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更高的标准办好经济特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更高论文,经济特区论文,标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要进一步办好经济特区,要求经济特区在体制创新、产业升级、扩大开放等方面继续走在前面,发挥对全国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厦门经济特区要按照十五大的部署,以更高的标准办好经济特区,加快特区二次创业的步伐。
一、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加快体制创新
1、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厦门自创办特区以来, 虽然经济有很大的发展,但总量还很小,个体私营经济比重也不大。所以,只要符合产业政策,有利于壮大全市综合经济实力,对任何所有制形式都支持,在政策上一视同仁,同时鼓励各种所有制经济相互融合,形成多种经济成份平等竞争、竞相发展的局面。
2、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1)大中型国有企业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为主要形式,实行规范化的公司制、股份制改制。(2 )国有小企业要加快以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员工持股、股份合作制、兼并、租赁、承包经营、转让、拍卖、破产清算等多种形式,放开搞活。(3 )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积极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全面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以管理的现代化推进企业素质的现代化。
3、加快发展要素市场。大力发展资本、劳动、技术、 产权等要素市场,通过这些市场的发展来调节社会供求。当前的重点是积极推进资本市场的发展,以便为众多的企业扩宽融资渠道。要引导企业从过去单纯依赖银行、财政融资转向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增加自有资本。在继续搞好企业债券和股票发行的同时,还要发展投资基金,为资本市场提供新的融资手段,为社会开辟一条新的投资渠道。
4、搞好政府机构改革。厦门市政府机构虽经多次改革, 并取得一些成功经验,但政府的机构还很庞大,政府职能转变缓慢,办事效率不高,同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必须进一步改革。
(1)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 特区政府的职能主要是:制定社会经济科技综合发展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制定和执行宏观调控政策;协调各部门、各行业、各企业间的经济关系;搞好各种基础设施和社会福利事业;积极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汇集和传播经济信息,为企业发展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和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财税和工商行政管理,监督各部门、各企业、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团体贯彻执行国家法律和各项方针政策;保卫公民及外国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与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治安。此外,不应由政府行使的职能要逐步转给企业、市场和社会中介组织。当前特别要抓好审批制度的改革。现在审批的事项太多,范围太广,审批时间过长,而且随意性很大。对那些能由市场调节的,能实行核准备案的,就不再审批,坚决放开,把政府审批项目的事务减少到最低限度。对需要继续审批的,必须增加审批事项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对审批的内容、条件、程序、时限和结果公开,以加强监督。
(2)从适应特区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出发, 尤其是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要求出发,加快特区政府机构改革步伐,尽快摆脱旧的行政体制束缚。一要精简专业性管理机构,把某些专业性经济管理部门继续改为经济实体。二要调整产业管理机构,对某些职能或性质相同的产业管理机构进一步归类合并,政府由按产业分工改为按大行业、大系统要求设置机构,这有利于政府从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管理,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三要加强综合性管理部门。为了保证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加强宏观调控,必须充实加强计划、财税、物价、劳动等综合性管理的部门和审计、工商行政管理、环境保护、计量标准等监督性管理部门,同时加强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建立和健全经济监察机构。
5、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当前主要是建立健全养老、失业、 医疗、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的覆盖面,提高参保率,安排好下岗职工的生活。同时要加快社会保险立法,以法律手段保证社会保险制度的贯彻实施。要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和水平。
二、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进产业优化升级
(一)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升级
1、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要建立起以农业为基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结构。农业结构的调整,要在抓好种植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渔业和畜牧业,形成以种植业为骨干,以渔业和畜牧业为两翼的农业结构。种植业结构的调整,要充分发挥厦门气候资源优势,在提高粮食作物单产和保持粮食总产相对稳定的基础上,逐步扩大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种植面积。同时,要优化农业产品结构,要大力发展本地区的、适应市场需要的名、特、优、新农产品。
2、逐步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 农村经济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农村劳动力不断转移到非农产业,农村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在农户自愿、有偿的原则下,要逐步培育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使具备条件的地方其土地使用权能够按照经济规律逐步集中,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和劳动生产率。
3、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要将农业生产与服务、加工、 销售等环节联结起来,实行农业工商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为实现农业生产的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和现代化创造有利条件。
4、强化科技兴农,推进农业和农村科技进步。围绕发展高产、 优质、高效农业和“菜蓝子工程”,抓好农林牧渔等良种选育和推广,大力发展农作物先进栽培技术、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畜禽及水产品养殖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
5、进一步加快乡镇企业发展。 要坚持把城乡工业作为一个整体来发展的方针,积极扶持发展支农产品、与大企业配套的产品、出口创汇产品,开发利用当地农副产品和资源的深加工产品;继续深化乡镇企业改革,进一步完善乡镇企业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加快外向型乡镇企业发展,发挥特区的优势,积极利用外资,发展乡镇三资企业和三来一补企业;加速现有企业技术改造,促进乡镇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质量、上管理、上效益,提高乡镇企业整体素质;把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逐步提高其集中度。
(二)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推进工业产业结构升级
1、大力发展支柱产业,推进工业产业升级。 厦门自创办经济特区以来,虽然经济发展很快,但由于底子较薄,经济总量仍然不大,骨干企业和支柱企业尚未形成,因而需要培育发展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的支柱产业。根据支柱产业选择的原则,结合我市工业实际情况,应选择电子、石化和机械为支柱产业。电子工业重点发展集成电路、通信终端产品、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视听产品、新型基础元器件、系统应用产品等;机械工业重点发展工程、搬运机械、汽车、电工电器、重要基础机械和基础件、船舶修造、飞机维修等;石化工业以芳烃为龙头,重点发展合成纤维、合成树脂和塑料、合成橡胶制品以及精细化学品等。
2、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工业产业升级。 要以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为龙头,各投资区为阵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根据厦门资源、人才、技术的优势,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海洋生物、新材料等,形成一批面向21世纪的新兴产业。
3、大力改造传统产业,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换代。 改造传统产业要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增加品种为中心,加快技改步伐和产品更新换代,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努力扩大出口创汇,增强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要集中财力重点扶持支柱产业中大中型骨干企业的技术改造;引进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装备,全面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和技术开发能力;努力改进一批名优拳头产品的生产技术条件,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增加产品技术含量,形成系列化生产,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出口创汇能力。
4、调整企业组织结构, 使之适应壮大支柱产业和发展大型企业的需要。要按照社会化大生产与合理经济规模的要求,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打破地区、部门和行业的界限,以优势企业为核心,以名牌拳头产品为龙头,以资本为纽带,联结和带动一批配套企业,引导组建和壮大一批规模大、水平高、实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提高规模经济和规模效益。
5、全面实施名牌拳头产品战略,调整产品结构。 要着力发展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竞争能力强的名牌拳头产品,并由此带动相关产品的发展。“九五”期间,重点发展PC机、集成电路引线框架及后道封装产品、多功能电话机及移动电话、VCD、彩色电视机及监示器、 小家用电器、叉车、装载机、摩托车、开关柜、PTA、PVC管材及管件、涤纶纺纤、尼龙坯布及面料、软质胶布、彩色感光胶卷及相纸、橡胶轮胎等,同时要积极培育发展新的名牌拳头产品。
6、淘汰一批落后设备和产品。 对那些缺乏市场竞争力和没有市场的老产品,要坚决予以淘汰。对消耗大、水平低、效益差的产品,要限制生产,逐步淘汰。
7、 调整市区工业布局。按照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要进一步调整、优化市区周围的各工业区,逐步转向清洁工业和高新技术工业,对扰民、污染严重、占地多、耗能高、比较效益差、技术含量低、运量大的企业进行“迁、并、转”。厦门本岛主要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8、努力抓好“再就业工程”。随着结构调整力度加大, 企业职工的下岗、失业问题将会日益突出,就业压力将会加大,解决好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程,将是结构调整能否顺利实现的重要因素。为此,一应尽快建立起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安排好下岗职工的生活。二要搞好再就业培训与教育工作,使下岗人员获得新的劳动技能。三要依靠社会各方力量,广开就业门路,积极引导、促成他们找到新的就业岗位。
(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按照建设现代化国际性港口风景城市的要求,第三产业的发展要逐步形成八大体系。
一是大力发展商贸业,形成对内对外开放的特区商品市场体系;二是积极发展金融保险业,形成外向型、多功能、多层次的特区金融体系;三是超前发展交通运输业,形成现代化的海、陆、空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四是大力发展旅游业,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大规模、高档次的特区旅游体系;五是努力发展房地产业,形成商品化、产业化、社会化的特区房地产业服务体系;六是积极发展信息通信业,形成技术先进、功能齐全、快捷便利、服务优质并与国际接轨的特区信息通信体系;七是积极发展科技、教育业,不断提高经济素质和居民素质,形成具有国内较先进水平的特区科技、教育体系;八是大力发展生活服务产业,形成与现代都市生活模式相适应的特区生活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
三、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一)努力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1、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在优惠政策逐渐淡化之后, 如何营造更好的投资环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厦门市的投资环境近年来不断改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继续完善。一是不断改善能源、交通、供水、通讯等基础设施。二是为外商提供“一座楼审批,一条龙服务”,即审批部门集中办公,简化审批手续,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办事效率。三是实行一个窗口收费制度,“征、管、用”分离,加强收费管理,克服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现象。同时要继续清理对三资企业的收费项目,减轻企业负担。四是参照国际通行规则,深化口岸管理体制改革,加速与国际惯例接轨,进一步简化口岸查验程序,优化监管作业流程,提高运作效率,方便客货进出。五是加快对三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
2、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要组织一支素质较高的招商队伍, 强化专业招商。对重大招商项目,组成专门小组,一抓到底,直至投产;积极与驻外机构和中介机构建立长期联系,推行招商代理制和中介制;做好与国际互联网招商工作;在美、日、西欧等重点地区设立招商机构;加大项目库建设力度,组织力量论证一批技术含量高、规模大、效益好的项目,搞好项目储备。
3、扩大开放经济领域,有步骤地开放金融、保险、商业、外贸、旅游等服务领域。
4、实施引资多元化战略, 在继续做好亚洲国家和地区引资工作的同时,加大美、英、德、法等发达国家和台湾省的招商。
5、加强外商投资方向的引导,鼓励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 基础工业、基础设施、支柱产业、农业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等。
6、提高引进外资的技术含量和资金含量。 利用国家对高新技术外商投资项目的设备进口给予税收优惠的政策,加大对大财团、大商社、大公司、跨国公司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投资规模大、技术先进、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项目。
7、办好现有外商投资企业。厦门现有3000多家三资企业, 已成为促进厦门市经济发展的一支新的生力军,办好这些三资企业,是直接关系到厦门更大规模利用外资的一件大事。为此,要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经营服务,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保证三资企业正常运营,依法维护外商投资企业的合法权益;依法加强对三资企业的管理,创造条件鼓励已达产的三资企业增资扩资。
8、大胆探索利用外资的新形式。在继续利用好国外贷款、 外商直接投资等传统形式的同时,要探索经营权、股权出让,招股上市、利用外资购买先进技术和装备等新的利用外资形式。
(二)努力提高对外贸易水平
1、积极推进外贸企业实业化经营。 随着外贸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外贸经营主体呈多元化,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商业企业、科技单位实行自营进出口。在这种新形势下,外贸企业必须加速实业化的进程,发展贸工、贸农、贸技、贸商一体化,建立自己的出口经营实体。这不仅可以保证出口商品的质量,还可以稳定出口货源。同时也要积极推行外贸进出口代理制,以适应新形势下外贸发展的需要。
2、加快发展外贸企业规模经营。厦门市外贸企业规模普遍较小, 而且功能单一,经营范围有限,国际市场竞争力弱。要通过联合兼并组建起企业集团和综合商社,实现规模经营,扩大经营范围和功能,以不断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3、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出口产品结构的调整, 是外贸企业实现两个转变的重要内容。随着国际市场初级产品、劳动密集产品的日渐饱和,厦门市出口企业面临的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已迫在眉睫。为此,必须积极发展深加工产品,扩大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产品和名牌产品出口。
4、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市场多元化。 厦门市出口市场多元化虽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目前出口贸易主要集中在港澳、北美、日本、西欧。由于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使我市传统产品的出口规模受到限制,必须多方面开拓新的市场。因此,在巩固和发展现有出口市场的同时,要积极开拓台湾省、独联体国家、东欧地区以及拉美、中东、非洲等地区的市场。