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分析及其转归论文_刘双义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 湖南株洲 412000

【摘 要】目的: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转归情况。方法:2016年1月2018年1月,共有6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在本院就诊,患者均在术前、术后行 CDFI检查,观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情况,并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60例患者有24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中术前14例,术后10例。其中19例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在骨折侧,转子间骨折发生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较高。Logistic多因素分析,骨折类型属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在围手术期间有较高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因此,在患者入院后应该加强检查,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干预下肢深静脉血栓。

【关键词】老年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转归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患者的深静脉管腔中出现不正常凝结,并阻塞管腔从而引发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能够引发血栓后综合征与肺栓塞,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1]。有研究[2]发现,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有较高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严重者可致死。本研究就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6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研究分析了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与转归,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6年1月2018年1月,共有6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在本院就诊,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在60岁-83岁,平均年龄(71.28±3.46)岁;其中股骨颈骨折23例,男性10例,女性13例。转子间骨折37例,男性24例,女性13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患者均为单侧髋部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完整;患者年龄均在60岁以上;患者均在家属知情且同意情况下,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完整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下的患者;病理性骨折患者;伤前持续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不配合研究,中途退出患者。

1.2方法

6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在术前进行常规检查(如血小板、血红蛋白、血糖、心电图等),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肺功能、血气分析等检查。

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患者均在入院后,医院安排下在入院后三天内进行并完成双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检查,及时发现授权下肢深静脉血栓,及时给予针对性处理。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第三天至第七天,再次进行相应检查,确定患者是否在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现血栓后仔细观察,确定患者的血栓新鲜或陈旧。

血栓处理: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纤溶酶进行常规抗凝治疗,若在术前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则在发现当日患给予速避凝治疗。患者每天口服1粒利伐沙班,给予4000IU速避凝,给予纤溶酶100U-300U,一天一次。连续用药直到术前12小时,若患者的病情较急,需要进行手术,则可以放置下腔静脉滤器,行骨科手术治疗。在患者术后,所有患者均给予利伐沙班预防治疗,连续用药10-14天。若患者在术后确诊下肢深静脉血栓,则增加利伐沙班用量,一天2次。若有必要,给予患者下腔静脉滤器防止血栓脱落。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研究数据均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60例患者有24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中术前14例,术后10例。其中19例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在骨折侧,转子间骨折发生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较高。附表一。

表1 老年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2.3临床转归

本研究中共有24例患者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中6例患者给予下腔静脉滤器放置防止血栓脱落。所有滤器均为永久性滤器。24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在术后12天因肺栓塞死亡,其余患者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恢复情况良好,治愈后成功出院。

3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金标准是静脉造影,但该检查为有创检查,不能多次重复进行,无法连续性、动态性的监测患者的血栓情况,很难作为临床检查方案。有研究[3]显示,彩超血流显像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敏感性是88%-98%,特异性97-100%,准确性100%,同时该检查方案具有无创、可重复、操作简单等特点[4]。因此,在临床广泛应用,多数患者均应用此法进行检查,从而观察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变化。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较大,主要是因为患者术后患肢制动,患肢疼痛导致患者的下肢肌肉主动运动受限[5]。再者,老年患者身体虚弱,骨折手术后需要卧床休养一段时间,卧床休养会导致血流缓慢,也是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再者,患肢骨折断端会局部静脉内膜造成损伤,骨折后断端周围组织会浸润大量炎症细胞,炎症细胞通过血管壁进行作用,在血管内膜中诱发血栓形成,这也是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原因之一。

从本研究结果可以发现,骨折类型是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转子间骨折患者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显著高于股骨骨折。

综上可知,骨折类型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及时给予处理,能够改善患者的转归情况。

参考文献:

[1]郭梦园,崔向丽,刘丽宏,et al. 老年髋部骨折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及抗凝治疗分析 [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6(12):1268-1271,共4页.

[2]范吉星,李宁,龚晓峰等.老年髋部骨折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5(22):2027-2031.

[3]林川.老年髋部骨折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J].双足与保健,2018,27(22):72-74.

[4]肖湘,冯凯强,袁宇等.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2015,35(11):1084-1090.

[5]王志刚,李培春,李永福等.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J].家庭医药,2018,(3):4-5.

论文作者:刘双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6

标签:;  ;  ;  ;  ;  ;  ;  ;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分析及其转归论文_刘双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