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五官科教研组 浙江 金华 321000)
【摘要】目的:采用科学的方式对眼睛近视的患者的血清多巴胺含量进行测定,探讨相关的发病机制。方法:对所有纳入对象进行空腹抽血,然后采集其血清约1毫升,在低温条件下予以妥善保存作为后续检测标本。检测方法采用杨煜等学者的高压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使用该方式来检测患者血清DA含量。结果:无论是轻度近视,还是中度近视,这两组患者中的血清中DA含量均要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轻度近视与中度近视,两组患者的血清中DA含量与近视程度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人体血清多巴胺的含量与近视眼之间存在一定关联,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近视眼;多巴胺;测定
【中图分类号】R77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5-0166-02
如今人类最为常见的眼部疾病之一非近视莫属,迄今为止人们对近视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研究历史逾两百年,但是人们至今无法对近视的发病原因进行全面而充分的科学解释。在全球范围内,近视是导致人裸眼视力下降的最主要因素。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并且开始倾向于认为神经系统的调节与近视息息相关,对近视的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已经有大量的动物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血管活性肠肽、一氧化氮以及视网膜神经递质多巴胺(dopamine,DA)在实验性形觉剥夺性近视方面具有一定作用[2]。多巴胺作为一种主要的视网膜神经递质[3],但现阶段并未有视力不佳与DA是否相关的临床报道。本研究通过对近视眼患者的血清DA含量进行测定,以探讨近视这一疾病的发病机制。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地区某高级中学二年级学生60名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纳入对象年龄为17~18岁,平均年龄为17.6岁。根据学生视力情况将其分为近视眼组和正常对照组,各有30例。其中近视眼组中包括轻度近视者和中度近视者各15例。纳入的研究对象除眼睛近视以外,均无其他疾病。
1.2 方法
对所有纳入对象进行空腹抽血,然后采集其血清约1毫升,在低温条件下予以妥善保存作为后续检测标本。检测方法采用杨煜等学者的高压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使用该方式来检测患者血清DA含量。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获取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检验,组间差异采用t进行检验。
2.结果
由表可见,无论是轻度近视,还是中度近视,这两组患者中的血清中DA含量均要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轻度近视与中度近视,两组患者的血清中DA含量与近视程度均无明显相关(P>0.05)。
3.讨论
近视是危害人们视力健康的主要因素,尤其是青少年,患有近视将极大的不利于其生活和学习。造成近视的原因较为复杂,例如与遗传因素、用眼距离等都有一定关系,本研究则主要探讨DA相关因素。
3.1 多巴胺在近视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DA在人体中,对于心血管的收缩运动以及帮助人们进行高水平认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4]。除此之外,DA还是体内合成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前提物质,研究认为DA还是脊椎动物视网膜的主要神经活性物质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5]。已经有大量实验结果证实,DA在形觉剥夺性近视和透镜诱导的屈光不正形成的一系列过程中起者较为关键的作用[6]。在形觉剥夺性近视和凹透镜诱导的近视中,人们发现近视眼患者的视网膜的DA水平会明显降低,但是在凸透镜诱导的远视过程中,则发现视网膜上的DA,以及相关的代谢产物DOPAC的水平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临床上采用DA受体激动剂一阿朴吗啡,对于抑制形觉剥夺性近视的发生有较好效果,随着使用剂量的逐步增加其抑制效果也越好[7-8]。进一步说明DA水平高低与实验性近视的关系非常密切。本研究结果也显示,近视眼患者的血清DA水平要低于正常对照组,所以从临床角度也表明DA与近视密切相关。
3.2 劣性应激可能导致患者血清DA水平下降
大量研究证实,心理因素已经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应激原。应激对健康具有双重作用,恰到好处的应激可增强人机体的适应能力;而不当的应激则会造成人的躯体或心理障碍[9]。人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CNS)是应激反应的调控中心,发生应激反应时,人体内的5—羟色胺能、阿朴吗啡、内阿片肽能神经元等都会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因此,长期在较大的压力和紧张环境之下,造成的劣性应激反应容易导致人体内神经递质的平衡失调。尤其是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和认知的发育关键阶段,需要大量的DA参与,长期持续的劣性应激反应引起体内DA失衡,导致血清DA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可诱发近视。
3.3 多巴胺途径的作用位点
要对眼球的生长进行改变,首先需要视网膜信号必须能够到达巩膜,这是一个必要条件。研究发现,多巴胺的分泌主要是由视网膜内丛状层多巴胺能无长突细胞而分泌出来,从视网膜到玻璃体以及脉络膜,会存在着多巴胺浓度梯度;尽管部分无长突细胞可以接受多巴胺神经元突触传递,但是绝大部分的视网膜细胞只是接受通过视网膜间隙之间而扩散出来的多巴胺的刺激。有研究发现,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可能是多巴胺的一个靶向位点。研究发现,小鸡RPE细胞、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和脉络膜至少表达D2和D4两个亚型的多巴胺受体,D2/3受体免疫反应广泛分布于整个视网膜和RPE[10]。Seko等学者在有或无RPE共培养的两种情况下研究了阿朴吗啡对巩膜软骨细胞增殖的不同作用,结果发现高浓度(20×10-6mol?L-1)阿朴吗啡会对RPE细胞有一个明显的抑制作用,继而限制巩膜软骨细胞的生长,但在没有RPE共培养的情况下阿朴吗啡则不会对巩膜软骨细胞产生抑制作用,或抑制作用较小。这提示阿朴吗啡可能是通过降低RPE细胞多巴胺的分泌量,以此来抑制巩膜软骨细胞的增殖。
综上所述,大量的研究结果显示,人体血清多巴胺的含量与近视眼之间存在一定关联,且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可以抑制实验性近视的发展。近年来,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增加青少年的户外活动有助于减少其近视的几率,并推测这种保护作用极有可能是通过增加多巴胺释放来介导的,因此医学专家对多巴胺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保护视力,预防近视,治疗近视是维护国民身体健康的重要任务,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祁明信,陈胜,黄秀榕,康永红.近视眼患者血清多巴胺含量测定[J].眼科研究,2003,21(3):316-317.
[2]徐超立,吴建峰,毕宏生.多巴胺在近视发生发展中的作用[J].眼科新进展,2014,34(1):86-90.
[3]刘翼帆,贾智艳,刘平.青少年近视危险因素综述[J].国际眼科杂志,2016,16(7):1276-1278.
[4]王小芳,刘涛.多巴胺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近视的关系[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16,5(15):189-191.
[5]林玲,郑志竑,童绎.多巴胺与视网膜功能关系的研究现状[J].眼科研究,2000,4(03):109-111.
[6]王洁月,刘双珍,吴小影.多巴胺对人RPE细胞多巴胺D2受体表达作用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4(10):223-225.
[7]李铤,马晓璇,张堃,等.多巴胺D1受体在视神经保护中的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23):198-199.
[8]毛俊峰,刘双珍,秦文娟,等.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眼视网膜、脉络膜多巴胺代谢的变化[J].眼视光学杂志,2009,3(01):153-155.
[9]王小芳,刘涛.多巴胺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近视的关系[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16,4(02):158-159.
[10]邵运良,阎亦农,等.多巴胺对鸡剥夺性近视眼巩膜软骨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05,3(01):74-75.
论文作者:张文龙,许晨,陈俊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5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
标签:多巴胺论文; 近视论文; 视网膜论文; 血清论文; 近视眼论文; 含量论文; 作用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5月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