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再探_政治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再探_政治论文

浅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重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教育论文,价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687(2006)11—0040—03

在庞大而深邃的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体系中,有关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理论探讨是其内核问题和基础问题,它关涉到思想教育的存在意义、发展方向、地位确立和目标选择[1]。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推进,新时代赋予了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内容和任务,而就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来说,对其内涵、本质、具体形态等基本问题的重审,无疑会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重审——时代要求

改革开放20多年后的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工作重心转移使经济成为社会和人们生活的主导因素,经济价值得以空前凸显。西方文化随着各国之间的交流合作不断传入国内并广为影响。在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的影响下,特别是个人的情感尊重和利益诉求成为社会关怀的首要环节,人们的思想状况越发明显地体现个体选择性。因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某些个体经济观、物质利益观取代集体经济观、道德价值观的倾向,使价值观体系结构越发复杂,干扰着人们的价值观选择,进而造成个体价值观之间的较大差异。时下部分青少年对本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更有甚者不屑一顾,却竭尽所能“哈日哈韩”。前段时间“青歌赛”上不识中国国旗事件,着实让国人一肚子窝火,感叹中国教育之不可承受之轻。“欧式生活”、“酷”、“选秀”、“追星”等“新鲜词汇”逐渐被人们所熟悉和接受之时,可以大致看出,短短数十年,国人价值观选择变化之大。

较之时代特征的转变,审视当前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似乎正处于尴尬境地,思想政治教育“无用论”充斥着人们的头脑,而思政工作者在理论与实践中,由于没有在“政治性”、“社会性”、“个体性”三者之间找到平衡的支点,难以寻找到一种合理的张力来保持社会政治需要和个体自由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仍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体系解决市场经济情况下出现的问题,没有紧跟时代随时改进机制、丰富自身的内容,进而使工作举步维艰,出现瓶颈,甚至工作退步。与此同时,由于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认识偏差甚至是忽视、对抗,造成思想政治教育过分的自我依恋和尊重,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总是高高在上的姿态存在,在为政治而“政治”的封闭状态下“自我服务”。致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着与社会实际相脱离的状况,并成为改进工作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就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而言,当他们感觉到这种脱离实际的、不能给其带来经济利益和个人需要满足的抽象政治、道德说教时,自然而然的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生活以外的东西、空谈的理论,进而采取敷衍、逃避甚至对抗的态度,使思想政治教育陷入空中楼阁的境地,“这就是教育上的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倾向”[2]。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认识,由“政治冲击一切”、“政治代表一切”的“万能论”极端偏离到“无用论”极端。

总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只有立足于“现实的生活”,面对缤纷复杂的实际状况,在实践中,有效地解决人这一历史主体的观念转变、精神激励、思想升华和道德提升等,当其产生明显效果时,它的意义才能显现出来,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切效果的达成和“意义”的凸显的前提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合理定位。因此,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重审必须以回应社会的现实需要为基本前提,这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在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运用,并必须以此为理论导向和行动指南。社会分层,社会结构变迁的多元化及公共权利运行大环境的变化要求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定位必须建立在对实际生活的关注。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重审的实质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重审的实质,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

1.内涵重审。“价值”既是一个哲学概念,又是一个经济学概念。从哲学层面来看,价值是一种关系范畴,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某种满足关系。正如马克思所说:“‘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3] 它是“人在把成为满足他的需要的资料的外界物……进行估价,赋予它们以价值或使它们具有‘价值’属性”[4],也就是说价值不是一种观念性的东西或精神性的东西,它是客观存在物的属性,是反映人与客观存在物的关系的范畴,表现的是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和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的效用关系。

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它是人和社会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认识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以主体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为尺度的一种客观的主客体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及其性质是否与人的本性、目的和发展需要等相一致、相适合、相接近的关系。[5] 它并不是反映实在对象的实体范畴,而是反映主体的需要和客体的属性之间的关系范畴,脱离二者关系谈主体需要或客体属性,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关系就不能成立,更谈不上价值选择、价值评价和价值实现。从主客体关系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打开理解概念本质的钥匙。

简言之,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即是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效用和意义,是其在其实践活动中合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而呈现出的一种肯定的意义关系。只有在主体通过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实现了全面进步和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才能实现,才能成为真正的价值并获得完备的价值形态[6]。

2.定位重审。通过对概念的分析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促进社会进步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两个方面。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单向度的以“政治为中心”为权力服务的价值定位。过去我们通常以“生命线”、“我党政治优势,优良传统”、“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支撑”等一系列经典语句来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值得肯定的是这些话语的确简单、精要地概括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和显著地位。但是我们在审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这一关键问题时,可以发现,经典中往往是抽象的经验概括,缺乏细节性的内容阐述和理论搭建;往往大力强调促进社会进步方面的价值,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当然,这与历史时代背景有关,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自身发展的要求,我们不得不重新正视这些经典。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应定位于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相结合上,着力点放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它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来讲,就是“实现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7]。

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应是社会主导意识形态宣传和传播的有效方式,应是党维系国家安定,推进社会经济发展,凝聚思想,培养人才的有力手段。其次,更为重要的是其价值规定应回归和落实到“人的层面”上,体现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只有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坚持“以人为本”。现代化大大激发了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并为人发展自身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从而使人的全面发展成为可能。近些年来,思想政治工作者已在此问题上作出了一些新的理论研究,取得一些共识,填补了某些空白。

3.划分重审。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划分,由于划分标准不同,在对其价值形态的表述上,还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如,以价值主体为基本标准,把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形态区分为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以价值显现的时间来看,可分为潜在价值、现实价值和理想价值;以价值的性质来看,可分为正面价值、零价值和负面价值及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等。但笔者认为,划分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要方便我们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对于划分,我们应认识到的基本一点,就是应从“人”这一主体要素出发,旨在为了人的素质的提高,促进人的发展,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和发展,而不是出于话语的严整、圆润,玩“文字拼接游戏”,或是在抽象概念的辞藻中进行新一轮的“概念—概念”推导游戏。

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重审的落脚点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审,其落脚点应回归到对人自身的关注上来,这是当前我们重审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也就是说,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研究,集中在具体的价值形态上,在于“以人为本”的个体价值上来,把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定位在人的全面发展上,这是思想政治工作走出当前瓶颈的有效途径。

寻求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路径是马克思主义坚持的崇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唯物史观的确立使马克思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实现具有现实性。此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者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对该思想都进行了自身的新阐释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果。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创造性地回答了如何理解和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重大理论问题,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新境界,提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是“加强有说服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正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着力点。

第一,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把目光投射在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上,加强人文关怀,克服“社会本位”的局限。社会价值建立在个体价值之上,社会由人所构成,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具有鲜活性,人的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层面上的价值定位内在隐含的一个前提是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在“人”的基础上的一项基本工作,而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在主体上又呈现出高度一致性。我们在谈社会的时候不能脱离个人,抽象片面使其空想化,甚至某些人仅在理论的简单辞藻中,大谈特谈思想、理论,易陷入历史唯心主义的巢臼。社会主义建设更是不能离开个人,通过调动个人的建设积极性,实现共产主义目标和理想,最终又回到人自身,即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辩证地看,人自身的发展,又离不开社会发展这个基础。思想政治工作者就是要在引导人们正确认识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关系上下工夫,排解人们的思想疑惑。

回顾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不难发现,“社会本位”思想把其价值单定义为维护社会,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政治功能上,工作往往采取领导个别谈话、单向服从、纯精神奖励等解决人们的思想问题。社会处于整齐划一的局面,个人利益服从社会利益,甚至是不谈个人利益,造成了个人积极性的下降,整个民族的创新处于停滞状态,虽思想政治教育的其他功能,如经济功能、教育功能等得以阐发,但思想政治教育仅以“功能说”代“价值观”。近些年来,全球化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要求人们更加的注重创新,强调个人的特色、民族特点,以本国综合优势取得国际地位。在理论和实践上,随着“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越发关注人自身的价值,从人自身出发,强调人需要的满足和人自身的全面发展,实现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有效统一,实现工作对象的细化,即工作对象由“单一度”的人群转向“价值多元,思想多元”的个人,拓展工作载体,丰富其内容。总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不得不既要造就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有道德的劳动者,又要使人尽可能全面而自由地发展,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关键在于以真、善、美来拓展人的素质,引导人的思想,树立科学价值观。从真出发,追求“善”,最终达到美的境地,即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使人认识社会本真,理解科学真理,追求人生真谛,实现自我真价值。首先,按社会的真需要,塑造真我。在阶级社会里,人往往成为“异己”的工具,社会发展是以牺牲人自身发展为代价的。而现实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生产力不发达,也不能不发挥人的工具作用。但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我们练就一身本领,用我们的知识、智慧创造共产主义的美好明天,这与以往的任何社会“奴化人”有本质区别。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要最大程度地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明理启善。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而人自身由于个体差异性,又存在各种各样的思想观念。思想政治教育做人的思想工作,就必须使人明理,懂得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一致性及联系,不能阻碍社会发展。同时,它又必须启人修善,提高个人道德素质,引导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创造社会和谐氛围。最后以美启真,以美储善,达到真、善、美的统一,塑造美的灵魂。

收稿日期:2006—07—21

标签:;  ;  ;  ;  ;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再探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