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认识论基础_市场经济论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认识论基础_市场经济论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认识论基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认识论论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理论论文,基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多次反复才能完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也经历过这样曲折反复的认识过程。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完善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使其纵向深入和横向发展,才有了今天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学认识,才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学理论。

关键词:市场经济理论 认识论 社会主义制度 继承与发展 改革与开放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类的认识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所进行的积极能动的反映。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人们的认识正确与否,只有实践才能成为检验的标准。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认识也如同认识其他科学真理一样,经过了若干曲折反复,并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可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正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作为指导而形成的科学真理,正是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作为其哲学基础的。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对于我们学习贯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和市场机制为基础来分配社会劳动,配置社会资源的一种经济形式。它是以商品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为基础和条件。封建社会末期就开始萌芽,随着社会化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渐发展和成熟起来。它不是由某种特殊社会制度所决定,而是随着社会分工、商品生产和生产社会化而形成和发展的。长期以来,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把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相混同,认为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产生这种看法的原因是,市场经济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于是资本主义经济和市场经济就成了“鸡生蛋、蛋生鸡”的关系,使人们区分不开。其实市场经济比资本主义经济早得多。就其发展阶段而言,市场经济经历了萌芽时期的市场经济、近代市场经济或扩大的市场经济,现代市场经济三个大的阶段。

社会主义存不存在市场经济?该不该发展市场经济?这是一个长期的争论问题。为此,一大批马克思主义者作了艰苦的探索。在这艰苦的探索过程中,在经历了无数的失败的教训后,也才有了今天成功的经验和喜悦。这也如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阐明的一样,无论对自然界事物的认识,还是对社会领域里的规律性认识,仅仅经过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一次循环,是不能达到的。这是因为人们的认识受到客观事物的发展和本质暴露程度的限制,受到人们的实践范围、立场、观点、方法和知识水平的限制,只有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逐步深化,才能完成。即是说,人们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再认识,包括认识的纵向深入和横向扩展,包括在原有基础上连续的和不断更新的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

在十九世纪中期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在西欧、北美主要国家取得了胜利,东欧还处于农奴制,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正在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当时研究资本主义的主要对象是英、法、德、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把当时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作为典型来解剖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当时英国城市人口已占全国总人口的62%以上,乡村人口不到38%,占地50英亩以上的农场占有农村91%以上的土地,基本上消灭了个体经济。马恩运用科学的抽象法进行研究,根据当时的情况设想,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英、美、德、地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爆发,同时胜利。无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后建立的社会将实行单一的全民所有制;经济发展实行单一的计划调节;消除商品经济和货币,劳动者凭与本人提供的劳动量相等的证书,从社会领取自己的消费品;阶级和阶级差别已经消失,国家对内镇压职能已经消亡等。这是根据当时条件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由于马恩没有亲自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仅仅看到了巴黎公社存在过的70天,加之后来社会发展出现了一些新情况,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超出了马恩的设想,社会主义都在资本主义不甚发达,甚至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取得了胜利。实践和理论的差距,我们不能苛求他们。

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首先落在列宁的肩上。在十月革命胜利前,列宁认为:“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由整个社会承担的社会主义的产品生产代替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他还说:“只要还存在市场经济,只要还保持着货币权力和资本力量,世界上任何法律也无力消灭不平等和剥削。”十月革命后的军事共产主义制度,就是根据列宁的这些理论观点和当时武装斗争的实际需要而实行的。对农民实行余粮征集制,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取消自由贸易。这种制度的弊端在战争结束后充分暴露出来,严重损伤了劳动者生产积极性,导致内部利益矛盾的尖锐化,严重影响了生产发展。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及时认识到了这一点,并根据实践需要,及时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包括:用粮食税制代替余粮征集制,发展自由贸易,将一部分中小企业租给私人和合作社,租让给外国资本家,对国营企业实行商业核算制,托拉斯是单独核算单位,可以自行确定产品的品种,价格,有在市场上销售商品,采购原材料和各种设备,取消国家的计划供应,加强企业同市场的直接联系等等。列宁强调指出,新经济政策是“采取新的途径来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是“探寻”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真正途径的“唯一方法”。实践证明,实行“新经济政策”,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了生产力,巩固了工农联盟和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由于列宁逝世较早,没有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问题。

斯大林继承了列宁的事业。为了对付即将爆发的世界大战,集中力量进行重工业建设和开创新的工业基地的需要,他过早地否定了新经济政策的基本原则,在有些方面又恢复了军事共产主义时期的一些具体作法。在苏联形成了只有全民和集体两种形式的单一的公有制结构,以及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等。这一模式是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并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后来却将此具体经济制度加以凝固化、神圣化、普遍化,把它作为各个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的一套固定模式,这就给各社会主义国家带来不良影响。斯大林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重要贡献之一是在晚年较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指出社会主义必然存在商品经济,价值规律仍然发生作用等。由于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他没有提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但他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奠基作用。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也没有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认识上经历了一个曲折过程。早在1922年毛泽东在《必须注意经济工作》讲话中就明确指出:“我们的目的不但要发展生产,并且要使生产出口卖得适当的价钱”。还强调要“号召群众……发展贸易”建国初期,由于多种经济同时并存,商品经济行到了较大发展。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我国也逐步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向苏联学习,照搬斯大林模式,对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发挥出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这种模式的弊端也就逐渐暴露出来。党中央、毛泽东在实践中也认识到这一问题,1956—1957年理论界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展开了第一次大规模的热烈讨论。但不久掀起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大刮共产风,否定商品经济,违背价值规律,这就导致了1959年开始的经济衰退。毛泽东在实践中认识到我国商品生产还很落后,于是提出:商品生产要发展,商品不限于个人消费品,有些生产资料也是要属于商品的。针对农村“一平二调”刮共产风的错误,毛泽东明确指出:“价值规律是一个伟大的学校,只有利用它,才有可能教会我们的几千万干部和几万万人民,才有可能建设我们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些观点仅管由于历史原因没有成为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主导思想但对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有着重要意义。在文化大革命中,由于“左”倾错误思潮,限制商品经济,大搞所谓“堵资本主义的路”“割资本主义尾巴”,给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破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按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胆解放思想,在改革开放的洪流中,在认真总结国内国际经验同时,再一次展开了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计划和市场等的热烈讨论,认识不断提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就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邓小平同志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的核心,集中了全党全国的智慧,高瞻远瞩,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早在1979年11月会见吉布尼的谈话中就指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方法上基本上和资本主义相似。但也不同,即这是全民所有制之间的关系,也有同集体所有制之间的关系,也有同外国资本主义的关系。”党的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党的十三大提出建立“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人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深化。1990年底,邓小平根据我国10年改革开放的经验,强调指出:“理论上要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别不是计划、市场这样的内容。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调节,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不要以为搞点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道路,没那回事。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都得要。不搞市场,自甘落后,连世界信息都不知道。”1992年初,邓小平更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些论述从根本上解除了人们的思想束缚,从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的坚实基础。按照邓小平设计的蓝图,党的十四大全面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江泽民在十四大报告中说:“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较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的反应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供需的及时协调”。“同时也要看到市场有其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必须加强和改进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我们相信,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应当也完全可能比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运转更好。”

回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得出的结论是:真理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无限循环往复中形成、丰富和发展的。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必然还会有新的发展和完善。

标签:;  ;  ;  ;  ;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认识论基础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