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技师学院 广东 惠州 516000
摘要:学前教育是孩子开始社会学习的第一场所,对孩子的性格、健康以及成长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现阶段,我国学前教育中缺少民族民间舞蹈教学,造成幼儿审美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不能得到及时培养,因此,需要在学前教学中融入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本文就对学前教育中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必要性进行探究。
关键词:学前教育;民族民间舞蹈;舞蹈教学;必要性
学前教学与九年义务教育有着明显的区别,在学前教育中教师更注重的是幼儿文化健康心理和审美能力等方面内容的教学,而民间民族舞蹈教学正好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但是现阶段,我国各个学前教育中缺少对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1]。因此,本文就对学前教育中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必要性展开探讨,以期促进幼儿实现全面发展。
一、学前教育中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特点分析
(一)学前教育中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内容
民族民间舞蹈是舞蹈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对幼儿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但是现阶段,我国学前教育中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教学内容:一是,学前教育中民族民间舞蹈教学需要具备民族特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出民族特色,从而保证学前教育中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幼儿深刻领会到不同民族之间舞蹈的差异性,从而增加幼儿对不同民族的认知。二是,学前教育中民族民间舞蹈教学需要具备舞蹈和音乐相结合的特点,让幼儿通过学习民族民间舞蹈既可以得到身形的塑造,又可以养成音乐素养,提升自身音乐审美能力。三是,学前教育中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需要具有娱乐性,让幼儿通过学习民族民间舞蹈可以快乐的接受教育,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二)学前教学中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特征
学前教育中幼儿的年龄小,学习能力相对于其他阶段显得非常薄弱,接受能力也明显不足,进行一些理论性教学既不能提高幼儿学习能力,还限制幼儿的创造能力[3],因此,教师要想转变学前教育中现在这种情况,就需要在学前教学中开展民族民间舞蹈,从而帮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乐趣,快速实现学前教学目标。一般情况下,学前教学中进行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首先,由于学前儿童年龄在3~7岁之间,儿童年龄小,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接受能力,所以学前教育中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内容需要保持在初级阶段,学前教育教师在进行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幼儿年龄、接受能力、心理特点等方面内容选择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内容,从而保证教学内容能够充分吸引幼儿注意力,实现教学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次,在学前教育中进行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所以教师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中需要着重注意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在进行教学过程中需要时刻关注幼儿心理活动,并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选择灵活的授课方式,从而保证幼儿能够顺利适应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从而提高幼儿自身的审美能力。最后,当幼儿学习完民族民间舞蹈后,教师需要针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同时在评价过程中需要使用多样化的评价标准,教师在评价过程中需要从幼儿的学习情况、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减少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中的功利化倾向,进一步让幼儿在学习民族民间舞蹈过程中获得“精神粮食”,实现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真正目的。
二、学前教育中进行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重要意义
学前教育中进行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可以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4]。民族民间舞蹈来自各个地区,所以涵盖的艺术内容特别丰富。当幼儿在进行民族民间舞蹈学习时,就会对不同的民族民间舞蹈进行了解,并根据舞蹈内容进行自编舞蹈,发挥出幼儿的想象力,进一步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二是,民族民间舞蹈可以提升幼儿的艺术气质。舞蹈和音乐是培养气质的主要途径,所以在幼儿进行民族民间舞蹈学习过程中就会自然而然的形成独特的舞蹈记忆并塑造身形,从而提升幼儿自身的艺术气质[5]。三是,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可以让幼儿养成正确的价值观。民族民间舞蹈来自各个地区,包含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幼儿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内容就会对自身心理文化内容进行完善,从而改变幼儿以往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四是,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可以提高幼儿的文化素养[6]。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不仅包含舞蹈教学,还包含地理、音乐等多种学科的教学,在幼儿进行民族民间舞蹈学习过程中,就会潜移默化增加音乐、地理、美术等其他学科的认知,感受到不同的文化素养,从而提高幼儿的文化素养。五是,民族民间舞蹈可以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在进行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留有“空白”,然后让幼儿根据音乐和自身理解程度进行舞蹈动作创造,通过舞蹈表现出自身感情,从而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六是,民族民间舞蹈可以传承中国民族文化。中华民族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留给世人最重要的礼物就是文化艺术价值,而民族民间舞蹈中就涵盖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价值,幼儿通过学习民族民间舞蹈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文化,从下就形成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从而避免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七是,中华民族民间文化可以提高幼儿的美育教育。学前班儿童年龄小,尚未形成完整的思想意识,对世界的认知能力也比较薄弱,教师在此种情况下,对幼儿进行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可以让幼儿深刻感受到艺术的美好,从而增加幼儿对美的认识。八是,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是保证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方法之一,幼儿在民族民间舞蹈学习过程中,通过肢体动作深入了解各个民族的教学特色,体验各个民族舞蹈的审美能力,在舞蹈中感受到舞蹈本身所带来的艺术气息,加深幼儿对艺术文化的理解程度,从而保证学前教学质量,实现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真正意义。
总结语:
总而言之,在学前教育中融入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是学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幼儿教师需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接受能力等方面内容,针对幼儿开展民间民族舞蹈教学,在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感受能力,从而改变幼儿气质,帮助幼儿实现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悦.试析学前教育专业中民族民间舞蹈课程的教学措施[J].时代教育,2017(4):21.
[2] 王晓丽.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民族民间舞蹈初探[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6,29(2):100-101.
论文作者:付蓉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0
标签:民间舞蹈论文; 民族论文; 幼儿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能力论文; 过程中论文; 舞蹈论文; 《文化研究》2017年6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