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离床坐护理干预对股骨转子间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影响论文_吴丹

南通瑞慈医院骨科 江苏南通 226010

摘要:目的:对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治疗后的患者实施早期离床坐护理干预,观察其对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股骨转子间骨折并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方式选择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模式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给予早期离床坐护理干预,最终观察两组的关节功能恢复和并发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在关节功能恢复和并发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治疗后的患者实施早期离床坐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关节功能恢复,临床中值得推广。

关键词:早期离床坐;髋关节置换;并发症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比例加大,很多疾病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呈升高趋势。股骨粗隆间骨折每年以3%左右的比例增长。股骨转子间骨折好发于老年人,以老年女性居多,保守治疗不当将导致15%的患者出现骨折不愈合,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预后。目前针对老年人髋部骨折主要的治疗方式为人工关节置换术,但是老年除了骨质疏松外,还伴有动脉粥样硬化,呼吸系统趋于老化,术后长期卧床导致呼吸道清除病菌的能力下降和胃肠道蠕动减慢,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和胃肠道功能紊乱,护理不当将造成术后并发症的发生[1]。有关证据表明,早期离床坐护理可以有效的避免术后肺部感染、便秘的发生[2]。本文就随机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股骨转子间骨折并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早期离床坐的实验组得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股骨转子间骨折并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股骨转子间骨折并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②所有患者均知情本次整个研究调查。排除标准:①排除伴有严重呼吸系统疾病的;②对麻醉药过敏、癫痫患者;③严重循环系统障碍。④恶性肿瘤、肝肾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其中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70.3±10.6)岁。实验组男性17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69.9±9.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均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2方法

在对照组术后第一日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做抬臀训练运动。具体方法:告知患者屈曲双腿,以脚掌及肩部为支撑点,在依靠臀部肌肉及骨盆肌肉力量下,将臀部抬离病床,并维持5s中,在运动过程中让患者做深吸气及深呼气,当患者出现功能排气及肠鸣音时便可终止锻炼。术后拔除各种引流管或病情允许下鼓励患者多下床活动。而且术后评估患者心理状态、机体脏器功能情况,术后切口疼痛以及引流管牵拉不适容易导致患者恐惧、躯体移动障碍,必要时进行专业的心理护理干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家属参与其中,协助患者康复锻炼。术后第2天让患者直腿抬高患肢并保持5s,同时练习绷腿运动当患者感到大腿酸胀感后便可休息,尽量让患者运动保持在每日2-3次。踝关节的功能锻炼是指活动踝部,先向一侧转,再向相反方向转。术后4天疼痛减轻了可以进行肌肉及关节练习,嘱患者绷紧肌肉,默念5秒钟然后放松,如此反复进行,当感到肌肉酸胀时为一次练习结束。关节练习主要是练习脚趾、髋关节及膝关节练习,无论活动还是静止都要保持下肢外展外旋位置,防止人工关节脱位。术后7天下床活动。

实验组采用早期离床坐护理干预,具体操作为术后2-3天后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在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同时患者无头晕、下肢无力等主观症状下协助患者离床坐,准备高大约60cm的背椅,椅前有活动餐桌,坐垫左右可升降以调节大腿高度,防患侧屈髋过大,椅背配有安全带防跌倒,双人协助患者离床坐在扶手靠背椅上,患肢不能越过中线或屈髋超过90°,在座椅上时需要护理人员将各种管道及监护仪固定好。术后第2天坐10min,若患者能够耐受各种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可适当延长15min,此后每天在前一天基础上延长20min[3]。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在髋关节功能恢复和并发症方面的差异,采用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生活能力采用MBI评分。术后并发症从肺部感染、便秘和腹胀等方面评估。

1.4统计学分析

本实验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当P<0.05时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实验组在关节功能恢复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并发症情况 实验组在肺部感染、便秘和腹胀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术后髋关节脱位发生率在0.6%-7%左右,部分患者担心出现髋关节脱位,术后仍卧床,卧床膈肌上移,导致胸廓扩张受限,术后由于伤口部位的疼痛导致患者咳嗽反射减弱,而导致支气管及气管内的分泌物滞留在呼吸道并且细菌容易繁殖而引发呼吸道感染,也非常不利于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术后的康复锻炼对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部分患者对于术后康复方式了解少,缺乏专业的康复指导,护理人员在床边指导、协助患者康复锻炼对加速患者康复具有意义。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采用的是早期床上功能恢复,约术后7天下地锻炼,虽然早期床上功能恢复对患者的关节恢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仍不能改善膈肌上移的状态,而实验组采用早期离床坐干预可使得膈肌下移,增加潮气量,有利于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排出,故实验组肺部感染情况好于对照组,这与谢燕崧[4]等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患者在术前需要禁食,没有食物刺激胃肠道平滑肌兴奋性,蠕动度不高,这可能导致胃肠内菌群失调,同时在患者手术过程中会使用麻醉药物、镇痛药物,而这些药物的副作用便是影响患者的消化道功能,而且若在临床中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恢复处理不当时可发生麻痹性或机械性肠梗阻而影响治疗效果,严重可能会需要二次手术。同时胃肠道内大量的气体会限制胸廓的扩张运动而限制呼吸运动,同时下腔静脉受压影响血液回流,对切口愈合均有不良影响不仅延迟患者的康复,还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与经济负担。而术后离床坐功能康复锻炼可调动全身肌肉力量以防止长期卧床发生肌肉萎缩而丧失其功能,尤其对老年的患者可以显著降低腹胀的发生率,并且也可增加肺活量以降低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可能;改善全身血液循环;而在整个抬臀训练中需要依赖人体的腹肌、盆底肌的震动及体位改变过程中促进胃肠道平滑肌的兴奋,以缩短肠道排气的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并降低腹胀、便秘以及肺部感染并发症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对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治疗后的患者实施早期离床坐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关节功能恢复,临床中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周纯. 高龄髋部骨折患者胃肠道护理体会[J]. 医学信息, 2014(6):264-265.

[2]杨芳梅, 闭惠虹, 张燕,等. 早期离床活动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康复的影响[J]. 现代临床医学, 2016, 42(3):212-213.

[3]萧佩多, 陈润芳, 徐连芳,等. 早期离床坐护理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卧床并发症的效果观察[J]. 护士进修杂志, 2016, 31(9):802-804.

[4]谢燕崧, 张民勤, 宁军. 早期离床坐联合呼吸训练对预防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J].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5(2):221-223.

[5]李佩君, 苏为平, 李淑霞,等. 早期离床活动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影响[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 29(16):2256-2258.

论文作者:吴丹

论文发表刊物:《临床医学教育》2018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7

标签:;  ;  ;  ;  ;  ;  ;  ;  

早期离床坐护理干预对股骨转子间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影响论文_吴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