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有效的强化我国公路桥梁建设的整体质量,就应该进一步强化公路桥梁整体的施工技术,而预应力是公路桥梁建设中较为关键的施工工艺,在我国的公路桥梁的建设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预应力混凝土本身具备强度较高、抗裂性较强、刚度较高的优势,因此,在公路桥梁的整体建设中得到了广泛性的使用。
关键词:市政工程;路桥施工;预应力技术
随着路桥工程的不断发展,对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需要在施工技术方面不断的改进和提升,以促进路桥工程的发展。施工技术的改进,不仅在工程质量方面有所提升,同时还有效的降低了工程维护成本,延长使用寿命,保证路桥工程能够稳定的运行。预应力技术的应用,对路桥工程的质量和效率都有很大的提升,促进了我国路桥事业的发展,下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1.预应力技术简介
预应力技术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直到80年代之后,预应力技术才真正应用于路桥施工领域当中。经过长期实践之后,预应力表现出了比一般技术更大的价值,其重要性日益突出,而且得到了路桥施工工程专家的一致肯定。在具体的施工工作中,预应力技术的主要用途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预先制作上。应先明确了解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受力大小,以及明确的受力方向,然后制定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来帮助承担一部分受力,从而保障工程质量,延长建筑使用时长。通过对当前我国路桥施工的实际状况进行调查发现,现代化的路桥施工常常会采用钢度更高的钢材,这些也是使用预应力技术的必备前提。在实际的路桥工程施工中,预应力的特点体现十分明显。首先,预应力技术必须要保障具备较完善的使用功能。预应力技术作为现代化的先进技术手段,对节省钢筋混凝土材料,降低桥梁建筑高度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其次,预应力的使用能够改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受力状况,有效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2.市致路桥施工中预应力技术的应用
在预应力技术应用的过程中,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要,其直接关系到施工的质量,所以要严格控制施工材料的质量,保证其在性能指标方面符合规范要求,要经过严格的检查后才可以应用。在应用的过程中,要根据路桥结构中受力的关键部位,来选择合适的施工方式,以保证施工的效果。
2.1预应力钢绞线选择
我国预应力技术选取的钢材类型主要包括低松弛钢绞线、预应力钢筋、矫直回火预应力钢丝、普通预应力钢绞线等。作为预应力钢材的新生物,低松弛钢绞线存在施工便捷度高、高效经济、实用性强等优点,其在高层大跨度建筑物、核电站、大型桥梁、高速公路等重要工程方面的应用更为普遍。预应力钢绞线具备经济性及社会性高等特点。实践证明,在选取预应力钢材方面应该重点关注钢绞线伸长率、松散程度、几何参数、断裂荷载、表面状态等;钢绞线选取标准应该重点关注其尺寸、松弛型、品种规格、延伸率等。
2.2加固作业
路桥施工最重要的部分加固作业,对于提高路桥工程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预应力的加固作业时提高路桥荷载的关键所在,提高路桥荷载将会加强路桥自身稳定能力,从而提高路桥工程的使用年限。预应的作用便在于此,提高路桥工程的荷载能力可以通过多方面进行,目前最常见的方法包括:预先添加预应力构件、加强桥面补强层、改造结构受力体系等,路桥荷载前,预加预应力将会使构件发生拉应力,从而提高路桥工程的承载力,提高加固水平,充分发挥加固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受弯构件中的应用
道路桥梁常见的结构部件即为受弯构件,受弯构件在桥梁工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构件的选材一般为碳纤维材料,碳纤维材料具有较好的强度及刚度,断裂现象的情况不易出现,发挥了其加固的作用,也是预应力技术的表现。因受压部位所承受的荷载压力非常大,在未进行加固前,超过了所能承受的荷载极限,会严重的影响到工程的整体安全质量,在出现这类情况下,预应力技术的科学使用就十分关键了。
3.路桥施工中预应力技术要点分析
3.1搭设支架
在搭设支架时,其首要任务为测量放样,即对支架搭设的位置加以确定,及严格检查并验收支架所需构件。路桥施工中搭设支架应该严格遵循其操作步骤:选定支架一侧为基准向支架另一侧推进,亦或将支架中间位置作为基准向支架两侧推进,理由是:若选定支架中间位置作为在基准向两件推进,则搭建完成的支架势必会因误差的存在的出现无法合拢的情况。在搭设支架时,尤其要关注的是支架承载构件的垂直性、剪刀撑所设位置的牢固性及准确性。支架搭设完毕,有必要组织专人对其进行验收,在验收过程中,应该确保支架施工与预应力技术及相关安全规范保持一致性。
3.2预应力筋铺设
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相关施工人员在铺设预应力筋时,应遵从铺设预应力的先后顺序,先铺设桥梁里面的预应力盘,然后再铺设板内部的预应力筋。如果铺设桥梁内部的预应力筋的根数比较多,施工技术人员可以采用3~5根预应力筋,利用细铝把桥梁的两边分开。板的反弯点位置需要相关人员铺设支架筋,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反弯点的位置精确程度,并且为了防止桥梁内的预应力筋的曲线形状,最好的做法是施工人员在反弯点的地方设置一个支点,而且要用直径为15mm的直筋焊接到箍筋上面。在相关规定中,施工人员铺设预应力筋时是可以有误差的,这个误差应保持在桥梁上下误差在10mm以内。而板上下铺设预应力筋为5mm以内,确保铺设预应力筋未知的精确程度,且预应力筋不能相互搅在一块,如果预应力筋的外皮开裂了,施工技术人员需要及时使用水密性胶带进行修补。
3.3后张预应力结构中张拉力的控制
在进行预应力施工的过程中,针对张拉力的施工预应力的筋伸长度需要进行有效的控制,针对伸长值需要反复的进行校对,一般而言,在正常施工中,拉张力的计量一把是1.5级的油压。在进行张拉的作业过程中,由于每一束的张拉力都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因此针对应力筋的伸长值需要进行准确的计算,采用弹性模拟难以进行取值,因此对于整个工程的建设都有较大的影响,因此针对施工人员而言,需要在施工前进行严格的拍讯,避免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误差。
3.4对预应力效应的测算
在进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时,应该首先根据经验对预应力钢束的分布图进行假定,之后在对其进行预应力分析,对结构中各截面所具有的应力状态进行检查。若结构中的预应力状态不符介要求,就需要对钢束分布进行调整改进,经过多次调整之后,使其满足应力要求。因此,在对预应力筋、预应力锚具或者预应力体系进行设计的时候,首先要看预应力效应的如何。在对预应力损失进行测算的时候,包括两个方面,即矫时损失以及后期损失。矫时损失指的是在钢束锚固之前或正在锚固的时候可能出现的预应力损失值。而对于后张力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来说,其中包括钢束与预留孔道之间所产生的摩阻损失,或在张拉的时候,构件长度所导致的缩短,也就是弹性压缩损失以及锚具产生变形之后造成的损失。后期损失是在钢束进行锚固之后产生的损失,它主要包括钢束松弛以及混凝土收缩、后期预应力在进行张拉的时候所造成的钢束预应力的减小等等。
结论
综上所述,市政桥梁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等方面占据不可替代的位置,而预应力施工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桥梁施工质量,还能够确保施工安全。因此,市政桥梁施工过程中,要树立正确观念,将安全施工作为基础,加强对预应力施工技术的分析和研究,了解和掌握技术核心,并结合实际施工情况,加强对各个环节的管理,调整并优化施工全过程,完成桥梁施工目标,进而为城市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洪燕.后张法预应力施工在市政桥梁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10,18(03):259~261.
[2]侯靖东,范伟忠.旋挖钻机在宁溧路高架桥桩基施工中的应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20(05):12~14.
[3]王静,李立丹,罗蓉蓉,等.市政桥梁工程中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技术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1,10(8):158~159.
论文作者:李林峰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8
标签:预应力论文; 桥梁论文; 支架论文; 技术论文; 荷载论文; 工程论文; 构件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