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解决变电站光缆安装工艺参差不齐,未形成统一规范约束,造成站内光缆故障次数增多的问题。提出站内光缆设计与验收规范,旨在为入站段光缆建立统一的设计验收规范,保证通信专业验收工作有序推进,减少故障次数,提高工作任务完成质量。
关键词:光缆设计;验收规范
引言
电力通信光缆覆盖范围很广,大多地处较为偏远,光缆巡视检查一遍至少需要半年到一年时间,巡检周期长、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且部分地区冬季持续时间长、降雪量大、气候干冷。由于设计施工规范的不完善,光缆地埋段焊接有缝隙,早晚温差较大,冬季易进雪水,再次冰冻后,易对光缆造成损害。为保证电力光缆通信工程建设的质量,规范其设计与验收志在必行。
1针对光缆设计与验收现状提出解决方法
所有站点新建光缆应首先考虑OPGW光缆,实在不满足条件可使用架空ADSS光缆,应尽量避免采用地埋方式敷设光缆,如需地埋应提前规范其工艺。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站点光缆进站应满足双路由,且设备区内光缆和一次动力电缆隔开。
2 主要设计验收规范
2.1光缆引下安装
2.1.1 OPGW光缆引下安装
电力通信光缆引下应顺直美观,每隔 1.5 m ~2 m 安装一个固定卡具,防止光缆与杆塔发生摩擦。引下光缆与站内构架间宜采用匹配的固定卡具加绝缘橡胶进行固定,与构架构件间距不应小于 20 mm。光缆在龙门架顶端处需安装绝缘悬瓶。
光缆应在构架顶端、最下端固定点(余缆前)和光缆末端分别通过匹配的专用接地线与构架进行可靠的电气连接。余缆架和接续盒与构架间宜采用匹配的固定卡具加绝缘橡胶进行固定。余缆宜用Φ1.6 mm 镀锌铁线固定在余缆架上,捆绑点不应少于 4 处,余缆和余缆架接触良好。
电力线路通信光缆在杆塔熔接处余缆架需采用双抱箍固定(铁塔用双金属夹板)、接头盒采用单抱箍(专用夹具)固定,余缆架四角采用双股铝导线进行绑扎固定。光缆引下必须采用专用绝缘引下线夹进行固定,OPGW光缆在铁塔处接续时光缆应从铁塔主筋内角侧引下。(间隔1.5米固定,特殊地段需加固)。接头盒在满足对电力设施安全距离的前提下对地满足6米以上。线路OPGW光缆应在每基杆塔上用短接线接地。
龙门架处余缆架内应留有足够的余缆(15米),余留光缆应整齐盘放在余缆架内,并进行四角绑扎固定(双股铝丝绑扎)。
2.1.2 OPGW导引光缆安装
由接续盒引下的导引光缆至电缆沟地埋部分穿热镀锌钢管保护,钢管两端用防火泥做防水封堵。接地钢管与杆体采用双点进行固定,与地埋钢管需进行无缝焊接。地埋钢管需向下与地面呈15-30°角。
接地钢管与地埋钢管相接处应弧度相接,光缆在接地钢管、地埋钢管中均需套白色塑料水管进行保护。光缆在电缆沟内穿延燃子管保护并分段固定在支架上,保护管直径不应小于 35mm。继电保护用子管宜采用不同颜色加以区别。光缆在两端和沟道转弯处设置醒目标识。光缆敷设弯曲半径不应小于 25 倍光缆直径。
接头盒内的盘纤工艺:纤芯余留长度大于2圈;盘纤要自然、均匀、美观,不得出现散乱、受力、角度过小等现象;一根纤芯要用一根热缩管进行热缩处理,不得出现多根纤芯共用一根热缩管热缩处理现象,用胶带对热缩管做固定处理。
2.1.3 ADSS光缆引下安装
ADSS光缆引下应顺直美观,每隔 1.5~2m 安装一个固定卡具,防止光缆与杆塔发生摩擦。光缆引下至电缆沟地埋部分穿热镀锌钢管保护,钢管两端用防火泥做防水封堵,钢管与站内接地网可靠连接。钢管直径不应小于 50 mm。钢管弯曲半径不应小于 15 倍钢管直径,且使用弯管机制作。光缆在电缆沟内穿延燃子管保护并分段固定在支架上,保护管直径不应小于 35 mm。光缆在两端和沟道转弯处设置醒目标识。
2.2地埋光缆要求
光缆沟上宽度应以不塌方为宜,且要求底平、沟直,石质、半石质沟沟底应铺设 10 cm 厚细土或沙土。光缆沟底部宽度应为 30 cm~40 cm,每增加一条光缆,沟底宽度增加 10 cm。对于沟、渠段的光缆沟,深度应从沟、渠的最低点算起,在沟、渠两侧陡坡上应挖成类似起伏地形的缓坡,坡度应大于光缆最小弯曲半径。地埋光缆与其它建筑设施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 YD 5121 相关规定。接头坑深度同缆沟深度,宽度不应小于 1.2 m。
2.2.1 地埋光缆敷设要求
布放光缆时,不应直接在地上拖拉光缆,布放速度要均匀,避免光缆过紧或急剧弯曲。光缆弯曲半径不应小于 25 倍光缆直径。同沟布放多条光缆时,应平行排列,不应重叠或交叉,缆间平行净距不应小于 10 cm。机械牵引方式敷设时,宜采用光缆端头牵引及辅助牵引机连合牵引,牵引力应加在光缆加强件上。一般在光缆沟旁牵引,由人工将光缆放入光缆沟中。
人工牵引方式敷设时,一次布放长度宜为 0.5 km。分几次牵引时应采用平放“∞”或叠放“∞”形方式,并分段牵引。光缆敷设后应及时进行回填。应先铺盖 10~30cm 左右的细土或沙土,上面盖砖后再回填原土,分层夯实,每回填土 30 cm 夯实一次,回填土应稍高出地面。排流线应在光缆上方 30 cm 处铺设,双排流线应平行铺设,间距为 0.4 m~0.6 m。光缆采用光纤复合低压电缆时,光缆敷设应符合 Q/GDW 543 的相关规定。
2.2.2地埋钢管工艺要求
引地钢管与地埋钢管焊接需采用弧度焊接,不留缝隙,地埋钢管与地面需呈15°~30°锐角,确保水可以顺着钢管流出,不留在钢管中。引地钢管、地埋钢管中的光缆需加套塑料水管进行保护,具体工艺如下图所示。
2.3 光缆接续一般工艺要求
光纤单点双向平均熔接损耗应小于 0.05 dB,最大不应超过 0.1 dB,全程大于 0.05 dB 接头比例应小于 10%。光缆接续盒密封性能良好、体积小且易于放置和保护。光缆接续作业应连续完成,不应任意中断。接续前应检查熔接机性能,选择适合的接续模式及参数,必要时应对熔接机进行维护和清洁。光缆接续应选择天气晴朗时进行,遇到恶劣天气应在车辆或接头帐篷内作业,当温度低于零度时,应采取升温措施。
2.4 盘纤及接续盒封装要求
光缆进入接续盒应固定牢靠,加强件牢固固定,避免光缆扭转。光纤套管(或光单元管)进入余纤盘应固定牢靠。光纤接头应固定,排列整齐。接续盒内余纤盘绕应正确有序,且每圈大小基本一致,弯曲半径不应小于 40 mm。余纤盘绕后应可靠固定,不应有扭绞受压现象。接续盒应密封良好,做好防水、防潮措施,封装方法按照厂家使用说明。
2.5接续盒安装及余缆整理要求
普通架空光缆接续盒应可靠固定在电杆上或挂在吊线上;管道光
缆接续盒应牢固固定在人孔壁上;ADSS 光缆及 OPGW 光缆接续盒应用连接件直接固定在铁塔内侧,安装在铁塔的第一级平台上方;OPPC 光缆接续盒用绝缘子固定在接续盒平台或悬挂在铁塔上,中间接续盒封装好后,用带有并沟线夹的电力跳线跨接接续盒两端的 OPPC 光缆。接续盒安装应可靠固定、无松动,宜安装在余缆架上方。余缆盘绕应整齐有序,不应交叉扭曲受力,捆绑点不应少于 4 处。每条光缆盘留量不应小于光缆放至地面加 5 m,并符合设计规定。光缆接续盒安装固定完毕,应用 OTDR 进行光纤复测,不合格应重新接续。
2.6 标识、标牌规定
同类型线路较多或线路复杂处、光缆接头处及余缆处应挂线路标识,标识应悬挂在光缆上。光缆在缆沟内必须上架整齐排列、绑扎,在缆沟通风口、转弯和容易造成混淆的地段应增加标识牌。(标识牌内容:线路名称、芯数)。电力管沟或共用管道中敷设的光缆在每只手孔处都应挂设线路标识,标识一般挂在子管或保护管上,其它管道中至少应每 500 m 设一块标识。光缆在入孔中应挂设标识。线路光缆易遭人为外力破坏的薄弱处应加挂警示标识,并做相应安全防护措施。
3 结束语
站内光缆设计与验收规范实施后,使得通信日常运维工作在各方面的效率都有显著的提高,通信光缆从引下钢管至缆沟段故障频率明显降低,冬季故障次数大幅减少,降低了运维费用。
统一的设计验收规范既可以有效的节约人员和时间,极大的提高通信专业的工作效率。同时,又可以保障工程的质量,实现运维工作的全过程管控,具有较高的可推广性,可同样适用于其他公司通信专业,特别是对于一线工作部门的基础夯实、缺陷隐患排查、规范作业流程、工作经验积累等,都具有借鉴作用,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和实用价值。通信光缆设计与验收规范还需要不断的摸索与积累,使其更加合理,更加适合各单位的实际情况,才能适应电力系统通信网发展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DL/T5344-2006电力光纤通信工程验收规范[S].2006
[2]谢志民.全介质自承式光缆施工设计经验[J].电力系统通信,1999,(1)
论文作者:黄鹏,徐步尘,练海晴,蔡玉斌,曹洁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3
标签:光缆论文; 钢管论文; 不应论文; 标识论文; 电缆沟论文; 铁塔论文; 通信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