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楼梯施工缝处理施工技术论文_陈益辉,李科君,孙玉霞

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 四川省成都市 610000

摘要:由于施工工艺的间断,建筑工程楼层之间必然存在水平的施工缝,墙柱等竖向构件的施工缝在楼板标高处,相对较易处理,而对于一般的楼梯,要求施工缝留置在受力较小的部位,其处理较为复杂,容易出现混凝土缺陷,并且作为抗剪构件,楼梯的受力较为复杂,因此其施工缝的有效处理直接关系楼梯的施工质量和使用安全。本文通过对楼梯施工缝的具体施工控制,从预留部位到节点处理均进行分析和阐述,确保楼梯间的施工质量和施工缝的合理有效。

关键词:楼梯间施工缝;施工质量;缺陷控制

1、工程试点概况

白鹭郡三期项目工程位于成都市新都区三河街道二台子、回龙社区,紧邻蜀龙大道。该工程由1#-52#别墅、53#综合用房、54#-65#洋房及周边相邻车库组成,总建筑面积约126872㎡。结构类型为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其中:1#-41#楼地上3层;42#-53#楼地下一层,地上3层;54#-65#楼地下一层,地上8层;结构设计为单跑剪刀楼梯。

2、楼梯间施工缝留置位置现状调查

新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规定:混凝土浇筑之前,施工缝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楼梯梯段施工缝宜留置在梯段板跨度端部1/3范围内。

结合施工规范的“便于施工”以及“宜”两个条件的要求,为方便施工,施工单位往往选择直接将施工缝留置在梯步起步位置,下次整体进行下一层楼梯间模板的支设,这样虽可保证楼梯间底板成型后在同一个斜面上,同时方便施工,但经结构验算后发现,梯步起步位置并非受剪力较小的位置,与规范有所不符,且监理、甲方、设计单位甚至质监站都不允许此做法。

对于我国住宅建筑,现浇结构楼梯间的设计一般较多采用双跑楼梯和单跑剪刀楼梯两种,若按层高2.9m考虑,双跑楼梯一般一跑9步,其1/3位置为第一跑的第三步处;而单跑楼楼一般18-20步,其1/3位置则在第6-7步处,其水平方向投影距离一般约1.5-1.8m,此时施工难度大,操作不方便,且危险系数高。经过与设计院沟通协商,考虑到楼梯间施工时所受剪力情况以及施工安全问题,折中选择将施工缝留置在从踏步开始第三步处,即本文所说的“上三步”。

3、前期“上三步”施工时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

3.1、存在的问题

协商确定留置位置后,在进行“上三步”施工时,分两次支设模板和浇筑混凝土,第一次浇筑前三跑位置混凝土,第二次则浇筑该层剩余梯步及其下一层前三跑位置混凝土,如此循环,直至结构完成。

在主体开始施工两个月后,对现场已施工完的52个楼梯梯段进行质量情况调查发现,存在如夹渣、底板不平整、蜂窝麻面、露筋等一系列问题,而其中存在最多且影响最大的问题是:夹渣和底板不平整。

3.2、分析原因

结合施工中所存在的问题,我部及时召集相关人员召开质量专题会议找出引起该问题的原因:

3.2.1、夹渣原因分析:

4、方法改进

通过会议讨论之后,我部在加强过程质量控制的同时,对模板的支设方法进行了一些针对性的改进,具体措施如下:

4.1、夹渣问题的处理方法

提高施工意识的同时并商讨决定在模板支设方面进行了一定的优化,以解决夹渣问题。方法如下(图一):

图一 “上三步”位置开洞

在楼梯间“上三步”位置处开一个水平孔洞,有利于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高度,方便了混凝土成型后,凿毛产生的碎渣清理工作,以及后期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清理,从而可较好的避免夹渣现象的发生。在进行下一次混凝土浇筑前,从模板侧面平行插入一块小木板,封闭好该孔洞从而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作业。

4.2、底板不平整问题的处理方法

4.2.1、支设工艺改进

结合前期所出现的质量及观感问题,讨论决定通过采取一次性将整个楼梯模板支设完成的方法来保证两次所浇筑混凝土的梯段底板在同一个斜面上,具体实施图片如下:

图五 支撑钢管底部垫预制混凝土马镫

通过上述工艺的改进,在底部支撑不产生滑移的情况下,较好地保证了两次所浇筑混凝土在一个斜面上,有利于混凝土成型质量的控制。

4.2.2、底部支撑改进

在进行下一层楼梯间施工时,直接将第一次支设的整个楼梯模板支撑加强,并进行简单的校正即可,但仍需进行细节上的处理:

4.2.2.1、用卡子卡住斜向和竖向顶托对应的钢管(或木方)

斜向支撑处:在梯段底模楞方上下各钉一块小模板,将斜向支撑顶托对应的钢管卡住,从而起到固定钢管,防止其上下滑移的作用;

竖向支撑处:竖向支撑主要产生向下的滑移,可仅在横向支撑钢管上部设置一道卡子,防止钢管向下滑移。

用该方法来固定横向钢管支撑体系,可较好的保证其稳定性,防止支撑钢管局部滑移,从而减少底板不平整现象。实施过程图片如下:

图六:卡子固定横向支撑钢管体系

4.2.2.2、底部支撑钢管体系按下图进行施工,用斜杆将楼梯间斜向、竖向支撑与楼层支撑体系相连,防止楼梯支撑体系出现整体滑移。

采用双排杆的方式增强支撑的稳定性,同时可在中间留出行人的通道,使得整个楼梯间支撑在外观上井井有条。

具体施工方法见下图:

图七 底部支撑整体平面图

5、改进后效果

通过用上述方法对模板支设工艺进行改进,并且在后期的施工过程中加强监管力度,在所有楼梯间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对后期施工的160个楼梯间进行了混凝土成型质量的检查,发现已几乎避免了底板不平整问题的发生,整体成型效果及观感质量均较好,得到了监理、甲方以及质监站的一致好评。

图八:实施后,楼梯间底板效果

6、适应范围

因该模板支设体系为一次性完成且不依托两侧的剪力墙,故楼梯间两侧有无侧墙对该工艺不会造成影响。同时结合该施工工艺,在施工双跑楼梯时,若一次性将下一次第一跑楼梯施工完毕,会影响该层楼梯间混凝土的浇筑,故不能采用此方法,但为了将施工缝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的部位以满足规范要求,在支设模板时,可通过提前计算好下一层“上三步”位置的标高,并用卡子和双排支撑钢管从下部进行支撑,防止浇筑混凝土时出现下挠。

7、工程实施中应注意避免的问题

虽然该方法有利于控制楼梯间底板混凝土成型质量,但在施工过程中,仍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7.1、应严格控制好下一层楼梯平台梁梁顶标高,派专人检查下一层楼梯间的顶标高,以免模板支设过高或过低,从而影响整个楼梯间底板平整度。

7.2、提前提醒注意保护好钢管底部支撑的混凝土垫块,若移位了,需及时回复,以防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因垫块移动而影响底板混凝土成型质量。

7.3、应合理安排、全面考虑灯笼架的安放位置以及混凝土浇筑时泵管的走向,避免支设的下一层楼梯间模板,影响其附近电梯筒体、公共过道或其他部位的混凝土浇筑工作。

7.4、因“上三步”位置在进行下一次混凝土浇筑时,需用一块小木板将前期预留的洞口补好,为方便施工,该木板一般偏小,若不采取措施预防,在混凝土成型后,会造成底板漏浆,故施工过程中,应采取粘贴胶布的加强措施,防止漏浆现象的发生。

8、结论

通过采取提前在“上三步”位置预留洞口的方法,方便了混凝土垃圾及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杂物的清理,从根本上避免了夹渣问题的发生;同时采取一次性将下一层楼梯模板支设完成,并钉木卡子固定支撑横杆的方法,从根本上避免了模板的下挠,防止了底板不平整问题的发生;同时采取搭设双排支撑架的方法,不仅加强了底部支撑体系,还方便了施工人员的通行,为其留出了一个方便、安全的通道。

通过采取上述方法对楼梯间模板支设方法的改进,最终在满足施工规范要求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整个楼梯间的混凝土成型质量,并为今后该类型的楼梯间施工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参考。

论文作者:陈益辉,李科君,孙玉霞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1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楼梯施工缝处理施工技术论文_陈益辉,李科君,孙玉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