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质疑的课堂中享受语文论文_赵萍

让学生在质疑的课堂中享受语文论文_赵萍

 赵 萍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珠江路小学 266555

摘 要:传统的学校教学往往过于注重教师的讲解,学生只是作为一个学习的被动角色出现。新课改确定了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要求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注重质疑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能力,以便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全面发展与不断进步。

关键词:小学 语文 质疑

问题是获取结论的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能力对于实现他们的健康发展、有效学习是十分重要的。作为最基础的工具学科——语文,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掘和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质疑能力至关重要,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法,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因此。我们就不但应该重视来自学生的疑问,更应该注重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那么,怎样来培养学生生疑、质疑、善疑的能力呢?

一、教给方法,使学生寻疑有方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学会“质疑”的方法。“质疑”的方法很多,笔者尝试的是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三处、三点”进行三个层次的质疑。

这“三处”为:

1.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要质疑。

2.似懂非懂的问题要质疑。

3.容易混淆、容易忽略的细节要质疑。

这“三点”为:

1.对题目要质疑。

2.对篇章结构要质疑。

3.对写法要质疑。

这三个层次为:

设问性质疑、推敲性质疑和疑难性质疑。

二、整体思考,把握提问

每一篇文章,要启发学生带着“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本课课后思考题是什么”、“在课文中是否能找到解答语句”这样几个问题进行课前阅读。读文章一开始就接触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要指导学生通过题目想一想这篇文章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还是说明一个道理。小学课文一般是写人记事的文章,那么,就要让学生多从写什么样的人和怎样的事来自寻问题。

如读《鸟的天堂》一文,就要启发学生思考:鸟的天堂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大榕树会成为鸟的天堂?本文是如何描写大榕树的?这其实是什么样的文体?鸟选择大榕树,与当前环保问题是否有关?这样带着疑问和探索进入阅读,情趣自然与前面不同。在读到正文时,就要问自己有没有不认识字、不理解的词和句,是否能讲讲课文内容。这样,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读文求知、设疑提问,更有利于学生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提高阅读效率。

三、重点突破,构思疑问

重点内容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关键,捕捉重点。构思提问,可以起到抓住一点,提挈全文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如读《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可以引导生抓住“我们趴在地上纹丝不动”一句,这样构思提问:“纹丝不动”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必须纹丝不动呢?邱少云是如何纹丝不动的?结果如何?这说明了什么?这些问题是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钥匙,不仅可以取代教师的分析,而且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在人文关怀中培养质疑习惯教师不仅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形式多样地引导学生进行质疑思考,而且还要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四、巧抓关键点,使解疑水到渠成

质疑问难是手段,学会求知是目的。在中年级语文生本课堂中,教师在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同时,还要不失时机培养学生解疑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借助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指导学生巧妙地解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如在教学《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时,我适时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随机表扬:“你们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请带着问题读课文吧!”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当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后,让学生在精读时再次质疑,提出相应的问题去思考、探究,重新走进文本。如,学生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课文围绕“中华民族的最强音”讲了哪些内容?让学生将自学的情况在小组内交流,在理解的过程中质疑,能引导学生对课文的重点内容进行主动探究,克服那种教师问、学生答的陈旧的教学模式。这样,我把提问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人人都可以提问,人人都可以当老师,互问互答,形成了良好的质疑、解疑的氛围。长此以往,孩子们质疑、解疑能力的提高定会水到渠成。

五、教师的人文关怀

充满人文意识的教师经常会这样说:“说出你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请说出你自己的感受。”“你的感受很独特。”“你观察的角度很新,你很出色!”“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发现。”“相信你,你能行!”这样不但能促使那些不敢说的学生勇敢去说,而且有利于提高质疑质量。采用这一方法,寓鼓励于学习中,教育不着痕迹,有利于学生善于质疑的良好习惯的养成。

六、同伴的人文关怀

合作学习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中的一种主要学习方式。在这种方式的引导下,课堂上学生之间交流增多,提供给学生质疑的机会也相应增多了。在当前课堂教学中,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注意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个学生,允许前后左右互相交流、大声争辩,允许师生互相提问,大家各抒己见,鼓励互相倾听,提倡求异思维。教师要及时进行评议,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养成好问多思的习惯。相信同伴在你友善的关怀下一定会敞开心扉勇敢地提出心中的疑惑。久而久之,在这种人文关怀下,学生善于质疑的习惯便会逐步养成。

总之,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但更多的是学生自己动脑、动嘴去发现、提出问题;教师分析解决一些问题,但更多的是学生自己去分析解决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组织下,在严肃认真而又生动活泼的氛围中,不仅学到了知识、发展了智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养成了主动探究、创新的良好习惯,从而真正达到了“教是为了将来不教”这个崇高目标。

参考文献

[1]何亚丽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语文学刊,2012,(5)。

[2]雷亚宁 智慧在质疑中迸发——关于培养小学生语文质疑能力的思考[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3,(9)。

[3]沈志敏 学贵有疑——小学语文课堂质疑[J].小学科学:教师,2011,(6)。

论文作者:赵萍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5年10月总第8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3

标签:;  ;  ;  ;  ;  ;  ;  ;  

让学生在质疑的课堂中享受语文论文_赵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