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广东南雄 512400)
摘要:目的 探讨公共卫生护理在改善心血管病患者和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生活方式方面的效果。方法 对本辖区50岁-75岁的患者进行随访,包含心血管疾病患者和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并对随访对象实施公共卫生护理,应用本中心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干预前后患者生活方式、身体测量值以及健康行为进行调查。结果 实施公共卫生护理干预后患者在生活方式、身体测量值以及健康行为方面均明显优于护理干预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公共卫生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心血管病患和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生活方式、健康行为与身体测量值,有助于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公共卫生护理;高危人群;生活方式;应用效果
心血管疾病也称之为循环系统疾病,循环系统主要指人体进行血液运送的组织和器官,主要包含血管、心脏,心血管疾病又可以分为急性、慢性两类,一般与动脉硬化、高血脂病、糖尿病等有紧密联系。早期防治与干预心血管疾病是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任务,加强对心血管疾病患者与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干预,促使高危人群和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于2014年8月至2017年3月对本辖区50岁-75岁的居民进行调查随访,共有567人,其中女性269人,男性298人。
1.2方法
首先对社区护理人员进行公共卫生知识培训,并根据心血管疾病的特点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并设计问卷调查表。实施干预前应对研究对象详细讲解此次研究的内容与目的,并在各社区服务中心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1】。完成调查后通过开展社区活动、举办健康知识讲座等方法对研究对象实施健康教育,对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应详细告知患者药物服用方法与相关注意事项。
所有研究对象均在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健康档案建立,根据要求每间隔3个月进行1次随访,健康教育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生活方式:由于研究对象文化程度的差异,进行干预时应选择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心血管疾病的形成原因,并告知研究对象健康生活方式在预防、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积极作用,重点叮嘱对象应控制饮酒、戒烟,合理膳食,控制盐分摄入量【2】。
适当锻炼: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能够达到增强体质与改善心血管功能的效果,但应特别叮嘱注意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适宜强度的运动项目,并保持运动规律化,避免竞争性运动与激烈运动。
控制情绪:不良情绪会导致交感神经亢进,进而引发心肌缺血,导致心律失常,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心血管疾病患者由于社会支持程度、经济负担和对病情担心等,易产生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为了避免不良情绪给心血管疾病的防治造成影响,应告知患者控制情绪的重要性,并告知患者调节情绪的方法,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
1.3 观察指标
应用本中心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在实施干预前后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主要包含生活方式、身体测量值与健康行为三个方面。生活方式包含(饮食习惯、体育锻炼、吸烟情况和饮酒情况),身体测量值包含(体重、体质指数、腰围、臀围和腰臀比),健康行为包含(健康行为知晓率、规律服药、是否愿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是否经常阅读有关书籍)【3】。
1.4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统计所得的所有数据应用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x2比较对计数资料进行分析,用(%)表示,t检验对计量资料进行分析仪,用( ±s)表示,如果P<0.05说明差异较大,且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公共卫生护理干预后研究对象在生活方式、身体测量值以及健康行为方面均显著优于干预前(p<0.05),详细情况如表1、表2、表3所示:
表3 干预前后研究对象健康行为对比
3.讨论
心血管疾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危害较大,有较高的死亡率。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或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们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逐渐上升,【4】。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的原因是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没有得到有效控制【5】,例如:体力活动不足、血糖异常、高胆固醇、吸烟、高血压等,有效控制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此次研究对社区567例对象进行公共卫生护理干预,对其分别从生活方式、运动锻炼、情绪控制方面进行干预,结果实施干预后研究对象在生活方式、身体测量值以及健康行为方面均显著优于干预前(p<0.05),提示强化公共卫生护理干预,能提高社区居民对心血管疾病的认识,进而促使人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综上所述,公共卫生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心血管病患和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生活方式、健康行为与身体测量值,有助于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韩亚男,李湘萍,宋悦华等.中年体检者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评估与分析[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3,18(6):441-444.
[2]赵冬,吴兆苏,王薇等.中国11省市队列人群基线血压和7年累积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0):612-617.
[3]罗晓燕,于浩,于智睿等.人体测量指标对男性警察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适用性及筛检试验评价[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4,20(4):316-319.
[4]曹小琴.模型导向的缺血性心血管病预防策略——基于河南省心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D].郑州大学,2016.
[5]田芸凡,周逸鹏,陆芹等.超重及心血管病家族史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关系[J].中国循环杂志,2015,(z1):3-3.
论文作者:凌秀芳,邬香华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9
标签:心血管疾病论文; 生活方式论文; 心血管病论文; 公共卫生论文; 患者论文; 健康论文; 研究对象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