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结构类型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业链论文,类型论文,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105(2004)04-0060-04
21世纪是一个急剧变革的世纪——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随着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以及信息网络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和后工业社会的来临,顾客需求瞬息万变、技术创新不断加速、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市场竞争日趋剧烈,企业的经营活动置身于更加复杂的空间,需求不确定、竞争不确定、技术发展不确定等导致的环境不确定,对企业经营所需要的资源在数量和质量、时间和空间等方面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企业经营风险剧增,企业越来越感到单凭自己的竞争优势很难在这极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中取胜,为了顺应形势的需要,在我国出现了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产业链。目前,社会各界在广泛运用这一概念的同时,却缺乏对它的科学认识。本文在对各学者有代表性的定义的基础上阐述了自己对产业链的理解。为了对各种形式的产业链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本文根据产业链内部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供给与需求的依赖强度对产业链的类型做了一下划分,希望对产业链理论研究有一定的贡献,对产业链实践操作有一定的支持。
一、产业链的内涵
“产业链”一词在我国最早是由傅国华于1990-1993年在立题研究海南热带农业发展课题中,受到海南热带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的启迪而提出来的[1],可以说是一个中国化的名词。产业链,是一个广泛涉及到企业、行业(产业)和区域发展的范畴。在我国,学术界从理论上深入研究产业链的文献很少,但实际应用“产业链”这个词的文章却不少,其中也不乏有组建成功的产业链,如四川“煤-电-冶”产业链。那么什么是产业链呢?目前学术界对产业链也没有达成一个统一的认识,从已有文献看,有代表意义的定义主要有:李仕明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论证了产业链,认为“企业经营要有好的‘上家’和好的‘下家’,这种经营环境中的上游-中游-下游,对企业而言,通常称为供应链,对于政府,则称为产业链”[2]。杜公朴、夏大慰主编的《现代产业经济学》从价值链的角度论证了产业链,指出“产业链是构成同一产业内所有具有连续追加价值关系的活动所构成的价值链关系”[3]。郑学益从核心竞争力的角度论证了产业链,认为“产业链就是以市场前景比较好、科技含量比较高、产品关联度比较强的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为链核,通过这些链核,以产品技术为联系,以资本为纽带,上下连接,向下延伸,前后联系形成链条,这样,一个企业的单体优势就转化为一个区域和产业的整体优势,从而形成这个区域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4]。蒋国俊、蒋明新是从战略联盟的角度论证了产业链,提出“产业链是指在一定的产业群聚区内,由在某个产业中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或国际竞争潜力)的企业,与其相关产业中的企业结成的一种战略联盟关系链”[5]。
结合现实中的成功产业链的例子和各位学者提出的产业链的定义,笔者对产业链的理解是:产业链是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以某一个产业中具有竞争力或竞争潜力的企业为链核,与相关产业的企业以产品、技术、资本等为纽带结成的一种具有价值增值功能的战略关系链。
二、产业链的结构类型
目前,国内外学者还没有对产业链的结构类型进行划分,但可以借鉴与其相关的理论研究。潘成云[6]从不同的角度对产业价值链进行了分类,如:从产业价值链的发育过程看有四种类型,即技术主导型、生产主导型、经营主导型、综合型;从产业价值链的形成诱因看,产业价值链有政策诱致型和需求内生型两种;从产业价值链独立性看,可以分为依赖型产业价值链和自主型产业价值链;从产业价值链的适应性看,可以把产业价值链分为刚性和柔性产业价值链两类。王家瑞,王禹[7]把一个产业系统内的不同产业结构链之间的关系分为产业结构链之间的无相关联和产业结构链之间的有相关联,并对其进行了研究。刘大可[8]根据产业链中企业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将企业与其供应商的关系划分为供应商垄断型、目标企业垄断型、独立竞争型和相互依赖型四种类型,并讨论了各个不同类型中供应商与目标企业的控制权问题。
其实产业链的实质就是不同产业的企业之间的关联,而这种产业关联的实质则是各产业中的企业之间的供给与需求的关系。我们可以借鉴产业价值链的分类、产业结构链之间的关系分类、产业链中企业之间的关系分类,根据现实社会中成功的产业链的运作模式(四川“煤-电-冶”产业链),从产业链内部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供给与需求的依赖强度的角度把不同产业的两个企业组建的产业链(注:为了理论研究上的方便,我们把产业链的终端企业称为龙头企业,把相对于龙头企业来讲的所有的供应商和中间商统称为供应商,这样我们所研究的产业链就是由不同产业的两个企业(供应商和龙头企业)所组成的最简单的产业链;另外,我们只研究一条产业链,而不考虑其他产业链影响,即这条产业链是一条独立的产业链。)分为四种结构类型:资源导向型、产品导向型、市场导向型和需求导向型
(一)资源导向型产业链
这种产业链类型的特征是:从产业链源头看,产业链是循序渐近的资源供应链,供应商A的资源的充分供应对龙头企业B来讲相当重要,即B对A的资源供给有很大的依赖性,而A对B的产品需求则是有选择性的,A是根据自己资源供应为导向有选择性地选择了B作为自己的龙头企业。在这种产业链类型中,A企业所在的行业可能只有很少的几家或只有A一家,A基本处于市场垄断地位,而B所在的行业存在大量与B相似的企业,B基本处于激烈竞争环境中。如果A不供给B,B可能经营困难或破产。显然A企业在这条产业链中处于控制地位,拥有控制权。从产业链企业间的相互关系看,A与B之间的关系相当于供应商控制关系。具体结构模型如下(注:图中*表示控制权,如A*表示A企业在产业链中拥有控制权,B*表示B企业在产业链中拥有控制权;箭头表示控制方向:发端表示控制企业,止端表示被控制企业,表示相互控制。):
图1 资源导向型
(二)产品导向型产业链
这种产业链类型的特征是:与资源导向型产业链正好相反,从产业链的龙头企业看,产业链是追本溯源的产品导向链。A对B的产品需求有很大的依赖性,而B对A的供给则是有选择性的,即B是根据自己产品的需求有选择性的去选择供应商A。在这种产业链类型中,A企业所在的行业存在大量与A相似的企业,A基本处于激烈竞争环境中;而B所在的行业可能只有很少的几家或只有B一家,B基本处于垄断地位,如果B不需要A的产品,A可能经营困难或破产。显然B企业在这条产业链处于控制地位,拥有控制权。从产业链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看,A与B之间的关系相当于龙头企业控制关系。
图2 产品导向型
(三)需求导向型产业链
这种产业链类型的特征是:从产业链源头来看产业链是循序渐近的资源供应链,从产业链的龙头看产业链是追本溯源的产品导向链。B对A的资源供给依赖性很大,同时A对B的产品需求依赖性也很大,他们都强烈需求于对方。A和B所在的行业可能只有少数几家或者只有他们一家,他们基本都处于垄断地位,供应商A的产品只有供给龙头企业B,才能实现价值最大化,同时龙头企业B只有用供应商A的产品才能使自己的产品更具有市场竞争潜力,使本企业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他们是以各自的需求为导向去选择对方的,这可能是资产专用性或市场体系不完善等原因导致的。在这条产业链中A与B是相互依赖关系,由于共同处于一个利益共同体中,他们之间还相互控制、制约着对方,那么谁掌握控制权呢?这主要取决于产业链中断后给双方带来的利益损失的大小,即其谈判能力的大小。如果产业链中断后给A企业带来的损失小于B企业的损失,则A企业具有谈判优势,他具有这条产业链的控制权,我们把这样的产业链命名为需求导向型产业链——供应商控制型,如下图所示:
图3 需求导向型产生链
——供应商A控制型
如果产业链中断后给A企业带来的损失大于B企业的损失,则B企业具有谈判优势。他具有这条产业链的控制权,我们把这样的产业链命名为需求导向型产业链——龙头企业控制型,如四川“煤-电-冶”产业链就与这种结构类型相似。
图4 需求导向型产业链
——龙头企业B控制型
(四)市场导向型产业链
这种产业链类型的特征是:供应商A与龙头企业B基本上共同处于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分别是众多供应商和龙头企业中的一员,他们独立存在着,以市场为导向随机地选择着对方,A对B的产品需求和B对A的资源供给的依赖性基本为零,任何一方从产业链中退出,都不会影响到另一方的利益,他们之间没有控制对方的权利,在产业链中处于平等地位。从产业链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看,A与B之间的关系相当于独立竞争关系。
图5 市场导向型
以上四种产业链类型的划分是现实产业链中的四种独特类型,同时也是一种高度的理论抽象。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即在这四种产业链类型中都有一个处于控制地位的企业,即产业链核心企业,简称“链核”。这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和理论是相符的。我们都知道一个区域的高速发展,离不开一个强有力的领跑者和一群你迫我赶的追随者。珠江三角洲有深圳、广州、珠海三头并进,更有顺德、佛山、东莞等一系列新兴小城市“众星拱月”;长江三角洲同样有龙头老大上海一枝独秀,和沪宁杭地区星罗棋布的城市群落;环渤海地区最不济也有京津唐城市群领着一群难兄难弟。产业链也必须要有一个核心企业引领产业链中的其他企业共同发展,使产业链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持续的发展力,表现出一个整体的竞争优势。一般来讲,产业链要想持续稳定发展,必须通过一定的纽带来联系,基本纽带有两条,一条是市场纽带,一条是资产纽带。上述四种产业链类型中,市场导向型产业链可以说是靠市场纽带来联系的,即企业与企业之间是独立的,他们之间的联系是靠市场供需关系和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信任来维持的,一般适合市场经济比较发达、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健全的国家,在我国以市场为纽带的产业链比较脆弱,不容易生存与发展。需求导向型产业链可以说是靠资本纽带来联系的,即企业之间是靠资产来联系的,他们处于共同的利益体中,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着,适合于市场经济的国家,在我国和全世界都比较流行。其他两种类型的产业链比较复杂,可能是靠市场纽带、也可能是靠资产纽带、也可能二者兼有来联系的,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三、结论与意义
本文讨论了产业链的内涵,并借鉴产业价值链、产业结构链的分类方法和企业与供应商权力的划分方法,根据产业链内部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供给与需求的依赖强度把产业链划分为四种结构类型:资源导向型、产品导向型、市场导向型和需求导向型,并讨论了各种类型产业链的纽带连接问题。由于国内外很少有学者对产业链进行理论上的研究,因此希望本文对学术界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为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提供有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