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煎煮对提高中药汤剂疗效的作用论文_陈丽娟

科学煎煮对提高中药汤剂疗效的作用论文_陈丽娟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中医院 江苏 宿迁 223700)

【摘要】中药汤剂是中医辨证施治最常见的治疗方法,其煎煮方法对于汤剂治疗疗效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中药煎煮的每一个环节若出现偏差,都会影响汤剂疗效,只有严格根据科学的方法煎煮汤剂,注意相关注意事项,才可以将中药汤剂的治疗疗效发挥到最大,保障患者用药的有效性、安全性。本文主要论述了科学煎煮对提高中药汤剂疗效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中药汤剂;科学煎煮;疗效影响

【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0-0326-02

中药汤剂是临床中医治疗中非常常用的一种传统剂型,不仅吸收较快,而且可随症加减,用药灵活,疗效显著,是当前中医防治疾病的主要手段[1]。近年来,随着中医事业的不断发展,中药汤剂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而中药汤剂疗效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大家重视。清代医学家徐灵胎曾说过,煎药的方法最为讲究、高深,直接关系到汤剂的药效。中药汤剂煎煮的过程中,溶出药物成分是其中一个比较简单的环节,各种中药成分之间相互影响形成复杂的反应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想要确保中药汤剂的疗效,非常有必要掌握科学、正确的煎煮方法[2]。中药汤剂煎煮过程中涉及到器具的选择、火候、水量的选择、时间、方法等诸多环节,必须严格按照相应的操作规程执行,才可以将中药汤剂的有效成分尽可能煎煮出来,最大限度的不要破坏、分解有效成分。下面笔者结合古代医学家的报道以及自己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论述了科学煎煮对提高中药汤剂疗效的作用。

1.中药汤剂煎煮前的准备工作

1.1 煎煮器具的选择

李时珍曾说过,“煎药并忌铜铁器,宜银器、瓦罐”。现代医学家也曾研究提出[3],煎煮器具对中药汤剂煎煮质量具有很大的影响,砂罐、陶罐是最为理想的中药汤剂煎煮器具,这两种器具的材质的性质比较稳定,受热也比较均匀,一般情况下不会和中药成分出现化学反应。其次,砂罐的水分蒸发比较小,保温性强,虽然具有易串味、易破碎、孔隙多等缺陷,但其抗酸耐碱的性能良好。除了砂罐、陶罐外,不锈钢锅、玻璃煎器、铝质皿、铜质器皿等器具当前也比较常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器具很容易和中药的很多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对中药汤剂煎煮质量造成影响,严重的话还可能会导致毒副反应。玻璃、铜质器具、不锈钢这类器具虽然具有传热快的优点,但是化学性质极不稳定,很容易被氧化。虽然相对而言,铝锅的化学性质较为稳定,但其不耐强酸强碱,因此仅仅只能用于酸碱性较弱的中药汤剂煎煮。另外,不管是选择什么类型的煎具,干净卫生都是首要条件,选择的器具锅盖可以稍微高一些,这样可以使中药的挥发性成分、水分“回流”,器具容量也可稍大一些,这样煮沸状态下有利于药液不断翻滚。

1.2 煎煮火候

煎药时火候也非常重要,如果火候没有掌握到位,也会影响中药汤剂煎煮质量。火候分为武火、文火,其主要区别在于火力大小、火势缓急,一般情况下中药汤剂煎煮都是先用武火煮沸后再改用文火一直到煎煮完毕。如果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柴火煎煮,而且应特别注意更迭武火、文火的时机,如果煎煮时间比较长,应该安排专人负责看守。目前,很少有家庭会采用蜂窝煤,如果有的话也应该安排专人在旁控制火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大部分城市家庭都是应用天然气或者液化气,这种热源比较容易操作,武火起得比较快,但是很难把握文火,因此更需要安排专人负责看守调节煎煮。如果是芳香类药物、解表药,应采用武火急煎,如果是补益类药物应采用文火慢煎,这样方可充分溶出有效成分,尽可能提高药材利用率。中药汤剂煎煮的过程中应尽可能不要掀开锅盖,防止丧失煎煮挥发性成分。

1.3 合理选择水源

根据《本草纲目》中的记载,中药煎煮的水源有42种,包括井水、泉水、江水、雪水等,就当前我国用水情况来看,主要包括乡村用水、城市用水两种。乡村地区应尽可能选择质地纯正的井水或者泉水,如果是自来水应先沉淀一段时间再用。城市水源由于工业废水污染比较严重,加上自来水中有较多清洁剂,水源中的钙质极易和一些药物产生化学反应,因此最好采用纯净水。建议采用凉白开,这样可尽可能减少化学反应,尽可能多的析出中药中有效成分。

1.4 清洗与浸泡

中药煎煮前建议不要清洗,因为有的药物可能是粉末状的,有的中药可能经过醋灸、蜜灸或酒灸等处理,如果清洗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药物的功效。其次,很多中药饮片都是植物干品,厚度、体积都比较丰富,因此建议煎煮前最好采用冷水浸泡一段时间,这样煎煮加热的过程中可有效防止药材组织中的蛋白质会突然受热、凝固导致外层形成一层包膜,或者可能导致高分子物质会形成胶体,难以浸出有效成分。另外,中药浸泡后可促进植物细胞膨胀,这样有利于使药物表面慢慢湿润、变软,而水产生的渗透压也会慢慢扩散至药材组织细胞外部,促进溶出药物的有效成分。如果是夏季或易吸水、易挥发的饮片,可采用常温水浸泡;如果是冬季或坚硬饮片,建议温水浸泡。如果是全草、茎、花类药材,浸泡半小时;短于根、果实、根茎类药材,应浸泡1h。

1.5 合理选择加水量

煎药的水量和药材的剂型、气味、质地等多方面因素有关,而加水量也会直接影响到中药有效成分的析出。如果加水量太少,难以溶出有效成分;加水量太多,不仅会导致煎煮时间延长,对于药物有效成分含量析出也有很大影响。通常情况下,药材浸泡后没过2~3cm是最佳的加水量,根据相关实验研究表明,如果火候均匀的话,药材平均吸蓄量大概1.62ml/g,而武火蒸发量为19ml/g,文火蒸发量为9ml/g,因此首煎加水量Q(ml)=预期煎药量R(ml)+吸蓄量K(ml/g)×煎煮时间T(min)+ 蒸发量V(ml/min)×煎煮时间T(min)。而第二次煎煮加水量Q(ml)=蒸发量V(ml/min)×煎煮时间T(min)+预期煎药量R(ml)。

2.药物煎煮时间

药材煎煮时间和药材质地、性质以及治疗等有关,汤剂并非越浓越好,一旦中药有效成分达到平衡,继续煎煮可能会破坏药材的有效成分。一般煎煮是一煎20~30min,二煎15~20min。很多学者研究提出,煎煮时间应遵守“先短后长”的原则,也就是一煎时间应比二煎时间短,这样可分次煎出难溶性成分,并更好的保存挥发性药物,更加合理的析出药材成分[4]。其次,应结合药物在处方中的作用决定煎煮时间,比如大黄,如果处方中强调其泻下作用,应后下,煎成前5~10min再投入;如果强调其其他作用,可以一起煎煮。如果处方中有砂仁、钩藤、紫苏、藿香等质轻味薄、芳香解表类药物,不能久煎,防止会损耗芳香性挥发油成分,或者分解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从而影响药效。如果是磁石、龙骨、牡蛎等矿物质类药物,应先煎煮30~40min左右,再加入其他药材。

3.小结

科学的煎煮方法对于提高中药汤剂质量非常重要,煎煮过程中应结合药物的质地、性质等情况选择科学、正确的煎煮方法,这样才可以将药物的有效成分充分溶出。其次,医生开具处方的过程中应标注具体的煎煮方法,患者取药时若有疑惑的地方也应仔细问清楚。

【参考文献】

[1]邱洪,刘思源,林芳,等.中草药煎煮的适宜方法概述[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8):82-83.

[2]李丽芳,康小珍,孙志刚.中药汤剂煎服方法对药效的影响[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3):158-159.

[3]黄文珍.浅谈科学煎煮对提高中药汤剂疗效的作用[J].求医问药,2011,9(12):290.

[4]冯成明,王俊新,冀连伟.中药的煎煮方法与药效的关系[J].中医中药,2013,6(10):52.

论文作者:陈丽娟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0月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

标签:;  ;  ;  ;  ;  ;  ;  ;  

科学煎煮对提高中药汤剂疗效的作用论文_陈丽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