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推进“不见面审批”改革,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深化改革的创新实践,通过构建“不见面审批+强化监管服务+综合行政执法”新型管理体系,为政务瘦身,为服务提质增效,进一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江苏开启“不见面审批”新模式
文|连玉明
江苏作为我国综合发展水平最高的省份之一,在落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大力推行行政审批标准化、信息化,打造“不见面审批”服务,取得了在全国具有示范性的成果经验。
一、江苏“不见面审批”模式的创新实践
江苏省开启“不见面审批”模式以来,围绕将江苏省打造成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创新创业活力最强的省份之一的目标任务,推动形成了“网上办、集中批、联合审、区域评、代办制、不见面”的办事模式,得到了各方面的肯定。
“这里的工人没有抛弃特朗普,现在我给他执政的评价是B,如果他能让这里得以继续生产,那我会重新给他A的评价。”
大直径塞规尺寸的测量所引入的误差还包括当被测塞规的温度与标准温度20℃不相等时,按照规程要求应进行等温,标准件与被测塞规之间的温度差≤0.3℃。假定被测塞规与标准件的线性膨胀系数为α=11.5×10-6℃-1,假定服从U形分布(b=0.7),最终被测塞规与标准件之间温度差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3为:
(一)网上办:应上尽上、全程在线
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是创新行政方式、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举措。江苏省不断探索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创新审批制度、再造审批流程,为持续推进“不见面审批”改革提供了重要支撑,先后启动两批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按照“撤一建一”的原则,精简审批主体、审批处室、审批人员、审批节点,成立行政审批局,并将投资建设等相关领域行政审批许可权划入其中,进行统一集中管理,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提供全天候不间断服务。形成在工作日内,3 天完成企业开办流程办理,5 天完成不动产登记流程办理,50 天完成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流程办理并获得许可证的“3550”改革。
2016年联合国一项报道指出全球范围内HIV感染者中15~24岁占比达到50%[5-6]。国内统计显示,新增艾滋病患者超过80%为性途径传播,而青少年感染者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对青少年的艾滋病防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7]。张婉青等[8]对某大学在校学生艾滋病相关态度、知识、行为进行调查显示加强学生群体艾滋病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其建立正确、积极的对待艾滋病态度。因此加强对高职学生的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升其防艾生活技能以及健康知识水平,有效减缓HIV传播[9]。
(二)集中批:一个主体、一枚印章
江苏根据共享原则,推进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通过发布不见面审批标准化指引,整合省直部门和所有市、县(区)政务网,构建全省统一的政务服务网,打破政府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全方位、无条件归集信息数据,尤其是办件量较大、程序较复杂、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群众生活相关的政务服务事项做到应上尽上,保证全程在线,实现上下级、同级部门政务服务信息互通共享,办事群众通过网页、APP、微信或应用程序就能实现业务的网上办理。自2016年8月,江苏省政务服务网项目启动以来,实现了四个全国第一:第一个在省级层面实现省、市、县三级权力名称、类型、依据、编码相统一的“三级四同”政府权力清单全覆盖,第一个按照国家“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要求建成政务服务网体系,第一个建成审批服务、公共资源交易、12345 在线同网在线的政务服务网,第一个引用“淘宝”网络运营的概念与模式,创新建立综合旗舰店的政务服务网。
质化研究方法也要给予足够重视。有的人过分迷信量化研究,而忽视质化研究,这是不足取的。比如文献研究方法其实至今仍然是一种很重要的质化研究方法,不管科技如何发达,我们总不能放弃文献阅读。没有阅读,其实也就没有研究和写作。另外,质化研究方法取得的成果或许具有更长的寿命,这一点也是需要注意的。
(三)联合审:联合审批、线上受理
江苏省围绕职能部门间信息数据共享,减短审批时间,降低行政审批成本,取消在能评、安评、环评领域独立项目的重复评估目标任务,出台了《以“区域能评、环评+区块能耗、环境标准”取代能评环评工作机制试点工作的方案》,探索开展由各个项目独立评估的“独立评”模式向项目信息数据共享、集中评估的“集中评”模式转变,进一步提升全省开发区进区项目审批效率。同时,以节约项目落地时间、为企业减负为导向,按照政府买单、企业共享的原则,江苏还在开发区统一编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区域性评估报告,项目间共享共用按照统一编制的报告要求评估出的结果,大幅缩短了企业评估时间。
(四)区域评:集中评估、成果共享
江苏省在推进不见面的审批中,常州、镇江、淮安、苏州工业园区等地方涌现了“五联合、一简化”“多评合一”“网上联合审图”“电子踏勘”“三书合一”等创新做法。其中,“五联合、一简化”为评估、踏勘、审图、测绘、验收五个方面联合,形成一个区域评估简化流程的联办机制。“多评合一”是在企业项目上,实行包括统一受理、评审、评估、审批等在内的多方合一。“三书合一”指节能评估报告、可研报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合三为一。这些创新做法,由单个部门间的“接力跑”,通过相关部门联合审批,整合优化机构职责,变为各个部门间的“齐步走”,大大减少了审批次数、缩短了审批时间。同时,通过开发“网上联合审图”系统,推动涉密工程之外的一般性建设工程项目实现无纸化网上联合审、联合批模式,实现材料的网上递转、网上反馈、网上审图、网上查询;“电子踏勘”即依托国内率先建立起的地上地下一体化、深度到使用单元、精度到厘米级、可区分度到1 米以内、可实时更新的园区城市公共信息平台,足不出户,便能完成踏勘。
(五)代办制:无偿跑腿、全程代办
江苏先试先行企业项目的全程无偿代办服务制度,给企业项目的迅速落地开工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具体而言,由各地公布代办事项目录,组建专业化代办队伍,经项目单位提出代办申请,相应政府机构、单位给配备专业的代办员。代办员将会全程代办项目报批手续、跟踪督促项目审批,并将审批意见、项目信息等材料电子流转,与投资者意见共享,投资者只需配合提供材料,补齐手续,就能当甩手掌柜,为企业有效解决了门不清、路不熟、来回跑等问题。同时,普遍建立首问负责、限时办结、服务承诺等制度,做到审批有人办、过程有人问、结果有人盯,变“企业办”为“政府办”。
(六)不见面:结果推送、快递送达
以实现省级层面行政许可事项全部“不见面”为目标,在现有法律法规的规定下,没有明确要求必须“见面”事项,一律做到全程“不见面”办理,对于法律法规有明确要求“见面”的事项,能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印证的,也可实行“不见面”办理。同时,利用邮政快递服务分布广、覆盖所有政务中心的优势,群众和企业可通过自主选择材料上门快递揽收和办理结果快递送达服务,代办人员根据群众和企业需求利用快递服务,从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寄送审批结果,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变“不跑腿”。此外,积极推行审批结果“两微一端”推送,全力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二、江苏“不见面审批”模式的改革成效
江苏“不见面审批”模式是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的创新性举措,通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实现政务信息共享,优化营商环境,消除企业、群众办事“堵点”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效。
(一)实现全省公共服务、行政服务、便民服务一体化提供
江苏通过联合省级各业务部门,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打破各地方、各部门的信息壁垒,打通系统信息数据共享渠道,整合部门和地方间的各类服务事项,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平台化与协同化,实现了省级各网上政务服务窗口与江苏政务服务网的对接。同时,充分利用江苏政务服务网平台,全力推进“一次登录、全网通行”,整合各市和县(市、区)网上政务门户和网站栏目信息,汇聚全省政务服务内容,进行集中管理,提供标准的目录访问,统一身份认证标准,统一公共支付平台,统一入口窗口,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整体水平。目前,江苏政务服务网上提供的服务项目,涵盖了省、市、县三级涉及群众和企业各领域和各类型的行政服务、公共服务以及便民服务项目,实现了全省公共服务、行政服务与便民服务的一体化提供。
(二)实现破解监管制度和能力落后于“准入不准营”问题
江苏省通过借鉴上海浦东新区等地“证照分离”改革经验,围绕监管制度和能力落后于“准入不准营”问题的破解,不断加强制度创新,推行“信用承诺”制度,进一步提升职能机构审批效率,开展了“企业投资项目信用承诺制不再审批严格监管”试点。具体而言,企业投资项目在符合政府制定的相关标准,企业作出法律认可的有效承诺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联合预审,审查验收合格后,企业可开工建设。项目竣工后,依然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联合验收,符合验收标准,通过验收即可投产使用。在政府监管过程中,加强建设过程监管,共享监管信息,强化信用联合惩戒,发现企业存在违背承诺和弄虚作假情况,立即启动信用“黑名单”机制记录在信息公共服务系统内,并对情节较为严重的作取消适用承诺制资格处理。
(三)实现政府数据联通共享及政务服务流程全链条整合
江苏“不见面审批”通过把涉企服务部门全面接入江苏政务服务网和省市场监管信息平台,建立信息目录,汇聚各类企业服务事项内容,实现办理流程全链条的数据联通。同时,利用江苏政务服务网对不动产登记中的数据进行整合,对工业建设项目获得施工许可证的全链条进行数据联通与信息共享,将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链条延伸到开办企业全过程,并做好数据整合与日常登记业务的有效衔接,通过全程的联合、简化、区域评模式,减少非必要见面事项、环节,以提高服务效率。
(作者为:贵州大学贵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
标签:江苏省论文; 审批论文; 综合行政执法论文; 创新实践论文; 管理体系论文; 互联网论文; 大数据论文; 云计算论文; 贵州大学贵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