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胸科医院,急诊室 250013
摘要:目的 探讨急救护理干预对主动脉夹层患者治疗的相关影响。方法 本研究选择我院住院部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之间收治10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实施急救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护理后,护理满意度、护理有效率和术后疼痛发生率等观察指标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急救护理干预,有助于巩固患者的急救治疗效果,使其积极面对疾病的治疗,提高疾病的康复速度,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急救护理干预;主动脉夹层;临床疗效
主动脉夹层(AD)指的是主动脉腔内血液经内膜进入主动脉中层诱发的一种血肿疾病,其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壁层中血管蔓延、管壁剥离、内膜撕裂、主动脉中层囊性坏死,进而撕开中层,使其向两侧和内外部膨出,并产生局灶性夹层血肿,该疾病具有死亡率高、病情危重、进展迅速、发病突然等特征,因而误诊率较高。本研究对急救护理干预对主动脉夹层患者治疗的相关影响进行了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我院住院部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之间收治10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56例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最小年龄33岁,最大年龄78岁,平均(60.3±15.3)岁。全部观察对象均经MRI或是CT检查确诊。根据随机数字原则和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纳入病例50例,且各个观察对象基础资料和检查情况对比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观察对象接受包括药物护理、生活护理、并发症护理和心理护理等在内的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观察对象接受急救护理干预,具体措施:第一,病情监测和识别。护理人员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检查结果、临床体征、症状和病史情况,利用自身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对患者的疾病进行基础性判断,主动脉夹层的主要特征为钝痛、绞榨样、撕裂样腰背部、腹部和胸背部疼痛。第二,心理干预。持续性的剧烈疼痛感会导致患者出现濒死感和恐惧感,而反复的紧急治疗、监护和检查也会让患者对其预后产生担忧,并对其临床治疗效果产生不良影响,此时,护理人员应加强患者的心理干预,鼓励和安慰患者,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第三,止痛和镇静治疗。剧烈撕裂样胸痛是主动脉夹层患者最为典型的临床表现,肌肉注射盐酸哌替啶和吗啡等镇静剂有助于患者疼痛感的改善。对于存在呼吸急促、烦躁等表现的患者,可静脉注射或是肌肉注射10mg安定,吸氧流量控制在每分钟2-4L之间,从而缓解疼痛感,降低患者血压,保持有效的心肌供氧。第四,控制心率和血压护理。主动脉夹层患者心率控制目标为每分钟60-70次,血压控制目标为90 -120 /60-80 mmHg,常用治疗药物包括呋噻米、单硝酸异山梨酯、硝苯地平、硝普钠、硝酸甘油等,并对其心率和血压变化情况进行密切监测。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观察对象临床护理后,护理满意度、护理有效率和术后疼痛发生率等观察指标结果。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临床实践过程中所得的全部临床资料均使用SPSS17.0软件加以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其余数据资料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如果两项数据比较P<0.05,则说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之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护理后,护理满意度、护理有效率和术后疼痛发生率等观察指标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主动脉夹层具有死亡率高、危险性大、病情发展快、发病迅速等特征,因而患者通常需要接受急诊救治。手术是主动脉夹层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介入治疗因其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和机体损伤小等优势受到了广泛关注。同时,随着临床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从关注生命的延长转变为了关注生活质量的提高[1-3]。本研究过程中,护理人员对主动脉夹层患者疗效影响因素、临床症状和身心健康状态等均进行了准确的判断,通过满意度调查、患者家属座谈会、健康知识讲座和流动办报等方式加强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使其更加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也让护理人员更加了解和关注患者,有助于护患、医患之间关系的改善,以及双方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激发,对于患者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均能够起到有益作用。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也定期通过电话、上门等方式进行回访,掌握患者的恢复情况,并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巩固了治疗效果[4-5]。
由本次医学研究结果可知,实验组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护理后,护理满意度、护理有效率和术后疼痛发生率等观察指标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所述,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急救护理干预,有助于巩固患者的急救治疗效果,使其积极面对疾病的治疗,提高疾病的康复速度,改善患者预后,因而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冯小军,林海容,谢小明等.主动脉夹层内科治疗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3):324-325.
[2]苏云辉,叶大庆,罗成华. 主动脉夹层死亡危险因素分析及相应护理对策评价[J]. South China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2016,22(4):497-498.
[3]周妙,朱永宏,朱遵平,等.DeBakey IE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近端I型内漏的影响因素分析[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4,20(6):729-733.
[4]易定华,段维勋.中国主动脉夹层诊疗现状与展望[J].中国循环杂志,2013,28(1):1-2.
[5]焦旸,高涌,余朝文等. 护理干预应用于主动脉夹层患者效果评价[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6):1004-1005.
论文作者:钟霞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6
标签:主动脉论文; 患者论文; 夹层论文; 实验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术后论文; 发生率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