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规划的创新思考——文化产业特色小镇及规划实践研究论文_蔡大庆,刘佳,杨迪

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朝阳区 100013

摘要:特色小镇主要是指聚焦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促进城市和城镇协调发展,发挥城镇化对新农村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集聚高端要素、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特色鲜明并富有活力和竞争力的新型小城镇。特色城镇的建设发展,需要根据各地的发展特色,合理处理城镇产业与房地产的关系,以文化旅游为核心模式,且具备特有主题要素是最基本的要求。

文化是特色小镇建设支柱。培育特色小镇关键是发展特色产业,依靠产业集聚人口,以产业立镇、以产业带镇、以产业兴镇,促进从小镇资源到小镇的产业,形成“产业有主导、多业互配套、业态多创新”的特色小镇产业发展特色。

本文将通过分析文化产业综合体、双创教育产业两个实际案例,通过项目开发模式探讨文旅特色小镇的实际含义,诠释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建筑示范镇,并对规划实践进行城市发展研究。创新特色的规划方案是对建筑与景观的视觉展现,也是文化、主题、业态、功能、空间、环境等要素的综合体,是基于完整生态系统下不同层面的配置。

关键词:文旅小镇;特色创新;文化主题;绿色生态;示范镇;节能建筑。

1特色小镇

中国特色小镇Characteristic town是指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以及住建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是集聚特色产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融合、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特色小镇重在“特色”二字,他可以是产业特色、资源特色,也可以是历史文化方面特色;其次有产业支撑;有功能混合;有改革的特色。特色小镇不仅仅是传统建筑空间、商业业态的变革,更是其内在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的变革、乃至传统文化基因潜移默化的质变。

2发展有前景的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建设已成为我国的经济新热点,成为中国城乡发展的新模式。特色小镇已经不再是一个普通的经济学概念或者行政学概念,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集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功能于一体的经济发展引擎。

住房城乡建设部首批特色小镇的分布和类型中,特色小镇的类型主要有工业发展型、历史文化型、旅游发展型、民族聚居型、农业服务型和商贸流通型。通过前瞻产业研究院的分析数据来看,旅游发展型的特色小镇数量最多,为155个,占总数的38.5%;其次为历史文化型特色小镇,数量为97个,占比为24.1%。

3特色小镇的特征内涵

3.1以特色为先导目标

加快构建创新驱动型现代产业体系产业链接发展,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色,以及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定位城镇和自有产业,突出自身特点。坚持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即突出特点、绿色生态、景观环境。产业集群化是当今世界产业发展的总体趋势和内在要求,发展大数据产业,寻找特色小镇自身强、特、新的产业形象品牌。在文化背景方面,结合历史文化和现有文化找出特色文化,还要发展出新文化形象。共享产业生态圈,在景观环境方面,从源头上发现和了解当地的生态环境,包括自然资源、地理地貌、气候、生态、生物物种等。

3.2以产业为核心项目

培育特色小镇的关键是发展特色产业,依靠产业集聚人口,以产业立镇、以产业带镇、以产业兴镇,促进从小镇资源到小镇的产业,形成“产业有主导、多业互配套、业态多创新”的特色小镇产业发展特色。打造创新产业功能,实现产业结构完整化,生态安全格局化,产业形态复合化,做到特色业态互为配套。

3.3以文化为载体基础

文化是特色小镇建设的本体,特色小镇建设既需要资金、技术支持,也需要文化软实力支撑。区域特色的文化资源在特色小镇经济、产业、生态、社会建设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协调作用。同时,也为特色小镇建设的新模式、区域文化的传承、村落特色的培植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4文化产业综合体案例实践——牡丹小镇菏泽国际国花博览园

运用自然生命的元素和纹理,建设国际化城市标志示范园区,打造“独特匠心的花园城市”。遵循上位规划设计成果,针对未来城市的视角,打造5A级标准生态主题文化博览园。

4.1项目概况及背景

项目用地位于菏泽牡丹区北部黄堽镇和牡丹街道办事处交界处,项目地距离市中心7公里,距离高铁站14.5公里,距离菏泽机场22公里,南临日东高速。一期引爆项目预计总投入约11.67亿,规划用地50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

建设内容包括:五星级生态酒店、国花博览馆、伊甸园。本项目作为片区打造“AAAAA”级景区的首发启动区,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城市形象的门户:面向国际的全球国花交流展示平台;面向世界的国际大自然体验中心;面向全国的中国历史文化特色小镇。

4.2核心思路

创建绿色生态示范镇,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在不破坏环境的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可持续发展建筑,实现建筑对人类社会提供的正面影响。整体建筑设计理念本着引用生态自然的元素为设计原则。把植物和水的生命力融入进建筑设计当中。以花卉展现建筑形体,表达生长在自然中的植物跟进无限上升攀岩的形态。生态赋予建筑新的生命,“自然植入”的设计理念,上升扭曲的根茎,多曲线的波浪基底,实现了建筑形态的最佳结合。

4.2.1总体定位

打造项目整体的一二三产业联动模式。一产百万亩产业种植区;二产牡丹产业山加工产品线,农业周边产品生产线;三产女性市场带动的人流财富,主题化食住行游购娱,特色IP转化文创产业开发。生产产品后台化,旅游产品、会议会展产品前台化,形成品牌影响度的是旅游产品,在此基础上刺激农业产品的自供给体系,并以旗舰展示的形式对外形成品牌知名度,从而完成产品的对外输出准备。

4.2.2规划构思

创建特色主题文化品牌、创建可持续型示范项目、创建生态产业聚力,以“三个创建”作为项目承载,以全新的绿色理念打造绿色、生态、低碳的城市(镇)新名片。围绕CSA农业模式的这个核心,把牡丹小镇打造成地理标志产品,主题性生态农业模式的特色小镇。

4.3项目亮点

社区支持农业CSA标准体系,原产地标记注册认证背书,菏泽牡丹品牌,农业孵化旅游,特色小镇留住在地、吸纳专业人群,花田直达餐桌一站式安全体系,“生活必需品”直接占领需求,北京首发区域、全国大、中型城市布点,社区15分钟交通半径覆盖区域。

菏泽EOD模式地块开发,博览园区代建,大地景观营造,自然教育基地建设,让每一寸土地都闪耀应有的价值。

5双创教育产业案例实践——海洋新城蓝天创客大学城

打造高端制造型小镇,一是要小镇产业以高精尖为主,并始终遵循产城融合理念;二是注重高级人才资源的引进,为小镇持续发展增加动力;三是突出小镇的智能化建设。“澳门大学为实现独特的教育目标和策略,正在尝试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即体验式、多方位、全天候双创教育模式。”

5.1项目概况及项目背景

北海市银滩区建设“蓝天创客大学城”,发挥聚人聚智聚商的龙头作用,更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海重要指示精神的实际举措,加速北海市的建设发展,发挥其在“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中的优势作用。

北海市在我国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重要的战略地位,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的中心,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沿海开放城市,拥有深水海港、全天候机场等,同时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是“一带一路”的新起点,更是东南西南的战略支点。在北海市银滩区建设“蓝天创客大学城”,可以发挥聚人聚智聚商的龙头作用。

5.2核心思路

5.2.1总体定位:

创建蓝天创客学院是拓宽大学生毕业后再教育+培训+就业+孵化的聚集地,也是支持和帮助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探索。地校联动将有效提速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构建和打造服务东南地区经济发展的“智库”、“一带一路”战略推进和落实的“纽带”、培养高端人才的“摇篮”、滋养新兴学科的“高地”、国际交流的“桥梁”、政产学研合作的“平台”、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的“引擎”。

大学城意向图

5.2.2规划构思

整体规划突出生态环境、文化内涵、信息优势,体现城区建设的智能化、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体现人文风格,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整体推进,预留空间、流动发展的思路,将蓝天创客大学城建设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智慧城、科技城、数字城、生态城。

以蓝天创客学院为基础,引进以北京大学为代表的一批名校入驻,建设“蓝天创客大学城”,将承接东南地区实用型高端人才的教育、培训和研发职能,辐射华南、西南、东南亚地区。

整个大学城分三个区域规划:

(一)公共核心区。通过智能管理、资源整合,公共区向全园和社会开放,提高各类公共设施的使用效率,促进学校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文化交流。

(二)名校区和生活区。围绕公共核心区,设置名校研究生院或学科分院,规划教师和学生公寓,设置生活区和运动场所,各校区和生活区紧靠公共核心区向外纵深发展,并根据各自的需求进行调整,形成辐射型结构。

(三)全国复转军人培训基地总部(军民融合大学总校)。

(四)园林区和休闲区。以公共核心区为联系主干,以绿色长廊为骨架,以绿色植被为区域和校区屏障(不建院墙),形成与自然山水高度融合的空间结构。

6结论:文化产业特色小镇发展趋势及当前市场环境

特色小镇本质是产城融合发展理念下的产业集聚、升级和培育问题,其文化IP营造,实现产业、文化、旅游、生活的融合发展,成为一种市场化主导的创新创业发展的新模式。

牡丹小镇菏泽国际国花博览园是自主文化创新项目,其创造宜居宜业的空间载体,既有好的生存空间,又有好的公共服务。提升城市形象彰显城市自然、人文、地域特色,促进城镇化发展,打造主题特色的文旅项目为实践目标。

蓝天创客大学城是以教育为发展目标,将大学城建设成为集教育功能、科研功能、产业功能和服务功能为一体,文化氛围浓厚、科技产业发达、优秀人才聚集、生态环境良好、服务体系完善的局部优化区域,最终成为一流的科教区、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区、优美的生活和高端商贸区。

发展特色小镇,必须打造具有对产业和人员等各要素具有吸引力的环境,力求坚持市场导向、符合市场规律。

论文作者:蔡大庆,刘佳,杨迪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0

标签:;  ;  ;  ;  ;  ;  ;  ;  

特色小镇规划的创新思考——文化产业特色小镇及规划实践研究论文_蔡大庆,刘佳,杨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