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干预模式的效果研究论文_马亚芳

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678200

摘要:目的探究艾滋病预防干预模式在流动人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所在地区经济活动超过半年的流动人口42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包括服务员、个体经营者与建筑工人等;所有研究对象自行填写问卷,并将全部问卷当场收回。利用自拟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所有研究对象予以匿名调查,调查问卷内容有调查者的基本情况、艾滋病基本知识以及资源咨询态度等。政府相关部门对流动人口艾滋病的预防进行有效干预,医疗卫生机构派专职人员到工地以及人口服务站等流动人口聚居地进行艾滋病预防与咨询等服务;流动人口聚集地进行不同形式的艾滋病宣传活动。记录所有流动人口自我保护意识、自愿咨询与认知情况。结果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干预模式实施后的自我保护意识率、自愿咨询率、认知率分别为75.61%、26.19%、83.33%,明显高于实施前的38.10%、9.52%、45.24%(P<0.05)。结论艾滋病预防干预模式在流动人口中应用,可使流动人口的自我保护意识率、自愿咨询率、认知率显著提高。

关键词: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干预模式;效果

艾滋病通常是因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导致的,主要以细胞免疫缺陷等为症状表现[1]。流动人口群体的医疗卫生保障弱于其他群体,所以,成为抵御艾滋病在内的传染病侵袭群体。所以,流动人口艾滋病的预防已经成为我国艾滋病预防战略的主要目标[2]。现对艾滋病预防干预模式在流动人口中的应用效果予以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单位所在地区经济活动超过半年的流动人口42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包括服务员、个体经营者与建筑工人等;其中男性25名,所占比例59.52%,女性17名,所占比例40.48%;年龄最小21岁,年龄最大61岁,平均年龄(41.23±20.35)岁;文化程度:小学、初中、高中、中职分别有18例、12例、9例、3例,所占比例分别为42.86%、28.57%、21.43%、7.14%。所有研究对象都未进行过艾滋病相关知识教育。

1.2方法

1.2.1调查方式与内容

利用自拟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所有研究对象予以匿名调查,调查问卷内容有调查者的基本情况、艾滋病基本知识以及资源咨询态度等。所有研究对象自行填写问卷,并将全部问卷当场收回。

1.2.2方法

首先,政府相关部门对流动人口艾滋病的预防有效干预。政府相关部门需建立健全联动机制,于公共场所建立免费艾滋病咨询点,建议流动人口自愿咨询艾滋病相关情况。借助此种方法可对携带艾滋病病毒患者及早发现,进而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预防控制艾滋病的传播;其次,医疗卫生机构派专职人员到工地以及人口服务站等流动人口聚居地进行艾滋病预防与咨询服务;最后,在流动人口聚集地进行不同形式的艾滋病宣传活动,包括文艺表演以及发放宣传单等。

1.3评定指标

评定与记录所有流动人口自我保护意识、自愿咨询与认知(问卷调查表中对于艾滋病有10个基础知识问题,研究对象答对其中8个就可以判定为认知)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按照统计软件SPSS21.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如自我保护意识)以百分率(%)表示,检验为X2,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如表1: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干预模式实施后的自我保护意识率、自愿咨询率、认知率分别为75.61%、26.19%、83.33%,明显高于实施前的38.10%、9.52%、45.24%(P<0.05)。

表1 实施前后自我保护意识率、自愿咨询率与认知率 [n(%)]

3讨论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一种,也就是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导致的一种传染病[3]。艾滋病属于恶性传染性疾病之一,具有较大的危险性,传播途径相对较多,例如血液、母婴以及性传播等,具有传播速度快、病死率高以及流行广泛等特点,对人类健康有严重威胁,也会直接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与公共卫生问题。流动人口就是没有在户口居住地居住,于外地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口,包括经商务工以及社会服务等,具有较大的流动性。流动人口属于社会与经济不断发展的产物,通常以文化程度低、经济收入低的青壮年农民为主。伴随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再加上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推升,流动人口数量越来越高。现阶段,全世界多数国家已经将流动人口纳入艾滋病传播的高危人群,艾滋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流动人口[4]。因此,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使艾滋病感染率有效降低,进而使艾滋病发生率进可讷讷个降低,对公共卫生管理有积极觉得现实意义。

艾滋病的预防工作属于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需全社会一同努力与参与,将基层党组织与卫生服务机构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对艾滋病高危人群予以及时的预防干预,对流动人口进行艾滋病预防干预模式,主动宣传、教育以及预防艾滋病,通过讲座、发放宣传手册以及开展活动等不同方式予以宣传,使流动人流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充分了解,对艾滋病的危险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促使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防范意识显著增强,进而使艾滋病发生率尽可能的降低。与此同时,借助艾滋病预防干预模式的开展,使流动人口认识到此种方法具有可行性与推广性的特点,日后开展过程中,还应该投入更多的政府人力与财力,有关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基层工作人员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借助防治、教育以及宣传等不同途径,促使艾滋病的发病率最大程度的降低[5]。

本研究结果显示: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干预模式实施后的自我保护意识率、自愿咨询率、认知率分别为75.61%、26.19%、83.33%,明显高于实施前的38.10%、9.52%、45.24%,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说明艾滋病防治干预模式可使流动人口艾滋病有关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对艾滋病的预防有积极影响。

总而言之,艾滋病预防干预模式在流动人口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流动人口的自我保护意识率、自愿咨询率、认知率。

参考文献:

[1]彭艳秋,张巧利,曾璨,等.东莞市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控策略的SWOT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7,33(9):855-858.

[2]吴慧明,潘杰.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干预模式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81):303.

[3]谢志文,蒙德恩,钟扬映,等.预防干预在控制艾滋病流行中的作用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2):181-182.

[4]张婧,陈睿,曾成龙,等.西安地区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控制情况观察[J].中国性科学,2017,26(8):84-86.

[5]李白山.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干预方法与意义探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6):21-22.

作者简介:马亚芳 出生:1979年9月5日 籍贯:云南施甸 民族:回族职称:疾病控制主治医师 学历:本科 主要从事:艾滋病性病预防控制工作。

论文作者:马亚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0

标签:;  ;  ;  ;  ;  ;  ;  ;  

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干预模式的效果研究论文_马亚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