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的体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课论文,课程标准论文,高中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家教委正式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作为国家制定的指导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法规性文件,既是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和检查、评估教学工作的依据,又是编写、使用及评价教材的依据,也是考核学生学习效果,测量学习水平的依据。本文拟结合现行教学大纲,就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教学程度谈点个人体会。
与现行教学大纲相比,课程标准紧紧围绕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以这一理论为中心内容设计安排了各年级的教学内容,立足于“我国”,着眼于“特色”,向学生简明扼要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和政治学的基本观点,以及我国现代化建设常识。为此,课程标准删除了现行教学大纲中“过时”的内容,增添了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形成的新观念、新知识。
第一,经济常识,共有118个知识点。
经济常识部分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线,大体上通过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各个环节,简明扼要地讲述了与公民的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知识。全部内容由前言和两大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1—2课)首先介绍了商品和商品经济的一般知识;继而分析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阐释市场经济的含义、一般特征和功能,指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然后,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紧密联系起来,重点分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和基本特征。第二部分(3—8课)大体上是按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以微观的市场主体为中心,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阐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构成要素,第一次对市场经济及市场经济行为规范作了翔实的解释和说明。
与现行教学大纲相比,经济常识部分删去了“资本家靠剥削致富”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两课内容,同时,增加了许多新的知识,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中的市场的基本含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企业和经营者”;“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国民收入与财政”中的财政预算、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的基本定义及我国的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范围;“税收与纳税人”;“我国的银行”中的几种主要信用工具,“公民的储蓄”;“商品服务市场”,“家庭消费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当代世界市场”,“我国的对外贸易”中海关和关税的基本含义以及征收关税及关税保护的意义等。
第二,哲学常识,共有141个知识点。
哲学常识部分从根本上说就是以世界观教育为基础的统一的“三观”教育(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它既包括’三观”的基础理论知识教育,也包括与“三观”相联系的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全部内容由前言和两大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1—5课)主要讲述世界的本原、世界的状态、世界运动变化的规律,人与外部世界的总体关系,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辩证唯物主义”。第二部分(6—8课)以世界观为基础、主要讲述价值观和人生观问题,并力图把“三观”融为一体,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历史唯物主义”。
与现行教学大纲相比,哲学常识的教学内容变动不大,只是个别章节进行了调整,新增知识不多,而且主要集中在第六、七个问题上。其中,在“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中,增加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相互关系原理、价值观及其多样性和导向作用、衡量正确价值观的标准、我国现阶段存在的各种价值观,以及新时期我国人民正确的价值取向、发挥集体主义作用的必要性、如何坚持集体主义等内容。在“选择高尚的人生目标”中,增设了正确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正确进行人生选择的基础和前提,走出人生价值的误区,反对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等内容。
第三,政治常识,共有119个知识点。
政治常识部分实际上就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体部分,它主要讲述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如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系、性质及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知识,如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以及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我国的民族和宗教、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等。
与现行教学大纲相比,政治常识删减了资本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等有关内容,但增添内容不多,而且分散于各个章节之中,具体情况是:在“我国的国家制度”中增设了国家制度包括国体和政体、国家结构形式的含义、我国实行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以及“我国的国家机构”、“我国公民与国家关系”等内容。在“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中增加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的内容。在“我国的民族和宗教”中进一步明确了宗教组织是一种社会力量,增加了我国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的内容。在“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中增加了主权国家的权利、国际法是国家之间的法律等内容。
同现行教学大纲明显不同的是,课程标准不仅规定了上述教学内容,而且提出了基本要求。“教学内容”按学科内容和顺序依次排列出教育点和知识点,对于有关概念、原理、观点都分别作出了示范性、指示性或提示性的表述,规定应该“教什么”。“基本要求”对应上述教学内容,就其知识、能力和觉悟,作出水平要求的表述,其主要功能是对教学内容的实施提供指导或作出限定,规定应该“教到什么程度”。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相结合,应该“教什么”与“教到什么程度”相统一,体现了教学的内容及其达到的量度,也体现了知识、能力、觉悟要求的统一。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基本要求分识记、理解、运用三个不同层次。其中识记是基础,理解是关键,运用是目的。
第一,关于识记,共有100项要求。
识记是对有关事实、概念、原理和观点的再现或再认,实际就是记住。记住,可以是死记硬背,可以是理解基础上的记忆。识记有三种:一是识记概念,如银行的基本含义、哲学的基本问题、国家机构的含义,只要求弄清这些概念的意思,不作具体分析;二是识记观点、原理,这些观点虽重要,但在该题只能作为识记来要求。如“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其重要性众所周知,但如果列为“理解”,势必会增加难度和课时;三是识记事实,如:商品经济的三种类型;人类探求理想的历程;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对学生来说,只需知道特定事实即可,不作评述。
第二,关于理解,共有123项要求。
理解是在识记的基础上对有关概念、原理、观点、论点进行转换或解释、推理。所谓转换,就是用不同的词汇表达已知知识,或将已知知识转化成另一种表达形式;所谓解释,就是不仅能识别有关知识的各个方面,而且能识别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所谓推理,就是跨越知识本身去对结果做出推论,或者通过已有条件扩展相关知识。理解有四种:一是理解概念,如:比较商品与物品、商品与劳动产品的联系和区别;分析意识的不同类型,说明意识根源于物质,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二是理解原理,如:结合实例,分析说明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列举实例,表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特点,分析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执政党和参政党的关系等。三是理解观点,如:从所有制、分配方式和国家宏观调控三方面,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通过人类认识史的几个事实,说明认识要不断深化、不断扩展、不断向前推移;列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说明它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等。四是理解论点,如:从市场存在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一面,说明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结合实例,比较新旧事物,揭示事物发展的实质;简要说明宗教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是复杂的等。从以上情况看,对概念、原理、观点、论点的理解,可以从不同角度,采用“事实明理”、“以理说理”、比较分析等方法进行。
第三,关于运用,共有95项要求。
在“理解”层次中,包含着某种程度的运用,但不等于运用;运用是在理解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既有知识的内涵,又有能力的体现,还有觉悟的表达。具体说,运用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有关知识应用于新情景、新材料、新问题之中,分析和解决那些教师未曾讲过或帮助解决过的问题。运用有三种:一是运用原理、观点分析实际问题。用原理分析事实,既需要加深对原理的理解,又要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如:用价值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商品生产者必须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用内因与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分析在个人成长中应如何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运用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原理,阐明我国现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等。二是联系实际,说明原理、观点。用事实说明原理、观点,主要集中在“理解”层次。但从运用层次来看,则对事例的选择与分析都有较高要求,对观点说明要更透彻。如:结合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起源和本质说明应正确认识货币的作用;用“两分法”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两手抓”,根据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结合实例,说明我国实行大力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政策的意义等。三是提高思想认识,提出行为要求,如:根据消费要与国情相适应,要与家庭收入相适应的原则,模拟一份个人和家庭消费的合理化建议;针对某一社会问题,拟定调查提纲,进行实地调查,写出一份调查分析报告;分析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谈谈自己对待和参与政治生活的想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