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司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障碍对照研究论文_郭春光

郭春光

云南省昆明市精神病院 650101

摘要 对我院住院和门诊抑郁障碍病人进行艾司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随机对照研究,用HAMD CGI和TESS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显示:艾司西酞普兰疗效与阿米替林相当,但其有副反应小、耐受性好及安全性高的特点。

关键词 艾司西酞普兰 阿米替林 抑郁障碍

艾司西酞普兰是一种新型的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其对5- HT再摄取抑制的相对选择性在同类药物中最高。该药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抑郁症,疗效与传统的三环类抑郁剂相当,且副反应尤其是抗胆碱能作用明显小于三环类抗抑郁剂。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旨在观察两药对抑郁障碍治疗中的异同点,为临床选药提供一定参考。

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均为2013年至2015年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人,年龄18~65岁,排除严重躯体疾病,符合ICD-10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入组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1项版本前17项总分≥18分。

二、给药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平行对照研究,清洗期1周,结束时进行基线评定,HAMD≥18分纳入研究。病人随机接受艾司西酞普兰或阿米替林治疗。艾司西酞普兰剂量10~60mg/日,平均40 mg/日;阿米替林剂量50~250 mg/日,平均150mg/日。总疗程6周,睡眠障碍可合并小剂量苯二氮类药物。

三、临床评定

疗效评定:采用临床痊愈、显著进步、进步和无效四级评定,经HAMD CGI和TESS评定疗效和副反应。

实验室检查:入住前及治疗后进行全血细胞分析,血生化和心电图等检查。

结果

一、一般资料

两组病人符合入组标准的共84例,各42例。艾司西酞普兰组男20例,女22例;阿米替林组男女各21例。阿米替林组平均年龄为34.5±10.6岁,艾司西酞普兰组平均年龄为41.3±8.7岁。两组病人治疗前HAMD总分及CGI疾病严重程度(SI)评分均无显著差异,一般资料和治疗前疾病严重程度比较均显示两组资料均衡,有可比性。

二、脱落情况

艾司西酞普兰脱落1例,阿米替林脱落3例,以艾司西酞普兰组脱落率较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三、疗效评定

经过6周治疗,两组病人均取得肯定疗效,按中华医学会精神疗效评定标准评定【1】,艾司西酞普兰组痊愈23例,显著进步14,进步4例,无效1例。阿米替林组痊愈17例,显著进步15例,进步6例,无效4例。两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

从HAMD总分下降情况看,两组自身比较,治疗第1周末较治疗前有非常显著下降;治疗第2、4、6周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减分率均有非常显著下降;第4周起两组减分率与治疗前相比均超过50%。CGI量表疾病严重程度两组治疗6周后与治疗前相比,分值下降非常显著(见表1)。两组HAMD各因子分治疗前与治疗6周后自身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01),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

讨论

抑郁症是一种患病率较高且严重的精神障碍,传统的三环类抗抑郁剂由于其对胆碱能受体、肾上腺素能受体和组胺受体1的阻滞导致口干、=便秘、尿储留、心动过速、头晕、困倦等,抑郁障碍病人对三环类抗抑郁剂常因耐受性较差,有时必须给予低于有效剂量进行治疗,很可能得不到充分治疗而延误病情。艾司西酞普兰属于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对5-羟色胺再摄取部位有特殊亲和力,对肾上腺素、胆碱能、组胺受体的亲和力很低,因而它也有较好疗效而副反应轻,病人较易耐受,本研究证实了上述结论。

本研究结果可见: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的疗效肯定,与阿米替林的疗效相当,均有显著效果。阿米替林组因副反应脱落的人数较艾司西酞普兰组多,反映了病人对阿米替林的副反应特别是抗胆碱能甫作用耐受性差;TESS量表各因子分亦显示艾司西酞普兰的抗胆碱能副作用和心血管副作用明显小于阿米替林,而艾司西酞普兰的镇静作用不明显。

参考文献:

1、王祖新等.临床精神药理学.第一版.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0:76~83.

论文作者:郭春光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2月第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2

标签:;  ;  ;  ;  ;  ;  ;  ;  

艾司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障碍对照研究论文_郭春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