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俭式创新的动因、特征与策略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动因论文,节俭论文,特征论文,策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0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紧缩及公众对社会资源过度消耗的日益关注,新兴市场内催生出一种不同于发达国家市场的创新模式——节俭式创新(Frugal Innovation)。作为一种资源约束条件下的创新形态,节俭式创新强调通过重新设计产品和工艺以降低不必要的成本,为广大低收入阶层提供可负担的产品或服务[1~2]。《经济学家》杂志曾专题报道了通用电气公司研制的便携式心电图仪、塔塔化工开发的水净化器、高德瑞治公司制造的便携式电冰箱、巴蒂电信提供的低成本通讯服务及纳拉亚纳医院的低价心脏外科手术等多项节俭式创新[3]。这些创新并不是对已有产品与服务的简化,而是根据本地消费者真实需求进行的专门设计与开发,在低收入市场取得了巨大成功。目前,很多跨国公司已经把节俭式创新上升到战略层面,通过整合全球资源深入到新兴市场底端。对本土公司来说,节俭式创新非常有利于运用本地化资源能力建立差别化竞争优势,对于后发企业实现追赶甚至超越发达国家企业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有关节俭式创新的报道与讨论越来越多,但从理论视角针对节俭式创新的动因、特征与策略进行的深入分析还比较缺乏。本文将基于现有文献与案例,归纳节俭式创新兴起的动因,描述其基本特征,并结合典型案例阐述节俭式创新的关键策略与方法,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这有助于该领域的理论建构,为企业的创新实践提供参考。 图1 节俭式创新的理论分析框架 1 节俭式创新动因 任何创新模式的形成总是受所处经济发展阶段及社会、环境特质的影响,节俭式创新的兴起主要由以下3种力量驱动: 1.1 市场驱动 近年来,很多发达国家受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国内市场需求增长缓慢甚至陷入停滞,而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则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未来几年全球70%的增长将来自新兴市场,以购买力平价计算,其国内生产总值最早在2014年就会超过发达经济体[4]。在此背景下,针对新兴市场进行有效创新已成为构筑全球竞争优势的必然途径。 事实上,使新兴市场成为竞争焦点的是占人口大多数的低收入群体,他们存在大量未被满足的需求,但有能力购买的高质量商品数量和种类却非常稀少。那些源于发达市场的创新产品或服务往往超出了这部分消费者的支付能力,即使被修改为低阶版本也难以被接受[5]。Prahalad[6]指出,这些位于金字塔底层的群体内蕴含着巨大财富,代表着迟早被释放出来的潜在购买力。特别是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低收入消费者会逐渐成为众多产品或服务的初次购买者,这是新兴市场与发达市场顾客基础之间的主要差异[7]。为有效服务于这部分顾客群体,必须在大幅度降低价格的同时提供消费者可接受的性能与质量,而这正是节俭式创新的主导逻辑。从这个意义上,新兴市场巨大的人口基数与消费者特质是推动节俭式创新的主导力量。 1.2 环境驱动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资源短缺与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日益明显,很多发展中国家由于追求粗放型经济增长,面临的问题往往比发达国家更加严重。联合国环境署报告显示,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利用资源的规模与速度世界领先,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8]。这种威胁使得各国政府对于能源效率和环境保护倾向于制定更加严格的规章制度,且大量非政府组织、非营利机构与国际发展组织的呼吁和努力也在世界范围内唤起了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更多关注与重视。在这种形势下,企业必然要考虑创新过程与结果对环境的影响,力求在取得创新突破的同时保护生态系统,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传统观点一直认为,考虑环境问题会导致额外的创新成本,且消费者并不能从可持续的产品服务、生产流程或供应链中得到足够的价值,因而企业没有从事相关创新的动力。为了克服这种矛盾,需要企业探索出一种节约资源并增加产出的创新思路与模式,这正是节俭式创新的主导逻辑。一般而言,衡量环境可持续性的因素主要包括资源投入、价值活动与产出,而节俭式创新具有减少投入资源、优化价值流程和减少产品使用生命周期内负外部性的效果,能够帮助企业在3个方面均获得良好提升,是一种环境友好型创新[9]。 1.3 技术驱动 随着新兴市场的持续崛起,曾经以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主角的全球创新版图正在发生变化,以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及韩国为代表的国家在科研和创新方面的影响力显著提升,大量西方跨国公司纷纷把全球研发中心设置在这些新兴市场内。在此背景下,跨国公司通过调整发达国家市场的产品与服务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全球本地化(Globalization)战略越来越不适用。很多根植于低收入市场的节俭式创新虽然最初以粗糙和简陋的形式出现,却能在不断完善和改进中向高端市场挺进,最后甚至成功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实现逆向创新(Reverse Innovation)[10]。 这种先在新兴市场研发和使用然后被发达市场接受的创新模式符合破坏性创新的逻辑,即企业针对当前顾客不断改进技术和产品,真正的突破性技术大都在非传统顾客新的和低要求的应用中产生。当专门为新兴市场开发的创新性产品具有满足本地需求的良好功能与质量时,通常与发达国家市场产品存在较大差异。由于价格较低,初始的节俭式创新具有很大的改进空间,能够在逐步演进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在保留核心优势的同时提升主流市场重视的性能,直至价值主张最终在发达国家市场也得到认同[11]。因此,发展中国家的本土企业可通过开发节俭型产品或服务构建独特的创新能力,发达国家也可通过运用节俭式创新探索低收入市场并获得新的发展机会。 2 节俭式创新特征 2.1 创新思维的朴素性 节俭一词来源于16世纪中叶的拉丁文Frugalis,意指最佳或节省地使用。古代社会经济资源稀缺,节俭代表了一种美德,是为达到更有价值的长远目标而作出的牺牲;现代社会,节俭是对生态环境与社会资源过度耗费作出的回应。因此,作为一种创新思维或心态(Mindset),节俭式创新始终把可负担性(Affordability)与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置于思考的核心,既不追求技术的重大突破,也不崇尚通过使用专有技术和增加复杂功能获取创新溢价,而是强调根据低收入群体及其所处环境的特殊性开发适用的产品或服务,尽量满足人们最基本的需求并避免浪费。这种朴素的创新思维反映在从投入到产出的创新全过程。 2.2 创新资源的拼凑性 拼凑(Bricolage)指通过利用或整合现有资源完成创造机会或解决问题的做法。这种资源拼凑的创新行为与其服务对象及所处环境的特质非常契合,因为与发达市场相比,新兴市场存在大量对价格敏感的低收入消费者,以及基础设施薄弱、正式制度不健全与价值链缺失等限制条件,阻碍了传统创新[12]。企业虽然能以加大资源投入的方式予以克服,但会显著提高成本且具有强的外部性。更有效的方式是重新辨识与挖掘各种现有资源的价值,寻找最大程度发挥已有资源潜力的策略与方法,特别是把低收入市场内的资源与企业资源进行整合,构造出全新的解决方案。 2.3 创新形式的多样性 节俭代表了企业创新的态度与资源使用方式,主要有产品、服务、商业模式、组织与制度创新等多种形式。如产品创新提供基本功能,去除繁琐装饰;服务创新简化服务流程,剔除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商业模式创新优化利益相关者结构,整合闲置资源;组织创新建立跨部门合作小组,充分挖掘现有能力并探索冗余知识的新用途;制度创新嵌入社会网络,杠杆利用目标群体当地的风俗惯例等。这些创新虽然形式不同,但都体现了“节俭”的特征,以降低投入成本、缩短创新周期并增加灵活性为目的。 2.4 创新领域的广泛性 长期以来,广大低收入群体的各类需求均未得到有效满足。这些需求包括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生活领域,还包括人们在情感、自尊、社交与自我实现等方面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这给节俭式创新留下了巨大的探索空间。现有的节俭式创新已经涵盖从汽车、制药、信息技术服务到饮用水、消费产品、健康、教育、公用设施、公共服务以及农业机械等多个领域,在大幅度降低价格的同时仍然满足了用户需求。这颠覆了节俭式创新只能在基础领域提供廉价商品的观点,说明只要秉持节俭性思维并运用适宜的策略与方法,节俭式创新就可以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大多数领域发挥作用。 2.5 创新结果的包容性 节俭式创新直接提升了低收入人群的生活水平与生产效率,帮助他们拓展了社会网络、积累了经济与社会资本、获得了更多知识并增加了自信,有助于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民主[13]。从这个意义上,节俭式创新不仅贡献了高性价比的产品与服务,还把低收入市场与成熟的现代市场联接起来,为长期被排斥在正规市场经济体系之外的低收入群体提供了参与价值创造与分享的机会,创新结果具有包容性。 3 节俭式创新策略 节俭式创新策略主要包括技术重组、产品重构、流程重设与边界重塑4种,且策略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3.1 技术重组 技术是实现产品性能的核心要素,也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支撑。因此,大量企业把资源投向新技术研发。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技术进步有时会超过消费者能够或者愿意支付的程度,此时再进行技术改进的效果并不明显。而节俭式创新面对的主要是低收入消费者长期未被满足的基本需求,专门开发全新的技术既不实用也不经济,因此对现有技术进行创造性的改造与组合运用更有效。例如,印度农村个人电脑比较稀少,但电视已相当普及,塔塔咨询公司设计出一种利用移动电话把电视和互联网组合起来的机盒,让数以百万计从未使用过键盘的人们能够上网。 因此,节俭式创新的首要任务是在深入理解市场的基础上,选择与使用者所在地经济与资源条件相匹配的适用技术及组合,使产品能够满足独特的市场需求。但这并不意味着节俭式创新使用的一定是简单或陈旧的技术,恰恰相反,新兴市场在改变全球竞争态势的同时也推进了诸如移动通讯、云计算、互联网与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企业在创新时可以接触到巨大的知识库和新技术平台,从而能够直接跨越旧技术基础选择使用前沿技术[14]。如便携的移动技术应用于医疗领域能协助医生对病患进行远程监测,使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更加快捷方便,同时能降低病人的交通、住宿和等待成本,缓解床位等医疗资源紧缺问题;其次,对其它领域技术进行新的应用也是节俭式创新的常用策略,这些技术往往与低收入消费者的需求特质相契合。如印度高德瑞治公司开发的便携式冰箱,其将热电制冷技术(类似于电脑使用的冷却芯片和电扇)替代传统的压缩机和冷冻剂,满足了流动人口、低收入家庭和小商铺等的冷藏需要[15];最后,将选择的技术与本地资源组合起来能够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塔塔化工开发的净水装置把当地丰富的稻壳灰与银纳米技术粒子相结合作为过滤器,极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保护了生态环境。在很多地区,稻壳也被作为生物质燃料用于微电网的开发以替代相对昂贵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总之,节俭式创新追求技术组合与消费的匹配,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可见的市场基础,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和扩散从而获得进一步的规模优势。 3.2 产品重构 产品架构反映了不同零部件之间的联接关系及其隐含的作用规则。很多跨国公司刚进入新兴市场时通过删减原有产品功能适应当地市场,并未改变产品架构与发挥作用的内在逻辑,也无法大幅度降低成本。节俭式创新遵循为成本而设计的思路,把降低成本置于优先考虑的地位,同时满足目标顾客所需要的关键性能。这些性能与发达市场主流顾客所重视的维度具有较大差异,主要是由低端市场在基础设施、成员构成与制度文化方面原因造成的。为适应这种市场环境,通过调整部件并以新的方式进行组合产生期望的产品性能与绩效是符合低成本逻辑的选择[16]。 因此,节俭型创新更强调从需求现状出发对产品进行重构,代表了一种自下而上的设计思路。首先,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去除不必要的部件、缩小尺寸和使用更便宜部件等都是节约成本的直接方式,还会带来诸如便携、简洁和易用等新性能。例如,通用电器公司一直以来都依靠专利技术设计整个心电图仪,包含了专门为客户定制的各种部件。但在为新兴市场设计产品时,当地团队放弃了小批量生产的专利数字信号处理器,转而选择一种可以从市场上购买的标准处理器芯片,直接使用公交系统的车载打印机,在获得规模效应的同时减少了尺寸与重量,不安装监视器,降低了产品整体的复杂性与耗电量。上述策略的综合使用为农村贫困人口提供了可担负的检查服务[17];其次,在简化零部件的同时对架构本身进行系统的反思与重设,这决定了产品实现功能的新逻辑。为打破传统产品框架的束缚,从最大化满足用户需求的角度进行思考非常重要。塔塔集团在开发2000美元的NANO汽车时,使用了与当时其它低端汽车不同的架构及核心概念:倾斜置于后座下方的全铝双缸发动机而不是像其它汽车那样置于前端的三缸或四缸发动机,在节省空间的同时提供了足够的牵引力[18];最后,在新产品架构下,通过增添功能或更换模块的方式可以很容易地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群体,而基于新架构的升级换代也会显现出不同于传统产品的演化路径,为获得差别化竞争优势奠定基础。 3.3 流程重组 这里的流程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流程包括从创意产生到市场开拓的整个价值创造与传递过程,狭义流程主要指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或服务的具体提供过程。相对于产品或服务终端的创新,通过系统分解与重新设计流程降低资源消耗与提高生产效率的方式更为常见,这也是本土企业吸收知识与积累能力的主要途径。首先,新兴市场的劳动力成本较低,在生产流程中使用人力替代自动化设备的方式可降低成本,这种策略还增加了生产柔性,能够对市场变化作出快速反应,我国的比亚迪公司正是依靠这种“人工+自动化”的混合流程在电池行业建立起竞争力[19]。 其次,在供应链层次,基础设施薄弱或制度缺失会导致某些环节(如终端渠道)的建设成本过高,这时可雇佣当地人员承担该环节的工作。例如,联合利华公司通过对农村自助小组的开发与培训使得大批当地妇女成为产品的营养教育者和售货商,开创了全新的分销体系。塔塔集团把汽车零部件装在一个盒子里运至卫星加工厂,鼓励并训练本地创业者把半成品组装成汽车并组织售后服务。这种流程安排降低了运输成本,消除了传统经销商的利润,还具有大众市场所需要的及时送达、本地修复和服务等特征[20]。可以看出,节俭式创新并不是单纯降低投入资源的绝对数量,而是倾向于提高原本闲置或低效发挥作用资源的价值创造能力。 第三,通过整合式流程设计把分散资源集中起来,利用规模优势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如印度的血液收集和测试通常由各地医生完成,操作水平参差不齐,Religare实验室公司针对这种状况更新了整个流程,从印度400个城市收集血液并集中送往3个城市连夜检测,检验结果在第二天利用信息技术返回,提高了检测效率并保证了质量的稳定性[21]。 最后,与整合流程模式相反,很多服务过程可分解为更精细的步骤与环节,同时针对不同环节配置专门资源与人力,以实现规模化与专业化。这种分解并提高专业化程度的流程创新类似于把制造业的流水线管理方法应用于服务业,使每个环节都能达到最高效率,最终实现以更低的成本提供更好的服务。印度纳拉亚纳医院对从诊断、手术到护理的整个流程进行细致分解,使得不同医生可以专注于一两类手术,且只完成其中难度最大的部分,将剩余工作交给其他工作人员负责。通过这种分解式流程创新,一位医生能够同时进行两台手术,且医生的技能与手术成功率[22]也得以提高。 3.4 边界重塑 节俭式创新需要全新的思维方式,获得这种思维方式的重要途径是通过全新的组织设计,这本质上是对组织的内外边界进行重塑。首先是对内部边界的重新界定,包括部门设置、职能划分与规则制定等。这一环节对于新创企业来说并不是太大的问题,其组织设计一般与提供的解决方案相一致,组织模式有利于新方案的构思、传递与修正。但新进入市场的成熟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则面临着原有架构与组织惯例的束缚,需要以公司创业的方式组建新的部门或团队,在整合资源与不断实验的基础上形成新的主导逻辑。新团队需要把理解市场需求与能够解决问题的人员聚集在一起,因此不能完全从现有组织内部进行挑选与组合,必须吸纳当地的优秀人才。这样不但能降低人力成本,还会带来关于目标市场与消费者的新知识与新技术,有助于打破组织原有的规则与惯例。例如通用电气公司在中国无锡组建超声业务发展团队时,为降低研究与销售高端产品时产生的固有观念的影响,尽量避免了内部调动,吸引了很多本土员工。作为一个完整的业务部门,这种小型的多功能团队拥有制定决策、研发产品与服务的广泛权力[17]。 其次,外部边界重塑是指与其它组织机构之间关系的重新连接与组合,包括关系性质与程度的更新及变革,可视为一种新价值网络的构建。在追求低成本与高质量的创新逻辑时,企业在聚焦核心能力的同时要充分利用网络的力量,根据任务性质与能力优势选择合作伙伴及适宜的合作方式。例如,为找到节省成本的新方法,塔塔公司围绕该部件实现的最终功能进行共同开发,结果证明供应商的早期介入会显著降低成本,而且能够激发出超越传统方法的解决方案。作为塔塔汽车零部件的主要供应商,德国博世公司删除了提供给NANO汽车发动机控制模块中的700个功能元件,提升了供应商面向低收入市场的创新能力[23]。相对于这种深度合作,灵活的外包策略能帮助企业充分利用外部优势资源降低成本,并建立起新的商业模式。巴蒂电信把网络操作系统外包给爱立信,把商业支持外包给IBM,把传输塔交给一个独立公司,自身只保留了销售电话这个核心业务,最终这种轻资产的运营模式提供了几乎全球最便宜的电讯资费。 最后,组织边界重塑还包括调整地理边界以适应资源分布的特点。Ambuja水泥公司创造了分离工厂的模式,把初级阶段的水泥加工设置在石灰岩附近,把相对较轻的材料通过船运送至距离顾客较近的研磨和包装工厂[24]。这样,不仅以低成本克服了传统的交通瓶颈,还使企业接触到新的市场并能对顾客作出快速反应。 4 结语 传统创新的模式与逻辑主要在发达国家市场内形成,扩散至发展中国家市场时基本采取自上而下的修改策略,并不能满足大多数低收入群体的需求。作为一种资源约束型创新,节俭式创新努力在价格与性能之间寻求一种平衡,更加契合于新兴市场的设施环境与目标顾客的需求特质,本质上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创新模式。基于很多欧美国家面临经济衰退与消费观念转变的现状,节俭式创新对发达市场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节俭式创新既为跨国公司巩固传统市场与开辟新市场提供了新的手段,也有利于本土企业积累创新能力并获取差别化竞争优势。本文对节俭式创新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究,分析了节俭式创新兴起的3种驱动力量,描述了此类创新的基本特征,并归纳出了4种相互联系的节俭式创新策略,是对传统创新研究领域的丰富与拓展。但到目前为止,对节俭式创新的理论研究依然停留在概念界定与案例描述阶段,未来应该在创新类型、创新机理与影响路径等方面进行更为深入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节约型创新的动机、特征与策略研究_企业特征论文
节约型创新的动机、特征与策略研究_企业特征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