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中朗读的魅力--以城天寺夜游朗读为例_记承天寺夜游论文

文言文教学中朗读的魅力--以城天寺夜游朗读为例_记承天寺夜游论文

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魅力独具——《记承天寺夜游》朗读教学案例描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言文论文,教学案例论文,承天论文,魅力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背景

文言文流传千古,哺育了一代代中国人,是我国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教材中选用的文言文都是大浪淘沙后留下的精品,它们是传承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人文思想教育的素材,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文。新课程改革,对文言文教学重视不言而喻,不仅增加了文言文的容量,而且对中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几年来我探讨钻研,甚至外出学习:聆听大师们的讲座,观看优秀教师的示范课,但未能对文言文教学有从量到质的提高,内心还是很茫然。然而对于文言文教学的现状,我是非常不满意,特别是一讲到底的课堂,不但沉闷枯燥,而且学生根本不乐意学。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毫无生机,毫无乐趣。文言文教学效果之差可想而知,学生文言文知识的迁移能力有时出现空白。

朗读教学的理论依据

面对文言文教学的困境,我从理论上寻求支撑,深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及相关教育论著,从而夯实了自己的朗读教学的理论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的建议: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我国语文界泰斗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则其功至伟。”“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

我国古代语文教育十分重视朗读。对于朗读的意义、作用有精辟的见解:“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可见,从古至今“读”一直就是用得最多而且是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学法。无疑,这些理论不仅在思想上帮助我进一步成熟,而且在行动上给我指明了方向,让我领悟: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魅力独具!

问题提出

面对现状与新课改的理论的冲突与碰撞,这几年来,我一直在琢磨:课堂上我应如何变革,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快乐思考,唤起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在不断的探讨与实践中,我找到了一条文言文教学的可行途径:文言文教学应从朗读开始,贯穿语文课堂。现就以《记承天寺夜游》朗读教学片断为例,来阐述我的文言文教学实践与反思。

案例描述

一、自由放声朗读

初读课文,我首先让学生自由放声朗读课文,浅层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节奏。于是学生饶有兴趣地自由放声地朗读,在朗朗书声中,我走进学生,帮助学生解读不认识的字词。注意聆听学生朗读的节奏与停顿,并及时纠正学生读不到位之处,指导学生的疑难之处,帮助学生划分节奏与停顿。如:

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读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1.念/无与为乐者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二、听读课文录音

其次,我让学生听读课文录音,要求学生:听准读音,听出节奏和停顿,听懂作者的感情变化。学生听得非常认真,格外仔细。听完后,郑叶舒同学对“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句的朗读节奏,提出质疑,认为不应该作这样的停顿,而应改为:“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我深有同感,因为我在朗读节奏处理时,对这一问题也是斟酌再三,委决不下。她认为“至承天寺”和“寻张怀民”都是动宾短语,同样的结构,应作同样的划分,对她的细心和不迷信权威,我当场给予表扬。

三、仿读和译读

听读之后,我要求学生仿读课文,即模仿课文录音,有感情地朗读。于是学生摇头晃脑地开始仿读,虽然情感不是十分投入,但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停顿已初见成效。于是我便引导学生进入下一个环节——译读课文,即结合课文注释,译读全文。要求学生:掌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我则走进学生的行列,个别辅导学生。学生们有的看注释,有的查找工具书,有的相互讨论,有的举手问我……不一而足,充分展现了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果然,不出我所料,学生对字词句的含义或重点句翻译游刃有余,迎刃而解。于是学生在轻松愉悦之中,自然而然地走进文本,理解了文本。

四、朗读挑战赛

理解了文本之后,我鼓励学生向老师挑战,即师生朗读比赛。该环节设计新颖,完全出乎学生的意料,更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学生的斗志昂扬,热情空前高涨,把朗读推向了高潮。两分钟准备时,我看着一个个学生摇头晃脑、抑扬顿挫的朗读,挺有感情的。我的心掠过一丝暗喜。学生准备后,男女生各选派一名代表挑战老师。比赛开始,男生张世苗同学虽有点紧张、拘谨,但不一会儿,便渐入佳境,朗读不仅流畅,而且蛮有感情。令我出乎意料的是,女生王丽娟同学的朗读可谓是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她不仅声音婉转悦耳,流畅自然,而且声情并茂,教室顿时想起了热烈的掌声,印证了学生对她的佩服与赞美。

轮到我出场了,我有一些心跳,有一点紧张,我知道要超越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于是我深呼吸,开始诵读:“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为与乐者……”在我觉得有点拗口,顿时掐住了。学生们高兴地笑了,说道:“老师,您背错了!”看着他们兴奋的笑脸,能比老师优秀,他们是多么高兴,多么自豪!我故意顿了顿嗓音,笑着说:“老师可以再来一次吗?”于是我又重新融入文本,开始声情并茂地诵读课文。课堂再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很感谢学生给我的鼓励。

点评开始,黄玉彬同学说:“老师和同学读得都很有感情,只是张世苗同学声音有点低,而老师在第一次诵读时背错一处,只有王丽娟同学不仅朗读得流利,而且很有感情,可以说是声情并茂,我认为王丽娟同学最好,老师和张世苗并列第二。”丁小静同学说:“王丽娟同学的朗读不仅流畅,声音抑扬顿挫,而且很有感情,老师您虽然声情并茂,可惜朗读并不流畅,所以王丽娟同学读得比您好……”

学生能够超过老师,我并没有觉得尴尬,相反我是多么高兴!我当场宣布王丽娟同学为本课的朗读之星。

五、品读

语言品味不仅是现代文教学的难点,更是文言文教学难点,设计品味语言这一环节,我也是斟酌再三才确定的。虽然在品味语言之前,我指导学生运用增减和调换法,品味优美语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我设置了两道品味语言的题目:

(一)添一添,品意境。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如竹柏影也。(丛中蛙鸣不断,空中流荧飞舞,村中狗吠鸡鸣,几处纳凉人笑语阵阵。)

你认为添上这些语句好不好,为什么?

没有想到的是,此时的教学竟能如此水到渠成。当我将问题抛出后,思维敏捷的薛永生同学马上说:“老师,我认为添上这些语句不好,因为,它写的是夏天的景观,季节不对。”接着语文科代表刘星星同学补充说:“我也认为添上这些句子不好,因为原文以积水空明的月光和藻荇交横的竹柏影来描写月色之美,不仅创设了一个幽静淡雅的意境,而且也写出了月色的空灵之美,而加上这些语句,则破坏了这种清幽淡雅的意境。”

难道这不是语文课堂的奇葩吗?有这样的理解和品味,难道不比我单方的解读更好吗?面对如此精彩的品读,于是我顺水推舟抛出第二道题目:

(二)删一删,品修辞

A.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B.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你认为删去原文中的“如”、“盖竹柏影也”,可以吗?

学生在亢奋的状态中朗读着、思考着,感觉句子有点别扭。不一会儿班级女诗人郑园园同学说:“老师,我觉得此处不可删,因为删去之后,完全改变了原意,变成庭院中积水空明,积水中藻荇交横,与原文不符。”

我不失时机地提示:从修辞的角度上看,你觉得可以吗?她略一思考,说:“不行,因为作者运用比喻,将整座庭子注满了水,水本是无色之物,实有其物,看似却无,月光不正是如此吗?而且“空明”一词,更是妙绝,用“空”去修饰一种色调,可谓新颖之极。”黄秀红同学抢着说:“我觉得作者把庭中当作水中来写,说水中藻荇交横,给我一种如临水池之感,但在‘盖竹柏影也’中,却让我恍然大悟:原来是作者把庭院想象成一湖池水,实在出人意料,很有新意,是一种空明的意境。”

教学的至高境界是无言,此时无声胜有声,我想此刻的我就是这种享受吧!

六、诵读比赛

背诵课文,是本节课一个重要的目标,也是检查本节课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途径。背诵课文也是本节课最后一个朗读环节。我听着学生那琅琅的书声,看着学生努力背书和跃跃欲试的样子,我会记住:文言文教学,我会把朗朗的书声注满课堂!

课堂教学反思

一、从朗读教学设计上反思

我把教学重点落在朗读上:整体感知时,我设计了自由放声朗读、听读,有感情朗读、译读、师生朗读比赛;在精读课文时,我设计了默读、重点句品读和声情并茂朗读;最后以学生背诵归结。整节课以读贯穿课堂,在读中感知,在读中读懂读透文本。最后走出文本与作者对话,不仅读懂作者,而且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我觉得本节课的朗读教学是成功的,因为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朗读,营造了一个“书声课堂”,学生不但在朗读中快乐地走进了文本,而且很有深度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二、从学生的角度反思

无论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是对文本主题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感悟;无论是课堂氛围的营造,还是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课都是值得称道的,是一种和谐的、享受性的学习。然而可惜的是:面对校领导和教师,一开始时学生过分紧张,有点怯场,显得小家子气。平时课堂反应挺不错的一些学生,在课上思维和发言失去了以往的精彩。正如王丽娟同学在随笔中写道:“铃声响起来了,原本沸腾的教室马上安静下来,严肃的气氛围绕着我们。语文老师采用男女生竞赛的形式,让我们掌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虽然我们准备得很充分,可是由于后面的老师太多,我们便很紧张,所以有的同学不敢举手,失去了往日教室里的激烈与精彩。要是在平时,就算成绩不是很好的同学,也把手举得高高的,大家你追我赶,不相上下,但我们还是穷追不舍。要是像往日那样,忘却后面的老师,忘却了这是公开课,只记住这是一场比赛,老师只是一个观众,那么这堂课必定更精彩……”

从这一点上讲,我们能提供给学生的锻炼的空间太少了,也难怪学生在未进入状态前会紧张,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尽可能创设平台,让学生锻炼自己,展示自己。

标签:;  ;  ;  ;  ;  

文言文教学中朗读的魅力--以城天寺夜游朗读为例_记承天寺夜游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