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主生活会质量问题的调查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质量问题论文,民主生活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最近,我省各级纪委和组织部门,围绕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县以上党政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质量问题,组织人员进行了较广泛的专题调查和研究。
调查研究所获取的大量第一手材料表明,全省各地、各级,对建立、健全民主生活会制度的认识不断深化,重视程度日趋提高,效果也日渐明显。但是,也有一些单位民主生活会存在质量不高、效果不理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认识和行动不够统一。全省依然有百分之三的单位和近百分之十三的领导干部未能按规定召开和参加民主生活会。他们大都以工作忙、没时间,班子问题不大,没有什么事情要交流等借口推搪敷衍,表现出思想和行动上缺乏应有的自觉性和责任心。
形式和内容不够统一。从形式上看,一些单位,人头和程序都比较规范,但会议的思想性、政治性、原则性不够强,汇报工作多,思想交锋少,批评和自我批评开展得不认真,甚至根本没有开展起来。如我省自1983年以来查处的几百名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的违法违纪案件,约有百分之九十五的线索是从群众举报中获得的。但在查处过程中却发现,有些问题,领导班子成员早有议论,有的同志颇有看法,然而查阅这些单位民主生活会的记录,却极少看到班子成员之间曾经就这些问题对有关人员进行过批评和帮助。
愿望和效果不统一。有的单位对民主生活会的认识往往停留在“不开不好交差”的应付状态之中,图形式、走过场的问题比较普遍。“开了开了,开过就了”,对会后的整改工作重视不够,落实不够。如较为突出的吃喝风的问题,这几年几乎成了民主生活会的必然议题,每逢开会少不了要作批评和自我批评,会后也总要搞几条整改措施,但效果并不理想。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感到,在影响民主生活会质量的诸多因素中,处于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是思想认识问题。即,对党中央的《关于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若干规定》及中央纪委、中组部的有关通知、意见缺乏完整准确的理解。反映在实际工作中,则是对民主生活会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的认识和把握上存在着偏差。其一是,对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性质的认识把握不准,忽视了民主生活会所特有的民主生活这一政治属性,把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混同于普通的汇报工作或研究工作的政务性会议,造成了会议方向的偏移。其二是,对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对象的认识把握不准,忽视了民主生活会所规定的领导干部这一主体属性,把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特殊要求混同于普通党员的一般要求,造成了会议重心的偏移。其三是,对开好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途径的认识把握不准,忽视了民主生活会必须坚持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载体属性,把民主生活会混同于同事之间例行性的谈心聚会活动,造成了会议主旨的偏移。
这些认识上的偏差和前面所提到的行动中自觉性不高的问题,互为作用,互相影响,最终导致了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的问题迟迟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告诉我们,“感觉了的东西不一定能够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够更深刻地感觉它”。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我们感到,要破解难题,切实提高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质量,一定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把思想认识搞正确。
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认识,而正确的认识,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要靠学习和实践,靠研究和总结。
在认识问题上,最主要的是要认清在当前的新形势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的积极作用,从讲政治的高度,深刻认识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的重要意义,把自觉地参加民主生活会,切实负责地组织好民主生活会,努力认真地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讲政治的具体要求,作为加强班子建设和个人的思想建设的重要措施,作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和促进各项工作的有效途径。
第二,明确主题,把握规律,按照规定程序,规范化地组织好民主生活会。
首先,要突出重点,认真确定好民主生活会的主题,防止把民主生活会开成汇报会、工作会或清谈会。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把党中央的规定要求和实际情况结合好。现在,有一些单位的民主生活会,气氛也挺不错,但七嘴八舌,议论的都是具体工作,很少谈个人思想,谈同志间看法。民主生活会不是不可以谈工作,但不能就事论事讲工作,要把自己的工作责任、工作姿态、工作成效与个人的政治、思想、作风挂起钩来,从思想路线、工作作风上总结经验教训,以事论理,达到每开一次民主生活会不仅工作思路更清晰,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都有一次新的收获,新的提高。
其次,要把握规律,努力使民主生活会规范化。在具体操作上,要紧紧抓住“三个环节”。一是会前准备。最重要的是认真广泛地听取群众的呼声和意见,发现领导干部和领导集体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正确确定每一次会议的主题。二是会中展开。主要是围绕主题,进行对照检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三是会后整改。对发现的问题,分清轻重缓急,梳“辫子”,议措施,研究整改方案。尤其要重视在抓落实上下功夫。
再次,要明确责任,保证民主生活会各个环节的落实。要做到“三个到位”:一是主要领导的领导责任要到位。民主生活会开得好不好,质量高不高,主要负责同志负有主要责任。要大力倡导主要领导带头解剖自己,以正确姿态,引导其它成员,开展积极有效的思想斗争。二是同级纪检机关和组织部门的协助责任要到位。要在会前、会中、会后三个不同阶段贯穿始终。三是上级纪委和组织部门的检查、监督责任要到位。既不能当“钦差大臣”,也不能当“好好先生”。
第三,弘扬正气,反对歪风,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开好民主生活会,必须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这是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搞好党内监督的关键。
要强调“班长”带头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防止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形式主义倾向。调查研究中,我们屡屡发现,有一些“班长”在民主生活会上,依然还是行政会议上“一把手”的姿态,“只听不讲最后拍板”。所以如此,固然与少数“班长”民主意识不强,凡事唯我独尊有关,但主要的还是自身顾虑太多,“怕”字当头,自我批评怕露丑,批评别人怕丢选票,组织引导批评怕影响班子团结。这样的精神状态势必影响到民主生活会的氛围,批评和自我批评也就容易流于形式,敷衍了事,走过场。因此,在民主生活会中,“班长”既要敢于带头作自我批评,又要敢于和善于组织互相批评。
要强调领导班子成员都要自觉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防止批评和自我批评中的“好人主义”倾向。“讲面子不讲真理,讲关系不讲原则,讲私情不讲党性”,这种现象在某些领导班子成员中大有市场,民主生活会常常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被一团和气所笼罩。因此,在强调“班长”带头的同时,也应要求领导班子的每个成员都要以对党的事业、对同志高度负责的态度,严肃认真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共同营造一种良好的民主政治的氛围。
要强调突出政治性和原则性,防止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庸俗化倾向。要以江泽民同志提出的领导干部一定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要求为标准。批评和自我批评都要注意政治,要讲党性、讲原则。要紧紧抓住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从团结的愿望出发,坚持实事求是,与人为善,以理服人,不闹无原则纠纷。通过及时有效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为主要形式的思想交锋,弄清思想,团结同志,达到纯洁思想、纯洁组织、纯洁作风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