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热点事件中的社交媒体联动机制分析-以“女子深夜遭殴打事件”为例论文

网络热点事件中的社交媒体联动机制分析-以“女子深夜遭殴打事件”为例论文

网络热点事件中的社交媒体联动机制分析
——以“女子深夜遭殴打事件”为例

文/蒙佳慧

摘要: 在网络热点事件面前,社交媒体经过多次历练和磨合,正由各自抢占报道先机、追热点,逐步转向联合生产内容。社交媒体上,意见领袖和自媒体用户也更加重视信息的真实性与报道的公信力。在面对热点事件时,社交媒体发挥自身属性和特点,采取联动机制,对事件始末进行全程跟进,向用户提供全面、真实的优质内容。

关键词: 热点事件 社交媒体 联动机制

2019年6月22日凌晨,一名女子在行走中被男子踢打,监控录像显示的内容让人触目惊心。该段录像被知名汽车博主“@填鸭式教育”发布在微博上,在此后的8小时内,该微博被不断转发,当晚就成为微博热搜第一。该事件也从一个地区性的恶性伤人事件发展成为全国网友关注的焦点事件。其中,社交媒体之间以及社交媒体用户与官方媒体之间的互动与联动搜索,成为迅速侦破案件的关键环节。这也显示了媒体联动的强大社会动员能力。

一、过程:社交平台引发“全民搜索”

事件发生后,引发了社交平台的“全民搜索”,事件在意见领袖传播、官方微博关注和网友的强势围观下,逐渐演化成为公共事件。与“人肉搜索”不同,“全民搜索”更强调警民配合,有序、理性地寻找相关信息,体现的是“群体的智慧”而非“全民狂欢”。

1.意见领袖发挥“扩音器”功能。 互联网时代,意见领袖及自媒体成为继官方媒体后网友关注的主要对象。微博因为具有较强的公共性和开放性,因而成为网友讨论热点事件的公共空间,再加上聚集了最多的流量和意见领袖资源,更容易在最短时间内引爆事件传播。因而,意见领袖在事件传播中发挥着“扩音器”的作用。在该事件发酵的过程中,首先发声的是微博“大V”,进而由地方政务新媒体平台跟进,再由意见领袖转发,完成进一步发酵。在事件传播过程中,意见领袖与官方平台默契配合,及时更新事件进展,有效防止网络舆情的混乱。如微博“@填鸭式教育”在发布录像视频后,随即引发了其粉丝的关注和转发,当视频在微博形成一定热度后,引起了警方的注意。此后,针对该事件的讨论热度呈指数上涨,进一步引发了明星和网络“大V”的转发,成为一场“全民参与的追凶行动”。意见领袖的发声,就像扩音器一样立刻在其粉丝中产生了强烈反响,并得到了粉丝的积极呼应,形成“意见领袖-粉丝-官方-全体”的传播路径,激发网民加入到全民搜索中来。这次遍及全网的警民合作,大大提高了警方办案效率,塑造了媒体和官方公信力。

2.官方微博实时更新事件进展。 在6月24日晚,“女子深夜遭殴打”“男子当街暴打女孩”登上微博热搜后,该男子的行径已然触动到了公众的敏感神经。当晚,“绵阳网警巡查执法”发布微博称“今晚不睡,若有线索,请发于评论区”,由此掀起了“全民搜索”的热潮,也让“一定要找到他”成为热搜。随后,《新京报》和澎湃新闻,以及各地警方先后发布信息,并在网友的积极配合下及时更新调查进展,给网友以理性、准确的答复。此次事件取得突破性进展离不开广大网友的积极配合。虽然没有设置统一的指挥部,但官方微博在舆情引导和事件调查过程中引导着网友提供有效线索和信息作为案件侦破点,最终形成合力。截至25日16时,《新京报》舆情监测平台数据显示,关于“男子当街暴打女孩”事件的传播量持续保持高位,其中网媒文章197篇、客户端95篇、论坛37篇、博客1篇、微信62篇、微博3313条。在对官方微博的转发、评论、点赞的分析中发现,来自广东、江苏、四川、北京、山东、浙江、河南、四川的网民对该事件的关注程度最高。而上述地区正是曾经疑似案发地的省份。

现将小灶火水源地地区分为5个参数分区。1区位于评价区南侧边界,区内渗透系数k为11.85 m/d,给水度Sy为0.12;2区位于洪积扇后缘,区内渗透系数k为60 m/d,给水度Sy为0.23;3区位于洪积扇中部,区内渗透系数k为30 m/d,给水度Sy为0.21;4区位于评价区西北侧边界,区内渗透系数k为37.53 m/d,给水度Sy为0.162;5区位于洪积扇前缘,区内渗透系数k为12.43 m/d,给水度Sy为0.136。

3.网友强势围观助力案件突破。 社交媒体的联动机制给了不同平台网友广阔的发声空间和信息输出渠道。在“全民搜索”的支撑下,除了“女子深夜遭殴打”这条热搜外,“一定要抓到他”也成为网友们争相转发的话题。网友的强势围观对案件的突破有着重大意义。不过,在警方发布案件突破信息并公布女子为“软组织挫伤”后,网上出现了不理解、愤怒等情绪化的词汇,这也让参与到该事件中的网友感到疑惑。但从事件整体来看,社交平台通过联动各大媒体和其他平台的资源,开展了有效的“全民搜索”,让事件在短时间内取得了令人惊喜的进展,体现了媒体的有效性和积极性。这次事件充分说明,公众参与新闻是媒体与公众由不平等转为平等的重要节点,该事件也成为社交媒体联动机制下的成功案例。

当前,微博、微信、知乎等平台成为网民交流信息和评论的窗口,这种低门槛的信息发布与传播也导致新闻内容的“自媒体化”。因此,更需要通过社交媒体的联动机制多方合力,对事件进行梳理,鼓励生产优质内容,体现社交媒体在处理舆情热点事件中的积极作用。

二、延伸:各方参与扩展话题

与评估对象相关的权属证明、财务会计信息和其他资料是评估的基础性资料,没有这些资料,评估将无法进行。因此,委托人应当及时向评估专业人员提供这些材料,评估专业人员也有权要求委托人提供这些材料。根据本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委托人拒绝提供或者不如实提供执行评估业务所需的权属证明、财务会计信息和其他资料的,评估机构有权依法拒绝其履行合同的要求。同时,评估专业人员也有权要求委托人提供为执行公允的评估程序所需的必要协助。例如根据本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评估专业人员应当根据评估业务具体情况,对评估对象进行现场调查。为完成现场调查,评估专业人员有权要求委托人提供必要协助。

2.针对社会风气的话题讨论。 热点事件往往伴随着人们对社会风气的讨论,社交媒体的开放性使发布信息的门槛降低,再加上匿名性使一些人在评论中成为“键盘侠”,逃避法律法规的制裁,发表过激言论,宣泄负面情绪。例如,事件发生后,某网民就在知乎平台“如何看待网传视频女子遭男子暴打扒衣拖行”的话题中,以极端恶劣的描述方式吸引眼球,并宣泄不良情绪与价值观,这严重污染了网络环境。因而,知乎也对其发出通告,并对其做出永久禁言的处理。

1.针对女性安全的话题讨论。 “女子深夜遭殴打事件”极易触发网友对女性安全的话题讨论。网友在社交媒体平台所发出来的言论,都将对受众思考问题的方式与边界产生影响。该事件发生后,微信、微博、知乎和其他自媒体平台等先后开始推送女子深夜防身指南,但这一举动却引发了网友的反感。有相当部分的网友质疑这些内容的出发点,并认为女性的穿着、走路的时间和地点,都不应该是引发犯罪的原因。因而,在面对女性安全这一议题时,具有较强互动性的社交媒体需要多方考虑不同群体的立场,做好网络舆论情绪的维护和调控,厘清话题的讨论边界,避免造成舆情的“二次发酵”。

关于该事件的热搜话题中,“女性”“深夜”“殴打”这三个关键词引起了人们对此前滴滴顺风车事件的重新关注。舆论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对女性安全的考虑和对男子行为的强烈谴责上。

3.针对社会秩序的话题讨论。 关于社会秩序的话题讨论也成为网民的主要关注点。良好的社会秩序中人身安全事件的发生概率较低,人民的安全指数和幸福指数较高。但一系列人身安全事件的发生让人们不再感到安全,这也导致社会戾气开始从个别人的生活蔓延到网络平台。诸如“死刑”等言论充斥在相关事件的评论中,对网络舆论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如果网民的非理性情绪不加以控制,很容易演化成对施暴者的网络暴力。因而,在公共事件背后,还需要做好网民的情绪管理工作,引导舆论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三、发现:新闻的“自媒体化”趋势明显

两条截水坝分别垂直姑姑庵泉和马家寺泉主河槽布置,对接后形成整体拦截,长度为26 m和24 m,墙体均置于弱风化基岩岩体上。墙体净高3.5 m,顶部呈台阶状布置,靠近上游侧宽0.5 m,低于坝顶高程0.85 m,中间宽0.5 m,下游侧宽1.0 m,低于坝顶高程0.5 m。坝体上游呈直立状,下游坝坡设计边坡为1∶1,坝趾向外延伸0.8 m。为防止形成绕渗通道,坝体与山体新鲜基岩连接。截水坝下游采用开挖料回填和抛石防护,同时下游坝坡坝顶以下铺设一层1 m厚土工格宾石笼,长6 m,宽9 m,坡度与上游相同。

一次泥石流过流总量按照《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T/T 0220-2006)附录I提供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1.自定议程,梳理事件始末。 微博与微信各有其媒体属性。微博因为拥有热搜功能,可以帮助人们设置议程,规定网友的关注点,提升网民对事件的关注度。微信则在深度报道和事件剖析上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在单位时间内能输出更大的信息量,有助于网民对事件有系统而细致的认识。微博平台负责汇集网民对热点事件的认知与评论,并由意见领袖与官媒相互配合,引导和把控民间舆论场的正向走向。而在微信端形成了关于时间的汇总整合,以长文梳理事件始末,为用户提供详尽报道。而知乎则是网民“怎么看”的聚集地,网民会在该平台上发布各自关于事件的思考,其他人通过点赞和评论表示认同或反对。例如,该事件中网友最先从微博看到信息,随后在微信公众号推文中便出现了官方媒体对事件始末的梳理和评论。微博、微信相互补充,提高了该事件的热度和曝光度。

2.理性发声,避免“塔西佗陷阱”。 塔西佗陷阱是形容既定印象对人们判断事物的影响,指当政府部门或某一组织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因而,公权力部门在社交媒体平台发声时要时刻关注网友反应,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多数人的暴政与狂欢。在“女子深夜遭殴打”事件中,事件发生在22日,而大连警方却等到网络舆论全面爆发后才有所行动,因而其最后对嫌疑人的抓获在网民看来更像是形势所迫而非主动作为。这极易引发网友对大连警方的认知偏差。因此,官方媒体要在事件发生后与网民积极互动,并及时答疑解惑,避免出现误解等问题,引发网民对相关部门的信任危机。

四、结语

网络热点事件的发生总免不了网民在社交媒体上的发声与互动。近年来,社交媒体的蓬勃兴起给了网民更多的信息发布渠道。微博和微信作为主流社交平台各有优势,在热点事件发生后,能够通过设置议程与长文跟进的方式起到为事件“穿针引线”的作用。因而,需要发挥社交媒体的自身优势,更好地做好事件的跟进与舆情处理。

参考文献

[1]丁柏铨.敬畏人民:舆情应对中的根本——对云南丽江女游客被殴打毁容事件的舆情应对分析[J].新闻与写作,2017(04).

[2]李秀莉,孙祥飞.社会化媒体中网络舆论的生成及演变机制探析——以魏则西事件为例[J].新闻论坛,2016(06).

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标签:;  ;  ;  ;  

网络热点事件中的社交媒体联动机制分析-以“女子深夜遭殴打事件”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