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的民族精神_布依族论文

布依族的民族精神,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布依族论文,民族精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贯穿于她的民族文化发展过程,作为本民族文化的内核和灵魂的东西,这就是该民族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是这个民族向心力凝聚力之源,是民族共同体的精神支柱,是一个民族之所以为这个民族的根本依据。黑格尔说,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是该民族的“一切个人的行动的不可动摇和不可消除的根据和出发点”①。民族精神具有积极的能动性,它增强人们的自信心,激励人们的斗志,振奋人们的精神,凝聚人们的力量,从而有利于促进民族的发展和繁荣。

布依族的民族精神,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布依族具有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布依族古歌《十二个太阳》,叙说远古时候,天空出现12个太阳,晒裂了岩石,曝死了草木,人们只能“吃芭蕉树叶润嘴,吃山边东南叶水润喉”。在这种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布依族先民没有屈服,他们同大自然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以年王为代表的布依族先民,接连射落了10个太阳,留下2个即现在的太阳和月亮,创造了适合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与《十二个太阳》相类似的还有《卜丁射日》、《勒戛射日和葫芦救人》等古歌或神话。这些民间文学作品表现了布依族先民坚韧不拨的奋斗精神和自强不息的民族自信心。布依族民间谚语也说:“困难怕硬汉”;“好马在力气,汉在志气”;“人穷志气在,马倒鞍不落”等等,体现了布依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正是在这种精神鼓舞下,布依族人民通过世世代代的艰苦创业,改造了他们生活的环境系统,使之适合人们的社会需要,正是在这种精神鼓舞下,布依族人民为了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进步,同历史上的反动统治阶级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反动阶级的残酷经济不能折服布依族人民,布依族人民却在反压迫斗争中发展前进。布依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对于好的民族精神性格的形成和文化心理的铸造,起了十分重大的作用。这种精神凝聚、增强了民族的向心力,哺育了布依族的自立精神和反压迫精神,以及永不自满、不断前进的精神,在布依族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今天,这种精神是布依族人民不畏艰难曲折,坚定不移地朝着远大目标前进的巨大力量。

二、布依族具有高度重视人的作用的人本主义精神。布依族传统文化以对人生价值目标和意义的阐明,并把它付诸实践为核心,其中表现就是其人本主义精神。在布依族传统文化中,人是宇宙万物的尺度。布依族民间有着丰富的关于天地日月开成的神话,如流传在黔南和黔西南大部分地区的《混沌王》、《盘古王》,叙说在遥远的古代,宇宙间虚无飘渺,混沌王哈气成雾,天地不分,方向莫辨。这时,盘古王出现了,他高举起一根神奇的鞭子,朝宇宙间一挥,宇宙被劈成两半,上浮者变成天,下沉者变成大地。后来又有布杰造太阳、卜丁射日,天上才有日月星辰,地上有河流山川,形成适合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然而,在布依族先民心目中,这些开天劈地,创造日月山川的神明,尽管神通广大,法力无边,但他们并不是神学宗教中的上帝或真主。在神学宗教的观念中,上帝或真主主宰宇宙和人世间的一切,人们不过是它们的训服的奴仆或羔羊。布依族先民心目中的神明,则是人的需要和力量的化身,是人类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代表,神和人杂糅、相互融为一体。开天劈地盘古,创造日月星辰的布杰,射日的卜丁等等。他们既是神,又是人,是布依族的祖先、长辈和英雄。如布杰造太阳、卜西射日时,都曾经和族人一起商量,并领着大家一起干。在布依族先民的观念中,“神并非一种抽象的概念,一种幻想的存在,而是一种武装着某种劳动工具的,完全现实的人物,神是某种手艺的能手,人的教师和同事”②。布依族神话传说中的诸多神明,他们是布依族先民的化身,他们所从事的掀天揭地、创造万物的伟业,不过是代表布依人进行的改造世界使之适合人们生存需要的社会实践。当然,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布依族先民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被自然界所支配,他们凭借实力量征服自然的范围和程度十分有限,因而通过一种不自学的幻想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以神代表自己向自然开战,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③。尽管如此,神话中的神仍然是人的意愿和要求的代表,是人类借以征服自然的象征。

然而,布依族先民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没有到此为止,他们还努力追求自然的知识体系,并力图在现实中战胜自然,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流传于黔西南地区的古歌《造千种万物》,叙述了布依族英雄翁戛搬石着砌田埂,用衣兜撮泥,造成了块块水田;他搬山排成排,使山溪顺着沟壑下流,汇成大江大河。古歌说:当初那时候/古老那些年/到处是荒地/山山紧相连/翁戛搬石头/砌成石坎坎/用衣兜撮泥/造成块块田/翁戛搬山坡/排成一座座/山坡两边排/中间变沟壑/条条山溪水/汇成条条河。④

广泛流传于黔南各地《造万物歌》,叙述布依族英雄翁杰、阿辉等以无穷的智慧、巨大的力量,造就了万物的故事,他们造山、造日、造火等,改造自然,使之人类生存的需要。如古歌中“造火”一段,叙述了布依族先民造火的情形:原来世上不冒烟/原来大地没有火/前人撬石头/祖先打石头/打石头呀会冒烟/打石头呀迸出火/削来杉木皮/削来杉树皮/树皮接着火/众人来烧火/前人这才有火烤/祖先这才用火煮东西⑤。

这些古歌还叙述了布依先民臬取来谷种、棉种、树种、怎样造犁、造耙、造刀,以进行农耕活动等等,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布依族先民追求自然知识体系,克服重重因难、改造、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的丰富实践活动。事实上,勤劳的布依族人民也是通过世世代代的努力,通过不断地认识和改造自然才创造了今天的灿烂文明。

布依族重视人的作用,以人为万物创造者,一切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精神,在政治上则表现为鲜明的民为邦本的思想。布依族民间有谚语说:“百姓本是官之母,做官要为百姓苦。”“没有谷种难出秧,没有百姓官难当”⑥。

布依族传说文化重视人的作用,努力追求自然的知识体系,这种孜孜不倦地认识改造客观世界使之适合人类生存需要的精神,体现了布依族人民不畏艰险,辛勤劳作,开拓奋进的可贵品格。历史上,在反动统治阶级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下,布依族人民没有屈服、没有被压倒,他们英勇斗争,艰苦创业,努力开拓,用鲜血和汗水谱写了本民族悲壮宏伟的历史篇章。

三、民主、平等思想。

布依族民间有一种称为“议榔”或“议各习”的群众性社会组织。一般由同宗同寨的人们组成,也有由超越宗族或村寨范围的一定地域的人们组成。这种组织的职能,对外是反抗外来的袭击、入侵,对内维护治安。议榔设有头人,布依族称“卜板”。“卜板”由议榔组织成员直接选举产生。选举“卜板”时,各户家长到约定地点集会,共同推选一个德高望重的男性长者为“卜板”。“卜板”没有任何特权,他与其他议榔成员的地位是平等的,他的职责是按照议榔组织制定的榔规(类似乡规民约)处理民事、刑事纠纷。如果他不称职,群众可以要求召开议榔会议将他撤职、罢免。作为布依族传统社会组织的议榔,具有朴素的民主性质,即比较原始的非国家制度的民主——经济民主、文化民主和社会民主等等。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那种“自然长成的民主制”或“无限制的纯粹民主制。”布依族民间就有谚语说:“公平出于众议”。这种民主制度和平等思想,虽然同社会主义民主有着很大的差别,但仍然可以作为今天在布依族地区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借用形式,以及具有可以批判继承的民主内容。众所周知,社会主义的民主还具有阶级性,但它是绝大多数人实行统治的民主,这种民主按其本性来说是要扩展到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人民群众实行自我教育的方法和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及个人与社会之间正确关系的原则,实现群众自己组织起管理基层社会事务和自己教育自己。列宁曾经指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努力发展具有特殊具有特殊的经济和生活条件,特殊民族成分等等的地主自治和区域自治,使群众直接参加基层社会生活的管理,使社会主义社会不仅是“通过无产阶级先进阶层来为劳动群众实行管理”的机关,而且是“通过劳动群众来实行管理的机关”⑦。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根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在基层政权和在基层社会生活中逐步实现人民的直接民主……”⑧。议榔等社会组织这一具有悠久历史和民族特色的布依族村寨自我管理的传统形式,在社会主义制度的民主性质使其必然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性质以后,已经获得了新的生命。当前基层政权和基层社会生活的民主建设中,可以与布依族地区特殊的民族经济、民族文化、民族社会生活、地理条件和民族心理因素等相适应,并在同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总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发挥民族的、地方的特点,激励人们的主动性和首创精神,促进布依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实上,议榔作为一种具有民族特点的民主自治形式,当前仍然较普遍地为布依族村寨所采用,人们通过各种形式制定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乡规民约,提供了一种比较适合布依族地区特点的民主自治形式。这种民主形式成为布依族农民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加强布依族农村人民民主专政的建设,把建设高度社会主义民主的战略任务在基层逐步落实的重要手段。

四、求是务实精神。

布依族文化的人本主义思想,使其具有面向现实,重视人生的求是务实精神,这历来成为布依人的认识原则和道德信条。数千年来,布依族以农为本,农业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活动。从事农业生产必须遵循自然法则,适时播种、管理、收获,按照作物生长规律办事,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经验。这种生产活动使布依人形成了注重认识自然规律,重视实践经验,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求是精神。民间有谚语说:“刀有钢才快,人懂理才智”。“人若不说理,鬼都看不起”。“鱼能跃过龙门,人却不可越理”。这时说的理,就是事物的道理。即事物发展规律。又有谚语说:“人不要性骄,人学习井要掏”。“谷子慢慢晒会干,人要坚持学才灵”⑨。这些都反映了布依族人尊重客观规律,努力追求真理的求是精神。

求是精神必然表现为务实态度。布依人历来反对不务实的清谈玄想,而注重务实。在日常生活和人伦关系中,他们主张从现存的事实出发去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民间有谚语说:“从果实看树。从实践看人”。“嘴讲百遍,不如办事一件”。“丑人打花伞还是丑,美人戴斗笠还是美”。“无翅就想飞,空想事难成”。“芳香的花不一定好看,能干的人不定会说”⑩。体现了布依人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尚空谈的务实的精神。

布依人立身行事,注重遵循客观规律,讲究脚踏实地的求是务实精神,是符合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般法则的,这对于布依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有积极意义。它有利于布依族人从本地区本民族的实际出发,选择适合本民族和本地区特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加速布依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五、重视群体协调的贵和精神。

布依族传统文化高度重视群体的协调,和谐与统一,强调个体归属群体。布依族民间盛行祖先崇拜,人们崇拜祖先,同时相信自己死后灵魂也与祖先在一起,受到后人的崇拜。依据这种文化规范,单个人或自我个体只是种族生命延续长河中的一颗水滴,是从历代祖先到子孙万代这一总体系中的继承媒体,是这根总链条上的一个环节。这说明,在布依族传统文化中,血缘群体是远高于个体的被“圣化”了在存在,个体归属群体。事实上,在布依族的生活习俗,道德规范、习惯法规等方面,都要求个体在思想和行动上按照群体的统一规范行事,以维护血缘或小范围地域群体的和谐统一为重要原则。为此,个体不仅应当具有高度自我制约和控制的品格,必要时还要群体作出自我牺牲。这种强调个体归属群体的原则,导致个体心理上对于群体的强烈归属感,依赖感献身精神。民间有谚语说:“鱼打堆容易被捕,人合群才能生存”。“一个踏不倒地上草,众人踩出阳关道”。“云集必有雨,人多议论多。”“和尚衣食靠个人,孤寡衣食靠寨郐”。“宁愿惹雷公生气,莫要惹众人生气”。“辛苦一个人,换来众人乐”。“只有和气能和人,哪见打骂得太平”(11)。布依族传统文化重视群体的和谐统一,还表现为强调群体内部的个体之间必须保持明确的位次和序列,重视长幼辈份区别和男女性别界限。不同辈份的人其社会地位有明显差异,长辈尤其是长者在社会上享有最高威望,主要的社会公职如村寨的自然领袖,议榔组织头人,鬼师等,只有长者才有资格充任。婚姻也受辈份限制,男女在日常生活中有各自应当遵循的社会规范,劳动中明确的性别分工等等。民间有谚语说:“老是老,小是小;老少不分,不如畜牲”(12)。布依族传统文化重视群体和谐统一,也表现为重视群体内部个体之间的协同关系,这种协同关系,主要表现为群体内部的个体或家庭以致村寨之间的互助合作关系。布依族民间历来盛行在生活、生产等方面互相帮助的良好风尚,民间也有谚语说:“树傍树成林,人帮人成才”。“一个人不能养活全寨人,全寨人可以养活一个人”(13)。布依族传统文化重视群体和庇统一的特点,体现了布依族人民团结、友爱、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这种集体主义精神可以为无产阶级的集体主义所继承和改造,提高成为人们的自觉意识,对于布依族地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将产生深远影响。此外,强调群体协调的贵和精神,增强了布依族社会群体的稳定性,对于维护社会治安、形成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也有重大作用。

六、爱国主义精神。

布依族在屡经艰难因苦和外侮内辱中不断发展重视民族内部、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团结,以及整个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精神。布依族民间有谚语:“一支筷子易折断,十支筷子好铁棒”。“一个背一提,万人凑成山”。“世上天空大,人间祖国亲”。布依族先民很早就与壮族、汉族、苗族和其他兄弟民族相互交往,互相依存与融合,世世代代承续至今。早在战国时期,楚将庄伐夜郎,就有其他民族的人民进入现布依族居住地区。秦统一中国后,谪徙民50万人入岭南地区,与越人杂处,其中也有部分逐渐融合于布依族由之发展而来的骆越人之中。后来,历代也不断有汉族和其他民族人口迁徙到布依族地区,布依族与这些民族的交往更加密切,彼此和睦相处,亲善往来,为开发祖国的西南边疆,维护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统一,加强国内各兄弟民族的团结,作出了重大贡献。

为了祖国的繁荣,布依族人民辛勤耕耘,努力开发祖国的西南边疆。《造万物歌》说,早在“没有犁”,“没有耙”的原始氏族时代,布依族先民就开始“用树枝抠,用木棒去撬,造成好田千万块,造成好地千万丘”(14)。到了唐代,布依族地区的经济已发展到相当水平,布依族“人尚耕种”(15)。农业、手工业、养殖业已颇为兴盛。宋、元以后,特别是明清以后,布依人民根据水源和地形,或以石垒坎,或挑土填石,开山造地,大面积开垦梯田,为当地农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努力和贡献。解放后,布依族人民以忘我的牺牲精神,努力发展本地区经济,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商业等主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有力地支援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为了维护祖国的独立和统一,增进国内各民族的团结和进步,促进国家的繁荣富强,布依族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斗争。请嘉庆二年(1797年),布依族人民为反抗官府的残酷压迫剥削和强征布依族农民去镇压农民起义。布依族妇女王阿崇(囊仙)和韦朝元领导布依族人民在南笼府(今字龙县)起义,给清朝地方政权以沉重打击,有力地支持了苗族人民的反抗斗争。19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帝国主义势力的侵入,布依族地区也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布依族人民不堪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压迫、剥削、不断掀起反帝反封建斗争。咸丰四年(1854),受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影响,独山州布依族杨无保领导农民起义,揭开了贵州各族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接着,咸丰五年(1885),又爆发了镇宁扁担山曾煜华等领导的布依族农民起义和上江布依族罗光明领导的布依族、水族、汉族等人民参加的起义。此后,布依族人民还多次掀起反抗帝国主义传教士进行文化侵略的斗争,充分体现了布依族人民爱国主义精神。1932年,广西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红七军派员进入黔南进行革命活动,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黔南和黔西南,都得到布依族人民的广泛支持,不少布依族青年参加了革命队伍。解放战争时期,黔西南地区布依族青年组成六马游击队和兴义游击队,配合解放军进入云贵高原,为布依族地区的解放作出了贡献。

注释:

①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下卷P2。

②高尔基:《苏联文学》。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V2,P113。

④⑤《转引自布依族文学史》P51-52、P54,贵州人民出版社。

⑥杨浩青编:《贵州少数民族谚语选》P16、P17,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⑦《列宁全集》V29,P29-30,P156。

⑧《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P65。

⑨⑩(11)(12)(13)《贵州少数民族谚语选》P43-47、P173,P55-56,P84-85,P239,P245,P195,P204,P302,P278,P196,P201。

(14)、《贵州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资料选编》第1辑P211。

(15)、《宋会要辑稿》第198册。

标签:;  ;  

布依族的民族精神_布依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