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串场”何时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主持人论文,何时休论文,串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通用”和“专用”
纵观国内电视荧屏各路主持人,第一印象是虽然人多量大,但优秀的凤毛麟角;第二印象是“通用型”多,“专用型”少。这么一种不太协调的现状已经引起专家的关注和观众的反感。
真正的主持人应该是栏目的“主人”。他应该充分适应栏目整体的运作机制,调动栏目潜在的运行理念,将栏目的创意、目的恰到好处地传递给观众。我们一直提倡主持人真正过问或参与节目制作和播出的全过程,在节目的制作流程中发挥关键性主导作用,融入自己的思考与理念,使节目整体上保持协调,趋于人格化、人性化,而不应是简简单单的司仪、报幕员、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各色“花瓶”。
崔永元之所以能迅速家喻户晓,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对栏目运作机制的充分把握。因为他一贯直接参与《实话实说》的前期策划、现场主持和后期制作,并担负着《实话实说》制片人的职务。再加上他的个人魅力,就成为央视名牌栏目的名牌主持。《实话实说》成就了崔永元,崔永元也成就了《实话实说》。曾经有几期《实话实说》的主持由方宏进担纲,遭到各方的问难与怨言。而方宏进在主持《焦点访谈》时所焕发出的理性思辨表现口碑极佳。崔永元也曾经客串了一把1998年的赈灾义演晚会,整个儿一个“报幕员”,蹩脚得很。这不足为怪,人各有所长,关键是如何发挥长处。崔永元拥有灵活、机智的反应能力,在谈话类栏目中能不断激活现场气氛,形成场的效应;而方宏进冷静、客观的思维方式应和着《焦点访谈》的重大舆论监督功能。同样,撒贝宁成为《今日说法》的王牌,就因为他极强的专业素质赋予其到位的现场发挥、犀利的即时把握,并且从音色、服饰、神态、动作等形象包装上与法制类栏目整体契合。李咏担纲的《幸运52》,集娱乐、益智于一体,之所以能迅速成为央视又一知名品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李咏外在形象的包装、现场灵动的幽默调侃,特别是他善于利用节目特性,营造轻松而又刺激的现场氛围的素质,可说是少有人敌。所以,李咏与《幸运52》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
所以,真正优秀的主持人应该成为栏目的一部分。他们寻找展示自己各方面素质的契机,通过栏目的制作,体现出自己的独特价值,反过来也赋予了栏目独特的风格。
而有些娱乐主持人“各路”挂帅,提纲几大栏目的主持,大有统领全国人民共娱乐之势。更有甚者,不同频道、不同节目、同一时间都可见他(她)们的靓影。这种“一人多用”早已成为民间笑资,让业内尴尬。
“克隆”的温床
任何一个电视栏目都有其内在的运作机制。这一运作机制决定了栏目的受众定位、主题诉求、影像风格等诸多方面。而运作机制的建立,主持人是极为关键的因素。因为前期策划所呈现出来的许多预想目标,都需要主持人去把握,去实现。但主持人不能代替机制发挥作用。正如听京剧一样,人们都说是要听“角”,但“角”还得有一台好戏撑着,才能成就自己的名角地位。所以,只有当主持人适应了栏目的运作机制,成为机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才能真正树立起自己的栏目形象品牌,发挥“人保戏”的功能。
而有些主持人全国性地“赶场”,时间的紧促与不定期的客串,让他们没有时间贴近栏目的整体风格。于是他们就择易而行。打着个人风格烙印的主持人复制着自己,也就复制着荧屏上一路的栏目。
电视业一度被谴责为最欠缺创新意识的行当。业内人士也一再呼呈电视人要学会“特立独行”——不做最好的,只做不可替代的。普通观众更多的是嬉笑怒骂,期待获取收视尊重,狠刹“克隆风”。主持人“一天要去四五个不同的演播厅录制节目”,与栏目创作人员何以互动?与栏目受众何以互动?继而,节目质量何以保障?虽然说时间与质量不成正比,但高质量确实需要一定数量的时间的积累做保证。
主持人已成为社会公众人物,这就需要他们明白自己的社会责任。电视越来越遭到人们的质疑,不是因为电视人没有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关键在于电视人让受众获取这些信息的方式不够到位。当职业主持人在乐此不疲地“赶场”之余,在他们拿取着各种报酬撑满自己的腰包之后,是否也应该想想:自己的节目给观众带来了什么?给社会带来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