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学困生心头的乌云论文_李书明

拨开学困生心头的乌云论文_李书明

李书明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临江小学 138000

一、关爱应体现在日常的小事中

学困生大都觉得自己是笨孩子,变得自卑,而与老师同学不太亲近。其实,他们内心深处也渴望与老师同学亲近,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理解、尊重和信任。因此,老师的首要任务是尊重理解学困生的心情,让他们体会到老师的一片爱心和殷切的期望,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相处大量的是日常小事,在小事上体现出对学困生的爱往往最真切,最能打动他们的内心。我班曾经有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小月,由于家庭原因导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他平时课堂上一言不发,课后默不作声,对自己缺少信心,自卑感强,有厌学情绪。他总是把自己封闭起来,对人对事冷淡漠然,扫地值日总是拖拉迟到,班队活动也极少参加。对这样冷漠的小月,我总是希望找适当的时机去融化他那颗冷漠的心。有一天早上应该是小月值日,可是他来得比平时还要迟,一问才知道他生病发烧了。他表情冷漠地走到座位上坐下来,他的同桌还要提醒他去值日,我马上说:“小月今天生病了,谁来替他值日?”“我来”。“我来”我话音刚落,几乎所有的同学都把手举起来。看得出来,小月有些惊讶,他没有想到这么多同学愿意帮助他。后来,小月因为发烧请了两天假,在这期间我打了两次电话给他,嘱咐他要好好休息,还热情地给他介绍了一些防病的卫生知识。与此同时,还请他旁边的几个同学替他记好课堂笔记。小月病好后到学校上课,看到同学替他记好的笔记时,眼里闪着激动的泪花。从那以后,他改变了许多,值日不再拖拉了,还能主动帮助其他同学。

二、关爱应该体现在课堂教学中

在课堂上,教师请学困生读书和回答问题,往往是他们读得结结巴巴或答不正确时,马上就说:“谁来帮助他?”或说:“你去请同学帮助你,好吗?”看似民主、互动,其实学困生还是没有取得进步的机会。诸如此类的现象在公开课上是很常见的,很少有看到教师是真正落实了学困生由不懂到懂的教育过程。表面看,一堂课热热闹闹,实际上还是教师与优等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其实,学困生比优秀的学生更需要教师的关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特级教师于永正,在课堂上不就是让一个读不好的学生一直读好为止吗?于老师一直在耐心的等待,“别紧张,老师相信你,你一定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读好这篇课文的,是吗?”这个学生通过不断地努力,把课文读得又通顺又流利。教师的眼里流露出了赞许的目光,这位学生更是激动不已。我想,这位学生会一辈子记住这位给他自信、给他勇气的于老师的,说不定,从这以后这位学生的成绩会突飞猛进。教师可能只给了学困生几分钟、十几分钟,却可能从此改变了一个人。

三、关爱应体现在作业批改中

由于学生基础知识、智力、理解能力等诸多因素影响他们的作业,有时候会出错。针对这种情况,学困生的作业要优先批改,并且尽可能采取面批的方式,使他们做到“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批改过程中也要讲究方法,既要指出不足又不能使他们灰心,既要让他们知道哪里错,为什么错,还要让他们知道怎样改。一次改不好,可以让他们改两次、三次,直到改好为止。这时候他们很容易产生急躁心理,但不管怎样,老师不能有一点厌烦,目光要充满希望、支持和鼓励,让他们感到老师一直是那么亲切。千万不要训斥、惩罚。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老师还应时常给他们“开小灶”,帮助他们总结规律,教教他们学习方法。

四、关爱应体现在集体活动中

集体活动能发挥娱乐、导向、育人的功能,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自信心和上进心。班主任应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有意义的活动,并且创造机会让学困生多参加集体活动,给他们提供显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他们参加各种比赛和各种活动时,班主任应尽量亲自去看,给他们呐喊助威,让他们感到老师的心是和他们贴在一起的,激励他们树立拼搏进取精神和吃苦耐劳品质。集体活动后,班主任应利用这个机会与学困生进行一次交流,加强思想品德奇偶碍于,教给他们在活动中怎样与同学交流,怎样与同学合作等做人的道理,教给他们“失败乃成功之母”“胜不骄,败不馁”等道理,告诉他们不必太重视活动或比赛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享受活动的过程。

五、与家长携手共同关爱学困生

学困生的转化更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又是教师教育工作的亲密伙伴,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在我们的大教育系统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家庭参与学校教育,家长认同学校教育理念,真正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实现教育目的。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教育如果没有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就将一事无成。”因此,为了优化学困生的教育环境,教师必须与家长互通信息,合心合力,目标一致,通过共同教育,促进孩子的成长。

我们班的张扬同学,父母平时忙着做生意,没时间照顾他的学习和生活。在学校里,张扬经常欺负同学,一副唯我独尊的样子,作业也不认真完成,经常违反学校的纪律。为了转变他的学习态度,改善他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我在对张扬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还多次与他的家长联系,委婉地向他们建议,希望他们配合老师教育孩子。经过我的不懈努力,张扬的母亲表示愿意配合老师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现在她每天都关注孩子的在校表现,经常与老师联系。张扬的态度有了较大的转变,课堂上能遵守纪律了,不再欺负同学,作业的质量也有很大的提高。只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一个完美的连接,教育的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学困生的工作很复杂也很艰巨,但只要我们不断努力,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采用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等方法,他们定能打开心扉,放飞理想,实现人生价值。

论文作者:李书明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5年11月总第18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9

标签:;  ;  ;  ;  ;  ;  ;  ;  

拨开学困生心头的乌云论文_李书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