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熟市中医院新生儿科 江苏 常熟 215500)
【摘要】 目的:讨论并分析关于新生儿PICC置管后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36例PICC置管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其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研究所选取的36例新生儿中未出现死亡,出现各类置管问题共计6例(16.67%)。结论:新生儿PICC置管及其并发症有相对独立的特点,由于并发症对新生儿造成的后果比较严重,所以其护理要求也更高。
【关键词】 PICC;外周静脉中心置管;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1-0214-02
结合临床实践来看,新生儿PICC的优点主要包括留置时间较长、患者痛苦小、能够安全的对患者输注特殊药物以及可以由护理人员进行操作,同时还可以有效减少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量,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目前该方法在临床上的运用比较广泛,就新生儿的运用一般是用于危重疾病且需要长期用药的新生儿,多见于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该类患者由于其器官发育不完善和免疫功能低下等情况,PICC的开展也具有一定的难度,基于此我院以实例研究的方式为切入点,着重探讨关于新生儿PICC置管后的护理及其临床价值,现将研究过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36例PICC置管新生儿为研究对象。
1.2方法
(1)穿刺前准备:本次研究所选取的PICC导管用的是BD及Utah的1.9fr导管,穿刺部位选择上肢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及头静脉。分别于入院后一周左右对其进行PICC置管术,操作处理前需得到家长的签字同意方可进行;其次,在穿刺前常规使用空气消毒机对病室进行不低于30min的空气消毒[1],然后将患儿放在预热37℃的远红外辐射操作台上,将其穿刺侧手臂外展90度,以穿刺点为起点,用压脉带模拟静脉走向至右胸锁关节,然后用尺测量压脉带长度再加1厘米为总置入长度,并测量双侧臂围;(2)穿刺,保证所有操作环节均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并以穿刺点为中心,铺设最大无菌屏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首先使用75%酒精将患者穿刺侧的整个肢体皮肤进行螺旋式的清洁3遍,然后使用1%碘伏对肢体进行螺旋式的消毒3遍,待干,其次,在导管上接BD10ml预充式生理盐水注射器预冲导管,然后用专用血管鞘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送管,同时将患儿的头转向穿刺侧,下颌抵住锁骨以避免导管异位,送管至预计长度后退鞘,并对穿刺点进行5min左右的按压至不出血,然后用稀释肝素液(1u/ml)进行封管;(3)穿刺后确定位置,床边拍片确定导管尖端位置大约在上腔静脉中下1/3处便可将液体输入,所有操作完成后,护理人员要对外露长度、插入深度、穿刺是否顺利完成、所选静脉名称、手术时间、导管尖端位置X线定位和导管型号等进行详细的记录。
2.结果
本次研究所选取的36例新生儿研究对象,经过系统的治疗和护理,未出现死亡患者;36例患儿中出现各类置管问题共计6例(16.67%),其中包括机械性静脉炎1例、穿刺点局部皮肤红肿1例、血栓性堵管2例、穿刺、置管失败各1例。
3.讨论
随着临床研究及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不断提高,近几年早产儿的存活率也有了很明显的提高;在临床研究中我们发现,一些胎龄小、低出生体重、极低出生体重、病情危急、住院时间长的患儿都需要长期静脉高营养或用药,传统的浅静脉留置因留置时间短,药物渗出风险大,不仅会给新生儿带来很大的的痛苦,客观上也增加了感染的几率。而PICC则能够将药物直接输注到血流量大、血管流速快的中心静脉,这样就能够很好的避免患儿由于长时间输注高浓度刺激性药物对血管的损害,降低外渗的风险,再加上PICC的留置时间更长,也能够减少由于反复穿刺对患儿造成的伤害和感染率,但是从临床实践中来看,PICC作为一种入侵性操作,依旧存在着许多并发症,如果在护理过程中没有给予很好的处理,也容易造成风险的发生。
3.1 械性静脉炎:在新生儿PICC置管过程中,由于送管方法及次数,置管者手套上的滑石粉粉末,置管后新生的体位,均会导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在研究中,我们采用无粉手套,并在操作前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戴手套的双手[2],确保导管不会沾上粉末,在送管过程中,用温生理盐水边推边送、动作轻柔,尽量做到一次送管成功。置管结束后,沿静脉走向贴水胶体敷料,以及用鸟巢式护理增加患儿的舒适度等措施来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3.2 穿刺点局部皮肤红肿:新生儿由于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不成熟,很容易被细菌所感染,PICC属于有创操作,从客观上来说,这也增加了细菌入侵的可能性,而且血是最好的培养基,如局部渗血较多又未及时更换敷料,也易引起局部感染。因此预防感染是护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研究中我们对护理人员进行了PICC换药的培训,科室制定了规范的换药操作流程,置管成功后48小时换药一次,然后每周换药一次,如遇穿刺点渗血、敷料潮湿、卷边要及时换药[3]。同时,床位护士还要对穿刺处局部的情况进行详细的观察和记录,如果有皮肤发红则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可对局部皮肤进行消毒,增加换药次数。
3.3 血栓性堵管:血栓性堵管的发生原因主要有:新生儿使用1.9Fr的导管且前端修剪无瓣膜,由于流速慢易发生堵塞;护理人员冲封管技术操作不正确,持续输液过程中未及时更换输液器、输液装置连接不紧密,输液结束时正压封管不到位等。针对此问题护理人员应采取相应处理措施,首先对全科人员进行冲封管手法的培训[4],做到人人熟练掌握;其次,保证输液的连续性以及输液装置连接的紧密性,更换注射器后注射泵及时行数秒的快进;在输液结束、外出检查时应采用1~2 mL淡肝素盐水对其进行正压封管,淡肝素盐水浓度应为1~5U/mL,护理人员应大约每8h对其进行1次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冲管液的最小量不能低于附加装置容量和导管容量的2倍;当发现有导管堵塞时,严格禁止采用暴力冲管的方式,应在6h内对其采用0.5~1万U/mL 尿激酶进行溶栓,此方法对血栓性堵管较为有效。
3.4 穿刺、置管失败:从研究来看穿刺、置管失败对患儿带来的影响最大,该情况的发生不仅会延长操作时间,使患儿发生感染的几率增大,同时会浪费导管,给患儿家属带来经济损失,更会给患儿的静脉治疗带来困难。因此,在护理操作过程中,须给予额外的关注。首先,新生儿PICC置管需要护理人员经过相关的培训获得穿刺资格,由于新生儿PICC穿刺是盲穿,所以护理人员又要具备很好的操作技术和无菌观念。再者,新生儿不具备自控能力,在置管时会出现烦躁和反抗等情况,这样就会为整个操作增加一定的难度;同时,静脉的选择也十分重要。经过分析我们认为可采取下列方法进行处理:(1)在对患儿进行置管前,先给予患儿口服少量配方奶,如果患儿反应依旧比较大,可在医生的医嘱下对患儿行镇静以降低由于患儿不配合而出现穿刺失败;(2)因新生儿静脉较细,头静脉更是分支多,且导管通过肩部分叉处难度较高,置管容易失败;故在选择静脉时,尽量选择贵要静脉及正中静脉,避免选择头静脉,遇送管困难,可暂停数秒,同时用10ml注射器抽取38℃温生理盐水[5],边推边送,尽量将导管送至预计位置,提高置管的成功率。
新生儿PICC的应用降低了患儿的痛苦和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是,在操作过程中应该对各种并发症做好充足的准备和预防工作,做到科学有效的护理,这样才能保证治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黄朝梅,邵巧仪,何力,罗英.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 广东医学,2014,35(13):2105-2108.
[2] 张莎,朱玉欣,宋晓琳,何丽.新生儿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与防护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5):120-121
[3] 路必琼,陈海燕,陈佩等.PICC维护与患者穿刺部位针眼发红及留置时间的关系[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19-21
[4] 王敏霞.新生儿PICC堵管原因分析以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8):502-503
[5] 苏平,张美丽.38℃生理盐水在新生儿PICC置管术中的应用[J]. 中国疗养医学,2014,23(12):1140-1141
论文作者:孙怡汶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0
标签:新生儿论文; 导管论文; 静脉论文; 患儿论文; 操作论文; 生理盐水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2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