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角活动材料投放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论文_潘晓燕

区角活动材料投放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论文_潘晓燕

山东省齐河县机关第二幼儿园 251100

在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十分复杂,既要满足幼儿的兴趣探究,还要保证幼儿取得与教育目标一致的探究结果。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区域材料投放的问题,以利于活动材料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教育的功能和价值。

一、研究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目的

1.使材料能够完成一定的教育目标:艾里克森指出:促进幼儿自主性和主动性的发展,是早期教育的基本任务。而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目标性是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的前提。根据不同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制定游戏目标,投放的各种材料要渗透不同的教育目标。因此,材料投放具有目标性,根据近阶段的主题目标和幼儿的活动需求及时投放活动材料。

2.使材料投放形成层次性:一方面从材料的加工程度来讲,可为同一个活动区提供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如动手区内,教师可为幼儿提供制作沙漏的空塑料瓶、装饰好的塑料瓶和已经做好的成品,这样才有利于幼儿的操作探索,更大程度地鼓励幼儿自主学习。另一方面可根据幼儿能力的不同提供操作难易程度不同的活动材料,便于教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不同程度地提高。

3.达到材料的探究性:材料的探究性能引发幼儿动手、动脑,支持幼儿与活动环境的积极互动,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客观事物进行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探究是儿童在动脑思考基础上的动手操作,是儿童动脑思考和动手操作交织进行的活动。不能让幼儿开动脑筋思考的动手操作活动,不能被看作探究活动。

4.实现材料的动态性:材料的提供不能一成不变,而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需求,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调整、补充。如教师发现前阶段备受幼儿喜爱的语言区无人问津了,通过对幼儿区域活动的观察和了解,发现语言区域里的图书因投放时间长,造成破损严重和内容陈旧。于是,教师动员幼儿把家里的新图书带到幼儿园一起分享。同时,根据近期主题目标有目的地投放一些用于幼儿查阅资料的科技书籍。果然,语言区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非凡,孩子们相互讲述自己熟悉的故事,介绍自己的新书,并时常光顾新到的科技书籍。材料的动态性还体现在各年龄段及平行班之间的互动上,各班教师应及时沟通、交流幼儿区域活动的情况,做到材料的互补、资源共享,让材料真正地为活动提供服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再次,区域材料有层次性,并且经常更新。只有新的知识才会带来新的发展、新的提高。

5.使投放的材料体现孩子发展的个体差异:孩子的发展有其规律性,但每个孩子的发展是存在差异的,如:个人的能力、兴趣、学习方式等各不相同。教师在指导的时候应关注每个孩子不同于他人的学习特点和能力特征,采取适宜的方式,引导幼儿富有个性地健康发展。

二、研究区域材料投放的意义

陈鹤琴先生曾经明确指出:小孩子玩,很少空着手玩的,必须有许多的东西来帮助才能玩起来,才能满足玩的欲望。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合理投放游戏材料,不仅能丰富游戏的内容,提高幼儿游戏的兴趣,激发游戏热情,也可以促使幼儿自主投入游戏活动中,在材料的操作中发挥自主性和创造力。同时教师定期更换材料、增加游戏的难度,可以给幼儿带来新鲜感,更能在操作难度循序渐进中提升游戏的水平。因此,区域活动中的材料投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合理投放区域材料使幼儿获得一定的学习效应。幼儿的学习效应有着长远的、即时的两种效应,游戏性的材料可以潜移默化地对幼儿的发展起着长远的效应,而附加任务作业性高结构材料虽然有即时的效应,但无法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在幼儿园区域投放的材料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花很长时间制作精美的教具投放到区域中,但幼儿经过一两次操作后,再也不愿意去尝试了,教师们总是抱怨自己做的东西孩子不感兴趣。

2.合理投放区域材料可以促进幼儿学习品质的养成。“学习品质”是指个体在学习中形成并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行为习惯、方法与学习密切相关的基本素质。这些品质的养成不是靠教师说教而培养的,而是幼儿在与材料、同伴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指南》“说明”部分中明确指出:“忽视幼儿学习品质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幼儿园区域游戏不是单纯要求孩子达到某些技能,而是以幼儿喜欢的方式在游戏过程中与材料互动,自然获得经验。在幼儿园中,区域游戏的材料,无论是自觉的还是不自觉的,教师对区域的材料大致采用了封闭式投放和开放式投放两种,主要表现在材料设计的结构程度上。非结构化、低结构化的开放性材料,不仅满足幼儿学习的欲望,而且促进了幼儿学习品质的养成。什么是开放性材料,又怎么能促进幼儿学习品质的养成呢?

3.合理投放区域材料能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指南》“说明”部分指出: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幼儿在进行区域游戏时是自由、自发和自主的,他们会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游戏,或向比自己达到水平稍高一点点进行挑战。在游戏中我们不难发现幼儿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在探索或操作同一种材料,能力强的幼儿很快就完成了,而能力差的幼儿却需要老师或同伴的帮助才能完成。因此教师在投放区域活动的材料时,必须考虑材料内容的深浅程度,既要符合幼儿原有水平和基础,又能促进幼儿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因此教师在投放材料时一定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幼儿,让材料有暗示性,推动孩子的发展。教师在选择、投放操作材料前,能够预先作思考。将所要投放的材料,逐一与幼儿通过操作该材料可能达到的目标之间,按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分解成若干个能够与幼儿的认知发展相吻合的、可能的操作层次,使材料“细化”。

论文作者:潘晓燕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10月总第28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1

标签:;  ;  ;  ;  ;  ;  ;  ;  

区角活动材料投放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论文_潘晓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