化过程中公路交通安全问题及对策[J].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07, 30(1): 126-127

论文作者:李雪垠1,韩洪泽2,陈贤策1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年8月总第2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3

标签:;  ;  ;  ;  ;  ;  ;  ;  

双车道干线公路事故多发路段成因分析论文_李雪垠1,韩洪泽2,陈贤策1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