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一体化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维护作用探讨论文_余洪烈,王莉,童华卿,刘玉涵,杨冬梅

(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血透室 四川 自贡 643020)

【摘要】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维护作用。方法:将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血透室治疗的120例使用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医护一体化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动静脉瘘栓塞、假性动脉瘤、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维护作用显著,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医护一体化模式;维护作用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3-0143-02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动静脉内瘘的维护能确保充分的透析血流量,降低动静脉内瘘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常规护理模式缺乏护患间的沟通,导致护理安全性下降,容易引发护理安全事件,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医护一体化模式通过医生和护士的协作交流,建立共同的医疗目标,共同对护理方案进行决策,共同承担责任和实施权力,能有效维护血管通路的通畅,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1]。本研究进一步分析医护一体化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维护作用,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血透室治疗的120例使用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37~78岁,平均年龄(59.1±10.4)岁,透析时间1-8年;对照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35~79岁,平均年龄(59.5±10.9)岁,透析时间1~20年;所有患者均符合维持性血液透析标准,属于终末期肾病患者,使用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排除合并精神及意识障碍、严重血液透析并发症者;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透析时间、透析方法等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按照血透室的常规护理流程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医护一体化模式:①建立医护一体化维护小组。科室主任为组长,护士长为副组长,科室护理组长及二线责任医生为小组长,组员由一线医生、一级责任护士和助理护士组成,小组成员有明确分工,相互协助,定期召开血管通路质量控制分析会。②制定医护一体化护理方案。依据医护一体化原则,各组分管固定床位,共同制定诊疗及护理方案。具体护理内容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动静脉内瘘的护理等。通路团队有计划的检查、监测内瘘、定期评价内瘘的临床参数,各级主管护士全面负责所管患者,进行动静脉内瘘专科护理、肾内科基础护理等[2]。③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在共同查房过程中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协商后进行个体化心理护理,主动做好血液透析治疗讲解,给予安慰和鼓励,消除不良情绪对治疗的负面影响,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④内瘘术前护理。医护人员向患者个体化讲解动静脉内瘘维护的相关知识,纠正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血液黏稠度、凝血功能异常等血液状态,鼓励患者多做握力运动促进手臂血液循环[3]。⑤内瘘术后护理。术后适当敷料包扎,进行手术的手臂严禁抽血及静脉滴注,抬高造瘘侧肢体促进静脉回流,造瘘侧肢体适当做握拳动作及腕关节运动,以免发生栓塞。术后2周开始功能锻炼,指导患者做“内瘘操”,期间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红肿,扪及内瘘有无震颤、搏动及血管杂音,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处理[4]。⑥采用正确的穿刺方法。护理人员充分评估患者血管通路,认真落实:视诊”“触诊”“听诊”等物理检查及实施方法,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穿刺点及首选绳梯式穿刺方法,避免区域式穿刺。⑦正确拔针及压迫止血。透析结束后落实穿刺针完全拔出后再瞬间压迫的原则,按压力度要适宜,以不出血且能触摸到血管震震颤为宜。⑧预防并发症护理。减少穿刺损伤,通路小组评估患者血管通路情况,对穿刺困难血管,指定护士穿刺,提高穿刺成功率,穿刺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透析室每天用紫外线消毒、消毒液拖地,保持内瘘侧手臂皮肤的清洁、干燥,洗澡时用创可贴封闭穿刺点,减少患肢活动,若发现穿刺点红肿、硬结,立即更换穿刺点,并对感染部位用乙醇湿敷,严重者应用抗生素全身抗感染治疗。医护人员每日查房均应检查瘘管处有无杂音和震颤,评估是否通畅,警惕动静脉栓塞及狭窄的发生,一旦发生动静脉栓及狭窄,立即给予处理[5]。

1.3 观察指标

统计动静脉瘘栓塞、假性动脉瘤、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采用自制量表评估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每项100分,得分越高则护理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行χ2检验,率(%)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见表1。

3.讨论

良好的通路是保证透析工作正常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动静脉内瘘被认为是血液透析的生命线,其充盈量直接关系到透析的充分性,进而影响透析质量。因此,维护动静脉内瘘是护理中的重要任务。医护一体化模式通过医生和护士之间的共同协作,制定共同的医疗目标,双方共同决策、共同承担责任和义务,不仅能提升护理质量,也能提高医护协作能力,建立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更好的维护动静脉瘘,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医护一体化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维护作用确切,有效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笑兰,吴亿,梁天平.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23):3624-3626.

[2]温卿,杨月香,谢坤,等.品管圈在提高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自我维护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13):122-124.

[3]谭学惠,马玲宁,姚艳萍,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中西医结合护理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6,2(10):76-78.

[4]任珊.护理干预对血透肾内科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预防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27):88-91.

[5]李宁.保护性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7,2(36):40.

论文作者:余洪烈,王莉,童华卿,刘玉涵,杨冬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7

标签:;  ;  ;  ;  ;  ;  ;  ;  

医护一体化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维护作用探讨论文_余洪烈,王莉,童华卿,刘玉涵,杨冬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