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办好学前教育”。“如何办好学前教育”成为了每一个幼教工作者亟待解答的关键问题。北京明天幼稚集团作为首家公办集团化办园机构,秉持着把幸福作为办园底色,把幸福作为教育内容,帮助师幼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提高师幼理解幸福、觉察幸福、创造幸福的能力,培养具有民族灵魂和国际视野的未来公民,为幼儿的未来生活做准备,为幼儿幸福而有意义的人生奠定基础。
关键词:幸福教育 明天课程建设
近年来,我国对学前教育发展非常重视,办园条件不断优化,出台《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增大量普惠性幼儿园,学前教育普及程度逐年提高。但总体看,学前教育仍是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保教质量参差不齐,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学前教育发展水平无法满足人们对高质量学前教育的期待。同时,在社会转型期,面对越来越快的生活和工作节奏,国民幸福体验普遍不高。尤其是,社会普遍存在的教育焦虑很容易就会传导到学前阶段。一方面,升学压力逐层传递,原本美好的童年被不符合年龄特点的沉重学业所取代,幸福童年正面临危机,许多儿童的幸福感越来越低。严峻的教育形势,对我们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
作为全国首家集团化办园机构,北京明天幼稚集团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始终把幸福作为核心办园理念,全力构筑“教育高地、文化高地、幸福高地”。坚持走把幸福作为办园底色,把幸福作为教育内容的幸福教育课程建设道路,帮助师幼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提高师幼理解幸福、觉察幸福、创造幸福的能力,培养具有民族灵魂和国际视野的未来公民,为幼儿的未来生活做准备,为幼儿幸福而有意义的人生奠定基础。
在推进幸福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重视教育科研的引领作用,我们申报的“幸福教育视域下幼儿园改革实践研究”正式获批,被列入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CDCB18154)。“幸福教育视域下明天课程改革和质量提升”是这个课题的子课题,也是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在本课题中,幸福教育是指以儿童的终身幸福为目标,从幸福课程体系、幸福教师成长、幸福组织管理等方面入手,推动幼儿园整体转型升级,把幼儿园建设成家庭与社区的幸福源。注重课程改革,是成就明天幼稚集团的基石,也是读懂明天幼稚集团的密码。
一、幸福课程基本特征
幸福课程是幸福教育的核心,在推进幸福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注重课程改革,在借鉴当前先进教育理念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对幸福课程理念进行了整合和重构。
幸福课程是“幸福”在课程中播下的种子。幸福课程以生命、生长为核心,以一日生活为基本内容,以生成为课程基本形式,以游戏精神为课程灵魂,构筑有温度、有生机、有活力的富有挑战性、自主性和开放性的幼儿园课程。
首先,力求让幸福课程成为有温度的课程,它尊重幼儿生理发展之“时”。就是尊重幼儿生命成长规律,树立“一日生活即课程”的理念,调整幼儿活动空间和时间,打破教师班级管理时间,让幼儿在开放自主的游戏中获得快乐,让幸福课程具有爱的温度。
其次,力求让幸福课程成为充满游戏精神的课程,它追随幼儿心理发展之“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实现幸福、提升质量的关键要素,它追随幼儿心理发展之“需”,强调游戏精神在课程中体现,实现教师儿童观、教育观的转变,教师退位,追随儿童发展,从而实现课程模式的转变。
第三,力求让幸福课程成为富有挑战的课程,它相信幼儿有发展之“力”。 它没有固定的课程模式,赋予幼儿创设课程的权利,相信幼儿有能力做自己活动的主人。
最后,力求让幸福课程成为开放灵活的课程,它孕育幼儿自主发展之“悦”。它以一日生活为内容,在开放的时间和空间,由儿童发起,由儿童推动。儿童成为课程的主人,在开放的活动中获得自主、自信。
二、幸福课程关键词及核心价值
幸福课程的关键词与集团核心价值一脉相承,即求真、立美、至善。这六字是集团幸福课程的核心思想,是指导幸福课程的指针,也是幸福课程的关键要素。
1.求真。
尊重幼儿自主探究,培养积极学习品质。以培养幼儿积极观察、乐于探索、勇于尝试、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为基本目标,采取探究、合作、体验式学习方式,让幼儿在活动中养成科学求真的态度,在活动中学做真人。
2.立美。
鼓励幼儿艺术创造,培养积极情绪情感。以艺术活动为核心,让幼儿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让幼儿能从回归、服务、美化生活的主动性艺术创造活动中感受到自主学习与发展的乐趣,养成积极的学习品质,形成具有幼儿独特风格的艺术教育课程。
3.至善。
支持幼儿社会发展,奠定健全人格基础。以爱、责任、情感教育、生命教育为核心,培养幼儿仁爱之心在生命——生态主题教育活动中注重让幼儿感受生命的神奇,通过观察照顾小动物,让幼儿尊重生命、热爱生命,让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理念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三、幸福课程实践路径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幸福课程的建构不是从理论中来,也不是从想象中来,而要从实践中来,从行动中来。我们在教育研究第一现场与幼儿一起开启幸福课程之旅。
1.构建思路。
首先,采用SWOT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我园开展幸福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了解发展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
其次,组建专家团队,广泛开展文献调研,明确幸福教育、微课程改革的概念界定和本质内涵,在专家指导下拟定课程改革方案。
再次,立足园本,开展课程改革的行动研究,在实践中收集并分析数据,不断修正课程改革的实践策略,并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再实践;
最后,针对学生发展、教师发展进行效果评价,全面评估课程改革的实践效果。
2.构建方法。
(1)SWOT分析法。我们采用SWOT分析法,对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摸清优势与劣势,判断发展机遇和未来挑战。其中课程是我们分析的重要一项。
通过对被分析对象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加以综合评估与分析得出结论,通过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合来清晰地确定被分析对象的资源优势和缺陷,了解对象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从而从战略与战术两个层面调整方法、资源,以保障被分析对象的实行以达到所要实现的目标。
(2)问卷调查法。通过专家咨询和问卷调查,对课程改革方案进行反复论证,选取有代表性的影响因素调查,形成幼儿园课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幼儿发展、教师发展等方面进行数据分析,全面评估课程改革的实践效果。
(3)行动研究法。在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形成课程改革方案,选取试点园区先行先试,在试点实践的过程中收集教师、家长反馈,对原有方案进行修正,形成更加完善、互为依托的课程改革策略体系,在更大范围内推动幸福课程建设,提高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培养一大批内心充盈、快乐成长、真正热爱生活的幸福儿童和教师。
3.实施步骤。
四、实施过程
围绕五大领域,以项目研究为载体,进行微课程改革。我们的课程改革定位于微观课程变革,即从幼儿一日生活出发,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生长规律,在活动中生成课程。在前期的探索阶段,我们以生活活动研究、表演区研究、体育教学研究、主题项目研究为载体,进行微课程调整。
在自主生活研究中,我们整合幼儿作息时间,改变集体加餐、集体如厕等环节,转变为弹性作息,加餐环节融入到游戏活动中,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游戏情况自主加餐。通过调整,改变幼儿游戏时间较零散分割的状况,游戏时间相对延长,较为连贯。
在表演区游戏研究中,我们让老师放手,学会观察,用白描方式记录孩子游戏情况,从而为幼儿提供有效的策略支持,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体育项目研究从学科特点出发,让教师们掌握较为系统规范的体育学科知识,从而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身体生长发育规律设计适合的体育教学活动和体育游戏活动。
主题项目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进行探讨,以行动研究为基本模式,通过理论思考——实践观摩——交流分享等环节不断优化主题设计思路,并在主题活动中有效处理预成与生成的关系。
案例:学会珍爱,培养幼儿善待生命之心 ——《可爱的鸡宝宝》
生命是一次偶然,生命是一次奇迹。生命是如此脆弱,生命又是如此顽强!《可爱的鸡宝宝》是明天七幼沙沟园小二班全体师生与家长在动物生命旅程中感悟的一次神奇经历。从小鸡破壳、小鸡成长、小鸡死亡、小鸡回归到自然环境,孩子们在一次次发现中、惊喜中、悲伤中、感动中体验着对生命的感动……生命的教育是让幼儿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让幼儿建立正确的生态观。那只名叫“小巧克力”的小鸡的短暂到来是有重大意义的,它让孩子们、了解生命、了解生命的脆弱、了解感情,促进了幼儿社会性情感发展。
《山楂树之恋》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老师和孩子们陪伴山楂树走过了春夏秋冬,见证了生命的四季轮回,感受了自然的神奇力量;山楂树陪着孩子们从中班走到大班,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和收获,让他们懂得了关爱与责任,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分享、学会了感恩,更学会了坚持……
通过微项目研究,形成了系列阶段性成果:如主题项目研究中《我的毕业纪念册》《海底的一百层房子》《奔跑的豆子》《山楂树之恋》《我和蚕宝宝的故事》等。
五、幸福教育实施策略
在推进幸福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始终以研究的态度扎根于教育一线,以“行动学习”为基本模式,以“家园协同”为立足点,以“生态关系”建立为前提,以“学习品质”培养为重点,以“四方对话”为核心,全方位、全过程推进幸福教育。
幸福教育实施策略图
1.行动:以研究为导向的“行动学习”。
行动学习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以行动、反思、对话为基本思路的学习模式。在幼儿行动学习中,基于幼儿在情境中的操作体验、过程中的觉察、同伴间的反思和对话,在直觉动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发展基础上初步建构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在幸福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以行动学习为基本方法,以“行动——觉察——反思——重构”为基本模型,推进幸福课程的落地实践。
行动学习模式图
2.协同:根植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家园共育研究场。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的三大原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集团坚持“一日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因此我们把幸福教育的起点定位在“从生活开始”,把过程定位在“幼儿园、家庭共同体的生态中进行变革”,让家长、幼儿、教师、管理者共同走进儿幸福教育的生态场,让与幼儿相关人员都卷入到幸福课程中,既成为幸福课程的重要参与者和支持者,也让其成为幸福教育实施的重要资源。
3.关系:建立积极的生态体验关系。
在幸福课程中,首先要确立一种关系,包括师幼关系、师师关系、教师家长关系、教师和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建立尊重、平等、互信、支持良好生态关系。教师要给予儿童温暖和关怀,尊重幼儿选择和需要,相信幼儿,积极支持鼓励幼儿的活动,与儿童建立亲密的情感联系。教师与教师之间是同伴互助关系,教师与家长是互信关系,管理者与教师是支持关系。在幸福教育的过程中,形成了儿童、教师、家长、园所管理者协同发展的生态位,教师定位于引导者、合作者和支持者,家长也从被动的参与转变为主动的策划者、实施者和支持者,儿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正在逐步形成。
4.关注:培养儿童积极的学习品质。
在幸福教育中,我们坚持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注重创设富有挑战性、有价值,与儿童的兴趣和经验密切相关的教育课程,聚焦于儿童的学习品质,良好的学习品质使得儿童能够热情而又投入地学习,使他们能够在获得快乐的同时,实现自我效能感、获得满足,这成为推动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在幸福教育的实施中始终把培养幼儿积极学习品质作为重要目标。
5.对话:儿童、教师、家长、专家的四方对话。
通过对幸福教育的研究和反思,我们充分认识到:幸福儿童的培养是系统工程,幼儿和教师是主体,家长是重要合作伙伴,专家是幸福教育实施的重要智力资源。因此,我们的幸福教育是幼儿——教师——家长——专家四位一体的幸福教师实施主体。儿童、教师、家长和专家对话是关键,营造平等、开放的四方对话平台,是幸福教育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六、幸福课程评价
教育评价是保证幸福教育有效推进的重要手段。集团以“督导”为基本评价方式,采取以“督”促评,对幼儿园幸福教育实施进行监管和评估。
幸福课程评价注重对幼儿认知思维、情感态度、学习品质进行诊断,并对幼儿未来发展进行预测,为其终身发展奠基。在评价模式上主要借鉴CIPP评价模式,对背景(context)、输入(input)、过程(process)、结果(product)四个部分进行评价。回答需要做什么、应该如何做、是否完成、成功与否的问题。
1.评价职能:改善提高课程质量。
幸福课程督导评价实行督、导职能一体化。首先,需要把监督、检查、评估、指导结合起来。督导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改善教育质量,因此评价的落脚点放在幸福课程实践落地措施和方法的改进上,通过过程性评价起到监管作用,通过结果性评价来对幸福课程实施效果进行价值判断,作为调整改善幸福课程实施策略的重要依据。
2.评价机制:内督与外督相结合。
督导评价采取外部督导评价与内部督导评价相结合方式。利用市区级外部督导团队进行总体评估同时,集团总部成立专业的教育督导评价团队,每学期负责对幼儿园进行全面的质量监测和指导,以此来确保幸福课程的有效推进和均衡发展。
3.评价方式:灵活变化,按需评价。
幸福教育课程督导评价机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评价方式也可以多样化。可以采取个别评价和集体评价、全面评价与专题评价、定期评价与临时评价等相结合的方式,以此实时对幼儿园课程实施情况进行监测和指导。
4.评价方法:量化评价+质性评价。
在幸福课程具体评价方法上会因为评价目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法。一般是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针对不同的评价阶段采取方法不同,主要有观察法、调查法、访谈法、文献查阅等方法。
幸福课程的改革一直在路上,我们边实践边反思,致力于幸福教育的实践,致力于幼儿园课程质量的改善,不断为幼儿建构出能够为其带来快乐和发展的课程。
论文作者:雷海环 陈艳宇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9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2/28
标签:幸福论文; 课程论文; 幼儿论文; 评价论文; 教师论文; 生命论文; 儿童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9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