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的贫富差距_国家统计局论文

当前中国的贫富差距_国家统计局论文

当前中国贫富差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差距论文,中国贫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大家讲到贫富差距或者贫富悬殊,可能就有两方面的考虑。第一个概念是收入分配差距的问题。大家讲到收入差距的时候,往往是讲收入的概念,大家知道收入在经济学上是流量概念,我们每天都获得收入,每月都获得收入,每年都获得收入,所以它是一个流量的概念。但是它首先反映了人生活水平或者是福利状态,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作为一个福利状态的测量指标。所以,为什么要研究收入分配,很大程度是想研究到底人与人之间、不同群体之间是否存在着这种社会资源,享受的社会福利是否存在这样的差异性。

       第二个概念是财产分布差距问题。我们讲到贫富悬殊,很多人会指财产上的差异,有人是百万富翁或者千万富翁、亿万富翁,这个富翁的概念不是指他收入多少,而是指他有多少财产。包括福布斯富人榜以及其他一些富人榜,往往测量的都是他的财产。但是不同人的财产也有差别,这涉及财产分布的差异,但是它是一个存量概念。财产是一个积累概念,可能人一生当中不断在积累财产。我们所看到的是一个时点上财产。

       这二者之间又有联系,收入分配会影响财产分布,反过来财产分布也影响收入分配。为什么呢?我们知道在收入里面有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就是来自于财产,如果财产性收入比例很高,就意味着他的财产性收入高,所以财产可以转化为收入,收入也可以转化为财产,所以二者之间有影响。一旦我们讲到贫富差距的时候可能具有这两方面含义,所以我们今天从这两方面谈谈我们国家当前收入分配的状态和财产分布的状态。

       第一个问题,我们的收入差距究竟有多大?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实际上对于当前我们收入分配的状态,特别是收入差距大小有各种各样的争论。比如说现在有各种各样的估计的结果。在2011年我和罗楚亮利用CHIP数据的2007年数据,对于我们国家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进行估计,估计的结果如果是按照一般的没有调整的数据,估计出来全国基尼系数是0.48,如果做一些调整,就会得出基尼系数大概是0.52的水平。去年西南财大公布了另外一个基尼系数——可能大家都知道,在网上炒得很多。这个基尼系数是到2010年全国基尼系数,大概是0.61——这个数字出来以后,应该说是大大高于其他以前的估计结果。尽管去年1月份国家统计局为了消除西南财大的影响,利用它们的调查数据,公布了过去十年当中全国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根据它们的估计,在2010年全国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大概是0.481,这个结果和我们估计的差不多。但是,还是低于西南财大估计的结果。同时,去年7月份北大社会调查中心利用它2012年的调查数据,对全国收入差距基尼系数进行估计,估计结果是0.49。大家可以看出来,就是在这四个估计结果当中,西南财大这个结果是明显高于其他估计结果。由于结果高了很多,也就引起了很多争论,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就是很多人反而相信西南财大的数据。不管是国家统计局的估计,还是北大的估计,还是我们的估计,他们都认为是严重偏低,认为只有西南财大的结果是符合中国贫富悬殊的状态。人大经济论坛专门做了一个网上调查,说你到底是相信西南财大还是相信国家统计局的,69%的人相信西南财大的,不到5%的人相信国家统计局的。这样一个结果,是非常有意思的。也就是说实际上很多民众他对收入差距的实际状态和对应的基尼系数并不是很清楚,但是他就认为我们收入差距很高,只有一个很高的收入差距或者基尼系数的估计结果,才能和现实能够对应起来——他是一种非常朴素的感情,并不意味着他对这样一个估计过程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实际上是没有的。

       对于这样一个情况,我们去年陆续写了一系列文章,来对各种不同估计结果进行比较,包括西南财大的。我们把它的数据拿过来,把它调查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后发现西南财大的这样一个估计结果是严重偏高的。为什么呢?我们在文章里面有一个非常鲜明的观点,就是如果让我们判断西南财大和国家统计局的两个数据,一个是0.61,一个是0.48,这两个结果哪一个更可靠?我们的结论是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结果相对更可信。当然它的结果也不是没有问题,我一会儿再讲问题在哪。

       从结果上来看,西南财大结果是严重偏高的,为什么出现这样一个情况呢?大概有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它的估计结果如果放在一个国际背景下来看确实是超出了很多人能够接受的范围。第二,它对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有严重低估。如果你对低收入人群收入低估的话,必然带来比较大的收入差距。第三,抽样样本出现比较严重的偏差,而且这种偏差会直接导致这样一个估计结果的偏差。

       如果看一下西南财大的数据,把它的数据拿过来做一些新的测算,你会发现它公布的这样一个结果实际上是经过加工以后的结果,为什么呢?它公布的基尼系数是0.61,它是把数据进行了一些调整,进行了一些处理以后才得出的,如果它不处理数据用原始数据进行估计,估计结果是什么呢?基尼系数是0.71,如果是0.71的话,大家可以看到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基尼系数会超过0.71。因为超过0.61的国家,可能都是很少的,只能发现一个或两个,超过0.71的是没有的。也就是说,它实际上对它们的数据并不是很放心,很认同,因为要是0.71拿出来的话,没有人会相信,所以它采取了把最高的1%的样本去掉,把最低的1%的样本去掉,去掉以后估计一个结果:一看是0.61,又大大高于官方估计结果,认为这样一个结果既可以得到媒体的关注,能够吸引眼球,同时又不会让人看到特别离谱。所以这样的结果是经过加工的。从这个意义来说,这个数据本身确实存在问题。

       如果你要看一下世界各个不同国家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我们把世界银行搜集的各个国家的基尼系数进行一个汇总,汇总以后大家可以看到全球各个不同国家收入差距基尼系数均值是0.38,最低是0.24,最高的是0.63,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是0.61的话,这个水平是什么呢?这个水平可能在世界上是第二位或者第三位的。大家如果看一下整个这些样本国家的基尼系数的分布情况,大家可以看到只有1%的国家,1%的国家就意味着只有一个或者两个国家的基尼系数是超过0.6。大概有10%的国家的基尼系数是超过0.5。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在0.5左右的水平,实际上在世界上已经处在一个高度不平等的国家的行列,因为也只有10%的国家的收入差距基尼系数超过0.5,也就是我们基尼系数是0.5的收入差距实际上是很高的收入差距。我们没有必要把这个数字进一步提高到一个吓人的程度,是没有必要的。

       讲到西南财大它们抽样调查的主要问题,我刚才讲了,它的样本偏小的问题,我们知道它整个全部调查是大概有8000样本,农村3000多,城市5000多。而且它在抽样的时候更多是偏向大城市,偏向高收入居民户,这样抽样上就有很大偏差。另外,它自己认为是一个随机抽样,但是实际结果不是随机抽样方案。比如它有六个省没有覆盖在整个抽样样本里面,还有就是它在抽农村样本和城市样本的时候,它选择80个抽样的县和市。这80个市县,它首先根据城乡人口比例进行排序,排序以后,比如说城市人口比重比较高的地区,它只抽了城市样本,而没有抽农村样本;城市人口比重比较低的地区,农村人口比重比较高的地区,比如西部地区很多县市农村人口比例比较高,在那种地方抽的农村样本。意味着什么呢?在比较发达地区更多抽城市样本,在落后地区更多抽农村样本,这样造成整个收入分布上抽两头比较多,中间样本相对比较少一些。如果把它们的抽样样本和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地区分布进行一个比较,它存在着很大差别。比如在城市样本当中,西南财大是超过50%,在六普数据当中城市部分只有大概32%,包括地区,它更多是抽东部地区,占53%,在整个六普数据里面,东部地区样本,人口只是占37%。所以,大概有16个百分点的偏差。这就说明它的样本有很大偏差。这样一个偏差的结果是什么呢?它肯定会造成收入差距的高估。

       为了想看看它的样本偏差对于收入差距高估到底带来多大的影响,我们做了很多模拟分析——就想看看他们的样本,如果修整它们样本偏差以后,它的基尼系数会发生什么变化。另外,我们用我们的样本,当然假定我们的样本是比较合理的抽样方法得到的一个样本——如果把我们的样本进行高收入样本和低收入样本比例的调整,你看它基尼系数会发生什么变化。我们做了一些这方面的模拟分析,这样一个分析结果比较有意思。首先是把样本根据收入水平进行高、中、低的分组,当然有各种各样的分组办法,一种办法就是把最高的10%称之为高收入样本,最低的10%称之为低收入样本,中间的80%称之为中等收入样本,这是一种分法。第二种分法,把最高的25%作为高收入样本,把最低的25%作为低收入样本,中间的50%作为中等收入样本。这个都是带有很多主观性,因为都是一个按比例的分组方法。如果根据这两种分组,可以进行样本的比例的调整,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可以削减不同收入组的样本比例。这意味着什么呢?如果西南财大中等收入样本比例偏低,如果我们扩大它的比例,就是其他不变,仅仅扩大它的中等收入比例,看基尼系数发生什么变化,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模拟分析。当然,这个比例也可以调整,因为我不知道它到底总体偏差大到什么程度,但是我们可以做一个模拟,比如说把它的比例缩减10%,就是高收入样本和低收入样本都缩减10%,或者缩减50%,或者缩减90%,可以做各种各样的实验性的模拟分析。主要是看什么呢?看这样一个样本比例调整以后,它对收入差距到底产生多大的影响。

       这就是我们第一种模拟结果,大家可以看到,如果用它的原始样本,按照西南财大办法做的话,做出来的基尼系数大概是0.59,基本上是和它0.61的水平比较接近。如果我们削减样本比例,也就是说把最高的10%的样本和最低的10%的样本都削减10%。大家可以看出来它对基尼系数的影响是很小,如果进一步削减,削减50%的话,就会发现基尼系数有比较大幅度的下降——从0.59下降到0.54;如果进一步缩减样本,就是高收入样本和低收入样本进一步削减,基尼系数会下降到0.5以下。那就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样本比例的变动,就是高收入、低收入样本相对比例的变动,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基尼系数的估计结果。

       另外,把高收入样本和低收入样本都按照25%进行划分,也是按照同样办法进行削减,削减以后大家可以看出来,基尼系数下降幅度更大。当你削减到50%的时候,基尼系数会下降到0.53。那意味着什么呢?即使根据它们自身的样本,假定它所有收入变量都是可靠的,仅仅由于抽样偏差,就会对收入差距带来很大程度的高估。所以我们认为它抽样本身所带来的问题就是对收入差距的高估。

       当然,另外一种就是扩大中等收入样本,因为我们知道他们在抽样当中中等收入样本是偏少的。这样就扩大中等收入样本,扩大的结果基本差不多,就是缩小高收入和低收入样本和扩大中等收入样本,对基尼系数产生的结果基本差不多。基尼系数从0.59降到0.50左右。就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这样一个样本偏差会带来对他的估计结果很大的影响。这是根据它们自身样本做的模拟分析。

       另外一种办法,就是利用我们的样本,比如估计出来基尼系数大概0.48,这是我们的估计结果。如果我们的样本出现和他的样本同样的偏差,也就是说高收入样本如果比重偏高,中等收入样本如果比重偏低,也会带来收入差距的高估。比如我们的样本如果不调整的话,收入差距基尼系数大概是0.47。如果调整以后,如果缩小中等收入样本,也就是把我们的样本向他的样本的收入比例靠拢,发现基尼系数随着样本比重的降低,就是中等收入样本比重降低,基尼系数开始上升。也可以估计出大概0.58左右的基尼系数,只要动一下样本比例,就可以得到这样的结果。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就是很多的调查不注重这样一个抽样方法,都是想当然的做这种典型调查,它没有一个比较科学的抽样方法,然后拿个这数据就可以对收入差距进行估计,而且认为具有全国代表性,然后提出来的结果越离谱感觉越高兴,为什么呢?因为越是这种让人想象不到的估计结果,越会吸引媒体注意。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西南财大的结果虽然得到媒体的追捧,得到了很多网民的赞同,但是从一个专业的角度来说,它确实存在着很多问题。最近一段时间它们也不炒了,为什么?因为它们又做了一个新的调查——新的调查和它们原来结果相差太大,现在没法说了,不知道是新的调查有问题,还是老的调查有问题。所以,现在它基本上新的调查出来以后,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它们也不公布了,因为没法说了,为什么呢?肯定把它调查抽样方法改进以后,就不可能得到这么高的基尼系数。

       我们说了西南财大的估计结果有些问题,回过头来,我们看国家统计局的估计结果是不是就完全可靠?我们当时对两种估计结果进行评判的时候,我们用了一个“相对可靠”。相对可靠是什么呢?就是比那个很不可靠的结果来说,统计局的数据更靠近真实,我们是这样说的,但是并不意味着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结果没有问题。我们知道国家统计局的抽样调查,以及用他们调查样本做的很多估计也是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归纳起来大概有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它的高收入样本基本上是偏低的。因为现在高收入样本或者高收入户调查非常难。在座都知道,如果你做调查的话,想做这部分研究是非常难的事情。为什么?他们不太愿意配合,那种高档的住宅区,那种别墅区,你能进去就很不容易,你还要让他坐下来回答各种各样的问题,几乎不太可能。国家统计局从去年开始做了一个新的所谓城乡一体化的调查方案,或者是住户抽样框架。因为我们1月份到郑州做试调查的时候,专门跟统计局谈这个问题。它们做下来是样本抽出来,进行入户做工作的时候,大概城市当中60%的户是不愿意配合的,也就是很多人不愿意参加调查,收入越高越不愿意参加调查。它们没有办法,只好动员各种各样力量,包括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甚至调查户所在的单位,通过单位领导来动员它们参加调查。最后才勉强把这个样本维持到一个比较合理的标准之内。也就是这种高收入样本的调查确实是很困难的事情。所以,基本上各种各样的调查,高收入样本偏低的问题是很难解决的。这是其中一个问题。

       第二,在收入定义里面很多收入项目是遗漏的,比如私有住房租金,你自己买的房子,自己在住,在住的过程中你实际上是消费了你的房,这个消费是可以折算成市场价值,应该算你收入一部分,在统计局的调查里面没有考虑这个问题。而且随着我们房价越来越高,这部分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所以,这是它们收入定义上的缺陷。

       第三,流动人口样本严重缺失。因为它们过去做调查基本上是根据户籍人口,没有考虑流动人口情况。

       第四,我们知道城乡之间收入有差别,同样城乡之间也存在着生活费用的差别,购买力的差别。所以,如果做收入差距估算的时候,你需要进行一个购买力调整,使用城乡购买力平价指数进行调整,但是统计局在估计收入差距的结果的时候是没有做这方面调整的。

       所以这几方面问题在很大程度都会带来统计局估计结果的一些偏差。主要偏差就是它对收入差距会带来很大低估,就是它公布的基尼系数是0.47~0.48存在一定程度的低谷,到底低谷到什么程度?这个东西很难加以判断。虽然可以对他的购买力评价问题进行处理,也可以对私有住房的租金问题进行处理,但是对高收入样本这个问题的处理非常难。所以,你不知道它那个估计结果到底低估到什么程度。

       根据我们这么多年做下来,感觉低估是存在的,但是低估幅度就是三到五个百分点的水平。包括我们做各种各样的测算,比如2007年的数字,我们考虑到流动人口因素、自有住房租金问题、购买力平价问题,所有问题我们几乎都考虑,考虑过以后,对这种在不同的假定情况下,对收入差距进行估计,这都是一些估计结果。我不细讲了,大家可以看出来基尼系数是0.47~0.50之间的变动幅度,那就取决于你是使用什么样的收入定义,使用什么样的样本,是不是考虑全口径的收入定义。

       最后如果做一个小结的话,全国收入差距基尼系数——如果你要进行一个PPP调整,大概基尼系数是0.45~0.50的水平,如果不进行PPP调整,就是像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或者现在几乎所有人公布的这样的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大概是0.50~0.55之间。这是我们的一个基本判断,从这样一个判断大家可以看到,就是说如果我们的基尼系数达到0.6,估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是不容易的,确实那样的估计结果是大大高估。

       第二个问题,财产分布差距问题。关于收入差距的估计有各种各样的争论,但是关于财产分布的差距有关的争论不太多。为什么呢?已有的研究是比较有限的,因为财产调查要比收入调查更难一些。一般来讲,很多的住户调查往往都是偏重于收入调查,关于财产方面的调查内容比较少。根据已有的研究结果,大家可以看到应该说我们课题组从1988年开始做第一次调查到1995年、2002年、2007年做了四次调查,其中有两次,就是1995年和2002年有关财产调查比较系统,1988年也有一些,但是财产调查信息不是那么充分。2007年的时候我们还想做,因为国家统计局做这个调查,它们不希望我们做。一个是认为这个调查很难,再就是怕调查结果出来以后太敏感,所以就没有做。很多研究文献基本上是利用我们两次调查结果做的相关的研究。比如说我和魏众,还有瑞典的古斯塔夫森教授利用1988年~1995年数据对中国财产分布基尼系数进行估计——1988年的时候全国财产分布基尼系数是0.34,到1995年也只是0.40,在1995年中国收入差距基尼系数是0.42,就是财产分布基尼系数小于收入差距基尼系数。这是中国的特点,也就是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初期的特点,财产差距小于收入差距在世界上很难找到这样的例子,估计朝鲜是这样,所有人没有财产,这样收入差距可能大于财产差距。然后到了2002年,我们又根据2002年数据估计1995~2002年之间财产差距变化情况,到2002年就发现财产差距相对1995年有比较大的扩大。2002年估计出来的财产差距基尼系数是0.55,由0.40上升到0.55,这时候收入差距从0.42上升到0.46,就是2002年财产差距已经超过收入差距,应该说是2002年是一个标志性年份,意味着财产差距开始出现迅速扩大。

       当然刚才提到了西南财大的调查,因为它们是一个金融资产调查,所以财产调查内容比较细,但是它们没有公布财产差距的基尼系数,它只是公布了一些平均值。根据它们的估计结果,大家可以看到2010年它认为中国城市家庭平均资产达到接近250万,其中金融资产大概11万,主要是房产。说中国城镇家庭人均资产超过了美国,相当于美国六倍。这个结果出来以后,好像又引起一片哗然,很多人说中国富到这个程度了?已经超过美国了!我印象中姚树杰(音)写了一篇文章,连讽刺带挖苦地把这个结果批评了一番。这个也反证了它们的结果存在很多问题,不仅收入有很大偏差,财产调查也存在很大偏差。

       最近我们做了一篇文章,想看一看当前我们国家家庭财产分布情况或者财产差距的基本状态。比较碰巧的是北大中国社会调查中心,它们2010年和2012年做了两次调查,其中2010年的数据对财产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调查,而且它的数据已经对外公布了。我们就使用它这个数据,加上我们2002年的数据,我们对财产分布的变化做了一个分析。我下面讲的是我们最近做的一篇论文,讲讲我们当前财产分布的基本情况。应该说这个数据本身还是很不错的,大家如果注意的话可以看看北京社会调查中心它们调查的一些详细的说明,我感觉到它们这个调查,不管从抽样,包括调查方法各个方面来说比西南财大好得多,应该说它的数据是比较可靠的。

       我们在这里使用了国际上比较通用的一些财产概念,也就是说考虑人均净财产,它是由七部分构成,一个是净房产,就是你现在房产市场价值,扣掉所有的房贷,剩下的净房产,再加上金融资产,生产性固定资产,耐久消费品价值,还有其他资产的估计值,还有其他负债。因为我们是使用两年的数据,对它的所谓实际价值进行了一个折算,什么意思呢?就是考虑到八年时间内,考虑到物价水平对财产价值的影响,所以使用CPI对两年的财产价格进行了一个调整。另外,使用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生活费用指数,对它的财产价值进行进一步折算。就是同样财产价值放在农村和放在城市具有同等购买力,进行的重新的调整。然后来看这样一个财产增长的情况,以及财产差距变化的情况。

       我们主要发现是这样的,一个是住户财产的增长率,也就是在八年时间内,大大超过收入增长率。与此同时,财产分布差距急剧扩大,我用了“急剧”扩大,一会儿大家看这个估计的数字,确实这个扩大幅度非常大。第三,财产差距扩大的主要推动因素是房地产价值的快速上升和房地产拥有的不平等情况的加剧。就是一方面房地产价格不断上升,同时拥有房地产人群的差别不断扩大。应该说这是三个主要指标。

       现在我们看一些估计的结果。如果看一下城镇内部房产增长情况,这是一个年均增长率。我们知道在此期间,2002~2010年居民收入增长率是8%左右,但是房产净值或者净房产增长率超过22%。其中增长幅度最大的是房产价格,大概增长25%,年均增长25%。年均增长25%意味着什么?经过三年不到四年就翻一番。其他的资产类型,比如说金融资产增长15%,生产性资产增长幅度并不是很大,只有5%左右。当然,和房产相关的,包括其他各种各样的贷款,增长幅度也非常大,或者负债增长比较大。这是城市的情况。

       农村相对城市来说,增长幅度小得多,这就意味着城乡之间财产分布差距在扩大。农村来说,它的净财产增值,就是年均增长速度只有不到12%点几,也就是相当于城镇的一半,增长幅度只有城市的50%。在农村居民里头,还是房产增长幅度是最快的,超过了15%,整个全部房产净值年均增值11%,房产是超过15%。而且土地的价值增长很小,只有4%。然后其他的包括生产性资产增长幅度不到10%。这是农村的情况。放在全国来看,基本上差不多。就是把农村样本和城市样本放在一起,房产净值的增长率,年均增长率超过20%,然后房产是接近25%,跟城市整个房产结构变化差不多。

       如果看一下不同财富组,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如果把城市居民根据他的财产多少进行排序,进行排队。排队以后进行十等分组,最高的、最低的,进行十等分组。然后我们看每一个等分组的财产占全部财产的份额。比如说财产最少的居民组,他的财产占全部整个社会财产,就是城镇当中全部财产份额大概有多少?10%的人群占有的财产份额大概也就是1%左右,而且2002~2010年最低这部分人没有什么变化,因为份额已经很小了,再变也变不到哪去。但是最高的10%的人群,就是最富的10%的人群,在2002年整个资产价值占全社会资产价值31%左右,应该说这个比例已经算比较高了。2010年,到了什么程度?大概是57%。从31%上涨到57%。如果你看一下这八年期间,其他的一些财产等分组,它们相对份额的变化,就是从第一组到第九组相对份额都在下降,只有10%的人群的份额在上升。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财产集中程度更加严重得多,快速得多。也就是八年的时间,我们财产基本上是朝着10%的人在集中。这是城镇的情况。

       农村也差不多,大家看看农村的数据,这是相对份额,虽然农村平均财产增长率大大低于城市,但是财产差距变化情况和城市差不多。在2002年的时候,最富的10%的人群财产份额大概占32%,到2010年的时候超过60%。这是农村的情况。

       全国的情况也是一样,就是最富的人群的财产份额已经占全社会财产份额的60%以上。就是10%的人群占全社会财产60%以上。

       如果我们看一下劳伦斯曲线就更加明显。劳伦茨曲线越是往外扩,分配越不平等。

       还有,也可以估算财产分布的基尼系数。我刚才提到在全球来说没有哪个国家收入差距基尼系数会超过0.7的,但是财产分布差距基尼系数会超过0.8甚至0.9,我们国家情况是什么?在农村财产分布基尼系数从2002年的0.45上升到2010年的0.71。城镇的财产分布的基尼系数从2002年的0.45上升到2010年的0.66,就是城市比农村的稍微还小一些。全国财产分布的基尼系数从2002年的0.54上升到2010年的0.76。这时候已经大大超过了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刚才提到我们国家收入差距基尼系数大概0.5,财产分布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76。

       还有刚才提到了考虑到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购买力的差异。我们也做了一些调整,比如说对财产分布,它的财产价值根据地方的购买力平价进行一个折算。也就是说我们2010年做出来的大概是0.76的基尼系数是经过调整以后,如果不调整的话,会更高,大概0.79。所以,从这个意义上,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国家现在财产分布的差距应该是非常大的。

       还有就是看看这样一个财产分布,它到底是由于在顶尖上那部分人是属于巨富所带来的财产差距扩大,还是由于在最底层那部分人是处在赤贫的状态所带来的财产差距的扩大。我们做了一些所谓敏感性分析,什么意思呢?比如说我们估计了全部样本,一个是财产分布的基尼系数,看看最富的1%的人群,把这个样本拿掉以后,它对这个差距到底带来多大影响?这个结果倒是比较有意思,大家可以看,在2002年的时候,你如果把最高的1%的人群样本拿掉以后,它对基尼系数产生的影响不是很大,基尼系数大概下降2.5个百分点,下降幅度非常小。但是,到了2010年,如果你把1%的最富的人群样本拿掉以后,基尼系数下降多少呢?下降9个百分点。那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1%的人群使得我们财产分布的基尼系数上升了9个百分点。也就是1%的人群的财产数量是非常可观的。也就是加上这部分人群和不加上这部分人群,它对财产差距估计结果会产生很大影响。另外是把5%的人去掉以后,看看带来的结果,基尼系数也是进一步下降,下降到0.6以下,原来0.76下降到0.6以下,就是5%的巨富人群,由于他们财产数量比较大——当然这部分人群之间财产差距也比较大,他对整个社会财产分布差距产生很大影响。如果把最低的1%的人群拿掉,就是最穷的人拿到,对财产分布基尼系数产生多大影响?影响非常小,基尼系数下降不到一个百分点,即使是把最低的5%的人群都拿掉基尼系数下降也只有4个百分点,非常小。说明整个财产基尼系数分布是严重右偏型的,就是很少一部分人占有非常大量的财产份额。

       另外,做了一些不同的财产构成,包括房产、金融资产等等,它对整个资产差距的影响。这样一个结果显示,就是房产在整个财产分布当中所占的影响越来越大,在2002年的时候房产就已经起到很大作用,虽然它占全部房产58%的份额,但是它的影响对全部财产差距的影响是超过63%。到了2010年,房产对居民财产差距影响进一步上升,它的份额在上升,达到76%。它的差距也在上升,它的最后影响也在上升,它的影响达到80%多,也就是整个社会财产分布的差距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房产拥有的差距。

       另外,我们做了一些关于城乡之间财产差距的分解。这样一个分解结果比较有意思,大家可以看到2002年的时候城乡之间财产差距占全部总的财产差距的30%,但是到了2010年,它的相对影响有所下降,达到22%。这意味着什么呢?城市内部和农村内部房产差距在不断扩大,导致城乡之间差距相对重要性有所下降。另外,我们对2002~2010年财产差距的变化进行了一些分析,分析的结果也是可以看到,就是房产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也就是说八年期间差距变化几乎全是房产推动的。

       讲到房产,大家可能会提到,房产价值的上升应该说来自于两个方面,第一个是你拥有的房产的数量的增加,你过去住30平米,现在住100平米,100平米就意味着整个房产数量在增加。再一个,就是房产本身的价格在上升。在过去八年当中,全国水平可能没有比较详细的统计数据,在北京来说,从2002~2010年,房地产价格上升四倍、五倍,甚至可能六倍的水平。房产本身价格的上升,加上数量增加,使得人们拥有的房产市场价值在增加。当然这种价值在不同人群当中有不同表现,表现房产拥有的差距,所以反映在资产的差距上。

       为了想对房产的影响做进一步分析,看看到底房价的影响是多少,到底这个房产分配不平等,多大程度上是来自于房价,多大程度上是来自于房产数量的增加。所以,我们就做了什么呢?如果按照2002年的房价水平,假定房价不变,在这样的情况下,它的房产价值会发生什么变化?房产价值在不同人群之间分配有多大差距?也就是它对总资产差距会产生多大影响?我们做了一些这方面的分析。分析结果大家可以看到,2010年如果不剔除房价因素,房产占全部资产的比重大概是76%,如果把房价因素剔除掉,房产的价值会下降到58%,下降的幅度是比较大的。对于城市来说,由原来的79%下降到62%,农村由55%下降到35%,所以房价因素确实产生很大影响。如果剔除房价因素以后,房产价值增长率就不会像以前那么高,以前是25%的增长,剔除以后增长率只有13%。也就是说房产价值增加部分大约是一半来自于房产价格上涨带来的,一半是来自于房产数量的增加带来的。也就是说,在同等地段,住房面积在这八年当中扩大一倍,同样房价也是扩大了一倍,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导致了这样一个房产价值上升两倍。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房产价格因素对于总资产,以及它的结果会产生多大影响。

       同样我们看它对财产分布差距的影响。比如城市和农村,包括全国,我们都做了一些分析,分析的结果就是刚才提到的,如果在城市内部,如果按照现有房价考虑财产分布差距,它的基尼系数大概是0.66,如果扣除房价以后,基尼系数下降到0.57,对农村也是这样,大概0.71下降到0.65,对于全国来说是0.76下降到0.68。也就是说即使没有房地产价格的拉动,财产分布的差距也有比较大幅度的扩大。在2002年的时候财产差距基尼系数大概是0.5,即使没有房价因素,到2010年财产分布差距上升到0.68,也就是上升13个百分点,在八年的时间上升13个百分点,应该说上升幅度是非常明显的。当然房产价格本身又进一步拉大财产分布的差距。为什么呢?因为越是有钱的人房产越多,而且他的房子又越是在比较好的位置,他的房子的价格上升幅度就会越大,所以带来这样的结果。

       中国财产分布差距在全球来看到底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中国现在财产分布如果放在全球视野来看,至少已经算进入15%的最高的财产分布不均的国家行列。当然从现在趋势来看,财产差距在更进一步扩大。对于其他国家来说,应该说在过去十年财产分布差距几乎没有太大变化。美国2005年的时候是0.81,现在我们是0.76,大部分欧洲国家都在0.7以下。也就是说大概有将近一半国家是超过0.7,一半国家低于0.7。超过0.7的,除了美国之外,很多都是非洲、拉美这些国家。当然,从这个变化来说,确实我们在进一步扩大,将来可能到10%或者5%的财产高度不平等的国家行列当中,这是比较担心的问题。

       (注:该文未经作者本人修订。)

标签:;  ;  ;  ;  ;  ;  

当前中国的贫富差距_国家统计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